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笔者这篇文章的目的主要是分析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的临床疗效,并对这种方法的价值进行探讨。我们对脊柱骨病科的胸腰椎骨折患者的具体资料进行分组并分析。具体来说,我们把患者分为两组,一组在治疗中运用四钉固定法,而另一组的治疗就使用伤椎椎弓根螺钉治疗法。而根据我们随访的结果来看,在十二到十八个月内,每一个病人的骨折都实现了临床痊愈,而第二种方法提高复位的质量和稳定性。
【关键词】 椎弓根螺钉;胸腰椎骨折;临床
【中图分类号】R681.5+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2-001-03
1 临床资料
为了完成这次论文,笔者选取了医院脊柱骨病科的53例病例进行研究与分析,其中的38例为男性患者,年龄范围是在二十二到六十五岁之间,具体算来,患者的平均年龄达到了40.3岁。而导致胸腰椎骨伤病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其中的14例病人为重物作用下的压砸伤,23名患者是由于在高处的坠落,由于车祸而受伤的患者达到了十五例。根据骨折的部位来看,T11、L1、T12、L2、L3的患者的数量分别达到了六例、十八例、十六例、七例以及五例。从骨折的类型角度来看,有25名患者属于爆裂性的骨折,有13名患者属于压缩性的骨折,而骨折脱位的患者数量达到了14名。患者没有进行手术前,我们按照Frankle的分级方法对脊髓神经的损伤程度进行分级,可以得出,达到A级的患者达到了五例,十一例患者达到了B级,达到C级的患者有21例,达到D级和E级的患者分别为七例和八例。而通常来说,病人从手上开始一直到接受手术期间通常间隔了12h到14d。侧、正位的X片以及拍摄CT片进行身体检查是必须进行的工作环节,而有些病人受到了神经损伤,在这种情况下MRI检查工作就必须进行。我们把病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为对照组,其中的二十七名病人都接受四钉固定法,而对B组二十五名患者进行治疗时使用椎弓根螺钉的六钉固定方法。
2 方法
2.1 手术方法的使用。 患者应当首先接受全身性的麻醉,以俯卧姿势保持在手术台上,要在胸部放置前垫,同时保证前垫能够透过X光纤。应当保持腹部的悬空以促进腹部位置的血液循环,可以将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出血量控制到最小。在取切口时,应当以骨折椎体的棘突为中心,选择它的后正中位置。对于长度的控制应当达到相邻的正常椎体棘突。椎板和关节突的显露应当具有层次性。床边的C臂机应当首先进行准确的定位工作,然后将椎弓根螺钉植入到骨折的椎体以及与之相邻的上下连个椎体。短钉或者万向钉的选择应当根据患者的实际骨折情况来选择。入钉点的选择应当在椎弓根的稍微靠上的边缘位置,长度必须要经过椎弓根,而同时又不能超过骨折线。二点五到三点五厘米的短钉是人们通常的选择。手术时间一般在九十到一百八十分钟的范围内,就平均时间来说,可以达到一百五十七分钟。在手术实施过程中,患者的出血量一般控制在四百到一千八百毫升,平均来说达到了九百毫升。
2.2 对于手术后的处理工作。 病人在完成了手术后,应当选择一段时间的卧床休息。时间达到3d以后,便可以进行适当的双下肢和腰背肌的针对性练习锻炼,手术完成后的两周到六周内,就可以下床并进行活动了,但是要注意佩戴腰背支具。在手术完成三个月以后,就可以摘掉腰背支具。手术完成半年以后就可以正常的弯腰了。在手术后应当进行定期而及时的X线复查工作,并根据具体的情况决定是否进行CT拍片对伤椎钉道进行扫描从而置钉的情况和椎管内部骨片的复位情况作出准确的了解。
2.3 进行统计学上的分析。 在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时,可以使用SPSS 11.5软件,对于数据资料的表示采取X加减S的方法,对于手术前后Cobb的角伤以及椎前缘高度的变化进行比较,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及时的统计。
3 结果
我们对每一位病人进行了及时而定期的随访工作,期间经历了十二到十八个月,每一位病人的骨折都达到了临床愈合。继发性的神经损伤加重现象并没有出现在任何一位病人的身上,我们在进行最后一次的随访工作时,已经有四十四例的患者在神经功能上实现了二级以上的恢复。同时我们评估了手术之前一周的X光片以及手术后十二个月内进行复查时的胸腰椎侧位的X光片。同时对Cobb角以及伤椎椎体前缘的压缩百分比进行了评估。
4 讨论与结论
在对传统胸腰椎骨折手术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在伤椎的上下位置相邻的椎体分别植入椎弓根螺钉的固定方式是实际治疗过程中通常采用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就在于实现椎弓根钉和纵向的固定杆两者之间的压缩工作、撑开以及旋转等作用发挥时的复位,出血量比较少,创伤比较小,操作起来简单方便。目前已经能够实现三维矫正,拥有比较坚固的内固定和较短范围内的固定,因而具备较高的骨折愈合率。这种经典的四钉法的技术已经发展到相当纯熟的阶段。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并发症,根据我们的不断总结、探索和分析发现,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首先是出现了悬挂效应。具体来说也就是上、下椎体的前缘部分出现了不断的靠近和中间椎体的逐渐后移,在这样的情况下后凸现象更容易发生,内固定更加容易松动或者断裂。除此之外,在取出内固定后,会出现更加明显的后脊柱丢失的现象。②四边形效应的出现,也就是侧向上具有较差的稳定性,同时具有较差的抗旋转性,对于骨组织韧带、纤维盘以及椎间盘的修复都会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针对这一困境的出现,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技术被一些学者提出,从分类上来讲它属于短节段固定治疗技术,也就是说以跨越伤椎的短节段为基础,将椎弓根螺钉植入到跨越伤椎的短节段,对复位和固定工作进行协助。
与传统的固定方式相比,经伤椎椎弓根的螺钉固定方法具有较大的差异和进步。它的主要特点首先来说,是以螺钉为桥梁,将顶推椎体作用到螺钉伤椎椎体弓根。要保证椎弓根的完整性,这样才能够保证较强作用力的发挥,对于受伤的椎体来讲后缘轴线的恢复便更加容易。一般情况下,在进行固定工作时,会选用直径在五厘米到六点五厘米范围之内,长度在二点五厘米到三点五厘米之内的短钉,同时对螺钉深度的选择应当结合椎体受伤程度的实际情况,从而有效的促进椎体高度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杨 操, 扬述华, 杜靖远等.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老年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9, 19 (5): 300
[2] 魏东, 张静波, 汪明星等.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椎骨折,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8, 18 (2): 76
【关键词】 椎弓根螺钉;胸腰椎骨折;临床
【中图分类号】R681.5+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2-001-03
1 临床资料
为了完成这次论文,笔者选取了医院脊柱骨病科的53例病例进行研究与分析,其中的38例为男性患者,年龄范围是在二十二到六十五岁之间,具体算来,患者的平均年龄达到了40.3岁。而导致胸腰椎骨伤病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其中的14例病人为重物作用下的压砸伤,23名患者是由于在高处的坠落,由于车祸而受伤的患者达到了十五例。根据骨折的部位来看,T11、L1、T12、L2、L3的患者的数量分别达到了六例、十八例、十六例、七例以及五例。从骨折的类型角度来看,有25名患者属于爆裂性的骨折,有13名患者属于压缩性的骨折,而骨折脱位的患者数量达到了14名。患者没有进行手术前,我们按照Frankle的分级方法对脊髓神经的损伤程度进行分级,可以得出,达到A级的患者达到了五例,十一例患者达到了B级,达到C级的患者有21例,达到D级和E级的患者分别为七例和八例。而通常来说,病人从手上开始一直到接受手术期间通常间隔了12h到14d。侧、正位的X片以及拍摄CT片进行身体检查是必须进行的工作环节,而有些病人受到了神经损伤,在这种情况下MRI检查工作就必须进行。我们把病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为对照组,其中的二十七名病人都接受四钉固定法,而对B组二十五名患者进行治疗时使用椎弓根螺钉的六钉固定方法。
2 方法
2.1 手术方法的使用。 患者应当首先接受全身性的麻醉,以俯卧姿势保持在手术台上,要在胸部放置前垫,同时保证前垫能够透过X光纤。应当保持腹部的悬空以促进腹部位置的血液循环,可以将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出血量控制到最小。在取切口时,应当以骨折椎体的棘突为中心,选择它的后正中位置。对于长度的控制应当达到相邻的正常椎体棘突。椎板和关节突的显露应当具有层次性。床边的C臂机应当首先进行准确的定位工作,然后将椎弓根螺钉植入到骨折的椎体以及与之相邻的上下连个椎体。短钉或者万向钉的选择应当根据患者的实际骨折情况来选择。入钉点的选择应当在椎弓根的稍微靠上的边缘位置,长度必须要经过椎弓根,而同时又不能超过骨折线。二点五到三点五厘米的短钉是人们通常的选择。手术时间一般在九十到一百八十分钟的范围内,就平均时间来说,可以达到一百五十七分钟。在手术实施过程中,患者的出血量一般控制在四百到一千八百毫升,平均来说达到了九百毫升。
2.2 对于手术后的处理工作。 病人在完成了手术后,应当选择一段时间的卧床休息。时间达到3d以后,便可以进行适当的双下肢和腰背肌的针对性练习锻炼,手术完成后的两周到六周内,就可以下床并进行活动了,但是要注意佩戴腰背支具。在手术完成三个月以后,就可以摘掉腰背支具。手术完成半年以后就可以正常的弯腰了。在手术后应当进行定期而及时的X线复查工作,并根据具体的情况决定是否进行CT拍片对伤椎钉道进行扫描从而置钉的情况和椎管内部骨片的复位情况作出准确的了解。
2.3 进行统计学上的分析。 在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时,可以使用SPSS 11.5软件,对于数据资料的表示采取X加减S的方法,对于手术前后Cobb的角伤以及椎前缘高度的变化进行比较,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及时的统计。
3 结果
我们对每一位病人进行了及时而定期的随访工作,期间经历了十二到十八个月,每一位病人的骨折都达到了临床愈合。继发性的神经损伤加重现象并没有出现在任何一位病人的身上,我们在进行最后一次的随访工作时,已经有四十四例的患者在神经功能上实现了二级以上的恢复。同时我们评估了手术之前一周的X光片以及手术后十二个月内进行复查时的胸腰椎侧位的X光片。同时对Cobb角以及伤椎椎体前缘的压缩百分比进行了评估。
4 讨论与结论
在对传统胸腰椎骨折手术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在伤椎的上下位置相邻的椎体分别植入椎弓根螺钉的固定方式是实际治疗过程中通常采用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就在于实现椎弓根钉和纵向的固定杆两者之间的压缩工作、撑开以及旋转等作用发挥时的复位,出血量比较少,创伤比较小,操作起来简单方便。目前已经能够实现三维矫正,拥有比较坚固的内固定和较短范围内的固定,因而具备较高的骨折愈合率。这种经典的四钉法的技术已经发展到相当纯熟的阶段。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并发症,根据我们的不断总结、探索和分析发现,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首先是出现了悬挂效应。具体来说也就是上、下椎体的前缘部分出现了不断的靠近和中间椎体的逐渐后移,在这样的情况下后凸现象更容易发生,内固定更加容易松动或者断裂。除此之外,在取出内固定后,会出现更加明显的后脊柱丢失的现象。②四边形效应的出现,也就是侧向上具有较差的稳定性,同时具有较差的抗旋转性,对于骨组织韧带、纤维盘以及椎间盘的修复都会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针对这一困境的出现,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技术被一些学者提出,从分类上来讲它属于短节段固定治疗技术,也就是说以跨越伤椎的短节段为基础,将椎弓根螺钉植入到跨越伤椎的短节段,对复位和固定工作进行协助。
与传统的固定方式相比,经伤椎椎弓根的螺钉固定方法具有较大的差异和进步。它的主要特点首先来说,是以螺钉为桥梁,将顶推椎体作用到螺钉伤椎椎体弓根。要保证椎弓根的完整性,这样才能够保证较强作用力的发挥,对于受伤的椎体来讲后缘轴线的恢复便更加容易。一般情况下,在进行固定工作时,会选用直径在五厘米到六点五厘米范围之内,长度在二点五厘米到三点五厘米之内的短钉,同时对螺钉深度的选择应当结合椎体受伤程度的实际情况,从而有效的促进椎体高度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杨 操, 扬述华, 杜靖远等.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老年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9, 19 (5): 300
[2] 魏东, 张静波, 汪明星等.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椎骨折,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8, 18 (2):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