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南,一直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18年前,曾在江南名城杭州客居过一周。那一年,是我刚入警的第二年,去杭州的电脑公司学习110系统的使用维护。那一周里,怀揣从警之初的自豪和憧憬,遥望三潭印月、漫步苏堤春晓、沐浴雷峰夕照、品味柳浪闻莺,曾多少次被江南的柔美和温润轻轻渗透,不免常常心生向往——为什么我就不能生在江南、活在江南,做一个江南的女子?多么遗憾!自此,便留下了难以医治的病根。回来后,对江南的相思,竟是愁肠百结,无计消除。梦里,不知回过多少次江南。
那年一个暑假,终于携女重下江南,先到“四大古都”之一的金陵南京,再到“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历史名城,一路流连忘返,乐不思蜀。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秦淮河畔,十里烟云,一片盛世繁荣景象。秦淮河,是南京的母亲河。她目睹和亲身造就了南京丰厚的文化积淀。历史上,并不乏对秦淮河的记载,无论是叹咏,抑或是传说,这条穿城而过的河流都给南京留下了无数美妙的画卷。站在岸边,不由想起朱自清和俞平伯的兩篇同名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此时此景,若真能与桨声灯影常相伴,常聆听秦淮流水,也许我也能写出公安作家眼中的秦淮河,那该有多么美妙!
曾几何时,夫子庙前,考生云集,科举腾达,光宗耀祖。在红榜旁边,我特意让女儿在此存照,以励学志。
瞻园,却像一位有600多岁高寿的“矍铄老人”,虽古朴却博雅,虽渊源却考究。它见证了多少代的历史变迁,如今还得细细考证,“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前人为我们留下如此美妙绝伦的园林庭院以待观赏,也是我辈的福祉。
时近中午,我和女儿乘大巴慕名而至扬州。便利的旅游公交、洁净的街道、青砖蓝瓦的建筑、热情温柔的路人……我突然觉得,如果城市有性别,扬州一定是女性;如果城市有年龄,扬州一定是妙龄;如果城市有长相,扬州一定是妩媚的。这个城市只需一眼,便柔柔地占据了游人的心。
坐上只需一元钱的“游1”公交,从车站出发,大约20分钟便到了第一站,闻名遐迩的瘦西湖。
“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扬州的西湖,较之杭州西湖,那个是杨妃,自有丰满窈窕的华彩;这个却是飞燕细腰,怎一个瘦字能勾勒出她不堪盈袖的清丽。
瘦西湖以“L”形蜿蜒向前,所谓曲径通幽、禅房花木。“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桃红竹青、柳浪闻莺,莫说这样的词语太过轻佻华丽,面前的美景,也只得这样的词语才贴切般配。隔岸,或是垂柳依依,俯首摇摆;或者荷塘田田,随风微澜。路途中少见大多数旅游景点惯见的彩旗店面。瘦西湖只以她恬静、纯粹的端庄,一步一景,令人不由一步一叹:恨不能此生长做扬州人,坐拥瘦西湖,该是何等奢侈!
“红桥飞跨水当中,一字栏杆九曲红;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应太匆匆。”依着红桥,学古代的女子低首回眸留个影。大红的虹桥有知,可知今日的我,如何从容地走过?
到扬州本已近中午,行程安排得也颇为匆匆。于是,自然等不及二十四桥的明月夜,也只能远观白塔的晴云缭绕、铭记五亭桥的别有洞天、闲坐钓鱼台的亭台楼阁、指点熙春台上的零散游人,也只能在想象中,梦一回头顶的“明月照我心”,脚下的“对影成三人”。
“扬州好,入画小金山。亭榭高低风月胜,柳桃错杂水波环,此地即仙寰。”扬州国画院的老院长李亚如曾撰联一幅:“借取西湖一角堪夸其瘦,移来金山半点何惜乎小。”湖瘦是苗条,山小是精巧,扬州园林自有善于借鉴却不落俗套的妙处。
依依告别瘦西湖,坐上一位年近花甲、鹤发童颜的老人拉的敞篷电动观光车,个园,不久就呈现在面前。
个园,是清嘉庆年间两淮盐商商总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的旧址上扩建而成的私人宅院。园虽不大,却名副其实。“宁可食无肉,也要居有竹”,因主人喜竹,于是满园随处可见竹,一丛丛、一束束,不算碧绿却也生机勃发,“个园”的“个”字出处在此,取的是竹的形状。更值得一提的是个园的假山,分峰用石,不同石料堆叠成“春山、夏山、秋山、冬山”四景。“春山艳冶如笑,夏山苍翠如滴,秋山明净如妆,冬山惨淡如睡”,个园能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和苏州拙政园一起,名列中国四大园林之中,自此可见,并非虚名。
踩着长满青苔的长巷,穿越个园的东、中、西住宅区,那些跨越千年的青砖蓝瓦、那些古旧的大红灯笼,似乎无声地诉说着沧桑和厚重,心里便产生许多恍惚,仿佛千年前,我正穿着绣花鞋子、衣袂飘飘、环佩叮当,牵着及笄的小女,款款走到一棵桂花树下,她写蝇头小楷,我安然做女红,专心绣一袭女儿的嫁衣……这个时候,我已经从警二十年有余。莫说从警生涯因为见惯了生死别离、风口浪尖而让女人心思粗砺,一旦到了江南,心底的细腻温柔一下就能被唤醒,重新做回敏感多情的小女人。
当我和女儿赶上的最后一班大巴车从扬州一路南下,穿越长江时,身旁一路相谈甚欢的女子从口音上猜出了我和女儿来自哪里。之后,她侧脸微笑着,看着我说:“你长得倒是很像江南的人呵!”听了这一句,我径自沉默下来,心里竟然涌起一阵感动——只不过萍水相逢的陌生人,一语竟成知音,也许无心、也许有意,这话却勾出了我埋藏多年的期盼,难不成,梦回江南的心愿,竟然踏踏实实写在脸上、埋在骨子里?
雁字如愁,杨柳堆烟,此前的数日,我一定是乘着梦中的期盼,一头扎进江南的怀抱里,不肯远离的。烟雨霏霏,有多少歌舞升平在此喧嚣,几度夕阳暖照;小桥流水,有多少女子俯身下去,浣洗手中的纱衣?石板路笃笃的脚步声中,曾经走过多少撑着油纸伞、结着丁香般哀怨的姑娘;一叶轻舟荡过,那又是谁的眉眼盈盈,回眸一笑,倩影妖娆……
如此爱江南,以致常想,前生,我必是江南的女子。如果是,我又不想做个园、瞻园养在深闺无人知的大家闺秀了。深宅大院里的封闭是何等憋闷!如果是,我只想当个古镇农家的小家碧玉,在清晨的薄雾中,穿一袭蓝底白碎花的粗布衣裙,挽起风中飘摇的宽大袖笼,轻摇桨橹,让乌篷船在莲叶田田间穿行,哼婉转的吴侬小曲,任眼波顾盼流连、熠熠生辉。腕下,错过一朵又一朵盛开的莲花,只用莲的心思,摘下莲子,在朝霞的沐浴里,想念一个人。这个人,会是个捕快吗?一直这样认为,男人嘛,穿制服的最帅。那我的前生,如果不能像今生这样,自己成为警察,那和一个做警察的捕快执手一生,心牵他的安危生死,照顾他的饮食起居,也是我能想到的最浪漫的事。警察情结,只怕是每个今生做警察的人生生世世都会记挂的轮回。
江南是细腻柔美的,时时如歌如舞,处处如诗如画。身在江南,满腔的纷杂世事,终于也可以撂在一边,只把柔肠百结、沉醉痴迷演绎到极致。
如果有雨,江南的美才真是到了极致。好在江南果然多雨,柔细的雨丝似乎格外眷恋江南。雨中的江南在薄雾和青烟中更添了几许神秘和沁润。如果雨打芭蕉,梧桐叶落,红袖添香,秉烛夜读——这活着的质地,怎一个精致!
告别江南,行囊依旧空空。不是江南没有琳琅满目,而是我竭力想带走整个江南,好和它在我粗犷的北城里交织缠绵。然而,我却带不走它,只好掬一团水气、刻一段回忆,让它湿漉漉地沁湿在我的梦里。
人在北,梦在南。回到北城,竟还是数度梦回江南。江南成了心底挥之不去的情愫,一如女子怀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8年前,曾在江南名城杭州客居过一周。那一年,是我刚入警的第二年,去杭州的电脑公司学习110系统的使用维护。那一周里,怀揣从警之初的自豪和憧憬,遥望三潭印月、漫步苏堤春晓、沐浴雷峰夕照、品味柳浪闻莺,曾多少次被江南的柔美和温润轻轻渗透,不免常常心生向往——为什么我就不能生在江南、活在江南,做一个江南的女子?多么遗憾!自此,便留下了难以医治的病根。回来后,对江南的相思,竟是愁肠百结,无计消除。梦里,不知回过多少次江南。
那年一个暑假,终于携女重下江南,先到“四大古都”之一的金陵南京,再到“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历史名城,一路流连忘返,乐不思蜀。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秦淮河畔,十里烟云,一片盛世繁荣景象。秦淮河,是南京的母亲河。她目睹和亲身造就了南京丰厚的文化积淀。历史上,并不乏对秦淮河的记载,无论是叹咏,抑或是传说,这条穿城而过的河流都给南京留下了无数美妙的画卷。站在岸边,不由想起朱自清和俞平伯的兩篇同名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此时此景,若真能与桨声灯影常相伴,常聆听秦淮流水,也许我也能写出公安作家眼中的秦淮河,那该有多么美妙!
曾几何时,夫子庙前,考生云集,科举腾达,光宗耀祖。在红榜旁边,我特意让女儿在此存照,以励学志。
瞻园,却像一位有600多岁高寿的“矍铄老人”,虽古朴却博雅,虽渊源却考究。它见证了多少代的历史变迁,如今还得细细考证,“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前人为我们留下如此美妙绝伦的园林庭院以待观赏,也是我辈的福祉。
时近中午,我和女儿乘大巴慕名而至扬州。便利的旅游公交、洁净的街道、青砖蓝瓦的建筑、热情温柔的路人……我突然觉得,如果城市有性别,扬州一定是女性;如果城市有年龄,扬州一定是妙龄;如果城市有长相,扬州一定是妩媚的。这个城市只需一眼,便柔柔地占据了游人的心。
坐上只需一元钱的“游1”公交,从车站出发,大约20分钟便到了第一站,闻名遐迩的瘦西湖。
“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扬州的西湖,较之杭州西湖,那个是杨妃,自有丰满窈窕的华彩;这个却是飞燕细腰,怎一个瘦字能勾勒出她不堪盈袖的清丽。
瘦西湖以“L”形蜿蜒向前,所谓曲径通幽、禅房花木。“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桃红竹青、柳浪闻莺,莫说这样的词语太过轻佻华丽,面前的美景,也只得这样的词语才贴切般配。隔岸,或是垂柳依依,俯首摇摆;或者荷塘田田,随风微澜。路途中少见大多数旅游景点惯见的彩旗店面。瘦西湖只以她恬静、纯粹的端庄,一步一景,令人不由一步一叹:恨不能此生长做扬州人,坐拥瘦西湖,该是何等奢侈!
“红桥飞跨水当中,一字栏杆九曲红;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应太匆匆。”依着红桥,学古代的女子低首回眸留个影。大红的虹桥有知,可知今日的我,如何从容地走过?
到扬州本已近中午,行程安排得也颇为匆匆。于是,自然等不及二十四桥的明月夜,也只能远观白塔的晴云缭绕、铭记五亭桥的别有洞天、闲坐钓鱼台的亭台楼阁、指点熙春台上的零散游人,也只能在想象中,梦一回头顶的“明月照我心”,脚下的“对影成三人”。
“扬州好,入画小金山。亭榭高低风月胜,柳桃错杂水波环,此地即仙寰。”扬州国画院的老院长李亚如曾撰联一幅:“借取西湖一角堪夸其瘦,移来金山半点何惜乎小。”湖瘦是苗条,山小是精巧,扬州园林自有善于借鉴却不落俗套的妙处。
依依告别瘦西湖,坐上一位年近花甲、鹤发童颜的老人拉的敞篷电动观光车,个园,不久就呈现在面前。
个园,是清嘉庆年间两淮盐商商总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的旧址上扩建而成的私人宅院。园虽不大,却名副其实。“宁可食无肉,也要居有竹”,因主人喜竹,于是满园随处可见竹,一丛丛、一束束,不算碧绿却也生机勃发,“个园”的“个”字出处在此,取的是竹的形状。更值得一提的是个园的假山,分峰用石,不同石料堆叠成“春山、夏山、秋山、冬山”四景。“春山艳冶如笑,夏山苍翠如滴,秋山明净如妆,冬山惨淡如睡”,个园能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和苏州拙政园一起,名列中国四大园林之中,自此可见,并非虚名。
踩着长满青苔的长巷,穿越个园的东、中、西住宅区,那些跨越千年的青砖蓝瓦、那些古旧的大红灯笼,似乎无声地诉说着沧桑和厚重,心里便产生许多恍惚,仿佛千年前,我正穿着绣花鞋子、衣袂飘飘、环佩叮当,牵着及笄的小女,款款走到一棵桂花树下,她写蝇头小楷,我安然做女红,专心绣一袭女儿的嫁衣……这个时候,我已经从警二十年有余。莫说从警生涯因为见惯了生死别离、风口浪尖而让女人心思粗砺,一旦到了江南,心底的细腻温柔一下就能被唤醒,重新做回敏感多情的小女人。
当我和女儿赶上的最后一班大巴车从扬州一路南下,穿越长江时,身旁一路相谈甚欢的女子从口音上猜出了我和女儿来自哪里。之后,她侧脸微笑着,看着我说:“你长得倒是很像江南的人呵!”听了这一句,我径自沉默下来,心里竟然涌起一阵感动——只不过萍水相逢的陌生人,一语竟成知音,也许无心、也许有意,这话却勾出了我埋藏多年的期盼,难不成,梦回江南的心愿,竟然踏踏实实写在脸上、埋在骨子里?
雁字如愁,杨柳堆烟,此前的数日,我一定是乘着梦中的期盼,一头扎进江南的怀抱里,不肯远离的。烟雨霏霏,有多少歌舞升平在此喧嚣,几度夕阳暖照;小桥流水,有多少女子俯身下去,浣洗手中的纱衣?石板路笃笃的脚步声中,曾经走过多少撑着油纸伞、结着丁香般哀怨的姑娘;一叶轻舟荡过,那又是谁的眉眼盈盈,回眸一笑,倩影妖娆……
如此爱江南,以致常想,前生,我必是江南的女子。如果是,我又不想做个园、瞻园养在深闺无人知的大家闺秀了。深宅大院里的封闭是何等憋闷!如果是,我只想当个古镇农家的小家碧玉,在清晨的薄雾中,穿一袭蓝底白碎花的粗布衣裙,挽起风中飘摇的宽大袖笼,轻摇桨橹,让乌篷船在莲叶田田间穿行,哼婉转的吴侬小曲,任眼波顾盼流连、熠熠生辉。腕下,错过一朵又一朵盛开的莲花,只用莲的心思,摘下莲子,在朝霞的沐浴里,想念一个人。这个人,会是个捕快吗?一直这样认为,男人嘛,穿制服的最帅。那我的前生,如果不能像今生这样,自己成为警察,那和一个做警察的捕快执手一生,心牵他的安危生死,照顾他的饮食起居,也是我能想到的最浪漫的事。警察情结,只怕是每个今生做警察的人生生世世都会记挂的轮回。
江南是细腻柔美的,时时如歌如舞,处处如诗如画。身在江南,满腔的纷杂世事,终于也可以撂在一边,只把柔肠百结、沉醉痴迷演绎到极致。
如果有雨,江南的美才真是到了极致。好在江南果然多雨,柔细的雨丝似乎格外眷恋江南。雨中的江南在薄雾和青烟中更添了几许神秘和沁润。如果雨打芭蕉,梧桐叶落,红袖添香,秉烛夜读——这活着的质地,怎一个精致!
告别江南,行囊依旧空空。不是江南没有琳琅满目,而是我竭力想带走整个江南,好和它在我粗犷的北城里交织缠绵。然而,我却带不走它,只好掬一团水气、刻一段回忆,让它湿漉漉地沁湿在我的梦里。
人在北,梦在南。回到北城,竟还是数度梦回江南。江南成了心底挥之不去的情愫,一如女子怀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