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大学毕业生低收入群体的公共租赁住房社会化供给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建筑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tz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出基于PPP模式建设政府和民间资本共有产权的保障性住房,将高校毕业生低收入未婚群体纳入住房保障体系,从政策上解决他们的婚前过渡性住房问题,以期完善现行住房保障制度,并通过引进民间资本的投入,实现高校毕业生保障性住房的可持续发展。对大学毕业生低收入群体保障性住房PPP建设运营模式进行了设计,并对相关的核心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 低收入群体; 保障性住房; PPP模式
   1.问题的提出
   在现有住房保障体系下,廉租房条件过于苛刻,覆盖面及其有限,危旧房和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城中村改造安置房只面向特定对象,经济适用房领域存在的寻租和资源错配等混乱,再加上现有保障住房制度关于“需要本地户籍”的规定,使得大学毕业新就业的低收入群体始终游离在住房保障体系之外,成为既无法享受五类保障性住房,在短期内也买不起商品房的“夹心层”。
   在大学扩招、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的背景下,上述“夹心层”群体的数量越来越大。据统计,201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749万。如此庞大数量的“夹心层”群体的住房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将对整个社会稳定带来极大不确定性。与其他弱势群体不同的是,大学毕业生低收入群体的文化层次和受教育程度高,虽然处在人生最初的、暂时的困难时期,但有着强大的发展潜力和光明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国家发展的源动力,也是社会安定的重要成分。但由于住房、就业、发展的综合压力,大学毕业生低收入群体总体心理健康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大多数人对生活状态不满意。随着我国社会城市化、人口结构转变、劳动力市场转型、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等一系列结构性因素的变化,大学毕业生低收入群体的数量在未来几年内必将急剧增加。尽管大学毕业生低收入群体还没有形成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阶层”,但这一群体已经引了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该群体的住房问题。
   尽快研究解决大学毕业生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并从政策、制度上加以完善和落实,是缓解他们的生存压力,帮助他们尽快成长的关键。本课题将大学毕业生低收入群体的公共租赁住房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一方面是因为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另一方面是现行的住房政策是以家庭保障为主,大学生从毕业到结婚这一特殊阶段属于住房保障的“盲区”。
   2.PPP在大学毕业生保障性住房领域的应用研究
   相对于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公租房面向的对象数量更庞大,且呈逐年增长趋势,因此需要的公租房体量巨大,在建设用地、房源筹集、建设资金等方面需求更大,PPP即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公私合营),是指政府、营利性企业和非营利性企业基于某个项目而形成的相互合作关系的形式。其运行机制,是在政府公共部门与民营部门合作过程中,让非公共部门所掌握的资源参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可以在不排除并适当满足私人部门投资盈利目标的同时,为社会更有效率地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使有限的公共资源发挥“乘数”式的更大作用。PPP模式从1992年英国政府首次运用到今天,已经受到很多国家和政府的欢迎与青睐,被广泛地应用在交通、卫生、学校等公共设施和服务中,它不仅解决了政府财政资金的缺口问题,而且提供了一种更为专业化的服务。
   大学毕业生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是近几年伴随着我国城市房价快速上涨和大量的高校毕业生走向社会而产生的,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国外大学毕业生住房问题普遍没有中国如此突出,大都是将其纳入到低收入家庭范畴加以解决。但也有为解决其他问题而建设青年住房的,如俄罗斯为提高生育率而兴建保障性住房。
   在政府主导下,通过引入市场化机制解决大学毕业生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有助于提高住房资源配置效率。PPP模式可以作为扩大资金来源的有力手段,实现保障性住房的有效供应。在当前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大背景下,通过发挥私营机构的积极性,不仅可以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还可以实现市场结构调整,对我国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长远意义。在近期和长期内住房保障供给不足,各方主体责任缺失的情况下,研究公、私部门在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方面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实际意义总结如下:
   ①解决大学毕业生低收入群体的婚前、过渡性住房,帮助他们渡过暂时的困难时期,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②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与现行住房保障制度“无缝对接”,实现住房保障政策的“全覆盖”。
   ③扩大民间资本投资渠道,减少政府财政和管理压力,引导大学毕业生低收入群体保障性住房建设步入可持续发展之路。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对大学毕业生低收入群体的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运行模式、准入和退出机制以及定价机制的研究,形成一套适合公租房发展的建设运营管理模式。本课题对大学毕业生低收入群体公租房发展的建设运营管理模式进行研究,能够为公租房制度设定和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3.基于PPP的大学毕业生低收入群体保障性住房模式设计
   全面改善大学毕业生低收入群体生存和发展问题,首先要解决其住房问题。由于大学毕业生低收入群体是部分高校毕业生走向社会初期阶段的一种生活现象,属于渡过时期的暂时困难,随着对社会的适应和能力的提高,他们能够较快地步入良性发展之路。因此,通过政策保障,解决高校毕业生、低收入群体的婚前、过渡性住房,帮助他们渡过暂时的困难时期,不仅有利于他们的快速发展,也能够完善现行住房保障体系、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3.1 基本思想
   建设保障性住房目的是解决大学毕业生低收入群体过渡时期的住房;手段是采取PPP模式;基础是政策保障;关键是吸引和鼓励民间资本进入。
   从PPP模式在经济适用房、廉租房领域并不成功的应用来看,关键是没有解决好民间资本进入的问题,过多地依赖政府财政投入,使得PPP建设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模式走向不可持续的“死胡同”。因此,在应用PPP模式构建大学毕业生低收入群体保障性住房时,必须从建设、产权、定价、机制设计、政策制定、社会认可等多环节、多角度,充分融入对民间资本的激励思想,从而形成强大的吸引合力,引导民间资本积极进入,增加保障性住房自身的造血功能,减少政府财政和管理的压力,使PPP模式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    构建如图1所示的基于PPP模式的大学毕业生低收入群体保障性住房系统,不失为解决大学毕业生低收入群体保障性住房的最佳模式。
  图1  基于PPP模式的大学毕业生低收入群体保障性住房运作构架
   3.2 该构架的基本思路
   构建的系统、合理的PPP运作体系,设计清晰的实施路径,基本思路为:
   (1)政府划拨土地,民间资本投资建设,形成共有产权形式、只面向高校毕业、低收入、未婚群体保障性租赁的保障性住房;
   (2)将保障性住房项目纳入城市建设管理之中,科学规划,建设合理数量、适当标准、配套完善、公共交通便利的单身公寓。
   (3)制定准入和退出机制,政府统一管理。一方面保障大学毕业生低收入群体过渡;另一方面使已婚、收入增高者及时退出,提高保障效率。
   4.大学毕业生低收入群体保障性住房相关问题分析与确定
   4.1 投资问题
   (1)政府投资
   政府通过划拨的方式提供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相关用地,民间资本投资建设,形成共有产权形式的保障性住房,长期共同持有和经营。
   政府划拨土地,大大降低了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直接资金投入。通过减免保障性住房建设、配套和运营过程中的税费,进一步降低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运营成本,从而降低民间资本投资回收的风险,增加民间资本投入的积极性。
   (2)民间投资
   除去土地和建设过程中绝大多数的税费,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投资量会大大降低,从而给民间资本进入创造出极大的空间,使投资更加容易回收,降低民间资本的投资风险。
   4.2 保障性住房政府与民间资本共有产权研究
   PPP模式下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关键是要吸引民间资本,否则又回到财政投入解决保障性住房的老路上。吸引民间资本,关键是在于:(1)要产生稳定、满意的投资收益;(2)产权明晰。
   因此,设立政府与民间资本共有产权形式的保障性住房,能够实现在保证政府主导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吸引民间资本,降低大学毕业生低收入群体住房实际支出,使保障性住房走向一个可持续发展之路。
   4.3 建设和运营问题
   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只解决高校毕业生、低收入、未婚群体的过渡性租赁住房,当他们结婚成家或收入增高,即可进入家庭住房保障或商品房市场体系。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规划建设适合青年人的单身公寓。
   (1)选址
   保障性住房应建设在距城市中心相对较偏,如城郊结合部;公共交通便捷,如地铁沿线附近;离高科技单位较近,如科技开发区、创业园区等区域。
   (2)规划设计
   按照城市不同情况,合理布局,建设适当规模的保障性住房社区。
   保障性住房应主要考虑单身大学毕业生的住房过渡问题,适当考虑大学毕业生低收入群体结婚后的短期过渡。因此,保障性住房的套型设计以20平方米左右的独室单身房为主,分层设计公共卫生间、集中的洗衣房、活动室等。
   (3)环境与配套
   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水平应符合青年知识分子身份,环境应清新优美,不能粗糙建设成为新的“平民窟”。配套设施应该齐全、完善,应有相应的餐饮、娱乐、服务、通讯、交通等设施,方便入住者日常生活。
   (4)运营
   大学毕业生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不是一朝产生的,也不会一夕消亡。如果不及时解决,将会在未来一定时间里极大地影响年轻人的生存和发展,影响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因此,为确保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者入住,必须对保障性住房的运营进行强有力的管理和控制,严格按照政府保障的意志进行运营和管理。
   4.4 基于“三方满意”的保障性住房定价模型价格(租金)的确定
   (1)合理租金的标准
   要使PPP模式的保障性住房得以正常运营,必须确立投资商、被保障群体、政府“三方满意”的合理租金。
   (2)合理租金的确定思路
   因此,通过对大学毕业生低收入群体租金支付能力分析;民间资本最小租金收益研究;政府投入、租金补贴强度和梯度研究;基于“三方满意”的保障性住房租金定价模型及测定研究,以及三方博弈,最终确定合理的、“三方满意”的保障性住房租金。
   具体定价分析过程可见图2所示。
  图2  基于“三方满意”的保障性住房租金定价过程
   4.5 大学毕业生低收入群体进入、退出机制设计
  保障性住房应保障大学毕业生低收入群体毕业后最初几年。随着成长和能力的提高,收入也会相应提高。当收入增长到一定水平,或者结婚成家,应该脱离保障范畴,进入社会住房体系。因此,须制定完整、系统的进入、退出机制,对保障性住房实施动态控制。
  (1)进入机制
  通过对就业状况、收入水平、生活负担(助学贷款、父母养老)等因素的分析,设定准入条件,并进行入住控制。
  (2)退出机制
  通过对保障年限(如5-6年)的合理确定、收入增加到一定高度、结婚成家等因素的分析,设定退出条件,并进行适时的退出控制。
  (3)挤出机制
  对于超出保障期限、结婚成家、或超出保障期限、或者收入超出保障范围而不主动搬出者,通过梯度加收租金实现挤出,提高保障性住房的保障效率。
   5.结论
   (1)现阶段,低收入高校毕业生的过渡性住房,应纳入到国家住房保障体系之中。
   (2)基于PPP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是解决我国现阶段大学毕业生低收入群体保障性住房的最佳模式。通过巧妙地运用PPP模式,可以解决大学毕业生低收入群体住房的“小问题”,但在制度和技术上,理顺了一个重要群体生存和发展基础的“大问题”。
   (3)通过科学构建和合理设计,可以吸引民间资本投资保障性住房,从而减少政府财政和管理压力,实现大学毕业生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宋英潇.我国大学毕业生住房保障制度研究[J].现代商业, 2012(6)
  [2] Betsey Martens.A political History of Affordable housing[J]. Journal of Housing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 2009(09)
  [3] 卫欣、刘碧寒.国外住房保障制度比较研究[J]. 城市问题,  2010(09)
  [4] Brian B.Building public trust through PPP[J]. Internation Review of Administrative Science,2008(03)
  [5] Gonzalo Lizarralde,David Root.The Informal Construction Sector and the Inefficiency of Low Cost Housing Martets[J].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2008(06)
  [6] 唐祥来.公共产品供给的“第四条道路”——PPP 模式研究[J].经济经纬,2006(1)
  [7] 张建坤、陈森发、周雷. 经济适用房准入管理政策的激励机制设计与实证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4)
  [8] 张建坤、姚燕.现阶段大学毕业生住房问题分析及对策[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
其他文献
农村公路(包括县道、乡道、村道)是全县公路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农村重要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十一五”是农村公路建设的新时期,近年来,由于省、州、县政府有关政策的出台,容美镇掀起了公路建设新高潮,农村公路得到飞速发展,农村公路改造工程使容美镇农村交通面貌发生历史性深刻变化,群众称赞“路通车通民心通,‘中国梦’在交通”,农村公路工程切切实实成了广大人民群众称道的“民心工程”。但是,公路“三分建,七分养”
期刊
摘 要:结合山西吕梁机场高边坡工程,对机场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确定了现场黄土的湿陷性等级;采用重型击实试验测定施工场地黄土的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采用三轴剪切试验测定了黄土的黏聚力c和内摩擦角φ,为边坡的稳定性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 性能; 试验   引言   湿陷性黄土是指黄土由于其上覆土的自重压力和附加压力的双重影响,遇水湿润后,土体结构受到损坏,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了火灾产生的原因、条件,火灾对人类造成的损失,对建筑物的破坏,分析建筑材料抗火的性能。在建筑设计中,建筑物对火灾预防的重要性,使用抗火性强的结构及材料,提倡研发新的且更有效的防火材料。  关键词:火灾;建筑物;结构;预防;研发  1.火灾造成的损失  每一次火灾,每一次爆炸,都令人触目惊心。火灾在我国每年造成过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数千人死亡。如2013年9月10日,在广州白云区鹅掌
期刊
摘 要:土石坝是指由土、石料等当地材料建成的坝,是历史最为悠久的一种坝型。近代的土石坝筑技术自20世界50年代以后得到发展,并促成了一批高坝的建设。目前,土石坝是世界坝工建设种应最为广泛和发展最快的一种坝型。  质量控制和检查是土石坝施工中极重要的一环,它应贯穿于各施工环节及施工全过程。一个完整的土石坝现场施工质量控制应包括坝基防渗与岸坡处理、料场作业、坝体填筑、反滤排水工程、护坡工程等。  关键
期刊
摘 要:通过滨州黄河楼设计项目,从背景、创意、平立面、材料、结构等方面进行描述与分析,与标志建筑设计中的中国东方建筑文化相互融合、冲突的地方相互链接、对比。通过方案设计后的思考,反映了现在设计中很多地方摒弃了先辈留下的好的东西。现在建筑设计之中,丢失了一些传统的元素。  关键词:黄河楼; 设计; 东方建筑; 手法; 意境  1.项目设计背景、目标及概况  1.1 项目背景  滨州黄河楼位于蒲湖公园
期刊
摘 要: 桥梁工程施工中,桥面排水如果设计不合理,排水处理不好,不仅会造成桥面出现积水或者渗水的现象:水分侵蚀钢筋,会使钢筋锈蚀,减短桥梁的使用寿命;冬天被水侵蚀的桥梁容易结冰,不利于行车的安全。为了使桥梁的耐久性不因为水的积滞而渗入桥梁内部造成破坏,在桥面合理的设计出能够引导水迅速排出桥外的排水系统。本文结合桥面排水的设置、施工进行系统设计和全面的质量控制,保证桥面排水的质量。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本文对GZ高分子合金组合芯模在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结构的施工技术作了阐述,结合工程实例对空心楼板施工过程中GZ芯模安装固定、钢筋绑扎及混凝土浇筑等方面控制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现浇空心模板; GZ空心管; 抗浮筋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生活条件的改善,在购房的同时更加注重住宅小区的景观及配套设施的完善:小区超市、停车场、健身房等,为此为合理利用土地,更多的住宅小区
期刊
摘 要:本检验组于2015年3月,对位于合肥市包河区芜湖路47号的合肥大药房厂房内一台仓库东梯进行电梯年度检验。该设备属于老式继电器控制信号的电梯,根据现场设备情况制定出了针对性的检验方案。经检验发现该电梯工作制动器为双弹簧单铁芯制动器、自动关闭层门装置失效、电梯运行试验不可靠等诸多问题,并且对使用单位和维保单位提出相关整改要求。   关键词:继电器控制; 单铁芯制动器; 老旧电梯隐患  Cas
期刊
摘 要:地票交易中的收益分配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的核心问题,只有建立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才能达到规范地票交易市场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目的。重庆的地票交易模式尚处于初期阶段,还没有形成科学、有序的收益分配机制,因此,重庆市地票交易中的收益分配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阐述了重庆地票交易中收益的形成、收益分配的现状,分析了地票交易收益分配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了完善收益分配制度的改
期刊
摘 要:“居者有其屋”是社会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条件,居住空间则是实现人们社会行为的载体。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新农村建设进入了新阶段,乡村居住空间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临重构与优化。新疆地区地广人稀、多民族混合、地域自然条件独特,其新农村建设由于与我国其他地域的农村建设有着极大的区别。援疆工作的开展,为新疆地区新农村建设带来了新的机会,也为规划工作者研究新疆地区乡村居住空间的模式提供了具体案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