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唐诗宋词为代表的中华古诗词文化,是历史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凡是入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唐宋诗词,绝对可称精品。它们在基础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不容忽视且无可比拟的有机组成。积极有效地开展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活动,不仅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而且有利于小学生语言学习的推动与发展,更是他们实现“积累与感悟、体验与积淀”的根本需要。那么,如何着力构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基本策略呢?笔者拟就课前预习、课堂教学、拓展延伸等三步骤,试对此作出抛砖引玉之论。
一、努力唱响课前预习这部“前奏曲”
就古诗词来说,无论语言表述还是内容描绘,或者内中所寄托的思想情感,与现代学生的实际认知和生活经验相距太远。要在课堂内学得更多更深一些,强调实现教学窗口“前移”是必做的“诗外工夫”。
1.解析题意
作为洞悉内容的“眼睛”,我们确能从审视古诗词题目中捕捉到许多信息。在课前预习环节,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书籍、多媒体等途径,在认真解题的同时,努力掌握与古诗词内容相关的信息内容,如创作背景等。
2.知人识人
这里所说的“人”,既包括作者,也包括诗词中的其他人。了解作者,主要是探寻其生平、经历和主要成就,以此有效拉近学生与内容的距离。而诗词中所涉及到的人物,也是学习中必须基本掌握的对象和内容,这对于走进诗词、体会作者情感大有裨益和促进。
3.熟读质疑
在学生预习过程中,要努力弄懂重点的字词句,更要多读、熟读,反复地读,遇到 “拦路虎”并不可怕,但是要力争熟读成诵。还要根据自身能力善于质疑、努力释疑,对于无法解决的一些问题,可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探究,也可留待课堂教学之中。
二、努力唱响课堂教学这部“进行曲”
在古诗词课堂教学中,应着重围绕如下方面品词析句,体味情感。
1.抓住重点词语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古诗词中的有些字词甚至达到了完美境界,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反复筛选,灵动而得。对于关键性字词,要作出重点解释,不必过分地“考验”学生,如“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坐”,是“因为、由于”的意思;而对于有些关键性字词,如果逐一讲解,反而会让古诗词失去应有的魅力。对于后者,我们应非但无需一味地追求标准答案,而是鼓励学生作出个性化理解,以此来把握中心、体味诗情。
2.善于启发想象
古诗词勾画形象、善创意境,为读者留下了个性思维的巨幅空间。教师要引导学生循着诗词所创造的意境及勾勒的形象去进行合理化想象,适当加上一些个性化发挥,则会让古诗词内容以及学习活动显得更加丰富精彩。比如,透过“悲”字,我们仿佛看到一个骨瘦如柴的老人,在弥留之际紧紧地握住儿子的手,非常遗憾地訴说,多么悲壮的一幕!又是多么强烈的爱国情感啊!
三、努力唱响拓展延伸这部“咏叹曲”
几乎每首古诗词就是一段浓缩史,或是一种浓缩场景。引导学生通过默背以求巩固是正确的,我们还应积极开展丰富多元的拓展练习,不断增加积累与积淀,不断培养他们古诗词学习的能力与素养。
1.以诗带诗
就是说学习一首诗词,再另外寻找并学习一些与之相关的古诗词,或题材相同,或思想相同。如学习柳宗元的《江雪》后,把之与张志和的《渔歌子》进行比较阅读。笔者让学生找出两者之间的异同点,既可了解作者的各自心境,又能进一步加深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对于学生来说,既有利于拓展诵读面,又有利于扩大储存量。
2.以诗练文
为了更好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学习能力,为了促进学生更好体会古诗词的内在意境,笔者往往会让学生用画笔画下诗歌的画面,或者让学生用文字把诵读学习中所想到的画面写下来。如学习《小儿垂钓》后,让学生利用自己的想象,把小儿的外貌、神态、心理、语言、动作等写下来。如此而为,帮助学生不但加深了对古诗及其情感的深层次理解,文本还会在许多“哈姆雷特”的慧心想象下和慧笔描述下显得更加灵动起来,更加富有生命现象的活力。
总之,善于唱响课前预习的“前奏曲”,唱响课堂教学的“进行曲”,唱响拓展延伸的“咏叹曲”,我们就能有效构建古诗词教学的基本策略。
作者单位:江苏省句容经济开发区中心小学(212400)
一、努力唱响课前预习这部“前奏曲”
就古诗词来说,无论语言表述还是内容描绘,或者内中所寄托的思想情感,与现代学生的实际认知和生活经验相距太远。要在课堂内学得更多更深一些,强调实现教学窗口“前移”是必做的“诗外工夫”。
1.解析题意
作为洞悉内容的“眼睛”,我们确能从审视古诗词题目中捕捉到许多信息。在课前预习环节,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书籍、多媒体等途径,在认真解题的同时,努力掌握与古诗词内容相关的信息内容,如创作背景等。
2.知人识人
这里所说的“人”,既包括作者,也包括诗词中的其他人。了解作者,主要是探寻其生平、经历和主要成就,以此有效拉近学生与内容的距离。而诗词中所涉及到的人物,也是学习中必须基本掌握的对象和内容,这对于走进诗词、体会作者情感大有裨益和促进。
3.熟读质疑
在学生预习过程中,要努力弄懂重点的字词句,更要多读、熟读,反复地读,遇到 “拦路虎”并不可怕,但是要力争熟读成诵。还要根据自身能力善于质疑、努力释疑,对于无法解决的一些问题,可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探究,也可留待课堂教学之中。
二、努力唱响课堂教学这部“进行曲”
在古诗词课堂教学中,应着重围绕如下方面品词析句,体味情感。
1.抓住重点词语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古诗词中的有些字词甚至达到了完美境界,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反复筛选,灵动而得。对于关键性字词,要作出重点解释,不必过分地“考验”学生,如“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坐”,是“因为、由于”的意思;而对于有些关键性字词,如果逐一讲解,反而会让古诗词失去应有的魅力。对于后者,我们应非但无需一味地追求标准答案,而是鼓励学生作出个性化理解,以此来把握中心、体味诗情。
2.善于启发想象
古诗词勾画形象、善创意境,为读者留下了个性思维的巨幅空间。教师要引导学生循着诗词所创造的意境及勾勒的形象去进行合理化想象,适当加上一些个性化发挥,则会让古诗词内容以及学习活动显得更加丰富精彩。比如,透过“悲”字,我们仿佛看到一个骨瘦如柴的老人,在弥留之际紧紧地握住儿子的手,非常遗憾地訴说,多么悲壮的一幕!又是多么强烈的爱国情感啊!
三、努力唱响拓展延伸这部“咏叹曲”
几乎每首古诗词就是一段浓缩史,或是一种浓缩场景。引导学生通过默背以求巩固是正确的,我们还应积极开展丰富多元的拓展练习,不断增加积累与积淀,不断培养他们古诗词学习的能力与素养。
1.以诗带诗
就是说学习一首诗词,再另外寻找并学习一些与之相关的古诗词,或题材相同,或思想相同。如学习柳宗元的《江雪》后,把之与张志和的《渔歌子》进行比较阅读。笔者让学生找出两者之间的异同点,既可了解作者的各自心境,又能进一步加深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对于学生来说,既有利于拓展诵读面,又有利于扩大储存量。
2.以诗练文
为了更好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学习能力,为了促进学生更好体会古诗词的内在意境,笔者往往会让学生用画笔画下诗歌的画面,或者让学生用文字把诵读学习中所想到的画面写下来。如学习《小儿垂钓》后,让学生利用自己的想象,把小儿的外貌、神态、心理、语言、动作等写下来。如此而为,帮助学生不但加深了对古诗及其情感的深层次理解,文本还会在许多“哈姆雷特”的慧心想象下和慧笔描述下显得更加灵动起来,更加富有生命现象的活力。
总之,善于唱响课前预习的“前奏曲”,唱响课堂教学的“进行曲”,唱响拓展延伸的“咏叹曲”,我们就能有效构建古诗词教学的基本策略。
作者单位:江苏省句容经济开发区中心小学(21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