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地方特色农产品加工出口的旱码头

来源 :开发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jixiong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中国有许多地方性特色农产品,对其进行深加工和直接出口,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高级形式。甘肃省庆城县驿马镇近年来以地方特色农产品为资源保证、以深加工为技术基础、以直接出口为发展目标,从而建立了加工出口贸易区。实践证明,这种发展模式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提升了产业结构和产业化的水平。
  关键词: 驿马模式;加工出口;农业产业化;高级形式
  中图分类号:F326.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7)01-0011-05
  
  我国西部地区农村有许多地方性的特色农产品,不仅生产有规模,而且质量上乘。如果能够按照高技术和品牌开发的要求,经过一定程度的深加工,再直接出口到国外,就有很大的开发余地和市场前景。甘肃省的庆城县驿马镇以特色农产品为资源保证、以加工型农业产业化为主业、以市场运作为根本机制、以出口导向为战略目标的“驿马模式”就是比较成功的典型。据调查统计,2005年驿马贸易园区总共加工农产品15万吨,产值达到3.3亿元,出口供货值2.1亿元,出口创汇2 600多万美元,主要产品在全国同类产品加工出口量中占到70%。整个园区上缴税金289万元,支付各类企业就业人员的劳务费收入和运输费等5 800多万元,园区就业人员人均年收入达到7 000多元。“驿马模式”的发展经验证明: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出口产业,不仅实现了对特色农产品的深加工和增值,为农民增加了就业机会和收入,为地方政府换取了大量的外汇,而且改善了农村的产业结构,提升了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是推动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高级形式。
  
  1.驿马农产品加工出口贸易园区的形成条件
  
  1.1庆城县驿马镇基本概况。庆城县驿马镇位于庆阳市中北部,南距西峰区13公里,北距庆城县40公里,距庆阳机场8公里,有国道309线,省道202线穿境而过。2005年,驿马镇有耕地84 000亩,人均2.4亩。总户数9 828户,总人口47 510人,其中农业人口37 119人,非农业人口10 391人,非农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1.87%。其中,园区人口11 900人,从业人口8 100多人。同年,省内迁出人口为212人,省内迁入人口为593人。从自然地理因素看,驿马镇区域最适合发展特色农产品,这里年降雨量在600毫米,无霜期长,地质条件好,又有灌溉条件的保证,发展地方特色农产品非常有利。
  1.2本地特色农产品资源建设情况。“驿马模式”实际上是以驿马镇为核心的加工出口贸易园区,目前,这个贸易园区的主要工业企业在驿马镇的地理范围内,只有少数几个企业在与驿马镇相对接的其他乡镇,如桐川乡、白马镇、赤城乡等,空间距离在10公里以内。从产业链条上看,这些乡镇实际上就是贸易园区的资源保证区,是产业延伸地带,而驿马贸易园区则是个产业集聚点。就驿马贸易园区自身的资源建设情况看,发展非常快,到2005年底,全镇已经建设各类果园面积16 781亩, 2005年该镇农业总产值达到4 628万元。为了支撑贸易园区的发展,庆城县从2000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配合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大面积的发展经济林和草业经济,使果品种植面积和产量大幅度增加。从2001年到2005年,全县果品总面积由5.9万亩增加到19.1万亩,水果产量由3.5万吨增加到4.6万吨。
  1.3农产品出口贸易园区的构建要素。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可以成长为特色农产品加工出口贸易园区的,“驿马模式”的形成有其特殊的条件。这些条件主要包括:一是贸易传统和经商经验。驿马镇历史上就是陇东地区的著名贸易货栈,驿马人有做生意的丰富经验;二是地理和交通条件优越。国道、省道和机场非常近;三是产品品质和国际市场的需求关系。驿马贸易园区加工的产品都是国际市场上的、特别是发达国家急需的食品原料。四是产品数量和加工技术。本地和外地的农产品总量达到15万多吨,并且加工技术已经成熟。五是市场需求和增长潜力。国家市场对于这个贸易园区的加工农产品的需求量比较大,每年都有增长。六是地方政府的战略决策和发展规划。庆城县政府和驿马镇镇政府目前都把该镇的未来发展目标,定位在“加工出口贸易园区”上,做了15年产业发展规划和城镇建设规划。
  1.4驿马贸易园区的基础设施条件。驿马镇从2000年以来加强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全镇的固定资产投资额由2000年的3 000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12 000万元。目前全镇已经建成的加工贸易园区大约有2平方公里,远期规划建设面积(2006~2020年)达到8.2平方公里。在已经建成的2平方公里当中,有部分是公共基础建设用地,其他是企业用到。到2005年底,园区共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802家,从业人员8 124人。在这802家企业当中,注册资本在5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105户,建设规模过1 000万元的有9户。在这些企业当中,专门从事农产品加工业的企业有200多户,在这200多户中又有直接外向型企业50户,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11户,其中3A级2户,2A级企业9户。全部加工企业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达到4亿多元,贸易园区基础性投资占同期庆城县项目建设投资的60%以上。
  
  2.驿马农产品加工出口贸易园区的发展现状
  
  2.1驿马模式的发展现状。从2001~2005年的5年中,贸易园区的出口创汇由20万美元增加到2 602万美元,累计达到4 737万美元。从2000~2005年的6年当中,贸易园区的出口供货值由1 342.9万元增加到20 150万元,2005年是2000年的15倍。从2000年到2005年,贸易园区的外向型经济总计达到83 501.2万元。贸易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以及对外贸易的迅速增长,使过去没有对外贸易的庆城县一跃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以县为单位的特色农产品加工出口贸易园区。另据统计,2006年1到7月份,驿马贸易园区的加工和贸易形势良好,企业总产值达到2.34亿元,企业增加值为6 525万元,实现利税2 142万元。根据对16户主要企业的调查统计来看,1到7月份共加工各种农产品19 344吨,出口供货值达到15 701万元,出口创汇1 404万美元。
  22驿马贸易园区的竞争力。驿马农产品加工出口贸易园区的全面起飞是从2000年开始的,到2005年发生了质的提升。据统计,2005年该贸易园区加工白瓜子、油葵、黄花菜、果脯、果酱、脱水蔬菜等各类特色农产品共15万吨,产值达到3.3亿元,工业增加值为9 256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60%。实现销售收入2.8亿元,其中,出口供货值2.1亿元,出口创汇2 600多万美元,在全国同类产品加工出口量中占70%。整个园区上缴税金289万元,支付各类企业就业人员的劳务费收入和运输费等5 800多万元,园区就业人员人均年收入达到7 000多元。2006年预计完成出口供货2.7亿元,出口创汇4 000万美元,2006年1~7月已经完成出口供货值12 955万元,同比增长8.2%;出口创汇1 611万美元,同比增长2.4%;实现利税1 246万元,同比增长6.5%。
  2.3驿马模式的基本发展战略。如果对于“驿马模式”必须进行一个理论上的概括的话,那就是:西部区域性特色农产品加工出口贸易园区。驿马模式的成功主要依靠六个战略因素:一是靠目标定位,即以陇东黄土高原地区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为依托,开辟出口通道,在农业产业化的高层次发展上寻求新的发展亮点;二是靠人才培养,即利用各种方式和方法培育和引进优秀的企业家和投资者,特别是农产品方面的加工型技术专家、管理人才和技术型工人,提高发展的软投入水平;三是靠巩固基地,即在陇东地区和外省分内外两块建设农产品的原料生产基地,实行订单生产,保证原料供应;四是靠技术支撑,即必须保证农产品的加工设备的技术水平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有相当一些企业的设备水平是21世纪的世界先进水平;五是靠企业龙头,即把支持和培育龙头企业作为重点,在投资、税收、基地、销售、外贸等方面由政府积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目前贸易园区拥有的11户大型加工企业都是2A级以上企业,并且都拥有自营出口权,已经成长为陇东地区的名牌企业;六是靠产业集群,即建设一批生产和贸易比较接近的企业,形成加工和出口产业集群,提高参与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力。
  
  3.驿马农产品加工出口贸易园区的运作模式
  
  3.1资本运作。据调查和统计,驿马贸易园区的各种类型的企业从开始到2006年6月底,总计基础投资已经达到4亿多元。在这4亿多元的基础投资当中,其原始投资基本上都是这些从事加工企业的企业家在20世纪80到90年代从事打工、贩运、收购等积累起来的资本,另外还有部分政府的基础建设投资和银行贷款3亿多元。也就是说,驿马贸易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投资的大部分,是通过社会市场机制实现的,政府的投资主要是保证驿马贸易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产品的供应。另据对11家主要企业的财务报表的统计和分析表明,截止2006年6月,这11家企业的资产合计为37 080万元,其中自有资产为18 662万元,贷款为18 418万元,企业的负债率为49.67%。企业综合负债率比较高是由其特殊的流动资金运行机制决定的。这些企业基本都是经营季节性农产品加工业的,基础设施投资完成后的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比例一般都要控制在1∶5的高流动性资产结构状态,所以,在企业信贷信誉度普遍比较高的情况下,资产负债率接近50%是正常的。
  3.2技术运作。驿马贸易园区的农产品加工业之所以可以形成外贸竞争优势,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技术运作方面坚持了高起点。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企业的农产品加工设备的技术水平是21世纪初期国际上最先进的,部分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为了保证出口产品的质量,贸易园区采取了许多有效的技术性对策。一是对企业职工在上岗之前进行系统的培训;二是严格按照生产工序进行生产;三是大量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四是对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进行质量监督;五是跟踪了解外商对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改进意见。通过采取这些技术对策,建立了稳定的绿色产品的质量保证体系,使贸易园区的大部分企业的出口产品达到了免检的水平,受到了良好的国际评价。目前,贸易园区共高薪聘请技术人员374名,企业专业管理人员512名,并联系外地有经验的专家任企业的经理,或者兼任企业的业务顾问,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例如,亨阳公司是专门加工农产品的企业,在2002以前基本没有产品出口。2003年聘请了甘肃省外贸公司的外贸专家担任公司的技术顾问,指导企业加工和出口工作,2003年当年出口13万美元,2004年增加到136万美元,2005年增加到462万美元。三年上了三个台阶。
  3.3产品运作。从产品运作来看,驿马贸易园区主要在以下几个关键性环节上采取了有力的措施:一是努力开发系列出口产品。驿马贸易园区目前加工和出口的农产品从果仁、果脯、膨化苹果、果汁、果酱到脱水蔬菜、保鲜蔬菜等,已经有15个系列284个品种,这些产品都是地方特色农产品,有质量和品质的优势,其中,白瓜子、黄花菜、果仁等三种产品的产量占全国总加工量的80%以上;二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原材料基地。驿马贸易园区每年加工的农产品有15万吨,但本地生产大概只占60%,其他主要在内蒙、黑龙江、宁夏等地收购获得。为了保证原材料的供应,庆城县从2002年起开始在庆阳市委和市政府的统一规划下,在全市各个县乡建立特色农产品原材料生产基地,目前已经发展到100多万亩。其中,11户核心企业共建设原材料基地46个,面积近50万亩,有的是企业自己租地建设,有的是企业利用与农户的订单建设的。三是大力发展订单农产品。驿马贸易园区与内蒙、黑龙江、宁夏等省区以合同的形式建立了长期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和供货关系,使这些地区的农产品能够保证驿马贸易园区至少20%的原材料供应。四是完善农产品的运输和保管体系,不论是本地的原材料还是外地的原材料都能够得到顺畅的运输和质量的保管,从而减少了加工成本。
  3.4贸易运作。在具备了特色农产品的加工条件之后,要建立完整的出口机制,最关键的是要实现贸易机制的国际化。这些年来,驿马贸易园区在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出口产业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三位一体”的发展思路和战略,即把基地、加工和贸易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保证了贸易体系的建立和运行。一是坚持资源和贸易的双循环战略。驿马贸易园区的运行模式基本上是“两头在外,中间在内”的模式,大部分原材料来源于县外,加工在贸易园区,而大部分产品的销售却在国外,投资和运行是用的人民币,而最终的获取却是美元。二是采取高定位的贸易发展方向。驿马贸易园区加工和出口的特色农产品中的绝大多数是面对发达国家,如英国、德国、美国、日本、荷兰等,有23个发达国家和地区,产品质量的国际信誉非常高,每年的订货数量都有增加,而且价格比较高。三是直接参与国际市场和外国公司的合作,建立稳固的国际销售网络,实施跨国发展战略。如果仁公司与英国劳森公司、荷兰洪河公司等进行直接的投资、加工和销售合作,外国的专家和公司派员到贸易园区观察和指导公司工作,从而建立了长期的产供关系,形成了有利的卖方市场。
  3.5土地运作。据初步调查和统计,驿马贸易园区目前的企业用到大约有1.5平方公里,布局了大小800多家企业和各种类型的商贸公司,其中农产品加工企业有200多家。2000年以来,由于国家政策是严格控制农村基本农田的非计划占用,所以,这些企业的土地占用模式基本上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买地经营,这主要指是购买镇区在改革开放之前国家就征用的土地的长期使用权,这部分土地大部分属于长庆石油管理局下属的企业或者单位的土地,企业由于搬迁或者其他原因而愿意出让土地的所有权。经过办理土地产权手续,企业自主开发经营。另一种是租地经营。绝大多数企业目前都是属于这种情况,租用农民承包的集体土地的使用权,但是租用的时间比较长,有的有30年,有的有20年。据对11家核心企业的调查来看,这些企业又基本都是征地经营的类型。这11家企业共占用土地263亩,其中征地为259亩,租地74亩,平均租地的费用为每年1 000元/亩的水平,租金共计为每年7.4万元。
  
  4.驿马农产品加工出口贸易园区的公共服务
  
  4.1政府职能定位。庆城县和驿马镇在建设贸易园区的过程中十分注意经济好政府与贸易园区的关系问题,把政府的职能定位在指导、服务和协调上,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坚持规划在前,建设在后。目前驿马镇政府已经完成了对贸易园区的各项发展规划的研究和制定工作,空间规划、项目规划、城镇规划都已经得到上级政府的批准。二是坚持用项目建设推动贸易园区建设。近年来政府增加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贸易园区发展必需的基础条件已经基本具备,企业可以直接进行投资和生产。三是指导企业围绕品牌开发塑造贸易园区的优势。目前在贸易园区内的大多数企业都能够按照规范的市场运行规则进行管理,企业注册手续齐全,资本投资到位,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品牌和商标。四是为了促进贸易园区的跨越式发展,县镇两级政府建立了“一站式”的服务机制,成立了专门的机构,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协调企业征地、租地、办证、贷款等事宜,帮助企业制定了许多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五是帮助企业解决经营中的困难,特别是开辟外贸通道、产品推介、外商平台、市场信息、人才培养、资金扶持等方面,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仅就帮助企业培训职工就达3 000多人次,给企业配备安全管理人员252名。
  4.2政策优势保障。庆城县把提升驿马贸易园区的加工和出口能力作为全县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出台了许多有利于贸易园区发展的经济政策。主要的有:一是创业政策。县上的有关政策规定,在驿马贸易园区投资办厂在100万元以上的,3年内免征各项税收。二是在贸易园区的所有从事加工出口、或者出口供货的企业都可以享受出口退税的优惠政策。三是凡是从事加工农产品和出口业务的企业,在征用和租用农村土地的时候,都可以由政府协调解决最优惠的价格,尽量减轻企业的土地投资负担。四是驿马镇的农业银行、信用合作社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对贸易园区内的加工和出口企业实施贷款优惠政策。此外,县上每年近出资100万元,用于奖励创办效益突出的企业家。
  4.3公共产品供给。贸易园区内基本的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提高很快。到2006年6月底,贸易园区内已经有中心医院3个,年可以接住病人900余例,门诊病人就诊能力达到2.4万人;广播电视实现了村村通,MMPS电视微波信号工程发展到196户,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25%;开通程控电话1.1万户,电话普及率为98%,联通和移动投资500万元建成数字移动塔2座;自来水入户率达到39%;农电网改造和实现了村村通,用电户达到100%;中小学校有32所,教职工389人,在校学生8 539人,小学入学率达到100%,高中入学率达到78.9%。可见,今后继续在贸易园区增加企业和人员,仍然会得到很好的服务保障。
  4.4配套产业跟进。在整个驿马贸易园区,不仅农产品的加工和出口产业发展很快,而且与此配套的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很快。比如这2002年以来,驿马镇投资建设了一批基础性项目,带动了与贸易相关的产业的发展,有效地拉动了金融保险、信托投资、交通运输、商贸流通、餐饮住宿、娱乐休闲等服务业的发展。目前,这个贸易园区内有各类民营服务业企业300多户,固定从业人员达到4 000多人。现在,只要你在贸易园区内就可以非常方便地进行各种合法的经济活动,非常方便地得到各种优质的后勤服务。
  
  5.驿马农产品加工出口贸易园区的经济效益评估
  
  5.1核心企业加工和创汇能力评价。2002年以来,贸易园区的主要经济发展指标运行情况走势平稳,持续上涨。以11个主要加工企业的情况看,2005年这11户企业的加工量达到5.2万吨,占全贸易园区加工量的32%,而且是最集中的出口企业,总出口量达到4.45万吨,占全贸易园区出口总量的60%。产值达到3.86亿元,出口供货和创汇总计达到4 212万美元。这11户企业就业人数为2 527人,年平均工资水平达到4 000元,利税总额达到1 966万元。
  5.2产业结构与农民收入的效益分析。特色农产品加工和出口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改善了农民的收入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的现金结构,使现金收入以及二三产业收入占农民收入的比例大幅度提高。2000~2005年,驿马镇的总产值由14 379万元增加到37 989万元,增长164.2%;三产从业人员由12 426人增加到16 520人,增长32.9%;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 485元增加到2 075元,增长39.7%。2000~2005年,驿马镇农民纯收入中来自第一产业的收入由730元增加到747元,增加了2.3%,而来自第二产业的收入由310元增加到768元,增加了147.7%,来自第三产业的收入由445元增加到560元,增加了25.8%,第二产业的收入成为三产收入中最高的,驿马镇的总产值占全县的比重接近10%。农民收入在三产中的比重,全县第一产业高达66%,驿马镇是36%;第二产业全县为4.6%,而驿马镇为37%;第三产业全县为29%,而驿马镇为27%,其中二、三产业的合计收入为1 328元。
  5.3农村住户现金收入结构分析。驿马镇农民的收入不仅在三产结构中的相对数是最高的,而且绝对数也是最高的。从2001~2005年,庆城县的农村住户抽样调查的人均现金收入由1 276元增加到1 810元,增加了41.84%,其中,所占比重最大的部分是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这两项的总计由1 113元增加到1 596元,增加拉3.39%。由于在全县农村抽样调查的工资性收入当中,包括劳动收入和其他非企业性收入,两项共计600元到700元。所以,按照全县口径统计的工资性和经营性收入合计的收入实际上只有600~800元的水平。而驿马镇的农民的人均非农(二、三产业)产业收入已经由2001年的928元增加到2005年的1328元,增加了43.1%,明显高于全县的平均水平。
  
  6.进一步发展的战略选择和对策建议
  
  当前,“驿马模式”在发展中在建设资金投入、土地流转、基地建设、产品升级、环境建设、配套服务和管理等方面也存在许多现实的问题和矛盾,急需改进。
  6.1基地建设战略。调查中发现,制约驿马贸易园区目前和今后发展的最大困难因素,是原材料的保障能力降低,主要原因是由于东北地区的原材料基地也在开展加工业。从长远的发展和提高原材料保障系数的角度看,必须加强基地建设,把基地战略摆在战略的首位。一是在陇东地区(包括庆阳和平凉两个市)建设100万亩的生产基地,基地建设要在市委和市政府、县委和县政府的统一规划下进行。二是在全省其他适宜的地方建设地域比较分散、但是又有合同保证的定单式生产基地。三是在东北地区大力发展定单式的原材料基地建设形式,甚至可以采取委托或者代理的方式,由东北地方公司收购农产品,给他们一定的让利。
  6.2资本运作战略。家族式企业在小规模时代是有其发展优势的,但是到了大规模的时代情况就不同了。驿马园区目前已经有一批基础投资和流动资本上1000万元的企业,在西北地区的乡镇经济领域可以说是规模经营了。调查中发现,许多企业都是家族式的,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健全。为了促进企业上档次上水平,必须对部分大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一是以原有的企业投资为基础,作为控股资本。二是可以吸收社会上其他企业或者投资者的投资,作为入股资本。三是允许将银行对企业原来的贷款作为银行的入股资本,可以选择贷款的一部分;四是建立和健全“三会制度”,即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保证三会的正常运行。五是出口数量大的公司可以尝试性地引进外国投资者的资本,入股开发。
  6.3协会管理战略。驿马园区的根本优势,是地方性特色农产品加工业,这是产业发展的龙头。但是,目前这个龙头太多,也就是企业太多,没有一个有效的组织来做好协调和服务工作。从现代企业发展规律来看,企业的发展必须至少具备两大龙头,一个是企业龙头,即在同类企业当中有个能够挑大梁的企业,不仅投资规模大,而且竞争力非常强大,对其他企业有带头和示范作用。另一个就是产业龙头,即企业协会,这是企业的聚合体,也就是产业龙头,企业发展和管理当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由协会去办。在驿马园区中,现在既缺乏企业龙头,也缺乏产业龙头。虽然企业很多,但是缺乏凝聚力。可以组织和建设各种类型的协会,如原材料基地建设协会、原材料供应集团公司、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协会、农产品出口贸易协会等。
  6.4成品出口战略。在驿马园区的出口产品中,基本是以半成品和加工型原材料为主,这样的外向型经济也是我国需要的,但是经济效益并不高。要提高出口创汇的能力,一方面,要积极主动地发展深加工业,开辟国际上的成品销售市场;另一方面,可与国外企业合作深加工,争取在国内就把成品按照他们的技术要求做出来。这两方面的工作都是很难做的,但是一定要争取,这也是对园区今后发展的一大挑战。
  6.5市场升级战略。驿马园区的出口产品,目前主要是针对发达国家和少数几个欧盟国家,如果园区的加工量上去了,很显然这样的市场就明显不足了。所以,要开发更大的市场,来保证园区的未来发展需要。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工作需要做:一是在目前已经建立了贸易关系的国家当中,进行产品市场的深度开发,不论是增加销售数量还是开发成品贸易等都行。二是在中等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开发新的销售市场,增加出口国。也可以考虑开发一些发展中国家,其实这些国家也有很大的市场。三是开发国内同类产品的销售市场,特别是在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开发这些产品的销售市场。
  6.6公共服务战略。不论是那一级政府,政府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或者说是基本功能,就是服务。但是,目前驿马园区缺乏的也就是高质量的政府服务。从调查的情况看,在驿马园区的发展过程中缺乏的政府服务形式很多,有的干脆没有。比如,大型的商业性质的银行没有,融资能力强的信托投资公司没有;园区管委会的职责与其权力严重的不对称,有职无权的问题非常严重,园区管委会基本是个空架子;园区土地征用和租用的相关政策不能落实,致使园区的规划实际上没有权威性;环保和工业环境治理工作滞后,园区的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很难实施;等等。为此,应该全面实施公共服务战略,落实有关政策,健全有关机构,赋予实权实职,加强环境保护,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促进人才引进培养,培训上岗职工等,通过采取政策措施,彻底改善园区发展的软环境。
  
  [作者简介]李含琳(1956-),男,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西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收稿日期]2006-10-20
  (责任编辑:梅文)
其他文献
内容提要:县域经济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发展县域经济是协调城乡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破解“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对甘肃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县(市)县域经济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并以甘肃省永登县为例,旨在说明甘肃省各县(市)如何立足于现实条件,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甘肃;县域经济;主成分分析;金融抑制  中图分类号:127.42文
期刊
内容提要:本文尝试通过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形成的案例探讨新制度经济学在国际制度领域的应用,特别是对影响国际制度形成的阻力因素进行初步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各国意识形态差异、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搭便车效应扩散、较大的新制度机会成本和有效实施机制的缺乏是国际经济制度难以形成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国际制度;阻力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7
期刊
内容提要:动态模拟是区域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理论和方法。本文以北京市山区可持续发展为例,简要介绍了可持续发展动态模拟的思路、模型建构,并对北京山区森林龄林结构变化趋势和人工林采伐对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和价值的影响进行了情景分析,为开展区域可持续发展动态模拟和政策分析提供参考。  关键词: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动态模拟;北京市山区  中图分类号:F1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期刊
内容提要:阿拉善左旗是我国西部典型的地多人少、气候干旱、生态脆弱的边境地区,人口与经济活动的相对集中、城镇规模小、城镇间联系不密切以及资源开发的无序是该地区现阶段的典型特征。文章针对该类区域的特点,以阿拉善为例,提出了空间发展的总体构想,并提出了强化功能分区、开放性构建空间发展轴、与周边城市的对接以及构建开放性的交通大通道的空间发展策略。  关键词:阿拉善左旗;西部;生态脆弱地区;空间发展策略
期刊
1.在河南汝南县农村调查时,一个受访人突然说:“午间新闻快开始了,我得回家看新闻去。”他如此惦记着午间新闻,是因为他错过了前天晚上的新闻联播。在当地农村,新闻联播的收视率仅次于天气预报。汝南农村新闻联播高收视率的情况在北方农村有一定的普遍性。由于对新闻联播的热爱,北方的农民,无论是妇女还是老人,都能与我们海阔天空地谈论国家政策,并能精确地列举众多国家领导人的姓名与职务。看新闻成了人们每天生活的必需
期刊
内容提要: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利用统计软件SPSS对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进行分析,确定了各个因素对CPI持续上升的影响程度。并根据数据得结论:我国现在面临的是由食品价格上涨为主的结构性通货膨胀,是生活必需品的单边结构性上涨而非全面性通货膨胀。  关键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因子分析;居民必需品单边结构性上涨  中图分类号:F822.5文献标识
期刊
内容提要:课题组在经过为期3个月的不定期实地调研后,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河西地区19个县(区)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河西地区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径提出了SO对策、ST对策、WO对策和WT对策。  关键词:河西地区;县域经济;农业产业化;SWOT  中图分类号:F12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8)02-0100-03
期刊
内容提要:本文以贫困地区甘肃省陇南市为样本,分析其从1985年至2005年扶贫开发的发展历程。实践证明,中国贫困地区的反贫困战略是成功的,经过20年的扶贫开发,贫困地区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也暴露出国家扶贫政策的一些不足与问题,需加以不断完善。  关键词:贫困地区;陇南市;扶贫开发  中图分类号:F12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8)02-0104-05    我国
期刊
内容提要:农民工非政府组织是农民工维权的组织保障。但是,目前农民工非政府组织尚处于“婴儿期”,其生存和发展依然面临着法律、资金、制度和人才等困境。如何走出这些困境?本文通过分析农民工非政府组织建设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提出针对性对策。一是培养农民工的社团意识;二是凝聚农民工阶层的整体力量;三是改变城市社会对待农民工的态度;四是完善相关的法律和修正相关的政策。  关键词:农民工;非政府组织;二元结构
期刊
内容提要:在借鉴国外市场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国内以国家整体为对象的市场化研究已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从1992年以来,国内市场化研究经历了“理论界定与框架初构实证测度与制度改进为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提供佐证”三个阶段。改革实践需要市场化研究进行理论创新,市场化研究的自身演进又需要契合改革实践。区域转轨进而区域市场化正是适应这种契合的理论命题。  关键词:研究阶段;区域转轨;区域市场化  中图分类号:F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