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与三月节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jun19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明是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之一,大约在每年公历的4月5号或前后一天。闽南人视清明和冬至为一年里两个最大的节令。据说,许多年老体衰的病人一般很难熬过这两个节气,尚能熬过这两个节气则大有可能再延续他的生命。闽南人把这两个节令都作为祭祖追本溯源的节日。
  冬至祭祖为秋祭,清明祭祖为春祭。闽南人大多在清明春祭时扫墓,也有一些地方在冬至时扫墓。闽南秋祭,以合族在宗祠共祭祖先为多,春祭则各家各户以祭祀各自的祖先为多。
  清明祭祀祖先、上坟地扫墓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俗。《厦门志》载有:“清明,各祭其先。前后10日。墓祭挂纸帛于墓上。妇人亦出郊展墓踏青,采新麥簪之。”
  对于闽南人,清明是个很重要的节日,闽南及台湾、金门有俗谚说“清明无回就无祖”。远赴外地者在一般情况下都要赶回家过节、扫墓。旅居海外的侨胞不能回来的,一般要事先汇钱回家,资助备办节日和扫墓之需,以表游子心意。
  扫墓在清明前后十天进行。扫墓时全家出动,并备牲礼、纸钱、香烛、鲜花,有些还要带上锄头、劈刀、红漆。上墓祭扫时先清除杂草,打扫墓埕,如墓地有倒塌、损坏,还要先行修整、培土,俗称“培墓”或“巡墓”。如墓碑上的字迹积垢不清,则要擦拭干净,再以蛋清调和朱砂,用毛笔描涂字上。晚近则多用红漆。
  巡墓之后在墓桌摆上祭品,点燃蜡烛,一家老少依序上香祭拜。同时,要在坟墓边上的“后土”也摆上祭品,祭祀保佑祖先坟墓的土地公。
  扫墓还要买一种彩色长方形的墓纸,用土块或石块将其压在坟墓的边上,俗称“压墓纸”或“挂纸”。墓纸大小约同书纸,中间凿一行行的波形纹,五颜六色,让人远远看就知道是有后人祭祀的墓地。
  当一切程序完成后,掷筊卜得祖先同意,便可烧化纸钱、放鞭炮,再将祭祀的酒洒于墓前。这时全家要取祭品中如猪腰饼、米龟等点心在墓边上与祖先共享。据说,后人吃了祖先享用过的点心,会更加聪明、健康。
  离开墓地之前,家长要带着全家仔细熄灭香烛火星,以防酿出火险。
  闽南还有很多人家春祭不在清明,而在农历三月初三,又称三月节、三日节。
  三月节的习俗有几种传说。一种说是郑成功驻厦时期,清军攻陷同安城,同安居民惨遭劫难,幸存者甚至无法寻觅自己的亲人,就共同祭祀因城破死难的祖先,民间称“陷城祖”。据说当时清明将至,但满城尸体已腐,幸存者只好将“陷城祖”共同掩埋,并于三月初三这一日作为死亲共同的忌日,共同祭祀,以后相延成俗。
  还有一种说法,也是与郑成功有关,说的是清明二字,清在明上,闽南百姓多拥护郑成功,反清复明,因此不愿在清明这天祭祀祖先,改为三月节。
  还有民俗学者指出,三月节是闽南原住民古百越族一个重要的节日。闽南人是中原汉族与古百越族融合而形成,因此保留了三月节的习俗。恐怕这一说法会更准确些。
  闽南的清明三月节扫墓的前一天和扫墓回来,要在家中厅堂“祖公龛”前祭告祖先,当天回来更要备牲礼祭祀。当晚举家聚餐,往往不可或缺“薄饼”这道菜,形成吃薄饼和以薄饼祭祖的习俗。
   “薄饼”即春卷,也有叫“润饼”。厦门薄饼包裹的菜与云贵、两广的有所不同,佐料也不一样。厦门薄饼一般不用豆芽菜,而是用高丽菜、冬笋、胡萝卜、青豆荚、三层肉、豆腐干,一概切成细细的丝,再掺进虾仁、海蛎,一起用重油炒,然后熬烂。最好是起锅后,搁冷了,再熬第二遍,味道更加鲜美。佐料也特殊,要用一种生长于海中礁石上的海苔,俗称“虎苔”。虎苔捞起后,晒干,用油稍稍炒过,装一盘,连同薄饼菜一道端上。包时先将虎苔铺一些在春饼上,再铺一些捣碎的花生贡糖,然后把薄饼菜、芫荽等搁上卷起,入口香甜,美不可言。
  过去虎苔是非常大众化的食品,有些穷人家还将其炒来下饭。近年来说虎苔能降血压,顿时名贵起来。加上捞虎苔、晒虎苔是非常辛苦、麻烦的事,产量下降,市面虎苔竟罕见了。
  清明时节春光明媚、百花齐放,自古以来就有踏青的风俗。举家扫墓之余,顺便登山望海,凭高远眺,或赏烂漫山花,听茶山褒歌;或观花间彩蝶翻飞,引风筝青云直上,其乐融融。旧时闽南踏青除了登山赏花、风筝扑蝶,还有采百草、荡秋千、斗鸡、射柳等。健身怡情,身心俱佳。
  现今闽南清明虽土葬改火葬,墓地较少,多集中于现代陵园和寺观祖先牌位寄存处,但祭祖扫墓风俗依旧。这一日必全家齐聚,共往陵园祭拜,而后寻一景色秀丽之处,品茗聚餐,畅叙亲情,尽欢而归。只是,祭祖扫墓习俗所寄寓的追远报本、喝水不忘挖井人的感恩理念,似乎渐渐淡漠。先祖何人,何德何功,家史族史,可有几个年青人兴趣?若清明三月节,空有礼俗之壳,而不知礼俗之义,可叹,文化之传承。
  
  厦门市闽南文化
  研究会
  2000年2月成立,现有会员400多位。本会致力于闽南文化的传承、保护、研究、创新、宣传、交流、以及非遗保护和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工作。
其他文献
抗战结束后的上世纪五十年代,国民党的“肃清”政策带来种种压抑,促使台湾本省知识青年为避免“惹是生非”而忌讳提笔为文,也让本土画家们心底蒙上了一层阴影,乃至放弃了耕耘和开拓,从而不敢再直接面对眼前的社会现实。  继之,台湾六十年代推行现代绘画运动期间,有志献身于艺术革命的画家们通常是身为国民党“忠烈”之后,以及所谓的“军中画家”——例如 “五月画会”的刘国松(“烈士遗族”)、冯锺睿(“政工干校”)、
期刊
真想不通约翰·欧文是如何做到在复杂叙事里埋设那么多细节却有条不紊的?他近年抛出的每一部著作,都执着于用传统写实主义手法来讲述简单的故事。这些作品当中,在国内大受欢迎的有《苹果酒屋的规则》及《寡居的一年》,一方面也是因改编成电影的缘故,不过我个人并不太喜欢电影,缺乏了欧文式绵密的笔触,两小时的剧情省略了许多趣味,直抵主题。  《为欧文·米尼祈祷》是他上世纪80年代末的作品,在他几部受欢迎的大作引入国
期刊
2005年,李志铭出版处女作《半世纪旧书回味》,梳理台湾过去半个世纪的旧书业发展史,调查踏实、资料丰富、情致有味,一时轰动台湾读书界,荣获当年“中国时报开卷年度十大好书”大奖。我拜读后获益匪浅,得以增长许多关于旧书的知识,遂引颈期待他的下一本书。  大约一年半载之前,于闲谈中得知他正着手撰写一本与台湾早期书衣封面有关的书,闻讯大喜!我很关心进度,进入编辑阶段后,几乎每次见面都要问他何时出版,他总是
期刊
在保育运动中茁长的“80后”运动,打破了香港政党政治的局限,从香港近几年的政治僵局中脱颖而出,他们由一群无名行动者组成,反对政党的领导模式,采取自发的无组织形式进行抗争。主流媒体为了识别他们并更易将其标签,而借用大陆地区用语“80后”来称呼他们,配合对吕大乐《四代香港人》的“世代论”诠释,按本身的意识形态将他们定义。  《80前后:超越社运、论述与世代的想象》由圆桌智库的沈旭晖、许煜、林辉、黄焙烽
期刊
严格意义上讲,书中讲述的T恤,单指美国人所穿的T恤。美国乔治敦大学麦克多诺商学院教授皮翠拉·瑞沃莉意在揭示,美国人身上的那一件件T恤,背后隐藏着的变迁史、贸易过程、利益合作链上各方之间的利益关系,由此来为人们说明自由贸易、贸易保护主义、劳工保护、转基因物种等重大命题的真相。  按照皮翠拉·瑞沃莉的叙述,一件T恤的全球经济之旅包括六步:第一步,制作T恤等服装的原料棉花,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棉田收割,卖
期刊
蔡康永带着新书来了。  新书签售和演讲的场面十分火爆。演讲现场一票难求;演讲场地的窗户栏杆上,挂着那些想听演讲却没有票的学生;签售现场,排起等待签售的长龙……他在外图厦门书城的签售,从下午四点多开始,一直持续到半夜两点多。这次签售一共签了1万2千多本书,用完了三十几根笔,约五千七百人得到签名。以作家签售的场面来说,算得上是少见的火爆。而这样的场面,并不仅限于厦门一座城市。  老友韩良忆看到新闻报道
期刊
十年在时间长河中不过短短一瞬,不过也正是在这瞬息间,很多历史被书写,很多经典被缔造。北京紫图图书有限公司就是如此。作为一个才十岁的企业,它无疑是年轻的,而仅仅十年就成为民营出版界中的翘楚,听上去确乎是一个传奇。不过,所有传奇的背后,往往凝聚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心血和汗水。    Zito:激情与美丽并具的创办历程      一位是先锋诗人,一位是理工科出身的新闻记者和主编,紫图创办人万夏和黄利夫妻二人
期刊
今年是兔年,正好手边有七十多年前的两本“兔年特大号”,正好由此说开去。新的一年,阳历是从1月1号开始,阴历则从“大年初一”算起,鲁迅一九一七年一月二十二日日记“晴。春假。……旧历除夕也,夜独坐录碑,殊无换岁之感”。我保存的这两本《立言画刊》正好一本是阳历年的特大号,一本是阴历年的特大号,同为一九三九兔年,所以封面画画得都是温顺的兔子,巧合的都是对兔。画兔子我没见过只画一只的,也没见过画一大群的。这
期刊
清末藏书家缪荃孙有言:“得暇即搜看旧书”,乃为一种钟爱古书的深刻情结。人们寻求“复古”的社会心理,尤其反映在某些怀旧物品样式的痴迷依恋。  历史上,各种形态的复古潮流不断地翻腾俱兴,每逢当代人文意念呈现衰败之势,人们便会企图从古代资产中寻求新的激荡。根源于文化情感意识的返璞归真,以“复古”作为自发更新与再生的一种方式,甚至可以说是当代文学、艺术,乃至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不可或缺的重要媒介。  作为古代
期刊
中国和印度常被欧美相提并论,视为是崛起中影响世界的两个大国。两国的电影业,也不得不开始在世界文化与经济版图上竞争。  过往,讲到电影工业,全球只需要提好莱坞(Hollywood),现在好莱坞开始乐意提起宝莱坞(Bollywood),骄傲的美国人为什么尊重印度市场?中国市场呢?  很多数字显示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影王国,包括每年影片发行数量(超过1000部)、印度电影售票量(全球36亿观众)、国内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