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对当前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注重相应历史理论知识的讲解,还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科素养理念与高中历史教学有效结合,通过历史史实,将其中所蕴含的情感渗透到历史课堂教学中,在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增进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基于此,本文对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进行了阐述与探讨。
关键词:高中历史;家国情怀素养;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20-0042-02
引 言
家国情怀,是指包括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及仁爱之情在内的情感,它既与行孝尽忠、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乡土观念、天下为公等传统文化有密切联系,又远远超越这些,是一个人的个人修身及亲情、心怀等。在历史学科素养中渗透家国情怀,可提高学生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等。因此,在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运用有效且合理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形成,既能够实现《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教学目标,也能提高学生自身的民族使命感及民族自豪感,对于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方法及在学科素养的落实方面依旧存在问题。鉴于此,本文对当前高中历史教学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进行了研究。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和意义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由于深受应试教学理念的影响,部分历史教師在开展历史教学时过于注重相应理论知识的讲解,将提高学生历史成绩放在了教学的第一位,而忽略了对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此外,部分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策略过于单一、枯燥,导致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及兴趣不高,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也随之呈现下滑的趋势。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培养的意义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逐渐成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高中历史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的历史文化及传统文化,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对学生形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此外,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是落实素质教育理念、促进学生未来发展与成长的关键[1]。
二、高中历史课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
(一)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
在新课程改革视角下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价值。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是体现学生主体价值的重要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详细掌握高中生的历史学习需求及学习特点,不断地拓展、丰富历史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并将自身的组织者、引导者、辅导者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帮助学生进行高效的历史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体悟和感受家国情怀。
(二)丰富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情感
在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高中生的历史学习需求,并对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丰富并完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爱国情感。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丰富学生情感体验为主,开展多元化的历史教学活动,在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形成。
三、高中历史课程对学生“家国情怀素养”培养的具体教学实践
(一)利用历史名人事迹,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要想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教师就要注重结合教学内容来引用相关的历史名人事迹,运用详细的历史史实来烘托课堂教学氛围,让历史教学充满情感,从而促使学生对历史名人事迹产生联想、产生共鸣,使学生感受、了解到历史英雄的伟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例如,在教授“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外交”这一内容时,由于学生经过以往政治、历史知识的学习,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外交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据此,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当今中国在外交上取得的一些成就,然后通过课件展示我国古代在民族关系和外交关系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历史名人,如被称为天可汗的唐太宗,我国第一位外交家张骞,以及完璧归赵、晏子使楚等故事。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当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意义,以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这样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相关历史内容的理解与记忆,而且能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爱国情感,让学生意识到祖国的伟大。
(二)开展情境教学,强化学生情感感知
在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除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及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外,还应注重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历史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融入教学情境中进行相应情感的体验及相关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师要运用教学情境的直观性及形象性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历史学习中,在提高学生历史学习效率的基础上,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体会家国情怀。
例如,在教学“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来创设相应的教学视频,将经济成就、政治成就、文化成就以及社会成就融入教学视频中,通过教学视频的直观性及形象性来使学生明确地认识到改革开放都取得了哪些巨大成就。随后,教师再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合作学习,要求学生根据教材内容以及视频内容,通过课前准备好的图片或者课件说一说改革开放给家乡和自己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改变,探究这些巨大成就取得的原因,以此进一步让学生去了解国家的伟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这样的教学方式,既拓展了课堂教学资源,丰富了历史教学内容,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强化了学生的历史情感感知,使其形成了历史责任感。
(三)开展历史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家国情怀
在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压力较大,要想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教师就需要注重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相应的历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会相应的家国情怀,并以此缓解学习压力,从而全身心投入历史实践活动中。这样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相关历史内容的理解,还有助于学生真实体会相应的历史事件,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2]。
例如,在讲解“中外历史纲要(上)”活动课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开展“家国情怀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讲活动,如先让学生结合活动主题去互联网搜寻相关的学习资料,然后在演讲活动中进行成果分享。在演讲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更加深刻地认知到国家的伟大,还能够对家国情怀有更深刻的认知,进而促进其家国情怀素养的形成。
结 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落实高中历史学科素养理念,既能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未来的发展与成长,又能让学生掌握更多丰富的历史史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高中历史作为人文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高中历史教师应充分运用历史史实丰富历史教学内容,并通过多元化教学手段来开展不同的历史实践活动;同时,要以激发学生爱国热情为主,并注重将高中历史教学与家国情怀进行有效的结合,让学生去感受、去体会,以此来实现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刘仁清.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重视“家国情怀”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7(93):145.
李艳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J].高考,2019(05):65.
作者简介:官晓虹(1971.5-),女,福建邵武人, 中学一级教师。
关键词:高中历史;家国情怀素养;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20-0042-02
引 言
家国情怀,是指包括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及仁爱之情在内的情感,它既与行孝尽忠、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乡土观念、天下为公等传统文化有密切联系,又远远超越这些,是一个人的个人修身及亲情、心怀等。在历史学科素养中渗透家国情怀,可提高学生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等。因此,在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运用有效且合理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形成,既能够实现《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教学目标,也能提高学生自身的民族使命感及民族自豪感,对于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方法及在学科素养的落实方面依旧存在问题。鉴于此,本文对当前高中历史教学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进行了研究。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和意义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由于深受应试教学理念的影响,部分历史教師在开展历史教学时过于注重相应理论知识的讲解,将提高学生历史成绩放在了教学的第一位,而忽略了对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此外,部分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策略过于单一、枯燥,导致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及兴趣不高,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也随之呈现下滑的趋势。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培养的意义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逐渐成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高中历史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的历史文化及传统文化,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对学生形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此外,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是落实素质教育理念、促进学生未来发展与成长的关键[1]。
二、高中历史课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
(一)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
在新课程改革视角下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价值。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是体现学生主体价值的重要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详细掌握高中生的历史学习需求及学习特点,不断地拓展、丰富历史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并将自身的组织者、引导者、辅导者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帮助学生进行高效的历史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体悟和感受家国情怀。
(二)丰富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情感
在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高中生的历史学习需求,并对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丰富并完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爱国情感。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丰富学生情感体验为主,开展多元化的历史教学活动,在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形成。
三、高中历史课程对学生“家国情怀素养”培养的具体教学实践
(一)利用历史名人事迹,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要想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教师就要注重结合教学内容来引用相关的历史名人事迹,运用详细的历史史实来烘托课堂教学氛围,让历史教学充满情感,从而促使学生对历史名人事迹产生联想、产生共鸣,使学生感受、了解到历史英雄的伟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例如,在教授“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外交”这一内容时,由于学生经过以往政治、历史知识的学习,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外交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据此,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当今中国在外交上取得的一些成就,然后通过课件展示我国古代在民族关系和外交关系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历史名人,如被称为天可汗的唐太宗,我国第一位外交家张骞,以及完璧归赵、晏子使楚等故事。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当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意义,以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这样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相关历史内容的理解与记忆,而且能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爱国情感,让学生意识到祖国的伟大。
(二)开展情境教学,强化学生情感感知
在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除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及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外,还应注重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历史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融入教学情境中进行相应情感的体验及相关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师要运用教学情境的直观性及形象性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历史学习中,在提高学生历史学习效率的基础上,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体会家国情怀。
例如,在教学“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来创设相应的教学视频,将经济成就、政治成就、文化成就以及社会成就融入教学视频中,通过教学视频的直观性及形象性来使学生明确地认识到改革开放都取得了哪些巨大成就。随后,教师再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合作学习,要求学生根据教材内容以及视频内容,通过课前准备好的图片或者课件说一说改革开放给家乡和自己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改变,探究这些巨大成就取得的原因,以此进一步让学生去了解国家的伟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这样的教学方式,既拓展了课堂教学资源,丰富了历史教学内容,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强化了学生的历史情感感知,使其形成了历史责任感。
(三)开展历史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家国情怀
在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压力较大,要想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教师就需要注重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相应的历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会相应的家国情怀,并以此缓解学习压力,从而全身心投入历史实践活动中。这样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相关历史内容的理解,还有助于学生真实体会相应的历史事件,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2]。
例如,在讲解“中外历史纲要(上)”活动课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开展“家国情怀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讲活动,如先让学生结合活动主题去互联网搜寻相关的学习资料,然后在演讲活动中进行成果分享。在演讲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更加深刻地认知到国家的伟大,还能够对家国情怀有更深刻的认知,进而促进其家国情怀素养的形成。
结 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落实高中历史学科素养理念,既能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未来的发展与成长,又能让学生掌握更多丰富的历史史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高中历史作为人文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高中历史教师应充分运用历史史实丰富历史教学内容,并通过多元化教学手段来开展不同的历史实践活动;同时,要以激发学生爱国热情为主,并注重将高中历史教学与家国情怀进行有效的结合,让学生去感受、去体会,以此来实现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刘仁清.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重视“家国情怀”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7(93):145.
李艳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J].高考,2019(05):65.
作者简介:官晓虹(1971.5-),女,福建邵武人, 中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