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久前,中国国民党举行党主席选举,现任党主席马英九得票率为91.85%,连任国民党主席。学者认为,马英九的当选为“习马会”创造了有利条件,两岸执政党的最高领导会面是全体华人的愿望。值此之际,作者带您领略马英九故乡风采。
众所周知,台湾地区领导人、国民党主席马英九的祖籍是湖南湘潭,然而他一直很遗憾没能来大陆祭祖。马英九的父亲马鹤凌生于湖南,卒于台湾,他每次给马英九讲起在家乡的故事时,就忍不住热泪纵横。
马英九的故乡究竟是怎样一片景象呢?让他父亲如此魂牵梦绕。穿越五年的时光,回溯到记者第一次踏上那个小镇的真真切切。
重访马家故土
马英九连任后不久,我们来到马家堰,走访寺门前。
这是一个典型的南方丘陵之乡,放眼望去,到处是起起伏伏的绿色。在贵如油的春雨浸润,庄稼、树木和野草显得格外青翠,空气也清新得沁人心脾。宽阔的湘江水波不惊,从白石乡东南部静静地流过。
寺门前位于湘江西岸,一座古老的码头依岸挺立于江水边,在秀丽的风光中显露出一丝与众不同,给人以历史凝重感。
带着好奇与兴奋,我们朝码头方向走去。一棵百年古槐树,两对石狮子,三块大石碑,四条乌篷船,沿着一段青石板台阶拾级而下,渡口的两尊石狮子只能依稀分辨眉目,但依旧遥望着江面。近百年的大石碑,铭刻着包括很多马姓人氏在内的马家堰人当初捐资兴建码头的功德,其中自然包括马英九的祖父马立安。用手抹去石碑上的灰层,马立安的名字清晰可辨。
由于经年累月的风化,石狮子的眉目已不是很清晰。但当地人一看到它们,就会想起马立安。马立安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人?据相关资料记载,马立安于清朝同治年间(1868年2月12日)生于湘潭县马家堰寺门前,民国十六年(1927年)卒于衡阳衡山县。
看罢码头,告别石狮子,在码头南边不到100米的地方,我们来到一片荒草地。拨开乱草,一段低矮的残墙赫然出现。这就是马英九家祖屋的院墙。在茂盛的草丛中,散落着不少瓦砾,还能看到一些砖石深陷在土里。从墙基分布的范围看,此处当年是一座很大的院落。
马家声名远播
在老乡的叙述中,我们了解到马家发展到马立安这一代,家业已非常大。马立安很会做生意,开有铸铁锅厂、屠宰厂、米厂等。马家的店铺也很多,大多临江建在码头旁,交通十分便利,所以生意非常红火,米账房先生就请了3个。此外,马家还有300多亩水田,雇了40多名长工,管家也有好几个。当年,在马家堰一带,马立安家无疑是名门望族,但累积下来大量财富的马立安并没有忘记乡亲们。老乡说:“你们刚才看的那个码头,就是马立安捐钱修的。附近的罗家坝龙山桥、陈江口义渡、育婴堂修建的时候,马立安也都捐了钱。”为了勉励后世,马立安还留下了“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的遗训。他通过这14个字,告诫子孙后代要重视教育、崇尚行善。后来,这14个字就成了马家的祖训。据说,马英九在台北的办公室里,就挂着这幅对联,寓意“时刻不忘祖训”。
但马立安最后的“足迹”却不在寺门前,继续寻访,我们沿湘江大堤往南前行5公里多,就到了马立安的长眠之地—茶恩寺乡双阳坪村。这里环山抱水,是一个好地方。青绿稻田和美轮美奂的荷花池环绕形似巨龟,面朝湘江的乌龟山,巨龟伸头饮水,而马立安的墓就建在其“头顶”。正所谓“前仰锦绣千重浪,后依岗陵万叠山”。在一路的询问下,我们一行人沿着田埂走了不到100米,就到了一段水泥路上。这段路是专为马家祖坟修的。前方大约100米左右的地方,就是马家祖坟。虽然,马家老宅在岁月的风霜中已基本湮没,但马立安长眠其中的马家祖坟完好如初,气势犹存。墓冢立于连片的水稻田中央。通往祖坟的唯一路径是一条长长的、曲折的水泥道,走近便可清晰地辨认出汗白玉石碑上的碑文,“马公大基老大人之墓”。这座墓园修建于1928年,除了汉白玉石碑和水泥墓园,其他部分用的主要是三合土(注:土、沙和石灰的搅拌物),所以十分坚固。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墓园前是一大片的荷花池。
虽然我们来的时候荷花未开,但从残存的花枝根叶中,不难想象妩媚的荷花,脉脉荷叶随风浮动,荷花盛开、簇拥其间的景象。
马氏族人说:“我听祖辈人说,1924年,马立安当总保镖的弟弟去世后,当地的土匪恶少常来欺负马家人,后来,马立安不得不把家搬到湘江对面的衡阳。几年后,他在衡山去世了。据说,他生前交代一定要落叶归根,葬在湘潭。因此,他的子女便将他的棺木用船从湘江对面运了过来,葬在自家的这处田里。由于马家后世人丁兴旺,所以这座墓园香火很盛。”
时光冉冉,故乡探访虽谈不上完美,留有余味与思考的不仅仅是这个体系中如此重视教育与崇尚行善,更多的是对一种信仰与坚持的执着的触动。去年,连任成功的马英九与母亲秦厚修去祭拜父亲马鹤凌,向父亲禀报竞选连任成功,感谢父亲的教诲,他双眼微微泛红,对母亲说“我一生最自豪的,就是我们的家教。”
众所周知,台湾地区领导人、国民党主席马英九的祖籍是湖南湘潭,然而他一直很遗憾没能来大陆祭祖。马英九的父亲马鹤凌生于湖南,卒于台湾,他每次给马英九讲起在家乡的故事时,就忍不住热泪纵横。
马英九的故乡究竟是怎样一片景象呢?让他父亲如此魂牵梦绕。穿越五年的时光,回溯到记者第一次踏上那个小镇的真真切切。
重访马家故土
马英九连任后不久,我们来到马家堰,走访寺门前。
这是一个典型的南方丘陵之乡,放眼望去,到处是起起伏伏的绿色。在贵如油的春雨浸润,庄稼、树木和野草显得格外青翠,空气也清新得沁人心脾。宽阔的湘江水波不惊,从白石乡东南部静静地流过。
寺门前位于湘江西岸,一座古老的码头依岸挺立于江水边,在秀丽的风光中显露出一丝与众不同,给人以历史凝重感。
带着好奇与兴奋,我们朝码头方向走去。一棵百年古槐树,两对石狮子,三块大石碑,四条乌篷船,沿着一段青石板台阶拾级而下,渡口的两尊石狮子只能依稀分辨眉目,但依旧遥望着江面。近百年的大石碑,铭刻着包括很多马姓人氏在内的马家堰人当初捐资兴建码头的功德,其中自然包括马英九的祖父马立安。用手抹去石碑上的灰层,马立安的名字清晰可辨。
由于经年累月的风化,石狮子的眉目已不是很清晰。但当地人一看到它们,就会想起马立安。马立安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人?据相关资料记载,马立安于清朝同治年间(1868年2月12日)生于湘潭县马家堰寺门前,民国十六年(1927年)卒于衡阳衡山县。
看罢码头,告别石狮子,在码头南边不到100米的地方,我们来到一片荒草地。拨开乱草,一段低矮的残墙赫然出现。这就是马英九家祖屋的院墙。在茂盛的草丛中,散落着不少瓦砾,还能看到一些砖石深陷在土里。从墙基分布的范围看,此处当年是一座很大的院落。
马家声名远播
在老乡的叙述中,我们了解到马家发展到马立安这一代,家业已非常大。马立安很会做生意,开有铸铁锅厂、屠宰厂、米厂等。马家的店铺也很多,大多临江建在码头旁,交通十分便利,所以生意非常红火,米账房先生就请了3个。此外,马家还有300多亩水田,雇了40多名长工,管家也有好几个。当年,在马家堰一带,马立安家无疑是名门望族,但累积下来大量财富的马立安并没有忘记乡亲们。老乡说:“你们刚才看的那个码头,就是马立安捐钱修的。附近的罗家坝龙山桥、陈江口义渡、育婴堂修建的时候,马立安也都捐了钱。”为了勉励后世,马立安还留下了“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的遗训。他通过这14个字,告诫子孙后代要重视教育、崇尚行善。后来,这14个字就成了马家的祖训。据说,马英九在台北的办公室里,就挂着这幅对联,寓意“时刻不忘祖训”。
但马立安最后的“足迹”却不在寺门前,继续寻访,我们沿湘江大堤往南前行5公里多,就到了马立安的长眠之地—茶恩寺乡双阳坪村。这里环山抱水,是一个好地方。青绿稻田和美轮美奂的荷花池环绕形似巨龟,面朝湘江的乌龟山,巨龟伸头饮水,而马立安的墓就建在其“头顶”。正所谓“前仰锦绣千重浪,后依岗陵万叠山”。在一路的询问下,我们一行人沿着田埂走了不到100米,就到了一段水泥路上。这段路是专为马家祖坟修的。前方大约100米左右的地方,就是马家祖坟。虽然,马家老宅在岁月的风霜中已基本湮没,但马立安长眠其中的马家祖坟完好如初,气势犹存。墓冢立于连片的水稻田中央。通往祖坟的唯一路径是一条长长的、曲折的水泥道,走近便可清晰地辨认出汗白玉石碑上的碑文,“马公大基老大人之墓”。这座墓园修建于1928年,除了汉白玉石碑和水泥墓园,其他部分用的主要是三合土(注:土、沙和石灰的搅拌物),所以十分坚固。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墓园前是一大片的荷花池。
虽然我们来的时候荷花未开,但从残存的花枝根叶中,不难想象妩媚的荷花,脉脉荷叶随风浮动,荷花盛开、簇拥其间的景象。
马氏族人说:“我听祖辈人说,1924年,马立安当总保镖的弟弟去世后,当地的土匪恶少常来欺负马家人,后来,马立安不得不把家搬到湘江对面的衡阳。几年后,他在衡山去世了。据说,他生前交代一定要落叶归根,葬在湘潭。因此,他的子女便将他的棺木用船从湘江对面运了过来,葬在自家的这处田里。由于马家后世人丁兴旺,所以这座墓园香火很盛。”
时光冉冉,故乡探访虽谈不上完美,留有余味与思考的不仅仅是这个体系中如此重视教育与崇尚行善,更多的是对一种信仰与坚持的执着的触动。去年,连任成功的马英九与母亲秦厚修去祭拜父亲马鹤凌,向父亲禀报竞选连任成功,感谢父亲的教诲,他双眼微微泛红,对母亲说“我一生最自豪的,就是我们的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