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导入新课集中体现了教师的基本素养,展示了教师的教学艺术。所以,导入新课是教师重点研究的话题。教师采取引人入胜的导入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因情而定 因文而生 因趣而变 因式而改 艺术与思考
语文教学是一门极富艺术特色的创造性劳动。如何让平淡枯燥的课堂幻化成充满幽默智慧魅力的课堂,这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师的追求。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顾名思义就是开始,好的导入犹如一块磁石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在课堂上。那么,如何设计导语呢?笔者教学经历尚浅,但平时注重积累和搜集,现向大家粗浅地谈一下自己的体会和思考。
一、导语设计因情而定——新而不繁
课堂教学导入,一定要按照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的实际情况来设计,与教学内容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内容不能设计进去。导语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因情而定。只有因情而定,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设计的导语必须是新颖、有趣的,但切记不能繁琐,必须做到新而不繁。
例如,在教学《芦花荡》这一篇课文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他们对《铁道游击队》这个电视剧很熟悉并且很喜欢。于是,我先问:“同学们喜欢这部电视剧吗?”然后,我问他们:“铁道游击队的故事发生在哪呢?”学生不太清楚,我就告诉他们发生在齐鲁大地上,充满了传奇色彩。接着,我说道:“其实,在抗日战争时期,类似的传奇故事数也数不清。比如,在冀中平原,在美丽的白洋淀,就有这样一个老人,年龄将近60岁了,可他仍像年轻人一样,毅然投入到抗日战争的洪流中去。并且,他以自己的勇敢和智慧,狠狠地教训了敌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作家孙梨的一篇小说《芦花荡》。”
又如,在讲授《落日的幻觉》这一课时,我这样导入:“‘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自古以来,很多文人墨客借日落寄托自己的情感。日落确实很美,色彩绚丽,变化多端,能勾起人们种种美妙的遐思。然而,这奇异的自然现象又是如何产生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黄天祥的《落日的幻觉》。”
此外,初中学生对故事很感兴趣。所以,教师应在课前搜集感人的故事,并在导入教学时讲述给学生听,这样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故事导入贴近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这样的导入无疑是新颖的、有趣的,自然避免了繁文缛节。
二、导语设计因文而生——变而不变
导语的设计要因文本的体裁不同而有所不同。如以抒情为主的诗歌和散文以情境化的导入为主;以叙述为主的小说和戏剧,以故事导入为主。引人入胜的导入法则是印证了古人所说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按照文本不同设计的导语必须遵循“变而不变”的法则。即根据文本的不同,我们要设计多式多样的导语,但是无论导语怎么设计,都要为全课的教学内容服务,与讲课的内容紧密相连、自然衔接。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做到“变而不变”。
例如,在教学《我的母亲》这一篇课文时,由于这一课是写我们都很熟悉的母亲,所以学生不仅不会陌生,还会联想到很多写母亲的文字。于是,我这样设计导语:“‘日子像走在常有风雨的路上,母亲在最前头。让一些为儿女遮挡风雨的伞给母亲,母亲又推给了我。啊雨伞下的儿女,雨伞外的母亲,雨不再是雨,是上苍送给人间的一颗幸福泪。’高尔基也曾说过:‘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母亲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作者也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深切怀念。读读这些文字,也许对我们会有许多启迪,让我们一起走进胡适的《我的母亲》。”
而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我讲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位贵夫人傲慢地对法国作家莫泊桑说:‘你的小说没什么了不起的。不过说真的,你的胡子倒是十分好看。你为什么要留这么个大胡子呢?’莫泊桑淡淡地回答:‘至少能给那些对文学一窍不通的人一个赞美我的理由。’”故事使学生会心微笑。我接着说:“今天让我们再一次欣赏莫泊桑简练、准确又犀利的语言风格。”这样就自然而然地投入到课堂的“正剧”中。形象的故事语言、风趣的内容,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用与课文密切关系的、饶有趣味的小故事导入新课,是一种好的导入方法。
三、导语设计简洁有趣,灵活多样——乐知乐学
导语只是一节课的开始,就好比导火线,一触即发。导语的形式很多,灵活多样,正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启发”。但同时,导语设计要短小精悍,一般三分钟左右转入正题,不适宜太长,否则会喧宾夺主。具有吸引力,充满智慧的导语能让整个课堂更加精彩,引人入胜。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乐知乐学的欲望。
例如,教授《蜡烛》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你们应该用过蜡烛吧。那么,蜡烛一般在哪些场合会用到呢?蜡烛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寓意,课文为什么以“蜡烛”为题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
又如,教学《桥之美》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桥梁专家茅以升为我们描述了桥的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那么,在画家眼里,桥的魅力在哪里?让我们随着画家的构图框,对‘桥之美’进行一番新的审视与追寻吧!”
好的导入如一片繁花中的绿叶,点缀着绽放的花蕾;好的导入如一把钥匙,为学生打开知识的宝库。作为教师,我们要根据教授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思考、总结,设计精彩的导语,叩开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思想的火花,聚拢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倾心于此,从而积极主动地乐知乐学,真正达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参考文献:
[1]刘宏武.新课程的教学模式构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2]陆建中.初中新课程课堂教学策略.科学出版社,2003.
[3]杨永厚.构建新课堂.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4]丁怀智.现代课堂教学艺术.
(责编 张翼翔)
关键词:因情而定 因文而生 因趣而变 因式而改 艺术与思考
语文教学是一门极富艺术特色的创造性劳动。如何让平淡枯燥的课堂幻化成充满幽默智慧魅力的课堂,这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师的追求。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顾名思义就是开始,好的导入犹如一块磁石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在课堂上。那么,如何设计导语呢?笔者教学经历尚浅,但平时注重积累和搜集,现向大家粗浅地谈一下自己的体会和思考。
一、导语设计因情而定——新而不繁
课堂教学导入,一定要按照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的实际情况来设计,与教学内容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内容不能设计进去。导语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因情而定。只有因情而定,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设计的导语必须是新颖、有趣的,但切记不能繁琐,必须做到新而不繁。
例如,在教学《芦花荡》这一篇课文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他们对《铁道游击队》这个电视剧很熟悉并且很喜欢。于是,我先问:“同学们喜欢这部电视剧吗?”然后,我问他们:“铁道游击队的故事发生在哪呢?”学生不太清楚,我就告诉他们发生在齐鲁大地上,充满了传奇色彩。接着,我说道:“其实,在抗日战争时期,类似的传奇故事数也数不清。比如,在冀中平原,在美丽的白洋淀,就有这样一个老人,年龄将近60岁了,可他仍像年轻人一样,毅然投入到抗日战争的洪流中去。并且,他以自己的勇敢和智慧,狠狠地教训了敌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作家孙梨的一篇小说《芦花荡》。”
又如,在讲授《落日的幻觉》这一课时,我这样导入:“‘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自古以来,很多文人墨客借日落寄托自己的情感。日落确实很美,色彩绚丽,变化多端,能勾起人们种种美妙的遐思。然而,这奇异的自然现象又是如何产生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黄天祥的《落日的幻觉》。”
此外,初中学生对故事很感兴趣。所以,教师应在课前搜集感人的故事,并在导入教学时讲述给学生听,这样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故事导入贴近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这样的导入无疑是新颖的、有趣的,自然避免了繁文缛节。
二、导语设计因文而生——变而不变
导语的设计要因文本的体裁不同而有所不同。如以抒情为主的诗歌和散文以情境化的导入为主;以叙述为主的小说和戏剧,以故事导入为主。引人入胜的导入法则是印证了古人所说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按照文本不同设计的导语必须遵循“变而不变”的法则。即根据文本的不同,我们要设计多式多样的导语,但是无论导语怎么设计,都要为全课的教学内容服务,与讲课的内容紧密相连、自然衔接。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做到“变而不变”。
例如,在教学《我的母亲》这一篇课文时,由于这一课是写我们都很熟悉的母亲,所以学生不仅不会陌生,还会联想到很多写母亲的文字。于是,我这样设计导语:“‘日子像走在常有风雨的路上,母亲在最前头。让一些为儿女遮挡风雨的伞给母亲,母亲又推给了我。啊雨伞下的儿女,雨伞外的母亲,雨不再是雨,是上苍送给人间的一颗幸福泪。’高尔基也曾说过:‘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母亲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作者也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深切怀念。读读这些文字,也许对我们会有许多启迪,让我们一起走进胡适的《我的母亲》。”
而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我讲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位贵夫人傲慢地对法国作家莫泊桑说:‘你的小说没什么了不起的。不过说真的,你的胡子倒是十分好看。你为什么要留这么个大胡子呢?’莫泊桑淡淡地回答:‘至少能给那些对文学一窍不通的人一个赞美我的理由。’”故事使学生会心微笑。我接着说:“今天让我们再一次欣赏莫泊桑简练、准确又犀利的语言风格。”这样就自然而然地投入到课堂的“正剧”中。形象的故事语言、风趣的内容,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用与课文密切关系的、饶有趣味的小故事导入新课,是一种好的导入方法。
三、导语设计简洁有趣,灵活多样——乐知乐学
导语只是一节课的开始,就好比导火线,一触即发。导语的形式很多,灵活多样,正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启发”。但同时,导语设计要短小精悍,一般三分钟左右转入正题,不适宜太长,否则会喧宾夺主。具有吸引力,充满智慧的导语能让整个课堂更加精彩,引人入胜。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乐知乐学的欲望。
例如,教授《蜡烛》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你们应该用过蜡烛吧。那么,蜡烛一般在哪些场合会用到呢?蜡烛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寓意,课文为什么以“蜡烛”为题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
又如,教学《桥之美》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桥梁专家茅以升为我们描述了桥的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那么,在画家眼里,桥的魅力在哪里?让我们随着画家的构图框,对‘桥之美’进行一番新的审视与追寻吧!”
好的导入如一片繁花中的绿叶,点缀着绽放的花蕾;好的导入如一把钥匙,为学生打开知识的宝库。作为教师,我们要根据教授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思考、总结,设计精彩的导语,叩开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思想的火花,聚拢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倾心于此,从而积极主动地乐知乐学,真正达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参考文献:
[1]刘宏武.新课程的教学模式构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2]陆建中.初中新课程课堂教学策略.科学出版社,2003.
[3]杨永厚.构建新课堂.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4]丁怀智.现代课堂教学艺术.
(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