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活用教材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ma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以人为本,突出主体
  “人”指学生。学生是认识、学习、课堂、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小语协会理事长崔峦在全国阅读教学研讨会上指出:“当前阅读教学研究、改进的重点,首先是切实转变观念,这是实现阅读教学根本变革的前提。树立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的课程观;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过程的主体的学生观。”课堂如何凸显这一观点呢?教师可以创设民主、平等、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使用平和的语言与孩子平等对话。比如“孩子们,准备好了吗?可以上课了吗?”“讨论得怎么样?”“你是怎么想的,能说给我听听吗?”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
  二、活用教材,启迪思维
  教材是教学的媒介与参考。师生使用教材就是为了启迪自己的思维,塑造自己的情感。而教师有一个责任则是用活教材实现思维发展,情感塑造。教师不能拘泥于教材,更不能迷信于教学参考书。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积极的认知过程。学生独其个性,思路多样,常会有独到的见解和创意的问题,而正是这些使课堂精彩纷呈。教师要做的就是想方设法用活教材,启迪思维。
  三、 激活文字、以情感人
  于漪老师说:“如果打开用汉字写成的一本书,那就好像进入了一个画廊,一幅幅画争先恐后地向你的感官申诉它的喜怒哀乐。”这种喜怒哀乐不是别的,就是人的情感。如:在学习《穷人》一课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渔夫皱起眉,他的脸色变得……快去,别等他们醒来。”课中,我先让学生想象渔夫的神态、动作、语言;然后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动作、语言、神态;接着我让学生感悟文字中所含的情感及光辉的思想;最后我让学生带着情感朗读此段文字。文字本身是枯燥的,但教师能激活文字,引领学生感悟文字中的思想情感,那文字就变得鲜活了,有情感了,语文课堂也将热情洋溢。
  四、 创设情境,突破教材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治疗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处于疲倦状态下的头脑是很难有效地汲取知识的。”所以教师应创设情境,把孩子们带入到一个动人的情境当中,使他们如临其境,精神振奋。例如,《乌鸦喝水》一文中有“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乌鸦就喝着水了”,这句话看似简单,但学生要说出其中的道理还真不容易。因此,课中我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这样的小实验:将小石子一颗一颗亲自往装有一些水的瓶子里投,观察水是否渐渐升高,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获得知识,既突破了教学难点,又让学生体验到认识真理的快乐。
  我想语文教学中,如果我们注重了学习的主体——人;灵活应用了教材,激活了文字中的情感,创设好了情境,我们的语文教学定会精彩纷呈。
  ◆(作者单位:江西省安福县枫田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刘启明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生活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父母给远在外地的孩子打电话总是长话短说:好了好了,不说了,我这儿漫游呢,话费太贵,快挂了吧;长年在外务工或工作地点不固定的人,频繁更换手机号,亲
期刊
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其他科目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在其他课程,其他场合中也可以学到语文,拓宽学语文用语文的天地”。而作为五板块之一的“口语交际”内容教学,更应实施好在“各学科培养学生交际素养”的教学策略。思想品德与社会课作为一门塑造学生灵魂的学科,安排重在学生在读书感悟人物从小具有的美德与素养,受到深刻的教育,并付诸行动,为将来成为高素质人才播下美德的种子
【缘起】  “修复”为恢复原样之意,但应用不当,往往适得其反。网上有则报道:陕西府谷县麻镇境内有处去年修复的明代成化年间的夯土长城墩台遗址。新修的一部分是旧砖,一部分是红砖,都被青色涂料覆盖,与下面残存的黄色夯土显得不协调。有专家表示,修复长城本是件好事,但这些粗劣行为,使得新修复的墩台不符合历史原貌,其包含的历史信息被湮没。这种“修复”,是把现代人的某些意识硬塞进古人意识之中,与其说是历史见证,
提取B95-8细胞RNA,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扩增BARF1基因,将其克隆到pUM-T载体,转化E.coli DH5α.筛选阳性克隆,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其结果必然是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一信息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