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分析:
  《晏子使楚》这篇课文通过晏子精妙的语言巧妙的回击了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把语言的思辨之美体现淋漓尽致。文章中人物语言的魅力给读者以回味。
  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在学习中有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即通读感知大意,细读体会感情,品读领悟方法。在此基础上,能够运用多种读书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句,并能较好感受作品中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大致了解事件的梗概。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晏子与楚王的对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3.激发学生维护国家尊严的爱国情感和懂得尊重他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
  体会晏子语言中蕴含的智慧,感受人物特点以及晏子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領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感受人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直奔主题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故事《晏子使楚》,出示主题图
  故事发生在春秋末期,齐国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但最终结果怎样了?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回忆课文主要内容。(板书两个人物:楚王、晏子;三次侮辱:钻狗洞 没人才 没出息)
  2.指名说一说,投影: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⑴ 读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
  (预设1)不敢不,不能不,不得不……说明楚王最后很尊重晏子。
  ⑵从这句话你能读出什么信息?
  (预设2)在这之前,楚王很不尊重晏子,看不起他等等……
  3.提问:从侮辱到尊重,是什么原因使楚王对晏子的态度有了如此大的转变呢?
  (预设3)晏子的3次巧妙回答
  二、品词品句,研读课文
  1.让我们先来看一看楚王与晏子第一回合较量?学生默读课文相关段落,用“——”画出晏子说的话,体会晏子的话妙在哪?(教师巡视与指导)
  2.学生自由畅谈之后理解: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
  3.指名学生说一说,引出第一回合较量(3自然段)
  4.师引导生体会晏子话的妙处
  (预设):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楚王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打开城门迎接晏子,与此同时更体现出晏子话的妙处在于他让楚王没有任何选择地为他打开城门,否则就得承认自己是狗国,狗王,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生批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5.小结学法
  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找到晏子的话——反复朗读——体会他说的话妙在哪——批注,学懂了晏子第一次较量,而好戏还在后头。我们将继续利用这种方法学懂后二次,小组学习。
  【设计意图: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那么此时请学生结合刚才的学习过程及时总结学习方法,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是十分有必要的。同时,让学生做好批注,培养学生边听、边记重点的学习方法,为初中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
  第二回合较量(4自然段)
  1.学生快速朗读相关段落,体会晏子话的妙处
  2.学生分组讨论(四人),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
  ⑴ 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⑵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个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
  ⑶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①学生谈自己的推理过程
  (预设3)上等的国家就上等人访问,下等的国家就就下等人访问,晏子不中用就是说晏子是个没有用的人,就派到楚国来了。
  (预设4) 教师可以补充投影
  上等人访问_________,下等人访问___________。
  言外之意:我是最不中用的,也就是_____________人,访问楚国。
  所以楚国是______________
  (预设5) 面对楚王又一次对自己和祖国的侮辱,晏子大义凛然,又一本正经地先贬低自己,再顺水推舟,按照楚王的逻辑说下来,结果却是有力地贬损了楚国,维护了国家的面子。(教师加以引导)
  ② 晏子和楚王的第二回合的较量,他的话再一次有力地贬损了楚国,让我们再来回顾晏子的三段话,师生合作读:
  【设计意图:师生对读,教师读楚王的话,学生读晏子的回答,通过师生合作朗读,创设朗读的氛围,以教师的有感情朗读带动学生的感情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增进对文本的理解。】
  第三回合较量(5自然段)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相关段落,体会晏子话的妙处
  2.汇报
  (预设1)学生推理:
  淮南自然条件好,产柑桔。淮北自然条件差,产枳桔。
  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在楚国当强盗。
  所以楚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设2)用橘子种在南北方不同的结果这样的比方(打比方的方式),回敬楚王的话,说明楚王治国无方,才使得社会风气不好,才使得齐国人到楚国变成了盗贼。(抓两次“水土”不同)
  【设计意图:教师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在前两次晏子回答楚王的话,楚王做出的表现后很自然地读出楚王的无可奈何的语气。】
  三、回归整体,体会写作特点
  1.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有什么联系?按什么顺序写的?
  (预设1)开头是事情的起因、中间描写了经过、结果写了事情的结果。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2.说说文章的开头、结尾有什么特点?
  (预设2)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3.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学完全文后纵观故事的整个过程,从楚王想侮辱晏子的起因,侮辱晏子的经过,到侮辱晏子的最后结果。理解开头为因,结尾写果的写作方式,即叫做首尾呼应。了解故事整个因果联系,感受故事行文的紧凑,思路的清晰,结构的严谨。】
  四、推荐佳作、课外延伸
  1.有关晏子的智慧故事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多多阅读。
  推荐佳作:《晏子春秋》
  2.改编课本剧。
其他文献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许多学生一到写作就愁眉苦脸,忧心忡忡,对写作失去信心,面对学生对习作的恐惧和烦恼,我在教学中也无数次思考:怎样才能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爱上写作呢?在平时的教学经历和实践中,我是从以下几方面来做的。  一、丰富生活,激发兴趣  兴趣是一切快乐学习的源泉。要想让孩子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而发,愛上写作。首先应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这就要求学生学会体验生活,在
期刊
班级管理工作,是学校实施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历来对此都极为重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当前初中学校的班主任工作环节确实出现了一些不和谐之音,部分老师不愿意担任班主任工作。如果不及时加以正确引导,学校的德育工作就不可能落到实处,学校的整体工作势必会受到影响。  一、当前部分初中老师对班主任工作的困惑  近几年来,在工作中,经常听见一些初中老师抱怨:现在的初中生太难教了,班主任工作难做
期刊
一、教材分析  本篇是上教版六年级上册《 The Earth 》的第1课时内容,通过郭老师和学生讨论地球现状和如何保护地球的对话引出 ,我们将学习核心句型We should stop...(doing).  二、学情分析  孩子们在10单元“空气”教学内容中对环境主题有了一个初步认识,本单元学习地球是对整个模块“环境”主题的深入学习,加之六年级孩子们基础较好,上课积极,活动内容应该易开展,因此鉴于
期刊
自读小学以来,我最喜欢的科目就是数学,学得好的当然也是数学。而语文却是普普通通的。在师范学习时,我想着毕业了,我一定要上数学。可是,在实习时,由于一些原因,我实习的科目竟然是语文。在实习的一个月里,我认真向指导教师请教,课前认真备课、钻研课本,认真对待班上的每一个学生……一个月的认真,让我喜欢上语文这一学科,爱上语文课堂。  因此,自2001年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担任语文教学工作。在将近17年的语
期刊
古希腊哲学家说:“世间的一切都写在脸上,而眼睛心灵的叛徒,如果谁能把真实的情感隐藏,那么社会将给与他丰厚的回报。”在人人都需要爱,人人都在传递爱的世界里,“爱”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常挂在嘴边,念在心上的一个字。爱犹如群星——给人璀璨;爱仿佛一轮明月——给人温情;爱更是一个太阳——给万物带来生命。而桃李中的爱在哪里?它在——老师的眼睛里。  一、“导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关爱  “导之以理,动之以情”出自
期刊
班主任是一门管理艺术,工作千头万绪。当中后进生的转化是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它是稳定班级、形成良好班风的重要因素。二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使我体会到:后进生转化工作要卓有成效,仅仅依靠简单的“严”和“爱”是不够的,必须讲究工作的艺术性和技巧性。  首先班主任要摸清后进生的心理特征,才能对症下药。后进生的心理特征一般可以概括为5种:1、自尊心强,怕人家讽刺、挖苦;2、逆反心理嚴重,爱踏“禁区”;3、意志
期刊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P67—P68。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生活,直观认识平面图形中的角。  2、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认识角的符号,比较角的大小。  3、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角和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准备:三角板、平面图形纸片、活动角材料、剪刀一把等。  教学过程:  一、
期刊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直观性、多样性、演示性等特点,不仅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激活学生思维,化解学生学习的障碍,使学生思路更清晰,不至于产生对新知认识上的误区。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实际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对数学教学也形成了一种干扰。过于直观的、直接出示的课件,不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大容量的资料冲击学生视野,把以文本为重变成了以资料为重。本文旨在就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一些简要的阐
期刊
一、教材简析  《和田的维吾尔人》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在和田亲身感受到维吾尔族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以及维吾尔族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从而可以感受到维吾尔族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的豁达乐观的品质。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了解和田维吾尔人勤劳质朴、豁达乐观的特点及民族风俗,汲取传统民俗文化中的精神营养;二是体会作者的语言
期刊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依据生物课程标准《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它的生命活动直接或间接的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并对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和水循环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学中形成重要概念:在生物体内,细胞能通过分解糖类等获得能量,同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  教材中的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内容有呼吸的现象和呼吸的实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