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文化传承的重要对象,一直都是我国传统文化建设发展的重点内容,但是由于当前现代文化的影响以及传统宣传途径的不足,很多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出现了忽视问题,而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播的有效方式,正好可以对广大群众进行非物质文化知识的普及,本文就以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进行分析,通过对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作用、问题的阐述,从而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发展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加上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网络化、信息化、专业化能力。
【关键词】 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
【中图分类号】G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37-0091-02
“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指人们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造成的生活习惯、文化艺术等内容,他可以作为一种文化艺术进行传承且具有独特的魅力,在当今世界,计算机网络、数字多媒体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传统的艺术文化很多都因为传播方式的局限性而得不到有效保存,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应该借助现代图书馆平台进行数字化改进,通过数字化技术一方面实现文化形式的转变,让广大群众能够更为迅速、高效的接触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数字化的改进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前时代发展的有效途径。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要从信息分类、平台展示、媒体宣传等多个途径去实现,依据图书馆平台建立一套计算机网络技术,从而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多媒体信息、数字化保护、群众学习等方面的良性发展。近几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已经在全世界进行开展。设置图书管理部门、互联网信息企业、非物质文化遗产部分等多个机构,因此如何借助数字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图书馆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平台显得极为重要。也是当前社会机构与传统文化人才的重点关注问题。
一、数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概述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文化遗产内容,主要文化形式包括风俗活动、艺术表演、知识技能、器具制作、手工制品等多种方式。并且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前已经演变出多重文化形式,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保护将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多地区国家、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都体现着民族文化特点,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也是对民族传统技术的继承保护,同时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以及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共存,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承载的物质文化更加丰富。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发展的根基,保护好他们对于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数字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现在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主要是指数字影视、三维扫描、录音影像、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通过现代网络平台的数据整理、搜索引擎的支持,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作与存储。借助强大的互联网平台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字、图像、音频、动画还原等方式展示,这样群众可以更加真实地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状态,让无形、非物质的文化遗产转变为可以分享、体验的物质形式。总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应用已经成为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主要方式,当前越来越多的数字平台也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重要机遇。
二、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必要性
(一)非物质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强大平台。早在1975年,国际图联就提出图书馆信息化与文化保护的发展理念,说明图书馆除了在知识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外,更应该体现出对艺术文化的保护发展。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上的保护功能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将文化遗产以图书形式进行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以来都依靠口传心授进行传播,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纸质形式进行记录,可以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图书馆藏。让文化艺术变成可传阅、学习的内容。第二、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媒体记录,传统的纸质记录在现代社会已经无法满足用户对文化遗产的学习需求,通过影像资料可以让用户更加直观的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体现。第三,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同组成强大的信息共享平台,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将是一项非常巨大的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也是图书信息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图书馆信息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发展是互相促进的。
(二)推动形成独特的图书资源。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建设基础是资源、平台的建设。当前网络技术与信息时代的发展,使得人们对于图书馆的形式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书籍内容。用户在图书馆浏览中更希望得到全方位的知识获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内容也应该成为用户选择图书馆学习的第一选择。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强的民族地域特点,图书馆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可以从本地区的文化内容做起,将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分类、整理,实现对图书馆馆藏资源的数字化整理,从而完善图书馆的资源与馆藏水平,形成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馆藏艺术。
(三)建立高效图书馆文化资源平台。除了传统图书馆在城市文化建设与非物质文化保护的应用中。很多高校图书馆也应该参与到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传播中,一方面高校图书馆由于其环境优势,拥有众多的文化学习人员,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平台能够得到很多的用戶支撑。另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保护应用,可以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多的面向年轻人进行传播,加强对年轻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工作。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中图书馆参与对策研究
(一)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保护。多媒体技术与图像处理技术作为当前文化共享的主要方式,自然也就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主要途径,因此图书馆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应该要以技术应用为中心,以文化形式拓展为主体,不断进行非物质文化数字化的技术创新。当前,图书馆可以通过音频与视频、图像进行文化内容的记录,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将数字舞蹈与声学驱动多种艺术创作技术进行应用,将珍贵、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使用,也可以直接将非物质文化艺术技术、语言制作成作品进行展示,并保留原始资料作为馆藏,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通过现代技术转化为多种形式。 (二)在图书馆网站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网站。当前,图书馆为了实现信息化纷纷建立了自己的文化网站,很多用户可以直接通过图书馆网站进行图书浏览、学习等一系列工作,同时图书馆网站也是图书馆向群众主动进行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内容可以在图书馆网站上进行展示。既能体现出非物质文化艺术的魅力,显示出区域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同时也可以借助图书馆网站平台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集工作,鼓励大家展示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让图书馆网站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传播、交流、收集的重要平台。
(三)加快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数据库。面对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建立专题库是一项非常必要的文化保护方式,专题库的内容要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人员、地区、类别、特点等内容,专题数据库建设具有综合性且部门重复建设,突出资源共享的特点。专题库建设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整理时要全面、详细、有特色。从目前我国高校与各地区的图书馆建设平台来看,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整理还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以文字、图片的形式存在,图书馆中的多媒体平台与虚拟技术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专题库的建设应该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同步进行,在进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同步做好专题库的建设与完善。
(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队伍。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图书信息化非常依赖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数字化过程科技含量高、技术难度大、涉及范围广,为了保证数字工程顺利实施必须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团队,确保对文化内容的顺利转化,当前图书馆管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对于与数字化保护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尤其是多媒体技术人员、网站开发人员、信息采集加工人员,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需求人才。因此在进行發展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同时,要全面提升现代图书馆管理维护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针对图书馆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将各种文化遗产内容进行整合录入,对传统数字文化遗产形式进行优化改进。从而让图书馆保留的非物质文化内容重新焕发生命力。
(五)发挥图书馆教育功能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衰落的主要原因就是用户群体的减少,大量现代娱乐艺术占领了传统文化的学习空间。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同时,也应该做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的宣传普及,只有具备了足够的群众基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改进才能有更多的发展空间。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创作中。因此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要充分做好文化宣传工作,可以定期举办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览活动。邀请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进行本地区文化内涵讲解。让每个人都了解到身边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
四、结论
综上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已经成为现代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数字化应用可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期得到更好地发展传承,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应该要努力承担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的责任,通过与信息技术、文化部门、广大群众的结合共同推进数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王贤芬.图书馆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考[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8,(4):14-l7.
[2]曹海霞.图书馆数字化项目与文化遗产保存问题[J].现代情报,2018,(4):106-107,204.
[3]谭必勇,徐拥军,张莹.技术·文化·制度: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述评[J].浙江档案,2011,(6):30-33.
作者简介:
詹静,女,汉族,河南郑州人,学士,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典藏和流通。
【关键词】 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
【中图分类号】G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37-0091-02
“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指人们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造成的生活习惯、文化艺术等内容,他可以作为一种文化艺术进行传承且具有独特的魅力,在当今世界,计算机网络、数字多媒体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传统的艺术文化很多都因为传播方式的局限性而得不到有效保存,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应该借助现代图书馆平台进行数字化改进,通过数字化技术一方面实现文化形式的转变,让广大群众能够更为迅速、高效的接触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数字化的改进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前时代发展的有效途径。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要从信息分类、平台展示、媒体宣传等多个途径去实现,依据图书馆平台建立一套计算机网络技术,从而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多媒体信息、数字化保护、群众学习等方面的良性发展。近几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已经在全世界进行开展。设置图书管理部门、互联网信息企业、非物质文化遗产部分等多个机构,因此如何借助数字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图书馆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平台显得极为重要。也是当前社会机构与传统文化人才的重点关注问题。
一、数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概述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文化遗产内容,主要文化形式包括风俗活动、艺术表演、知识技能、器具制作、手工制品等多种方式。并且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前已经演变出多重文化形式,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保护将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多地区国家、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都体现着民族文化特点,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也是对民族传统技术的继承保护,同时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以及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共存,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承载的物质文化更加丰富。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发展的根基,保护好他们对于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数字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现在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主要是指数字影视、三维扫描、录音影像、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通过现代网络平台的数据整理、搜索引擎的支持,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作与存储。借助强大的互联网平台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字、图像、音频、动画还原等方式展示,这样群众可以更加真实地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状态,让无形、非物质的文化遗产转变为可以分享、体验的物质形式。总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应用已经成为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主要方式,当前越来越多的数字平台也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重要机遇。
二、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必要性
(一)非物质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强大平台。早在1975年,国际图联就提出图书馆信息化与文化保护的发展理念,说明图书馆除了在知识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外,更应该体现出对艺术文化的保护发展。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上的保护功能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将文化遗产以图书形式进行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以来都依靠口传心授进行传播,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纸质形式进行记录,可以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图书馆藏。让文化艺术变成可传阅、学习的内容。第二、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媒体记录,传统的纸质记录在现代社会已经无法满足用户对文化遗产的学习需求,通过影像资料可以让用户更加直观的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体现。第三,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同组成强大的信息共享平台,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将是一项非常巨大的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也是图书信息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图书馆信息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发展是互相促进的。
(二)推动形成独特的图书资源。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建设基础是资源、平台的建设。当前网络技术与信息时代的发展,使得人们对于图书馆的形式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书籍内容。用户在图书馆浏览中更希望得到全方位的知识获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内容也应该成为用户选择图书馆学习的第一选择。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强的民族地域特点,图书馆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可以从本地区的文化内容做起,将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分类、整理,实现对图书馆馆藏资源的数字化整理,从而完善图书馆的资源与馆藏水平,形成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馆藏艺术。
(三)建立高效图书馆文化资源平台。除了传统图书馆在城市文化建设与非物质文化保护的应用中。很多高校图书馆也应该参与到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传播中,一方面高校图书馆由于其环境优势,拥有众多的文化学习人员,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平台能够得到很多的用戶支撑。另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保护应用,可以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多的面向年轻人进行传播,加强对年轻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工作。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中图书馆参与对策研究
(一)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保护。多媒体技术与图像处理技术作为当前文化共享的主要方式,自然也就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主要途径,因此图书馆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应该要以技术应用为中心,以文化形式拓展为主体,不断进行非物质文化数字化的技术创新。当前,图书馆可以通过音频与视频、图像进行文化内容的记录,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将数字舞蹈与声学驱动多种艺术创作技术进行应用,将珍贵、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使用,也可以直接将非物质文化艺术技术、语言制作成作品进行展示,并保留原始资料作为馆藏,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通过现代技术转化为多种形式。 (二)在图书馆网站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网站。当前,图书馆为了实现信息化纷纷建立了自己的文化网站,很多用户可以直接通过图书馆网站进行图书浏览、学习等一系列工作,同时图书馆网站也是图书馆向群众主动进行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内容可以在图书馆网站上进行展示。既能体现出非物质文化艺术的魅力,显示出区域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同时也可以借助图书馆网站平台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集工作,鼓励大家展示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让图书馆网站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传播、交流、收集的重要平台。
(三)加快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数据库。面对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建立专题库是一项非常必要的文化保护方式,专题库的内容要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人员、地区、类别、特点等内容,专题数据库建设具有综合性且部门重复建设,突出资源共享的特点。专题库建设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整理时要全面、详细、有特色。从目前我国高校与各地区的图书馆建设平台来看,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整理还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以文字、图片的形式存在,图书馆中的多媒体平台与虚拟技术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专题库的建设应该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同步进行,在进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同步做好专题库的建设与完善。
(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队伍。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图书信息化非常依赖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数字化过程科技含量高、技术难度大、涉及范围广,为了保证数字工程顺利实施必须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团队,确保对文化内容的顺利转化,当前图书馆管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对于与数字化保护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尤其是多媒体技术人员、网站开发人员、信息采集加工人员,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需求人才。因此在进行發展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同时,要全面提升现代图书馆管理维护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针对图书馆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将各种文化遗产内容进行整合录入,对传统数字文化遗产形式进行优化改进。从而让图书馆保留的非物质文化内容重新焕发生命力。
(五)发挥图书馆教育功能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衰落的主要原因就是用户群体的减少,大量现代娱乐艺术占领了传统文化的学习空间。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同时,也应该做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的宣传普及,只有具备了足够的群众基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改进才能有更多的发展空间。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创作中。因此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要充分做好文化宣传工作,可以定期举办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览活动。邀请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进行本地区文化内涵讲解。让每个人都了解到身边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
四、结论
综上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已经成为现代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数字化应用可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期得到更好地发展传承,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应该要努力承担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的责任,通过与信息技术、文化部门、广大群众的结合共同推进数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王贤芬.图书馆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考[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8,(4):14-l7.
[2]曹海霞.图书馆数字化项目与文化遗产保存问题[J].现代情报,2018,(4):106-107,204.
[3]谭必勇,徐拥军,张莹.技术·文化·制度: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述评[J].浙江档案,2011,(6):30-33.
作者简介:
詹静,女,汉族,河南郑州人,学士,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典藏和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