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就高校贫困生人际交往能力欠缺的主客观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升高校贫困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途径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人际交往能力;提升途径探究
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接触或直接沟通,彼此达到一定认知的复杂而多方面的过程,是人类特有的相互往来关系的一种存在方式,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社会性行为。而对于正在发展期的大学生而言,他们渴望与他人交往,寻求理解自己的伙伴。因此,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帮助他们渡过漫长的青春期,发展健康的心理,在人际群体中找到安全感、归属感和幸福感。贫困生在大学生团体中,可算作是特殊群体之一,经济贫困导致思想问题、学习困难、行为困难等问题,他们因贫困封闭自己,不敢与他人交往,进而在人际交往能力上就有所欠缺。因此,加强对高校贫困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需要找到适当的途径,以期解决他们不懂交往、不愿交往、不易交往的问题。
本人就多年的教学实践,对高校贫困生的人际交往、沟通等方面做了一番总结,以期找到贫困大学生缺乏人际交往的原因,并能找寻一些提升的建议、办法和途径,促进贫困生群体积极、乐观、健康发展。
1 高校贫困生人际交往能力欠缺原因分析
1.1 主观原因
主观原因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即心理困扰、性格特异和外在形象。
1.1.1 心理困扰。首先表现在自卑心理。有些贫困生认为自己家庭条件差,难以在与人交往中“潇洒自如”,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自视处处不如其他同学,于是就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主动地结交新的朋友,有意无意地和同学疏远或被同学疏远。具有这种自闭心理的贫困生往往心理承受能力差,凡事不敢出头,交往圈子狭窄,从而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导致心理上的痛苦。二是狭隘心理。有些贫困生在交往过程中会过分挑剔别人,嫉妒他人,他们认为那些经济条件好的、大城市的学生,油腔滑调、华而不实等,比较虚伪,不能与他们交往。对于富裕同学能够随心所欲的享受生活,贫困生是既羡慕又妒忌;对于富裕同学表现出来的天生傲慢和优越感,贫困生又心生不满,导致隔阂增加。结果致使自己的交往圈子限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三是焦虑心理。有的贫困生对人际交往有这样的顾虑:在当今“市场经济”环境下,交往是需要经济成本的,而自己连吃饭、零用花钱都要精打细算,哪里有钱发展人际关系。于是做事总是思前想后,顾虑太多而犹豫不决,希望能找到可以相交的同学,却怕达不到预期目标,面临抉择就会表现出紧张与焦虑状态。故而待人冷漠,人际关系失调。
1.1.2 性格特异。主要表现为性格孤僻内向。因高校贫困生大多来自经济不发达的偏远山区,或是经济结构调整而下岗的职工家庭,他们从小成长的环境背景,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别于生活在家境相对殷实的城市同学,在某些见识上就相对欠缺,所以贫困生在日常的同学之间的交往中,会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和需要掩盖起来,不愿让同学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更加封闭起来。他们凡事较为敏感,且总是刻意与其他同学保持距离,造成不愿交流的印象,导致人际交往能力欠缺。
1.1.3 外在形象。高校贫困生因为家庭经济条件较差,没有条件讲究名牌与时尚,穿着相对简单朴素,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尤其在与异性交往中缺乏自信,生怕对方瞧不起自己,因此,很少主动与异性交往。在言谈举止方面,因为知识面较为狭窄,包含的信息量较少,说话办事以及参加各类社交活动显得较为拘谨,不够大方。这种外在形象上的不足,尽管与同学之间的人际交往的负面影响是有限的,但会或多或少直接影响到高校贫困生与其他同学之间的正常沟通与交流能力。
1.2 客观原因
客观原因主要有家庭贫困和城乡教育差异。
1.2.1 家庭贫困。因家庭条件差异,贫困生很难享受到无忧无虑的生活,在人际交往上带来不少压力。首先,由于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传统的沟通交流方式渐渐被物化的沟通方式所取代。不少大学生拥有电脑、手机和平板电脑,同学们聚在一起时,或论网络游戏,或炫手机彩铃等,而贫困生只能作为忠实的听众,在感受新兴事物的同时失去了时尚话语,因为他们在物质上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有时渴望与同学交流却不知道该如何交流,交流什么,导致怕与同学交流,进而引起同学不必要的误会,误会越多,人际交往就越困难。二是害怕宴请。受社会风气的影响,为了加深感情,花钱请客已成为当今大学生交际的重要手段,因此,贫困学生也会受邀参加同学的生日聚餐、老乡聚会、周末游玩等各种名目繁多的请客,因担当不起轮流做东,同学的热情邀请也只能婉言拒绝,时间一长,逐渐疏远了部分同学,从而影响了人际交往。
1.2.2 城乡教育差异。在互联网信息数据的时代,虽然人们接收新讯息很快,思想观念也在迅速的转变。然而一些传统观念较为强烈,且信息接收仍然滞后的偏僻山区,落后的教育理念和背景环境,不同程度的影响着来自这些地区的贫困生,使得他们在选择人际交往对象和交往方式上有一定的偏差。比如在与异性交往方面,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与异性交往太少”方面的贫困生占44.6%。他们觉得与异性频繁接触,是道德所不能接受的,就算是正常的恋爱关系也会有所顾忌。再者,在交往方式方面因经济贫穷,很少考虑通过宴请等物质相关的方式进行交往,多以语言和情感交流,一时难以适应高校的生活环境变化,从而影响了异性交往能力。
2 提升高校贫困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途径探究
针对高校贫困生人际交往能力欠缺的能力的原因,需要他们在社会交往实践中不断地学习、锻炼,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实际交往能力。同时,也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2.1 尽力消除心理障碍
首先应消除内心的自卑。自卑的浅层感受是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深层感受则是自己看不起自己。这就需要贫困生调整阳光向上的心态,善于肯定自己,探索自己的优点和闪光点,在扬长避短中增强自信,以赢得同学们的欣赏。其次是克服狭隘心理。人际交往需要互相尊重、互帮互让、以诚待人。因此,贫困生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宽容别人的短处,尊重他人的客观现实表现,主动与其他同学打成一片。三是改善焦虑心理。贫困生要学会合理调控自己的情绪,培养良好的意志品德。因为在整个大学生涯期间,或多或少会感受着顺逆中的甘苦与荣辱。在身处逆境时,要敢于挑战困难,在困难中磨练意志,并积累经验,丰富人生阅历。除了以上贫困生的主观努力以外,学校、班级要开展一些贫困生心理互助活动,要经常提醒同学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凡事都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以消除贫困生的心理障碍,促进人际交往的和谐。 2.2 努力培养良好的性格
良好的性格有助于学业的成功,因此,为了改变孤僻内向的性格,贫困生首先要善于表达,因为说话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手段,起到传递信息、有效沟通、增进感情等作用。要学会恰如其分的赞美他人,学会察言观色,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让自己的言语令对方感到轻松和愉快。其次,要善于倾听,倾听不仅给予他人充分的尊重,给别人表达的机会,也能增加自己对他人的了解。在倾听过程中,不要贸然打断对方的说话,也不要心不在焉,以便进一步与其交往和沟通,并学会从对方的话语中领悟其中的意图,以加深对别人的了解。通过善于表达和倾听,不断的结交友谊,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2.3 积极改善外在形象
判断一个人是否容易被他人所接受,关键在于如何在别人心中塑造自己的形象。形象好、风度好的人,往往会受到更多同学的欢迎。因此,贫困生为了增强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要在优化个人形象上下工夫,应找到个人气质,搭配自身合体的衣着,举止要大方得体,言谈要多样幽默,积极地探索和学习人际交往的艺术和技巧。
2.4 正确看待物质交往
如何获得他人的尊重,确立自己的位置,取决于个人品质的好坏,并非物质财富。更何况家庭贫困是客观存在的,不是贫困生的过错。而且成功的人际关系一般不需要金钱物质的来往,在日常交往中更应该珍视切磋学问、交流思想和感情等精神上的交往关系。因此,贫困生大可以以平等的人格、平常的心态融入同学之中,感受集体的温暖。高校思政工作者,在做工作的过程中,要让贫困生懂得,贫困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贫困,从而改变贫困低人一等的错误观念。
2.5 踊跃参加社团活动
学校应经常性的开展社会实践和社团活动,如提供勤工俭学岗位,鼓励贫困生学会依靠自己的能力完成学业,树立自立自强精神。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扩大人际交往,开阔心胸。在培养社交能力的同时,还可增强社会责任感。团结互助活动,通过朋辈的辅导和鼓励,帮助贫困生寻找自身的闪光点,克服自卑,找回自信。鼓励贫困生踊跃报名,通过参加社团活动增强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信心和力量。而且可以在各项活动过程中多与异性同学交往,去了解自己所欣赏的异性同学,以期提升最广泛的人际交往能力。
参考文献
[1]颜新娟.浅析高校贫困生的人际交往障碍与改善的途径[J].安康师专学报,2004.2.
[2]邱立汉.高校贫困生的交际困境及对策[J].龙岩学院学报,2007.8.
[3]徐中利.解决高校贫困生人际交往问题的措施[J].考试周刊,2011(61).
[4]张智勇.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常见心理困扰与调适[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5.
[5]陈智旭.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及对策研究[J].高教探索,2011.4.
[6]盖晓红.试论贫困大学生的人际沟通[J].文化学刊,2008(3).
[7]曲丹.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心理归因及调适[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人际交往能力;提升途径探究
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接触或直接沟通,彼此达到一定认知的复杂而多方面的过程,是人类特有的相互往来关系的一种存在方式,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社会性行为。而对于正在发展期的大学生而言,他们渴望与他人交往,寻求理解自己的伙伴。因此,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帮助他们渡过漫长的青春期,发展健康的心理,在人际群体中找到安全感、归属感和幸福感。贫困生在大学生团体中,可算作是特殊群体之一,经济贫困导致思想问题、学习困难、行为困难等问题,他们因贫困封闭自己,不敢与他人交往,进而在人际交往能力上就有所欠缺。因此,加强对高校贫困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需要找到适当的途径,以期解决他们不懂交往、不愿交往、不易交往的问题。
本人就多年的教学实践,对高校贫困生的人际交往、沟通等方面做了一番总结,以期找到贫困大学生缺乏人际交往的原因,并能找寻一些提升的建议、办法和途径,促进贫困生群体积极、乐观、健康发展。
1 高校贫困生人际交往能力欠缺原因分析
1.1 主观原因
主观原因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即心理困扰、性格特异和外在形象。
1.1.1 心理困扰。首先表现在自卑心理。有些贫困生认为自己家庭条件差,难以在与人交往中“潇洒自如”,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自视处处不如其他同学,于是就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主动地结交新的朋友,有意无意地和同学疏远或被同学疏远。具有这种自闭心理的贫困生往往心理承受能力差,凡事不敢出头,交往圈子狭窄,从而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导致心理上的痛苦。二是狭隘心理。有些贫困生在交往过程中会过分挑剔别人,嫉妒他人,他们认为那些经济条件好的、大城市的学生,油腔滑调、华而不实等,比较虚伪,不能与他们交往。对于富裕同学能够随心所欲的享受生活,贫困生是既羡慕又妒忌;对于富裕同学表现出来的天生傲慢和优越感,贫困生又心生不满,导致隔阂增加。结果致使自己的交往圈子限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三是焦虑心理。有的贫困生对人际交往有这样的顾虑:在当今“市场经济”环境下,交往是需要经济成本的,而自己连吃饭、零用花钱都要精打细算,哪里有钱发展人际关系。于是做事总是思前想后,顾虑太多而犹豫不决,希望能找到可以相交的同学,却怕达不到预期目标,面临抉择就会表现出紧张与焦虑状态。故而待人冷漠,人际关系失调。
1.1.2 性格特异。主要表现为性格孤僻内向。因高校贫困生大多来自经济不发达的偏远山区,或是经济结构调整而下岗的职工家庭,他们从小成长的环境背景,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别于生活在家境相对殷实的城市同学,在某些见识上就相对欠缺,所以贫困生在日常的同学之间的交往中,会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和需要掩盖起来,不愿让同学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更加封闭起来。他们凡事较为敏感,且总是刻意与其他同学保持距离,造成不愿交流的印象,导致人际交往能力欠缺。
1.1.3 外在形象。高校贫困生因为家庭经济条件较差,没有条件讲究名牌与时尚,穿着相对简单朴素,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尤其在与异性交往中缺乏自信,生怕对方瞧不起自己,因此,很少主动与异性交往。在言谈举止方面,因为知识面较为狭窄,包含的信息量较少,说话办事以及参加各类社交活动显得较为拘谨,不够大方。这种外在形象上的不足,尽管与同学之间的人际交往的负面影响是有限的,但会或多或少直接影响到高校贫困生与其他同学之间的正常沟通与交流能力。
1.2 客观原因
客观原因主要有家庭贫困和城乡教育差异。
1.2.1 家庭贫困。因家庭条件差异,贫困生很难享受到无忧无虑的生活,在人际交往上带来不少压力。首先,由于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传统的沟通交流方式渐渐被物化的沟通方式所取代。不少大学生拥有电脑、手机和平板电脑,同学们聚在一起时,或论网络游戏,或炫手机彩铃等,而贫困生只能作为忠实的听众,在感受新兴事物的同时失去了时尚话语,因为他们在物质上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有时渴望与同学交流却不知道该如何交流,交流什么,导致怕与同学交流,进而引起同学不必要的误会,误会越多,人际交往就越困难。二是害怕宴请。受社会风气的影响,为了加深感情,花钱请客已成为当今大学生交际的重要手段,因此,贫困学生也会受邀参加同学的生日聚餐、老乡聚会、周末游玩等各种名目繁多的请客,因担当不起轮流做东,同学的热情邀请也只能婉言拒绝,时间一长,逐渐疏远了部分同学,从而影响了人际交往。
1.2.2 城乡教育差异。在互联网信息数据的时代,虽然人们接收新讯息很快,思想观念也在迅速的转变。然而一些传统观念较为强烈,且信息接收仍然滞后的偏僻山区,落后的教育理念和背景环境,不同程度的影响着来自这些地区的贫困生,使得他们在选择人际交往对象和交往方式上有一定的偏差。比如在与异性交往方面,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与异性交往太少”方面的贫困生占44.6%。他们觉得与异性频繁接触,是道德所不能接受的,就算是正常的恋爱关系也会有所顾忌。再者,在交往方式方面因经济贫穷,很少考虑通过宴请等物质相关的方式进行交往,多以语言和情感交流,一时难以适应高校的生活环境变化,从而影响了异性交往能力。
2 提升高校贫困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途径探究
针对高校贫困生人际交往能力欠缺的能力的原因,需要他们在社会交往实践中不断地学习、锻炼,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实际交往能力。同时,也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2.1 尽力消除心理障碍
首先应消除内心的自卑。自卑的浅层感受是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深层感受则是自己看不起自己。这就需要贫困生调整阳光向上的心态,善于肯定自己,探索自己的优点和闪光点,在扬长避短中增强自信,以赢得同学们的欣赏。其次是克服狭隘心理。人际交往需要互相尊重、互帮互让、以诚待人。因此,贫困生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宽容别人的短处,尊重他人的客观现实表现,主动与其他同学打成一片。三是改善焦虑心理。贫困生要学会合理调控自己的情绪,培养良好的意志品德。因为在整个大学生涯期间,或多或少会感受着顺逆中的甘苦与荣辱。在身处逆境时,要敢于挑战困难,在困难中磨练意志,并积累经验,丰富人生阅历。除了以上贫困生的主观努力以外,学校、班级要开展一些贫困生心理互助活动,要经常提醒同学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凡事都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以消除贫困生的心理障碍,促进人际交往的和谐。 2.2 努力培养良好的性格
良好的性格有助于学业的成功,因此,为了改变孤僻内向的性格,贫困生首先要善于表达,因为说话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手段,起到传递信息、有效沟通、增进感情等作用。要学会恰如其分的赞美他人,学会察言观色,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让自己的言语令对方感到轻松和愉快。其次,要善于倾听,倾听不仅给予他人充分的尊重,给别人表达的机会,也能增加自己对他人的了解。在倾听过程中,不要贸然打断对方的说话,也不要心不在焉,以便进一步与其交往和沟通,并学会从对方的话语中领悟其中的意图,以加深对别人的了解。通过善于表达和倾听,不断的结交友谊,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2.3 积极改善外在形象
判断一个人是否容易被他人所接受,关键在于如何在别人心中塑造自己的形象。形象好、风度好的人,往往会受到更多同学的欢迎。因此,贫困生为了增强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要在优化个人形象上下工夫,应找到个人气质,搭配自身合体的衣着,举止要大方得体,言谈要多样幽默,积极地探索和学习人际交往的艺术和技巧。
2.4 正确看待物质交往
如何获得他人的尊重,确立自己的位置,取决于个人品质的好坏,并非物质财富。更何况家庭贫困是客观存在的,不是贫困生的过错。而且成功的人际关系一般不需要金钱物质的来往,在日常交往中更应该珍视切磋学问、交流思想和感情等精神上的交往关系。因此,贫困生大可以以平等的人格、平常的心态融入同学之中,感受集体的温暖。高校思政工作者,在做工作的过程中,要让贫困生懂得,贫困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贫困,从而改变贫困低人一等的错误观念。
2.5 踊跃参加社团活动
学校应经常性的开展社会实践和社团活动,如提供勤工俭学岗位,鼓励贫困生学会依靠自己的能力完成学业,树立自立自强精神。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扩大人际交往,开阔心胸。在培养社交能力的同时,还可增强社会责任感。团结互助活动,通过朋辈的辅导和鼓励,帮助贫困生寻找自身的闪光点,克服自卑,找回自信。鼓励贫困生踊跃报名,通过参加社团活动增强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信心和力量。而且可以在各项活动过程中多与异性同学交往,去了解自己所欣赏的异性同学,以期提升最广泛的人际交往能力。
参考文献
[1]颜新娟.浅析高校贫困生的人际交往障碍与改善的途径[J].安康师专学报,2004.2.
[2]邱立汉.高校贫困生的交际困境及对策[J].龙岩学院学报,2007.8.
[3]徐中利.解决高校贫困生人际交往问题的措施[J].考试周刊,2011(61).
[4]张智勇.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常见心理困扰与调适[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5.
[5]陈智旭.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及对策研究[J].高教探索,2011.4.
[6]盖晓红.试论贫困大学生的人际沟通[J].文化学刊,2008(3).
[7]曲丹.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心理归因及调适[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