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企校协同共育高职院校志愿服务品牌的研究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xx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志愿服务在服务内容、服务时间、服务效果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培育高职院校志愿服务品牌可以扩大社会影响力、提升志愿服务的内涵和实效,有利于优势资源的整合。以湘菜产业专业群为例,笔者探索了政企校协同共育高职院校志愿服务品牌的途径。
  关键词:政企校协同;志愿服务品牌;湘菜产业专业群
  近年来,高职学生在国内外各类大型会议和赛事的志愿服务中有着突出的表现,备受人们的关注。笔者作为国家旅游局“万名旅游英才计划”实践服务型英才培养项目的指导教师,在实践中对高职学生的志愿服务进行深入探究,以期为高职院校学生志愿服务品牌的树立提供参考。
  一、高职院校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1.服务内容单一,缺乏吸引力
  传统的志愿服务活动以简单的体力劳动为主,如帮助老弱病残活动、暑期三下乡活动、保护环境活动等,内容较为单一,缺乏吸引力和专业性。大多数志愿者都是被动参与,难以根据自身的专业、兴趣进行选择,在活动中的主动性和获得感较差。同时,对于国家层面的大型志愿服务项目,如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高职院校学生的参与比例极低。
  2.服务时间集中化、短期化,流于形式
  高职院校学生的闲暇时间主要集中在寒暑假期间和在校期间的周末。在以往的志愿工作中,高职院校的志愿活动往往以短期的、临时性的和集中性的活动为主,持续时间为半天或一天,志愿服务缺乏连续性和可持续性。这种情况容易导致高职学生的志愿服务停留在较浅的层面,往往重形式而轻内容,背离志愿服务的初衷。
  3.服务效果不理想,缺乏服务品牌
  大多数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志愿服务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仅以教师的口头鼓励作为对学生的评价,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强,难以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同时,由于志愿服务无偿性、自愿性等特点,大多数高职学生不仅需要付出时间、劳动,有时还需要自己负责交通、食宿等费用,导致部分学生缺乏动力,参与热情降低,服务效果一般,难以树立高职院校志愿服务品牌。
  二、培育高职院校志愿服务品牌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扩大社会影响力
  通过志愿服务品牌的培育,高职院校可以更有效地弘扬志愿精神,引起社会关注和支持,提高志愿服务的知名度、美誉度,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
  2.有利于提升志愿服务的内涵和实效
  高职院校志愿服务品牌培育将社会需求、学校优势、专业特色、学生发展等相结合,有利于丰富志愿服务的内涵、创新志愿服务的形式、提高志愿服务的效果。同时能够加强高职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真正通过志愿服务提升综合素质。
  三、培育高职院校志愿服务品牌的途径
  为了更好地培育志愿服务品牌,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以国家旅游局“万名旅游英才计划”为契机,在调研湖南省旅游行業发展需求、明确自身专业特色以后,联合湖南省旅游局和相关企业,形成了“政府指导、学校主体、企业支持”的志愿服务协同机制,重点以湘菜产业专业群为依托,共育湖南省长沙市旅游咨询集散中心的志愿服务品牌。
  1.注重品牌内涵,丰富服务内容
  湘菜产业专业群涉及烹调工艺与营养、食品检测、营养配餐、酒店管理、餐饮管理等专业,因此在进行志愿服务时,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游客提供综合性的服务。例如,烹调工艺与营养专业的学生制作湘菜名菜名点手册,食品与营养专业的学生制作营养小贴士和游客差旅菜单,餐饮专业的学生制作湖南美食旅游攻略,酒店专业的学生根据旅客需求提供酒店咨询、预订服务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进行志愿服务时能激发参与热情,促进自身专业能力发展。
  2.建立志愿服务品牌项目的保障机制
  一是组织保障。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和保障,出台相关政策,倡导志愿服务精神;完善相关法律,规范志愿服务行为,保障志愿服务的安全。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志愿服务相关事项的培训,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二是激励机制。高职院校要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将指导和参与志愿服务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体系,提高教师的参与度;重视对参与志愿服务学生的激励,提供必要的交通、食宿补贴,为其购买保险,评选优秀志愿者并加强志愿服务的宣传。
  3.建立系统的培训机制
  高职院校要准确了解志愿服务需求,恰当安排志愿服务的内容和志愿者角色,与志愿者及时进行沟通,对志愿者进行专业培训。政府、学校、企业要提供专业师资,在通用知识、专业知识等方面建立系统的培训体系,保证培训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保障志愿者的培训时间和培训效果。高职院校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将志愿服务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志愿服务项目,通过志愿服务项目让学生了解企业,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洪新.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培育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8):85-86.
  [2]蔡建淮,李荣志.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以南京N学院为例[J].中国行政管理,2011(3):55-57.
其他文献
摘要:农业机械类专业传统的实践教学环节常流于形式,尤其是校外实习等环节在实施过程中大多以考察参观、介绍讲解为主,学生无法亲自操作,生产实习不能动手实践,无法锻炼学生的能力,不能真正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在新的就业形势下,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已成为提高就业率的关键。  关键词:农业机械;校外实习;实践教学  大学生就业难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毕业生的专业技术水平没有达到
期刊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贯彻以及新课程教学改革目标的不断深化,我国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与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相比,对计算机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能从根本上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但是,在高校计算机课程创新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依旧有很多问题值得深入思考和探究,比如除了对学生加强相关计算机专业知识的教学外,又该如何有效培
期刊
摘要:本文以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数学建模竞赛培训为例,论述如何找到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培训方式,使学生能够在短期的培训后,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取得好成绩。  关键词:数学建模;高职院校;培训方式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由教育部高教司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主办的。该竞赛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的在于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
期刊
摘要: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对高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高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体育教学的质量关系着高职学生的素质。本文以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高职体育教学的实际出发,将高职体育教学和准警务化管理有机结合,以期为高职体育教学的开展提供一定的思路。  关键词:高职;体育教学;准警务化管理  高职教育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形式。高职体育教学是高职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
期刊
摘要:本文从吉林农业科技学院青年志愿者的专业入手,深入分析当前我校青年志愿者活动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针对性的教育管理办法,以推动我校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体系有效运行。  关键词:青年志愿者;服务专业化;服务特色  一、建立健全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努力扩大参与覆盖面  为了推进青年志愿者服务专业化建设,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团委设立了青年志愿者协会总会,并在二级学院设有分会。校院两级注册青年志愿者协会工作机
期刊
摘要:本文阐述了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的同步正向“共振”,要围绕党的性质这个“频率”进行,并带动会计人员起到“粒子加速器”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推动学校财务部门职能作用的发挥。高校应结合坚持提升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力图寻找“齐步走”的具体路径,重点做好服务、管理、保障三方面工作,以提高师生满意度。  关键词:“共振”;会计职业道德水平;先进模范;战斗堡垒  一、从先进模范与战斗堡垒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始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通过易班交流平台及其学习功能,完成从传统教学到现代大数据信息化教学的转变,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变成大学生乐于接受的课程,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也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获得感。运用易班平台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利用易班平台实现混合教学模式改革;二是利用易班平台完成课外实践教
期刊
摘要: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是目前开展社会服务的核心力量,是直接进行服务的主要群体。探索大学生“志愿者+社工”的联动合作模式,要提升和协调两者契合度,结合社工专业技能和志愿者的人力资源,实现志愿服务中点的突破和面的铺开,这对共同推动社会服务发展、提升社会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社工;志愿者;联动;模式  “社会工作”一词继2015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于2016年再次被提及,其意
期刊
摘要:如何在美育工作中更好地推行高雅文化建设,让大学生喜欢和认可,进而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强国建设,是高校育人工作者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高雅文化;高校;美育工作;大学生  一、高等学校为何要注重以美育人  互联网的盛行、智能手机的普及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人们也应该认真反思网络究竟带给了我们什么,又改变了什么。尤其是对于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未来社会栋梁的高校来说更应如此。
期刊
摘要:乡村教育是当代中国教育的重点,但教育的水平与普及程度依然没有与当今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匹配。本次调研结果发现,以洛阳市汝阳县刘店镇红里村为例,目前乡村教育主要存在大量劳动力外流,留守儿童较多;家庭教育负担较重;村民对扶贫政策及相应教育政策了解较少;不懂得运用网络新兴手段等问题。通过分析也发现,对于这些问题的对策,除了相应的政策,网络众筹也可成为乡村教育精准帮扶的实施办法之一。  关键词:乡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