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在2014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概念。同时,正在进行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也将核心素养作为重要的育人目标。核心素养强调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其中“学会学习”是一个指标,而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到底该如何去做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看法。
一、针对个体差异。合理分工建组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合作学习有交互性、共享性,它对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创造能力、批判思维、探索发现精冲、与学习伙伴的合作共处能力很有帮助。合作学习讲求的是互助互利,以期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合作学习合理分组是关键。因为每个学生在学习能力和阅读水平上有个体差异,在分组时我们常常采用异质分组的办法,突出合作学习的互补性。具体实施时可以由老师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协调设置,比如按阅读兴趣、学生性别、语文整体成绩、课堂表现情况等合理搭配,民主推选合作小组组长,确定小组内成员角色,统筹协调组内成员分配学习任务,引导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并有效互动。一般而言,小组组员人数不宜过多,六人左右即可,太多协调分工难以体现效率,太少则任务难以分配落实。科学合理建组特别注意学生的差异性,可尝试建立小组“发言人”轮流担当制度,不能局限组内最活跃或成绩最优秀的组员,应充分调动所有成员积极性,提高合作学习的参与度。这也是核心素养中强调的责任担当意识。在具体分配阅读任务时,应充分考虑学生个体的层级水平及任务的难易程度,科学合理分工协作,保证人人有任务且能有效完成任务。
二、针对阅读内容。明确落实学习目标
语文阅读是一个综合的动态过程。它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核心素养体系中也有审美情趣、人文积淀、人文情怀这些要素,强调的是学习中的人文底蕴。合作学习本身也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读者与文本作者之间的交流与对话,有思想的碰撞与激荡。但首先要明确的合作学习“学什么”的问题。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阅读课阅读的内容有千差万别,不过归结起来也就常规的几大类:“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不同的课程阅读内容也有不同的学习目标。“诗歌与散文”强调诵读,在诵读中感受体验文本创造的形象和意境,得到精神的陶冶和审美的愉悦,积淀人文情怀,这一点也如核心素养体系中“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的表述相一致。“小说与戏剧”主要通过品位語言,体验人物的命运遭遇和内心世界,丰富人生体验,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这里强调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去解读小说及戏剧文本,力求表达出独特的见解与感受,这又与核心素养体系中的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暗合。“新闻与传记”重在捕捉新闻事件基本信息,深入把握作者的立场观点,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形成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思考与判断。这也无形中渗透了核心素养中健全人格,形成国家认同和国际理解的理念。学生带着目标去合作,在合作中对话交流,擦出思想的火花,这种学习方式比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来得更直接,更有成效。
三、针对学习过程。丰富成果展示及评价方式
“核心素养体系”主张乐学善学,让学生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能自主学习。当然,这个“善学”的“善”既讲求方法,也注重结果。阅读课合作学习要遵循一定的步骤,从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做好准备到定向导入再到自主探究、讨论合作、交流汇报,最后归纳小结、拓展提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尝试多种合作方式,可以讨论、朗读或争辩、质疑,可以制作阅读卡片,也可以通过幻灯片或网页的形式整合合作成果。在最后成果展示、汇报总结的过程中,也应鼓励学生开展多种活动,丰富合作学习的成果展示方式,如撰写阅读书评型的读后感或小论文,举办读书报告会、作品讨论会,编排文学话剧,分享阅读乐趣,交流阅读成果,共同提高阅读能力。在评价过程中,可以自评和互评相结合,也可以将组员个人评价与小组整体评价相结合,结合组员间共享互助的效率以及个体成员态度、方法的展现,既要评价学习成果,又要评价学习过程,关注学习者合作学习意识、学习策略、认知能力等方面的提高,客观恰当地予以总结评价,让学生有学习的充实感和获得感,保持合作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一、针对个体差异。合理分工建组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合作学习有交互性、共享性,它对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创造能力、批判思维、探索发现精冲、与学习伙伴的合作共处能力很有帮助。合作学习讲求的是互助互利,以期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合作学习合理分组是关键。因为每个学生在学习能力和阅读水平上有个体差异,在分组时我们常常采用异质分组的办法,突出合作学习的互补性。具体实施时可以由老师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协调设置,比如按阅读兴趣、学生性别、语文整体成绩、课堂表现情况等合理搭配,民主推选合作小组组长,确定小组内成员角色,统筹协调组内成员分配学习任务,引导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并有效互动。一般而言,小组组员人数不宜过多,六人左右即可,太多协调分工难以体现效率,太少则任务难以分配落实。科学合理建组特别注意学生的差异性,可尝试建立小组“发言人”轮流担当制度,不能局限组内最活跃或成绩最优秀的组员,应充分调动所有成员积极性,提高合作学习的参与度。这也是核心素养中强调的责任担当意识。在具体分配阅读任务时,应充分考虑学生个体的层级水平及任务的难易程度,科学合理分工协作,保证人人有任务且能有效完成任务。
二、针对阅读内容。明确落实学习目标
语文阅读是一个综合的动态过程。它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核心素养体系中也有审美情趣、人文积淀、人文情怀这些要素,强调的是学习中的人文底蕴。合作学习本身也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读者与文本作者之间的交流与对话,有思想的碰撞与激荡。但首先要明确的合作学习“学什么”的问题。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阅读课阅读的内容有千差万别,不过归结起来也就常规的几大类:“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不同的课程阅读内容也有不同的学习目标。“诗歌与散文”强调诵读,在诵读中感受体验文本创造的形象和意境,得到精神的陶冶和审美的愉悦,积淀人文情怀,这一点也如核心素养体系中“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的表述相一致。“小说与戏剧”主要通过品位語言,体验人物的命运遭遇和内心世界,丰富人生体验,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这里强调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去解读小说及戏剧文本,力求表达出独特的见解与感受,这又与核心素养体系中的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暗合。“新闻与传记”重在捕捉新闻事件基本信息,深入把握作者的立场观点,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形成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思考与判断。这也无形中渗透了核心素养中健全人格,形成国家认同和国际理解的理念。学生带着目标去合作,在合作中对话交流,擦出思想的火花,这种学习方式比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来得更直接,更有成效。
三、针对学习过程。丰富成果展示及评价方式
“核心素养体系”主张乐学善学,让学生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能自主学习。当然,这个“善学”的“善”既讲求方法,也注重结果。阅读课合作学习要遵循一定的步骤,从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做好准备到定向导入再到自主探究、讨论合作、交流汇报,最后归纳小结、拓展提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尝试多种合作方式,可以讨论、朗读或争辩、质疑,可以制作阅读卡片,也可以通过幻灯片或网页的形式整合合作成果。在最后成果展示、汇报总结的过程中,也应鼓励学生开展多种活动,丰富合作学习的成果展示方式,如撰写阅读书评型的读后感或小论文,举办读书报告会、作品讨论会,编排文学话剧,分享阅读乐趣,交流阅读成果,共同提高阅读能力。在评价过程中,可以自评和互评相结合,也可以将组员个人评价与小组整体评价相结合,结合组员间共享互助的效率以及个体成员态度、方法的展现,既要评价学习成果,又要评价学习过程,关注学习者合作学习意识、学习策略、认知能力等方面的提高,客观恰当地予以总结评价,让学生有学习的充实感和获得感,保持合作学习的热情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