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危机之后,随着国内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和完善,金融领域的竞争也愈发激烈。作为资金融通的关键性中介机构,商业银行在维护我国经济稳健上行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逐利性的激励下,表外业务发展迅速,并冲击着银行信贷。
发达国家银行表外业务发展迅速,而我国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尚未形成,表外业务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表外业务能够提高效益、扩展市场,使以传统信贷业务为支柱的商业银行运营模式得到了突破;而另一方面,由于各类创新型理财产品的不断推陈出新,大量的“影子银行”也随之产生。为了追求更高的效益,“影子银行”利用了国家监管机构的监管盲区和法律法规的空白,利用当下对相应领域监管的缺失,进行大量高风险的金融交易以牟利,给我国金融业带来了潜在的危险和隐患。
表外业务的发展,是商业银行业务种类和功能不断扩充的结果,其本质是商业银行业务创新,而创新的根本动力就是寻求更大的利润空间。
无论是银行自身还是市场监管者,都应该对这一块蛋糕抱有足够的警惕,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控制风。
一、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信息披露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我国商业银行迫于法律的明文规定或因监管部门的强制性要求而披露,另一种是银行出于社会声誉、吸引投资等方面考量而自愿做出的信息披露。尽管目前我国已经颁布大量关于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会计信息披露有关的规范性文件,但具体的数据标准却不够详尽准确,尚存着监管缺陷和空白,甚至部分法规已经无法跟上银行表外业务创新的脚步。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虽然能够谋取大量利润,但表外业务中需要动用资本金的业务部分风险往往较高,特别是以金融衍生工具为代表的一系列业务,其杠杆作用极为显著,商业银行本身难以控制风险,而为客户提供非资金性的中介服务却又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导致透明度低,披露信息少,监控难度大,使得许多业务在财务报表上得不到真实的体现。
二、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与国际同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在运营和监管上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披露内容不完整
尽管目前已经出台了相应的会计信息披露准则,但是没有对表外业务披露的具体内容进行详细明确的规定,导致对银行表外业务的会计信息披露起不到更大作用。
另外,对新兴的业务表外业务的认识依旧不够透彻是我国商业银行的通病,大多数银行着眼于表外业务丰厚的收益报酬,而忽略了其伴随的同样客观存在的风险。
(二)披露法规不完善
首先,我国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业务范围仍然缺乏一个清晰明确的界定,银行在对其表外业务进行披露时就有了更多的主观因素;其次,相关的会计业务处理法规仍然处于空白的状态,会计监管部门对以银行为代表的一系列金融机构在会计制度上的运作关注不够,不同的行业间会计规则有不同的体现,老旧的会计制度无法支撑其快速变革的脚步。
(三)相应监管机构体系不健全
我国目前 “一行三会”的行业监管体制在金融监管体系中弊端日显。虽然目前采取了银、证、保三方监管机构的联席会议制度,但始终只能作为权宜之计,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重复监管不仅是行政监管资源的浪费,也会造成对商业银行日常经营的干扰。
(四)缺乏对相应权利监管机构的制约
由于对监管部门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进行制约,所以对相关行政监管人员的约束也仅仅体现在其自身的道德约束和社会责任感上。
(五)利益相关者对信息的需求不同
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注重信息的侧重点不同,比如银行投资人最重视银行的盈利能力,而社会公众和银行监管机构则最重视银行的安全性,商业银行难以做到满足各方面需求的充分披露。
三、完善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会计信息披露的对策
本人认为我国商业銀行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完善表外业务的会计信息披露。
(一)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适当借鉴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监管措施,取长补短,制定出一套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商业银行监管体系,同时也要考虑到个别商业银行的创新业务。
(二)完善商业银行公司内部控制体系
加强银行内部审计与会计的结合,确保商业银行财务报告信息的完整性、可靠性、真实性,保护资产的完整性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同时以不相容职务分离为原则,明确各个部门相应的责任和权力,形成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机制。
(三)加强相关监管体系的建设
目前引入国际统一的行业会计制度是能最迅速规范商业银行会计行为的可行办法,应当吸收国际先进经验,以其银行业监管条例为基础,结合我国国情,制定出最适合的监管法规和体系,让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步入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之路。
(四)细化表外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
首先,需要明确表外业务中金融衍生工具等大宗商品的会计处理办法,规范金融衍生品的会计确认和计量问题;其次,科学全面监管会计信息系统,以会计电算化为基础发展会计信息化,让会计核算不局限在单独的部门,而成为一个企业信息资源的集合体;然后,对表外业务进行会计监督,强调对表外业务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防范风险于未然。
在对商业银行进行调查分析之后,本文揭露了目前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及会计信息披露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为信息揭露工作提出合理的建议,在规范其表外业务及会计信息披露中,朝着国际标准靠拢,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实现国际接轨,与此同时明确监督部门的权限,增加业务透明度,控制风险,避免危机是对银行表外业务进行审慎监管的前提和关键。透明度可以激励银行改善其风险管理系统,便于市场参与者更好的相互评估.避免和减少误导决策的财务信息风险,从而提高金融市场的分配效率。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仍处于一个初级发展阶段,控制风险、避免危机的关键在于银行的管理者和市场的监管者如何做出选择,以怎样的手段方式来权衡表外业务带来的收益与风险。
发达国家银行表外业务发展迅速,而我国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尚未形成,表外业务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表外业务能够提高效益、扩展市场,使以传统信贷业务为支柱的商业银行运营模式得到了突破;而另一方面,由于各类创新型理财产品的不断推陈出新,大量的“影子银行”也随之产生。为了追求更高的效益,“影子银行”利用了国家监管机构的监管盲区和法律法规的空白,利用当下对相应领域监管的缺失,进行大量高风险的金融交易以牟利,给我国金融业带来了潜在的危险和隐患。
表外业务的发展,是商业银行业务种类和功能不断扩充的结果,其本质是商业银行业务创新,而创新的根本动力就是寻求更大的利润空间。
无论是银行自身还是市场监管者,都应该对这一块蛋糕抱有足够的警惕,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控制风。
一、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信息披露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我国商业银行迫于法律的明文规定或因监管部门的强制性要求而披露,另一种是银行出于社会声誉、吸引投资等方面考量而自愿做出的信息披露。尽管目前我国已经颁布大量关于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会计信息披露有关的规范性文件,但具体的数据标准却不够详尽准确,尚存着监管缺陷和空白,甚至部分法规已经无法跟上银行表外业务创新的脚步。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虽然能够谋取大量利润,但表外业务中需要动用资本金的业务部分风险往往较高,特别是以金融衍生工具为代表的一系列业务,其杠杆作用极为显著,商业银行本身难以控制风险,而为客户提供非资金性的中介服务却又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导致透明度低,披露信息少,监控难度大,使得许多业务在财务报表上得不到真实的体现。
二、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与国际同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在运营和监管上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披露内容不完整
尽管目前已经出台了相应的会计信息披露准则,但是没有对表外业务披露的具体内容进行详细明确的规定,导致对银行表外业务的会计信息披露起不到更大作用。
另外,对新兴的业务表外业务的认识依旧不够透彻是我国商业银行的通病,大多数银行着眼于表外业务丰厚的收益报酬,而忽略了其伴随的同样客观存在的风险。
(二)披露法规不完善
首先,我国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业务范围仍然缺乏一个清晰明确的界定,银行在对其表外业务进行披露时就有了更多的主观因素;其次,相关的会计业务处理法规仍然处于空白的状态,会计监管部门对以银行为代表的一系列金融机构在会计制度上的运作关注不够,不同的行业间会计规则有不同的体现,老旧的会计制度无法支撑其快速变革的脚步。
(三)相应监管机构体系不健全
我国目前 “一行三会”的行业监管体制在金融监管体系中弊端日显。虽然目前采取了银、证、保三方监管机构的联席会议制度,但始终只能作为权宜之计,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重复监管不仅是行政监管资源的浪费,也会造成对商业银行日常经营的干扰。
(四)缺乏对相应权利监管机构的制约
由于对监管部门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进行制约,所以对相关行政监管人员的约束也仅仅体现在其自身的道德约束和社会责任感上。
(五)利益相关者对信息的需求不同
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注重信息的侧重点不同,比如银行投资人最重视银行的盈利能力,而社会公众和银行监管机构则最重视银行的安全性,商业银行难以做到满足各方面需求的充分披露。
三、完善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会计信息披露的对策
本人认为我国商业銀行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完善表外业务的会计信息披露。
(一)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适当借鉴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监管措施,取长补短,制定出一套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商业银行监管体系,同时也要考虑到个别商业银行的创新业务。
(二)完善商业银行公司内部控制体系
加强银行内部审计与会计的结合,确保商业银行财务报告信息的完整性、可靠性、真实性,保护资产的完整性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同时以不相容职务分离为原则,明确各个部门相应的责任和权力,形成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机制。
(三)加强相关监管体系的建设
目前引入国际统一的行业会计制度是能最迅速规范商业银行会计行为的可行办法,应当吸收国际先进经验,以其银行业监管条例为基础,结合我国国情,制定出最适合的监管法规和体系,让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步入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之路。
(四)细化表外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
首先,需要明确表外业务中金融衍生工具等大宗商品的会计处理办法,规范金融衍生品的会计确认和计量问题;其次,科学全面监管会计信息系统,以会计电算化为基础发展会计信息化,让会计核算不局限在单独的部门,而成为一个企业信息资源的集合体;然后,对表外业务进行会计监督,强调对表外业务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防范风险于未然。
在对商业银行进行调查分析之后,本文揭露了目前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及会计信息披露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为信息揭露工作提出合理的建议,在规范其表外业务及会计信息披露中,朝着国际标准靠拢,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实现国际接轨,与此同时明确监督部门的权限,增加业务透明度,控制风险,避免危机是对银行表外业务进行审慎监管的前提和关键。透明度可以激励银行改善其风险管理系统,便于市场参与者更好的相互评估.避免和减少误导决策的财务信息风险,从而提高金融市场的分配效率。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仍处于一个初级发展阶段,控制风险、避免危机的关键在于银行的管理者和市场的监管者如何做出选择,以怎样的手段方式来权衡表外业务带来的收益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