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急性和重复日光照射能引起皮肤日晒伤和慢性损伤如光老化和癌症.这些损伤同时涉及到皮肤的乳头层和网状层,与日光中紫外线(UV)包括UVA和UVB辐射密切相关。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急性和重复日光照射能引起皮肤日晒伤和慢性损伤如光老化和癌症.这些损伤同时涉及到皮肤的乳头层和网状层,与日光中紫外线(UV)包括UVA和UVB辐射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患者女,40岁,因面部红斑、肿痛、瘙痒5年、加重10个月就诊.5年前因面部散在丘疹自用醋酸地塞米松软膏(商品名皮炎平)、醋酸泼尼松软膏(商品名肤轻松)外擦,丘疹短时间消退,停用后皮疹复发,再起丘疹时又用皮炎平、肤轻松,间断使用长达5年.就诊前10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面颊红斑、肿痛伴有瘙痒,于当地医院给予口服黄柏胶囊、中药、输注抗组胺药等效果不佳,外用多种护肤品均无效.自觉瘙痒但可忍受.系统体检未
患儿女,5岁.咽部异物感20 d伴外阴增生物1周.患儿20 d前口咽部开始逐渐出现异物样不适感,其父母未介意.1周前发现患儿外阴出现2个约花生米大的淡红色增生物后来我科就诊.家中有一舅舅是二期梅毒患者,常与患儿亲吻及共用日常用品.体检:一般情况尚可;皮肤科检查:外阴、肛门附近可见2个约花生米大、淡红色的疣状赘生物,表面湿润.口咽部舌根处见约1 cm ×1 cm的扁平红色增生物3个,境界清楚(图1)
一直以来,目光被认为是有益于人类健康的.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日光对皮肤有急慢性损伤作用。
目的 探讨IL-18在慢性湿疹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RT-PCR方法测定慢性湿疹患者皮损中IL-18、IFN-γmRNA表达水平.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IL-18、IFN-γ蛋白水平.用EASI标准对慢性湿疹患者病情进行评分.结果 慢性湿疹患者皮损和健康对照组皮肤组织IL-18 mRNA分别为(1.04±0.29)pg/mL、(0.52±0.15)pg/mL,IFN-γmRNA分别为(0.96
研究发现,在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结肠癌的发病率下降40%~60%[1].体内外及动物模型等研究[2]表明,NSAIDs的作用靶点是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COX).COX有两种异构体:COX-1和COX-2,已证明COX-2在多种内脏肿瘤中存在过表达[3],因此,COX-2与肿瘤的关系得到了普遍关注.我们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COX-2在几
患者,女,82岁.大腿、腹部皮疹2月余,伴间歇性发热.体检: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肝脾肋下未触及.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双股及下腹部可见大小不一的暗红色斑块,质地坚实,有触痛,伴有明显的非凹陷性水肿,皮肤表面高低不平,局部呈橘皮样外观.血常规示三系减低.乳酸脱氢酶显著升高.第1次大腿部肿块穿刺和病理活检均未明确诊断.在不同医院诊断过慢性淋巴管炎、皮肤变应性血管炎和发热待查,经抗生素治疗无效,皮疹从
患者男,23岁.因腹股沟起皮疹伴瘙痒2个月,于2006年6月3日来我院就诊.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在双侧腹股沟起皮疹,伴阵发性瘙痒,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股癣和扁平疣等,外涂抗真菌及抗病毒药物疗效不明显,皮疹逐渐增多,瘙痒明显,遂来我院就诊.体检:一般情况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目的 检测1例Rothmund-Thomson综合征患者及其父母的RECQL4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收集1例中国汉族Rothmund-Thomson综合征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标本,提取其外周血DNA,采用PCR扩增RECQL4基因编码区的全部外显子,DNA测序仪直接测序,明确突变位点,并以同样方法检测30例无关正常人作对照.结果 患者RECQL4基因发生2处突变:剪接位点突变IVS11-1G→A和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