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教学设计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6723692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的生平;把握时代背景,掌握南宋爱国诗、词的思想特征。
  2.学习鉴赏诗歌的语言,掌握诗歌运用对比、典故等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
  学习重点:通过分析诗歌情与场景的关系,学会鉴赏诗歌的语言。
  学习难点:学习对比法。
  学习方法:探究法、合作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示兒》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作品。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金兵占领着的中原领土,深切渴望着祖国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今天,让我们再来学习陆游的一篇作品,用心灵触碰他那感人至深的爱国情怀。
  师生活动:教师导入,学生对学过的作品加以回忆,以便更好地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回顾作家作品
  陆游,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一生著述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种存世,存诗9000多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伟大的爱国诗人。
  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师生再一起回忆补充,学生加以识记。
  三、背景介绍
  明确:此诗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这时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直到作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
  师生活动:用一体机展示,学生朗读,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四、诵读诗歌
  看视屏朗读、学生朗读(个别读、齐读)
  师生活动:学生诵读,教师指导朗读。感情基调,前四句,昂扬的情绪,后四句深沉的忧愤。
  五、整体感知
  整体把握:首联表明早年抗金志向,次联回忆抗金战事,三联抒发垂老之感伤,四联写效仿诸葛亮矢志不渝,死而后已。整首诗的基调是悲愤,然而并不绝望,还有豪壮的感情蕴藉其中。
  师生活动:学生通过自读课文,借助书下注解理解全诗大意。教师适当点拨,使学生掌握诗歌大意,以使学生更好掌握朗读课文的节奏、语气、情感。
  六、鉴赏分析
  合作探究,鉴赏品味诗歌:
  1.诗歌的首联是诗人的回忆,朔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明确:诗的开头写的是诗人年轻时的认识和志向。“世事艰”,就是世上事情做起来很艰难,要恢复中原,就会受到投降派的阻饶、破坏,然而诗人渴望恢复中原的豪气却像山一样。这便是诗人年轻时的写照。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指名提问并适当讲解。
  2.本诗颈联用了何典故?有何作用
  明确:用了典故“塞上长城”,典故出自《南史·檀道济传》,诗人虽然没有像檀道济一样被冤杀,但因为主战而屡次被贬斥。“塞上长城”只能“空自许”。这种“愤”多么强烈,令人痛心疾首,扼腕长叹。“空自许”,与上文“世事艰”照应,是对偏安一隅的投降派的愤怒控诉和强烈指责,借典故来说现在,强烈地表现出了“愤”的由来!
  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3.作者在诗歌尾联用典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用以表明心志,诸葛坚持北伐,“出师一表真名世”,终归名满天宇,“千载谁堪伯仲间”,千年而来,有谁可与相提并论呢?很明显,诗人通过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仿诸葛亮施展抱负。
  师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师巡视指导,达成共识。师用一体机展示答案。
  4.本诗是一个“愤”贯穿始终,它到底包含哪些感情?“愤”的根源是什么
  明确:愤报国有“罪”、愤壮志难酬、愤年华空老、愤无人领军,“愤”的根源,其实全在于南宋朝廷“主和派”。因为他们是阻挠抗金救国的绊脚石,是绞杀爱国力量的刽子手。作者的“愤”中含“恨”,“愤”中含“悲”,“愤”而生“凉”,“愤”而生“叹”,从而形成了本诗沉郁豪雄的风格。
  师生活动:学生合作讨论并作答,教师点拨并明确答案。
  5.综合全诗来看,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老迈年高的感叹和对投降派的强烈愤慨,也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和收复国土的凌云壮志。
  师生活动:学生认真思考然后回答。
  6.本文除了用典之外,还运用哪些艺术手法来表达诗人的情感的
  明确(1)对比手法:诗歌中有两方面的对比:一是理想和现实的对比。诗人北望中原,豪气如山。塞上长城自许,然而世事多艰。理想被现实击得粉碎。二是诗人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的对比。早年气壮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何等豪迈,如今对镜自照,衰鬓苍颜,岁月不居,年华空老!(2)借古讽今:诗中对诸葛亮的高度颂扬,实则是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愤恨。颂古在于讽今,讽今在于劝谕统治者能励精图治、收拾旧山河!
  师生活动:生讨论,师点拨,提高学生总结概括能力。此题难度大学生不一定答出,如答不出就不讲。
  七、链接高考,比较阅读
  比较:陆游诗歌《诉衷情》与《书愤》的异同点。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明确:相同点,都体现诗人爱国情怀,想为国出力去收复失地;
  不同点1体裁不同《书愤》是七言律诗,《诉衷情》是词。 2情感不同:《书愤》 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诉衷情》是 对宋王朝偏安一隅的失望之情 3手法不同,《书愤》慕诸葛亮的功绩与自己一事无成的对比、议论 《诉衷情》回忆自己过去的经历,主要用的是叙事。
  八、布置作业
  背诵《书愤》
  师生活动:生背诵诗歌,增加知识含量。
  板书设计:
  表现手法:1.对比:早年与晚年,理想与现实。
  2.用典:塞上长城,出事一表。
  3.借古讽今。
其他文献
记得冰心曾说:“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就不能抽象。孩子们爱祖国、爱人民总是从身边感受到的,如爱自己的教室、校园,爱自己的父母和老师……。”作为一位班主任,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让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学会做人,学会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它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精心策划,不断地用生动的、贴近生活的实例来充实它。  一、身教重于言教,建立良好的家教“行为场”  在我的班主任工作
期刊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体会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2.理解深刻的主题,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激情。  3.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能力。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感受诗人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三、教学难点  对诗中四种意境的把握,体会诗歌的旋律美和精巧构思。  四、教学手段  朗读、讨论、探析、练习。  五、教学设想  诗是最精练的语言艺术,它用最少的字句
期刊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不断生成发展的过程,具有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这一理念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就是要时刻关注教学过程中可变因素的动态发展,智慧性预设一切教学活动,促使教学活动及教学效果的生成。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教师如何在智慧性预设的基础上,针对教学实际,动态调整,巧妙生成有效的数学课堂。  一、调整预设,动态生成  (一)抓住
期刊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  心理健康教育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很多人也深刻的意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心理健康教育该从何做起才能更有效?大家都知道,家庭、学校、社会对学生都有监护的责任和义务,但我认为留守儿童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是重中之重。这里我就几个真实的案例证明我的观点。  案例一:“老师,你别见我妈,她就是个泼妇
期刊
在经历多年的教育教学生活,我的教育观随着新课改的思想在渐渐地转变了。我切身体会到好心态、好习惯比高分数更重要,更宝贵。深感教育下一代,不光是老师的责任,家长的教育同样不可忽视,家长的教育更为重要。  在现代学校教育中,一般把分数作为判断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标准,因此,老师、家长都比较重视分数。很多家长对分数看得很重,忽略了正确切实的教育引导,与孩子分析错题原因却草率认为:“孩子都会,我领他都练过,就
期刊
2017年全国将大范围再次进行高考改革,英语首当其中被改为一年两考,改革是对背后无数英语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的呼声的回应,更是对英语人文教育的呼唤。通过我多年初高中英语课的实践,我发现起始年级的启蒙教育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几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很多学生因为刚开始没有打好基础,到九年级就完全放弃了对英语的学习,对提高英语科成绩失去了兴趣,造成很多教师对此都扼腕叹息但却又苦于无回天之力。高中生即使具备良
期刊
班主任缺乏良好的教学效能感和班级管理监控能力,在教学中存在着较多的无效行为或无关行为,不能根据教学情境的变化灵活地采取恰当的教学行为。而从我校现有的师资配备来看,班主任占一定比例,他们的成长和成才将直接影响新课标的实施,直接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基于以上几方面的思考,我们提出了“班主任成长成才研究”的实验课题,摸索培养途径,探讨成长策略,研究成才措施,使班主任尽快地成长成才,以适应新课程为教
期刊
“温馨教室”的创建旨在使教室变得个性化,变得充满趣味,变得真正符合学生的需要;让教室变得色调明朗,美观整洁,正如一句话所说的—— “景美则心旷,心旷则神怡,神怡则智清,智清则学佳。”一个净化了的环境,会使人的心灵美化,并激起一种奋发向上的自尊自爱的意识。  从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感受到温馨教室的创建有着无形的教育力量,营造了融洽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尤其是在对待学生的各种问题时,我总是努力寻求
期刊
有人说,能把工作当成享受的人是幸福的。那我要说让学习语文的学生享受语文,这样的学生也一定是幸福的。让学生享受语文,就是让学生享受语文中语言的优美;享受语文中参与的乐趣;享受语文中习作的快乐。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本身就是愉快的精神旅游,不仅可以使人智慧,而且可以使人享受温馨。所以,在我的语文教学中,我总是时时处处让学生尽情地享受语文。  一、突现教材之精美,让学生在美读中享受  语文课本中每篇课文
期刊
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与人类认识自然历史一样漫长,是随着人类社会的生活、生产活动而自然产生、发展和成熟的。现在看起来很自然的一些数学概念(如无理数、对数、复数、负数等),历史上却经历漫长的过程才被接受,它们是许多学者前仆后继、辛勤耕耘的结果。 数学史记载了这门学科发生、发展的过程,展现了其深刻的内涵和完美形式与背后激动人心的灵感、睿智的思想及孜孜不倦的探究精神。但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也存在这样与那样的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