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政策不确定性、金融市场化与企业投资行为

来源 :国际金融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ta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2003—2018年中国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并重点检验金融市场化在弱化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冲击中所发挥的作用.结果显示,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会抑制企业投资,而金融市场化能够显著弱化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投资的负向冲击.通过替换核心指标、改变模型设定和控制内生性问题后,上述结论依然稳健.在机制上,金融市场化会通过缓解融资约束、降低风险承担及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弱化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投资的负向冲击.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市场化缓解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投资的抑制效应在高融资约束、外部融资依赖、资本密集型、高技术企业中尤为明显.因此,在全球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进一步深化金融市场化改革有利于平滑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负向冲击,对于促进实体经济平稳、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视角,将财政支出类型和货币政策规则纳入DSGE模型中,讨论了财政支出类型与货币政策规则组合的有效性及稳定性.结果表明,第一,积极的财政支出有利于熨平政府支出冲击对投资的影响,温和的财政支出有利于熨平政府支出和政府债务的波动,而产出和通货膨胀对财政支出类型变动的反应不大.第二,在货币政策规则调整过程中,面对政府支出冲击,货币政策更倾向于采取价格型规则为主、数量型规则为辅的混合型规则;面对货币政策冲击,单一的数量型规则更有效.第三,从财政支出类型与货币政策规则的组合效应来看,积极的财政
本文利用2008-2018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数据,基于投资引力模型实证研究了沿线国家金融开放度和相对制度质量对东道国获得中国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东道国金融开放度对获得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良好的制度安排能够显著影响东道国金融开放度对中国直接投资的正向促进作用.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在2013年正式提出和中国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规模的快速增加,这种正向效应和促进作用均显著下降.按照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划分为海上和陆上不同区域的分析表明,为提升对外直
本文基于离在岸汇率传导机制,阐释逆周期因子对人民币离在岸价差的理论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实证检验了逆周期因子对人民币离在岸价差的作用效果.研究发现,逆周期因子通过影响商业银行外汇资产配置影响人民币离在岸价差,逆周期因子在有效抑制人民币离在岸价差的同时显著降低价差的波动幅度.在中美贸易摩擦等重大不确定性因素冲击影响下,逆周期因子对人民币离在岸价差的调节效果依然稳健.值得注意的是,逆周期因子对人民币离在岸价差的调节具有显著的非对称特征.人民币贬值情况下,逆周期因子显著缩小了人民币离在岸价差和波动幅度;人民
打破投资者对债券按期全额兑付的预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地方国有企业信用债违约为背景,重点考察了投资者适应性预期对其按期全额兑付预期的影响.本文选取了2014—2019年我国信用债市场上成功发行的地方国有企业信用债数据,采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度量了投资者按期全额兑付预期对债券发行溢价的影响,证明了投资者对债券按期全额兑付的预期会因适应性预期的调整而消失.进一步研究发现,适应性预期会因债券发行的地区、有无担保、发行金额及期限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本文的研究结果为消除投资者按期全额兑付预期、完善债券发
在推进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同时,需建立完善的跨境风险防控体系.本文以沪港通为研究对象,运用事件分析法量化得出外资大幅流出A股时期的风险跨境传导路径.研究发现:第一,沪股通资金大幅流出事件发生会加剧港股的跨境风险传染作用,并使沪市行业风险上升.其中,沪股通配置型资金持股比例较低的行业对跨境风险溢出更加敏感;工业和材料等第二产业受跨境风险传染的影响程度强于信息、电信和金融等第三产业.第二,港股向沪市的对应行业扩散风险以后,风险会进一步在沪市行业间传导.由于沪市信息与电信行业之间存在较强的互补共振关系,沪市内部的
"双支柱"调控是中国在金融调控体系调整中的有益尝试,本文基于中国宏观审慎政策的实践构建宏观审慎政策总指数和分类指数,利用2009—2019年244家中国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研究"双支柱"调控下宏观审慎政策和货币政策作用于银行风险承担的协调配合效应.实证结果显示,第一,宏观审慎政策能够削弱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效应.第二,不同类型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有效性不同.第三,"双支柱"调控效果因银行性质存在异质性.第四,"双支柱"调控通过影响银行资产回报率和盈利波动性作用于银行风险承担.第五,"双支柱"调控效果
本文研究了银行补充一级资本对银行贷款供给的影响.通过模型证明,一般情况下,补充资本会推动银行提高贷款增速,效果受银行资本调整成本和银行自身特征的影响,前者与资本工具发行门槛有关,后者与不良贷款率有关.若发行资本工具门槛过高或不良贷款率较高,银行补充资本不一定会增加贷款供给.本文基于2013-2019年151家国内商业银行数据建立GMM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结果表明,银行一级资本工具对贷款增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不同类别的一级资本工具对贷款增速的影响不同,永续债等门槛较低的其他一级资本工具对贷款增速的正面
为厘清法定数字货币发行对货币结构及金融机构的影响,本文从货币结构重塑的角度出发,构建包含现金、线上支付、法定数字货币在内的支付理论模型,证明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现金的使用范围和场景,使M0比重上升,金融基础设施数字化水平的提高对法定数字货币发行影响的作用方向是不确定的.本文进一步实证探究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对商业银行可能产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法定数字货币发行后,M0比重的提高会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但金融基础设施的数字化程度的提高、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有利于缓解数字货币发行对
本文基于不确定性冲击视角,系统剖析多元不确定性对国际油价的影响机制,在运用混频模型识别油价波动特征与关键不确定性的同时,结合套期保值效率探讨不确定性对油价的预测能力.研究表明:第一,经济政策层面的不确定性是国际油价波动的底层驱动因素,其中,美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最大,可更准确地解释并刻画油价长期波动.第二,引入不确定性的策略能更准确地预测油价波动,并在套期保值效率这一微观经济指标上表现更好.其中,考虑期货与现货油价间动态联动及非对称性尾部依赖的对冲策略表现更优.本文在厘清国际油价面临的复杂不确定性的基础
加入SDR后,人民币国际化与资本账户开放必然存在交互作用.在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可以运用在岸人民币市场和离岸人民币市场利率平价理论测算实际资本账户开放度,进行风险测度.研究发现,随着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程度不断增加,分析人民币供求需要在全球金融市场范围内来讨论.整体而言,实际资本账户开放度具有波动聚集效应.人民币加入SDR以来,资本账户开放度的波动率呈下降趋势,资本账户开放风险趋于稳定.但是,POT模型中实际资本账户开放度的ES估计值变大,说明期望波动率上升,资本账户开放带来的风险复杂化,平均波动率变化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