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19世纪的俄罗斯文学作品中有几个典型的妇女形象,这些文学作品中的妇女形象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上流社会的贵族妇女,另一类是下层劳动妇女。她们处在不同的时代,隶属不同的阶级,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和抗争方式,但却有着同样的共同归宿。
关键词:俄罗斯文学;妇女形象;共同命运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浪漫主义文学冲破古典主义的樊篱而兴起,并取而代之,独领风骚。俄罗斯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也有着自己的独特风格,它把笔触直接指向腐朽的农奴制,为我们展示了19世纪俄罗斯的社会现实,在这种社会现实中涌现出众多鲜活的人物形象,其中的妇女形象更是一束奇葩。
一、 俄罗斯文学作品中的贵族妇女形象
在19世纪的俄罗斯作品中出现了众多鲜活生动的富有时代特征的妇女形象,其中贵族妇女的形象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众多的贵族妇女形象中,有几位颇具代表性的人物,如普希金的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女主人公塔吉亚娜,屠格涅夫《前夜》中的女主人公叶琳娜,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女主人公安娜。
生活在不同时代的塔吉亚娜、叶琳娜、安娜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也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抗争。塔吉亚娜在成了将军夫人后,忠于自己的丈夫,最后直截了当地拒绝了奥涅金的求爱。当然忠于一个自己并不爱的丈夫未必是崇高的道德理想,然而塔吉亚娜也是通过这一点粉碎了奥涅金的希望,完成了自己的性格。但是塔吉亚娜终究不能超越自己的阶级局限,更重要的是不能超出那个她所处的时代。她最终屈服于封建贵族的社会环境,牺牲了自己纯洁的爱情,成了时代的殉葬品。叶琳娜的反抗精神比塔吉亚娜要强烈,她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到异国去将斗争进行到底,但是叶琳娜的爱情悲剧是不可避免的,屠格涅夫作为资产阶级自由派,他一方面希望革命,另一方面又害怕革命,所以他不会支持和同情英沙罗夫,而叶琳娜的结局也只能是悲剧。安娜的结局是我们都不希望看到的,却是必然的。安娜和渥伦斯基的爱情悲剧的实质根源是当时的俄国的历史条件。安娜的反抗虽然比叶琳娜还要强烈,更加坚决,但是她却始终不能跳出她所熟悉的阶级,最终她被封建黑暗势力和虚伪的道德风尚推到了火车轮下,成了时代的又一个牺牲品。
二、 19世纪俄罗斯文学作品中被压迫的下层劳动妇女的形象
在同样的19世纪这个广阔的时代背景下,在贵族妇女为了自由的爱情和生活幸福而进行不同形式斗争的时刻,那些身处下层的劳动妇女的生活历程和人生归宿在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的双重压迫下是可以想见的悲惨和痛苦。她们的痛苦在普希金、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普希金的《驿站长》是以描写 “小人物”而著称的,而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冬尼娅正是那个时代的典型代表。同样,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中的索尼娅也是典型的下层劳动妇女形象,她心中对人充满了爱,是人类苦难的象征。托尔斯泰的《复活》中的女主人公玛丝洛娃是19世纪80年代俄国社会典型的下层劳动妇女的代表。
冬尼娅可以说是跳出了贫困的环境,最终走进了上流社会。但是她抛弃了相依为命的老父亲,背叛了自己所熟悉的一切,私奔了。她是那么的想念她的父亲,可是为了自己的幸福,她却抛弃了自己的父亲,让他在思念与绝望中死去,而她都不去尽一份孝心,甚至不能和父亲见一面。因为作为下层妇女,只有出卖肉体和灵魂,出卖自己的一切才能换来所谓的“幸福”。索尼娅在自己忍受苦难、逆来顺受的同时,还感化了杀人犯拉斯柯尼科夫的灵魂,他们看到了新的生活目标,可是他们的生活目标却是继续忍受资产阶级贵族的压迫,听从命运的安排。他们从没有想到他们自己才是受害者,却要到西伯利亚受苦,他们的宽恕和博爱的结果是恶人依然作恶,受害者依然过着贫苦的生活。玛丝洛娃的“复活”,仅仅是精神上的复活,是在《福音书》中找到的真理。虽然玛丝洛娃的复活从客观上曲折地反映了被压迫群众的觉醒和反抗意识,但是却没能摆脱“托尔斯泰主义”的烙印。她是会成为革命者,还是重新过着承受痛苦的生活,这都被“托尔斯泰主义”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总之,伟大的俄罗斯作家们创造出了透射特定时代特征的女主人公的典型性格。她们不仅是一个时代的妇女形象的代表,而且不同的妇女形象组合成了19世纪的整体历史画面,她们是一个世纪的妇女生活的缩影,而且从她们身上直接反映了19世纪妇女的总体命运。这些妇女形象,都是那么的丰满生动,反映着一个时代的社会背景,也透析出作家本身的时代进步因素及其历史局限性。
参考文献:
[1]杨思聪.安娜·卡列尼娜爱惰悲剧新论[M].外国文学研
究,1990(5).
[2]徐家荣.普希金理想的俄国贵族妇女形象(达吉雅娜形象
浅析)[J].外国文学研究,1984(6).
[3]黄晋凯.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1999.
(1.绥化市北林区科技教育培训中心,
2.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人文系)
关键词:俄罗斯文学;妇女形象;共同命运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浪漫主义文学冲破古典主义的樊篱而兴起,并取而代之,独领风骚。俄罗斯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也有着自己的独特风格,它把笔触直接指向腐朽的农奴制,为我们展示了19世纪俄罗斯的社会现实,在这种社会现实中涌现出众多鲜活的人物形象,其中的妇女形象更是一束奇葩。
一、 俄罗斯文学作品中的贵族妇女形象
在19世纪的俄罗斯作品中出现了众多鲜活生动的富有时代特征的妇女形象,其中贵族妇女的形象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众多的贵族妇女形象中,有几位颇具代表性的人物,如普希金的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女主人公塔吉亚娜,屠格涅夫《前夜》中的女主人公叶琳娜,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女主人公安娜。
生活在不同时代的塔吉亚娜、叶琳娜、安娜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也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抗争。塔吉亚娜在成了将军夫人后,忠于自己的丈夫,最后直截了当地拒绝了奥涅金的求爱。当然忠于一个自己并不爱的丈夫未必是崇高的道德理想,然而塔吉亚娜也是通过这一点粉碎了奥涅金的希望,完成了自己的性格。但是塔吉亚娜终究不能超越自己的阶级局限,更重要的是不能超出那个她所处的时代。她最终屈服于封建贵族的社会环境,牺牲了自己纯洁的爱情,成了时代的殉葬品。叶琳娜的反抗精神比塔吉亚娜要强烈,她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到异国去将斗争进行到底,但是叶琳娜的爱情悲剧是不可避免的,屠格涅夫作为资产阶级自由派,他一方面希望革命,另一方面又害怕革命,所以他不会支持和同情英沙罗夫,而叶琳娜的结局也只能是悲剧。安娜的结局是我们都不希望看到的,却是必然的。安娜和渥伦斯基的爱情悲剧的实质根源是当时的俄国的历史条件。安娜的反抗虽然比叶琳娜还要强烈,更加坚决,但是她却始终不能跳出她所熟悉的阶级,最终她被封建黑暗势力和虚伪的道德风尚推到了火车轮下,成了时代的又一个牺牲品。
二、 19世纪俄罗斯文学作品中被压迫的下层劳动妇女的形象
在同样的19世纪这个广阔的时代背景下,在贵族妇女为了自由的爱情和生活幸福而进行不同形式斗争的时刻,那些身处下层的劳动妇女的生活历程和人生归宿在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的双重压迫下是可以想见的悲惨和痛苦。她们的痛苦在普希金、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普希金的《驿站长》是以描写 “小人物”而著称的,而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冬尼娅正是那个时代的典型代表。同样,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中的索尼娅也是典型的下层劳动妇女形象,她心中对人充满了爱,是人类苦难的象征。托尔斯泰的《复活》中的女主人公玛丝洛娃是19世纪80年代俄国社会典型的下层劳动妇女的代表。
冬尼娅可以说是跳出了贫困的环境,最终走进了上流社会。但是她抛弃了相依为命的老父亲,背叛了自己所熟悉的一切,私奔了。她是那么的想念她的父亲,可是为了自己的幸福,她却抛弃了自己的父亲,让他在思念与绝望中死去,而她都不去尽一份孝心,甚至不能和父亲见一面。因为作为下层妇女,只有出卖肉体和灵魂,出卖自己的一切才能换来所谓的“幸福”。索尼娅在自己忍受苦难、逆来顺受的同时,还感化了杀人犯拉斯柯尼科夫的灵魂,他们看到了新的生活目标,可是他们的生活目标却是继续忍受资产阶级贵族的压迫,听从命运的安排。他们从没有想到他们自己才是受害者,却要到西伯利亚受苦,他们的宽恕和博爱的结果是恶人依然作恶,受害者依然过着贫苦的生活。玛丝洛娃的“复活”,仅仅是精神上的复活,是在《福音书》中找到的真理。虽然玛丝洛娃的复活从客观上曲折地反映了被压迫群众的觉醒和反抗意识,但是却没能摆脱“托尔斯泰主义”的烙印。她是会成为革命者,还是重新过着承受痛苦的生活,这都被“托尔斯泰主义”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总之,伟大的俄罗斯作家们创造出了透射特定时代特征的女主人公的典型性格。她们不仅是一个时代的妇女形象的代表,而且不同的妇女形象组合成了19世纪的整体历史画面,她们是一个世纪的妇女生活的缩影,而且从她们身上直接反映了19世纪妇女的总体命运。这些妇女形象,都是那么的丰满生动,反映着一个时代的社会背景,也透析出作家本身的时代进步因素及其历史局限性。
参考文献:
[1]杨思聪.安娜·卡列尼娜爱惰悲剧新论[M].外国文学研
究,1990(5).
[2]徐家荣.普希金理想的俄国贵族妇女形象(达吉雅娜形象
浅析)[J].外国文学研究,1984(6).
[3]黄晋凯.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1999.
(1.绥化市北林区科技教育培训中心,
2.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人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