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名探亲在家的战士,突遇洪灾侵袭,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的关键时刻,他不顾个人的生命危险,与洪魔搏斗了8个多小时,凭着机智和勇猛,组织村民抢出农药、化肥等重要物资50余吨,将被洪水围匪的21名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他就是空军导弹某旅指挥连电传班班长、一级士官刘玉贵。
2004年9月中旬,湖南省桃江县浮邱山乡毛家桥村全体村民联名给部队寄来感谢信,称刘玉贵是见义勇为的英雄,并为他请功。11月8日,南京军区空军党委颁发通令,给刘玉贵荣记一等功,并号召全区官兵向他学习。
当一名解放军战士,在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是他心中最大的理想
毛家桥村位于桃江县资江畔,地势低洼,自古就流传有:“头顶一盆水”——益阳地区最大的水库柘溪水库以海拔近30米的落差悬在村民的头顶上;“脚踩一湖水”——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距这里只有100公里,每遇长江大水,往往造成湖水倒灌,在这里形成泽国;“身披一雨衣”——方圆近百公里的浮邱山,形成的山洪,几乎每年都要光顾这个不足千人的山村。2000年,毛家桥村被国务院确定为行洪区。
2004年7月中旬,湘中地区连续三日大雨倾盆不止。一时间,穿村而过的毛家港浊浪滔天,解放后一场最大洪灾无声无息地向毛家桥村步步紧逼。
19日下午4时左右,在洪水冲击下,水位仍在高涨的资江水开始沿着毛家港河向村内倒灌。紧急关头,浮邱山乡人武部部长肖灿文电话指示毛家桥村支部书记吴光保:“立即组织民兵进行抗洪抢险!”随后,副乡长周固梁等几名乡领导也火速赶至毛家桥村,指挥村民紧急转移。
村内的骚动惊动了正在家里吃晚饭的刘玉贵,他放下筷子“腾”地一下站了起来。军人特有的敏感告诉他:“发洪水了,乡亲们有危险!”容不得更多思索,刘玉贵一个箭步冲出家门,以百米冲刺的速度沿着弯弯的山道跑向毛家桥,那里是全村地势最低的地方。途中,他看到村里几个民兵也正往那里赶,于是大声喊道:“大家跟我一起来!”身穿戎装的刘玉贵,仿佛是战场上的一位指挥员,几位民兵紧随其后……
有危险抢着上,是军人的使命所在。回想当时的情景,刘玉贵觉得,自己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他说:“我是一名解放军战士,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的关键时刻,我就得挺身而出。否则,我会后悔一辈子的!”
刘玉贵是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哺育下茁壮成长的新时期的好战士。2001年5月,高中毕业的他应聘成为广州白云机场的一名机务维修员,月薪2200元。由于他吃苦耐劳、勤学能干,很快成为技术骨干。领导格外看重他,并向他许诺:正式聘他为技术员,增加薪水。然而,几个月后,当刘玉贵听说部队在自己的家乡征兵的消息,他毅然婉拒了领导的挽留,应征参军入伍。对此,许多人感到不可理解。可刘玉贵却认为,高薪固然诱人,但当一名解放军战士更光荣!
刘玉贵忘不了1998年的夏天,那年家乡大洪水,是解放军把一个个老乡和一批批物资从洪水中抢救出来的。解放军战士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合生忘死、前赴后继的英雄壮举在他的脑海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当一名解放军战士,在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成了他心中最大的理想。
正如在入党申请书上所写的那样,刘玉贵在平凡的工作中实践着他的入党誓言和人生追求,干任何工作都走在前头。同年兵中,他第一个成长为连队骨干、第一个当副班长、第一个当班长。探亲期间,当乡亲们被洪水围困时,又是他第一个跃入水中救人。
洪水猛涨,他冒着生命危险一次又一次解救群众
雨越下越大,水越涨越高,眼看着毛家港河水就要漫坝而出。刘玉贵冒雨涉水而行,走进村民戴倚天的农药店时,一股刺鼻的农药味扑面而来。只见戴倚天正垂头坐在楼梯上,望着一寸一寸淹到店内的洪水既惊恐又一筹莫展。老戴患有严重的腰间盘突出,得知洪水将至的消息后,他一步一小挪地将一部分重量轻、体积小的物资转移至二楼。但堆满了墙角的每箱重达几十公斤的剧毒农药和化肥袋却让他感到无能为力,他咬着牙想将农药抱到二楼,刚弯下腰去,箱子还没抱起来,就一屁股坐在地上,半天动弹不得。
看到这个情形,刘玉贵二话没说,挽起袖子抱起农药箱、化肥袋等物资往二楼转移。十几个来回下来,头顶上腾起层层热气。看着不断涌进店内的洪水,他不敢有片刻停歇,反而加快了进度。
1小时过去了……连续的水中作战,让刘玉贵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疲劳,腹中空空的他感到头晕眼花,双腿发软。当他艰难地背起一袋化肥踏上楼梯时,一脚踩空,摔倒在楼梯上,戴倚天流着泪翻开压在刘玉贵身上的化肥袋,发现小伙子的手上、脚上多处受伤,鲜血直流。他拉住刘玉贵的手,流着泪说:“三伢子(刘玉贵小名),东西不要了!你的腿已经破了!”
不!刘玉贵没有退却。他知道,墙角堆着十几箱的敌敌畏等有毒农药尚未来得及转移。这么多农药流到水里,呛到人就危险了。刘玉贵一把挣脱戴倚天的手,说:“我的腿没事。”一个箭步又跳进了水中,搬起農药箱就往楼上跑,直到所有物品全部转移完毕。紧接着,他又马不停蹄地跑到另外几位来不及转移物资的村民家,协助他们把物资搬运至安全地带。疲惫不堪的刘玉贵帮助最后一位村民转移完物资时,已是深夜。
连续帮助群众转移物资四五个小时的他感到又累又困,上下眼皮直打架。突然,他想起了困在家中的爹娘,该去看看他们了,他奋力涉水扑向家中。
对年年发洪水已司空见惯的村民们没有想到,今年的洪水来势这么猛。为了防止大堤溃决,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更大损失,柘溪水库开闸泄洪,洪水倾泄而下,毛家桥村突然电力中断,行洪道内的4000多亩良田被淹没,一些没来得及转移的村民被滔滔洪水围困……
刚刚到家中没顾得上合眼的刘玉贵又一次披挂上阵。暗夜中,他逆着水流,顺着呼救声,摸到了地势稍高的村口。眼前的情景让他呆住了:昔日缎带般的柏油马路已不见踪影,穿村而过的毛家港河两岸已成泽国,岸边的两排大树只露出半截树身……
村委会门口的安全地带,支书、主任正在清理盘点尚未脱险的群众。“那边屋顶有人!那边屋顶有人!”昏暗中,不知谁在大声呼喊着。“救命啊!救命啊!”刘玉贵稍稍辨别了一下方位,纵身一跃,跳进水中。突然,不远处传出小孩的啼哭声,他挥动双臂迅速游了过去,原来是村民罗桂香和一个怀抱婴儿的年轻妇女被洪水困在一间平房的屋顶上。
“你带着孩子先跟我走。”刘玉贵架着年轻妇女的胳膊扑向近2米深的洪水,丢下一句话:“罗姨,我把她们带出去再来接你。”
他刚刚靠岸,堤坝上跑下来三个村民,一个把婴儿抱了过去,一个扶起年轻妇女,另外一个伸手就要拉刘玉贵上岸。“不行,水里还有人!”话音未落,他又返身往回游。直到把罗桂香救上岸,他才发现,下午骑摩托车摔伤的左脚踝被硬物划开了一个两厘米长的口子。
临危不惧,果敢排险,他让智慧产生力量
天黑黑,水湍湍。呼救声依然此起彼伏。
时钟指向凌晨,刘玉贵率着两名青壮年村民再次向受困村民游去的途中,发现不远处零零散散的还有十几个不停挥动手臂奋力划水的身影,是村里另外一些参加救援的村民。“大家各自为战,不仅体力消耗大,救援效果也不好。得把他们组织起来,合理分工,才能形成战斗力!”刘玉贵把这一想法告诉了村支书兼民兵营长吴光保、村主任刘立华。
忙得焦头烂额的两位村领导一听激动不已:“就按你的想法办!赶快组织起来!”随即,周玉峰、吴尚军、陶卫平加上两位村干部迅速组织成了一个抢险小分队。
人组织起来了,刘玉贵又打起了利用工具救人的算盘。在帮助村里摩托车修理部老板陶卫平抢运物资时,他发现了一个破旧的竹排,于是灵机一动:把这个小小竹排好好利用一下!他立马把6个青壮年招呼到一起,又从附近小店里搜集了每只容量为50公斤的大油桶10只,一起捆绑在竹排上。拖着疲惫的身体,刘玉贵艰难地爬上竹排。他一边大声地向呼救声传来的方向喊道:“乡亲们不要慌,站在高处不要乱动,我们马上来救你们!”一边招呼水中参加抢救行动的村民们向竹排靠拢。他像一名胸有成竹的指挥员,满怀信心地对乡亲们说:“我们一定要集体行动,多联络,听招呼,救到人后放在竹排上,统一带到岸上安全位置。”然后,他根据村民的年龄、水性等综合清况,对参加抢险的人进行分配编组,组织他们井然有序地抢险。
竹排迎着浊浪,向着受困村民划去。经过一栋楼房时,二楼一扇窗户突然探出一个妇女和一个小男孩的脑袋,大声呼救。“是吴辉和她5岁的儿子吴博帆!赶快救人!”刘玉贵率领抢险小分队划着竹排冲了过去。靠近一看,大家全都傻了眼:楼房的一楼几乎全部浸在洪水中,此路不通。站在竹排上又够不着二楼窗户,无门可走。怎么办?小分队的队员们急得直跺脚。
人命关天,刘玉贵急中生智,他发现离窗户不远处有一根电线杆,于是一个鱼跃跳进水中,迅速地游到电线杆下。只见他双手抱住电线杆,拿出在连队架线班时学会的一身“看家本领”,蹭蹭两下就爬了上去。
“快把孩子递过来!”爬到与二楼窗户一般高时,刘玉贵左手勾住电线杆,右手伸出接过了吴辉递来的小博帆。他紧紧地抱住孩了,稳稳地滑下电线杆。底下,早有小分队的队员划来竹排接应。紧接着,刘玉贵又爬上电线杆,把吴辉接了下来。
刘玉贵划着竹排,载着参加救援行动的村民们在村内四处搜寻。突然,他听到远处村内那间五金店方向传来了一阵阵呼救声,原来嘲洪水越涨越高,受困的乡亲们被迫全部转移到五金店的二楼避难。刘玉贵他们迅速把竹排划了过去,把村民们一个一个地往竹排。
不知道在什么时候,雨停了下来。一些绝处逢生的妇女和儿童进入了梦乡,一些搜救人员也累倒在地。但刘玉贵却丝毫没有睡意,心里还在琢磨着:水里是不是还有受困村民没有上岸?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在洪水中来回穿梭,搜寻着每一张熟悉的面孔。
石坝组14岁的初中生刘波和他的母亲救上来了;5岁的姜铁军和他的妈妈吴朝芳也救上来了;6岁的陶锦涛也救卜来了……那边山坡上一位老大娘在喊:“快救人哪,我家老头子还在屋里哪!”循声判断,是刘大娘。原来,刘大娘的女儿已经嫁到外村,儿子在外打工,儿媳妇回了娘家,刘迪清大爷不放心家里的物品,死活不肯撤离。
浊浪中,刘大爷家的房子像一个孤零零的碉堡,只露出一个屋顶。刘玉贵翻上屋顶掀开瓦片一看,屋子里房门紧闭,年逾古稀的刘迪清老人用双手死死抓住大门上方那扇窗框内的木条,双脚用力蹬住门板,刚好把头露出水面呼吸。肆虐的洪水把这位老人折磨得连呼救的力气都没有。
看到老人还活着,刘玉贵松了一口气。戴倚天和吴尚军欲破门而入,被刘玉贵制止。否则经洪水浸泡的房屋一旦遭到撞击,后果不堪设想。他察看了一遍地形,翻上屋顶,掀开瓦片,跳入房内,大声喊道:“刘大爷,快踩我的肩膀上屋顶。”然而,神经一直处在高度紧张状态的老人怎么也松不开手。无奈,刘玉贵一个猛子扎进水里,让老人的双腿跨在自己的双肩上,他腾出双手强行掰开老人死死握紧的双手,用力将老人顶出屋顶。在戴倚天、吴尚军两人的配合下,老人终于被成功地解救了出来……
2004年9月中旬,湖南省桃江县浮邱山乡毛家桥村全体村民联名给部队寄来感谢信,称刘玉贵是见义勇为的英雄,并为他请功。11月8日,南京军区空军党委颁发通令,给刘玉贵荣记一等功,并号召全区官兵向他学习。
当一名解放军战士,在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是他心中最大的理想
毛家桥村位于桃江县资江畔,地势低洼,自古就流传有:“头顶一盆水”——益阳地区最大的水库柘溪水库以海拔近30米的落差悬在村民的头顶上;“脚踩一湖水”——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距这里只有100公里,每遇长江大水,往往造成湖水倒灌,在这里形成泽国;“身披一雨衣”——方圆近百公里的浮邱山,形成的山洪,几乎每年都要光顾这个不足千人的山村。2000年,毛家桥村被国务院确定为行洪区。
2004年7月中旬,湘中地区连续三日大雨倾盆不止。一时间,穿村而过的毛家港浊浪滔天,解放后一场最大洪灾无声无息地向毛家桥村步步紧逼。
19日下午4时左右,在洪水冲击下,水位仍在高涨的资江水开始沿着毛家港河向村内倒灌。紧急关头,浮邱山乡人武部部长肖灿文电话指示毛家桥村支部书记吴光保:“立即组织民兵进行抗洪抢险!”随后,副乡长周固梁等几名乡领导也火速赶至毛家桥村,指挥村民紧急转移。
村内的骚动惊动了正在家里吃晚饭的刘玉贵,他放下筷子“腾”地一下站了起来。军人特有的敏感告诉他:“发洪水了,乡亲们有危险!”容不得更多思索,刘玉贵一个箭步冲出家门,以百米冲刺的速度沿着弯弯的山道跑向毛家桥,那里是全村地势最低的地方。途中,他看到村里几个民兵也正往那里赶,于是大声喊道:“大家跟我一起来!”身穿戎装的刘玉贵,仿佛是战场上的一位指挥员,几位民兵紧随其后……
有危险抢着上,是军人的使命所在。回想当时的情景,刘玉贵觉得,自己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他说:“我是一名解放军战士,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的关键时刻,我就得挺身而出。否则,我会后悔一辈子的!”
刘玉贵是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哺育下茁壮成长的新时期的好战士。2001年5月,高中毕业的他应聘成为广州白云机场的一名机务维修员,月薪2200元。由于他吃苦耐劳、勤学能干,很快成为技术骨干。领导格外看重他,并向他许诺:正式聘他为技术员,增加薪水。然而,几个月后,当刘玉贵听说部队在自己的家乡征兵的消息,他毅然婉拒了领导的挽留,应征参军入伍。对此,许多人感到不可理解。可刘玉贵却认为,高薪固然诱人,但当一名解放军战士更光荣!
刘玉贵忘不了1998年的夏天,那年家乡大洪水,是解放军把一个个老乡和一批批物资从洪水中抢救出来的。解放军战士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合生忘死、前赴后继的英雄壮举在他的脑海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当一名解放军战士,在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成了他心中最大的理想。
正如在入党申请书上所写的那样,刘玉贵在平凡的工作中实践着他的入党誓言和人生追求,干任何工作都走在前头。同年兵中,他第一个成长为连队骨干、第一个当副班长、第一个当班长。探亲期间,当乡亲们被洪水围困时,又是他第一个跃入水中救人。
洪水猛涨,他冒着生命危险一次又一次解救群众
雨越下越大,水越涨越高,眼看着毛家港河水就要漫坝而出。刘玉贵冒雨涉水而行,走进村民戴倚天的农药店时,一股刺鼻的农药味扑面而来。只见戴倚天正垂头坐在楼梯上,望着一寸一寸淹到店内的洪水既惊恐又一筹莫展。老戴患有严重的腰间盘突出,得知洪水将至的消息后,他一步一小挪地将一部分重量轻、体积小的物资转移至二楼。但堆满了墙角的每箱重达几十公斤的剧毒农药和化肥袋却让他感到无能为力,他咬着牙想将农药抱到二楼,刚弯下腰去,箱子还没抱起来,就一屁股坐在地上,半天动弹不得。
看到这个情形,刘玉贵二话没说,挽起袖子抱起农药箱、化肥袋等物资往二楼转移。十几个来回下来,头顶上腾起层层热气。看着不断涌进店内的洪水,他不敢有片刻停歇,反而加快了进度。
1小时过去了……连续的水中作战,让刘玉贵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疲劳,腹中空空的他感到头晕眼花,双腿发软。当他艰难地背起一袋化肥踏上楼梯时,一脚踩空,摔倒在楼梯上,戴倚天流着泪翻开压在刘玉贵身上的化肥袋,发现小伙子的手上、脚上多处受伤,鲜血直流。他拉住刘玉贵的手,流着泪说:“三伢子(刘玉贵小名),东西不要了!你的腿已经破了!”
不!刘玉贵没有退却。他知道,墙角堆着十几箱的敌敌畏等有毒农药尚未来得及转移。这么多农药流到水里,呛到人就危险了。刘玉贵一把挣脱戴倚天的手,说:“我的腿没事。”一个箭步又跳进了水中,搬起農药箱就往楼上跑,直到所有物品全部转移完毕。紧接着,他又马不停蹄地跑到另外几位来不及转移物资的村民家,协助他们把物资搬运至安全地带。疲惫不堪的刘玉贵帮助最后一位村民转移完物资时,已是深夜。
连续帮助群众转移物资四五个小时的他感到又累又困,上下眼皮直打架。突然,他想起了困在家中的爹娘,该去看看他们了,他奋力涉水扑向家中。
对年年发洪水已司空见惯的村民们没有想到,今年的洪水来势这么猛。为了防止大堤溃决,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更大损失,柘溪水库开闸泄洪,洪水倾泄而下,毛家桥村突然电力中断,行洪道内的4000多亩良田被淹没,一些没来得及转移的村民被滔滔洪水围困……
刚刚到家中没顾得上合眼的刘玉贵又一次披挂上阵。暗夜中,他逆着水流,顺着呼救声,摸到了地势稍高的村口。眼前的情景让他呆住了:昔日缎带般的柏油马路已不见踪影,穿村而过的毛家港河两岸已成泽国,岸边的两排大树只露出半截树身……
村委会门口的安全地带,支书、主任正在清理盘点尚未脱险的群众。“那边屋顶有人!那边屋顶有人!”昏暗中,不知谁在大声呼喊着。“救命啊!救命啊!”刘玉贵稍稍辨别了一下方位,纵身一跃,跳进水中。突然,不远处传出小孩的啼哭声,他挥动双臂迅速游了过去,原来是村民罗桂香和一个怀抱婴儿的年轻妇女被洪水困在一间平房的屋顶上。
“你带着孩子先跟我走。”刘玉贵架着年轻妇女的胳膊扑向近2米深的洪水,丢下一句话:“罗姨,我把她们带出去再来接你。”
他刚刚靠岸,堤坝上跑下来三个村民,一个把婴儿抱了过去,一个扶起年轻妇女,另外一个伸手就要拉刘玉贵上岸。“不行,水里还有人!”话音未落,他又返身往回游。直到把罗桂香救上岸,他才发现,下午骑摩托车摔伤的左脚踝被硬物划开了一个两厘米长的口子。
临危不惧,果敢排险,他让智慧产生力量
天黑黑,水湍湍。呼救声依然此起彼伏。
时钟指向凌晨,刘玉贵率着两名青壮年村民再次向受困村民游去的途中,发现不远处零零散散的还有十几个不停挥动手臂奋力划水的身影,是村里另外一些参加救援的村民。“大家各自为战,不仅体力消耗大,救援效果也不好。得把他们组织起来,合理分工,才能形成战斗力!”刘玉贵把这一想法告诉了村支书兼民兵营长吴光保、村主任刘立华。
忙得焦头烂额的两位村领导一听激动不已:“就按你的想法办!赶快组织起来!”随即,周玉峰、吴尚军、陶卫平加上两位村干部迅速组织成了一个抢险小分队。
人组织起来了,刘玉贵又打起了利用工具救人的算盘。在帮助村里摩托车修理部老板陶卫平抢运物资时,他发现了一个破旧的竹排,于是灵机一动:把这个小小竹排好好利用一下!他立马把6个青壮年招呼到一起,又从附近小店里搜集了每只容量为50公斤的大油桶10只,一起捆绑在竹排上。拖着疲惫的身体,刘玉贵艰难地爬上竹排。他一边大声地向呼救声传来的方向喊道:“乡亲们不要慌,站在高处不要乱动,我们马上来救你们!”一边招呼水中参加抢救行动的村民们向竹排靠拢。他像一名胸有成竹的指挥员,满怀信心地对乡亲们说:“我们一定要集体行动,多联络,听招呼,救到人后放在竹排上,统一带到岸上安全位置。”然后,他根据村民的年龄、水性等综合清况,对参加抢险的人进行分配编组,组织他们井然有序地抢险。
竹排迎着浊浪,向着受困村民划去。经过一栋楼房时,二楼一扇窗户突然探出一个妇女和一个小男孩的脑袋,大声呼救。“是吴辉和她5岁的儿子吴博帆!赶快救人!”刘玉贵率领抢险小分队划着竹排冲了过去。靠近一看,大家全都傻了眼:楼房的一楼几乎全部浸在洪水中,此路不通。站在竹排上又够不着二楼窗户,无门可走。怎么办?小分队的队员们急得直跺脚。
人命关天,刘玉贵急中生智,他发现离窗户不远处有一根电线杆,于是一个鱼跃跳进水中,迅速地游到电线杆下。只见他双手抱住电线杆,拿出在连队架线班时学会的一身“看家本领”,蹭蹭两下就爬了上去。
“快把孩子递过来!”爬到与二楼窗户一般高时,刘玉贵左手勾住电线杆,右手伸出接过了吴辉递来的小博帆。他紧紧地抱住孩了,稳稳地滑下电线杆。底下,早有小分队的队员划来竹排接应。紧接着,刘玉贵又爬上电线杆,把吴辉接了下来。
刘玉贵划着竹排,载着参加救援行动的村民们在村内四处搜寻。突然,他听到远处村内那间五金店方向传来了一阵阵呼救声,原来嘲洪水越涨越高,受困的乡亲们被迫全部转移到五金店的二楼避难。刘玉贵他们迅速把竹排划了过去,把村民们一个一个地往竹排。
不知道在什么时候,雨停了下来。一些绝处逢生的妇女和儿童进入了梦乡,一些搜救人员也累倒在地。但刘玉贵却丝毫没有睡意,心里还在琢磨着:水里是不是还有受困村民没有上岸?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在洪水中来回穿梭,搜寻着每一张熟悉的面孔。
石坝组14岁的初中生刘波和他的母亲救上来了;5岁的姜铁军和他的妈妈吴朝芳也救上来了;6岁的陶锦涛也救卜来了……那边山坡上一位老大娘在喊:“快救人哪,我家老头子还在屋里哪!”循声判断,是刘大娘。原来,刘大娘的女儿已经嫁到外村,儿子在外打工,儿媳妇回了娘家,刘迪清大爷不放心家里的物品,死活不肯撤离。
浊浪中,刘大爷家的房子像一个孤零零的碉堡,只露出一个屋顶。刘玉贵翻上屋顶掀开瓦片一看,屋子里房门紧闭,年逾古稀的刘迪清老人用双手死死抓住大门上方那扇窗框内的木条,双脚用力蹬住门板,刚好把头露出水面呼吸。肆虐的洪水把这位老人折磨得连呼救的力气都没有。
看到老人还活着,刘玉贵松了一口气。戴倚天和吴尚军欲破门而入,被刘玉贵制止。否则经洪水浸泡的房屋一旦遭到撞击,后果不堪设想。他察看了一遍地形,翻上屋顶,掀开瓦片,跳入房内,大声喊道:“刘大爷,快踩我的肩膀上屋顶。”然而,神经一直处在高度紧张状态的老人怎么也松不开手。无奈,刘玉贵一个猛子扎进水里,让老人的双腿跨在自己的双肩上,他腾出双手强行掰开老人死死握紧的双手,用力将老人顶出屋顶。在戴倚天、吴尚军两人的配合下,老人终于被成功地解救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