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水县是黑龙江省的粮食基地,但近年来为了追求粮食高产,大量的施用化肥农药,使得耕地日益板结,加上水土流失使多数黑土层变薄,自然肥料减退,有效养分降低,且比例失调。因此培肥地力及长期保养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明水县土壤养分现状
明水县耕地土壤以黑土和黑钙土为主,约占总耕地面积的90%,根据2007-2009年对全县99个村屯的2843个耕地地力调查样和10000个农化土样分析看出: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差异较大,速效磷平均含量持平,速效钾平均含量急剧下降,由1982年的303.79mg/kg下降到2009年的211.08mg/kg;有机质含量下降,平均含量由1982年的43.73g/kg下降到2009年的35.51g/kg;耕层明显减少、犁底层普遍上移,使得抗旱、保水、防涝能力下降,丰产性能降低,逐步向低产田方向恶化。
明水县大部分中低产田开发比较早,黑土多分布在本县东部乡镇,处于丘陵漫岗地带,地势起伏不平。全县坡耕地已有18768公顷,变成薄层黑土,黑土层厚度平均23cm,更严重的有328公顷,已成为破皮黄黑土。随着水肥的流失,土壤有机质含量不断降低。全县石灰性土壤分布广,面积大,中部到西部各乡镇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对不耐盐碱的小苗,造成严重的威胁,常因干旱枯萎而死苗。这种碱除了直接危害作物外,还恶化土壤性质。所以,凡是含有碱的土壤,结构不好,土壤粘朽,干时硬,湿性泞,冷浆,即怕旱又怕涝。养分含量虽然不算太低,但是释放不出来,磷易被固定,锌的有效性差。作物产量低于东部和中部黑土地区。
二、肥料施用建议
从全县整体施肥上看,向土壤中投入远远低于索取水平,而且比例极不合理,造成土壤养分含量降低,所以在施肥对策上要根据作物需肥规律,依据当地土壤、气候、栽培水平等条件做到科学施肥、合理施肥,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总的施肥原则应该是稳氮、稳磷、补钾、补微。
1、氮肥稳施、勤施 目前明水县所应用的氮肥,在土壤中的水溶性、活动性和被农作物的利用性极高,所以施用氮肥一定要做到稳施、勤施,具体说:根据某一作物所需的氮肥总量,用其三分之一做种肥、其余做二次或三次追肥以提高氮素的利用率,减少浪费,保障农作物全生育期对氮素的需求。
2、稳定磷肥数量 虽然明水县土壤磷素含量有所增加,但有效含量依然不足,所以不管何种作物都保证磷肥的施入量,其施用方法以基肥、种肥为主。
3、增加钾肥施用量 钾肥在最近两年才有少量投入,增产效果十分明显,所以在今后的施用对策上应逐步提高钾肥的投入。除此以外还要依据测土结果根据各作物各生育期的需肥规律配比使用。
4、化肥深施、提高利用效果 目前明水县化肥施用普遍存在施肥部位浅的实际问题,使作物表现前期生长发育好、中后期出现脱肥现象,究期原因,一方面是投入量不足,另一方面是施肥部位浅,造成中后期作物根系在肥层以下,遇到降雨或灌水肥料溶解、淋溶后才能被作物充分吸收,作物表现健壮,一旦干旱,根系难以吸收肥料而表现脱肥,所以在化肥施用方面,一定注意基肥深施,最好在18-20cm为宜。
三、耕地保养技术措施
1、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作为一种科学的施肥方法,是根据农作物各个生育期的需肥规律和土壤的养分含量,研究得出最佳配方并合理地使用肥料,测土配方施肥为农产品的生长(不同种类和各个生长时期)提供科学的施肥配方,可以降低土壤残留量,避免盲目施肥。为了提高耕地质量,三年来明水县累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180万亩,使作物增产幅度达到8.02-10.7%左右,亩节省化肥(纯量)1.22公斤。推广该项技术起到了节本增效,降低土壤环境污染,同时使土壤耕层养分均衡,肥料投入基本趋于合理。
2、采用大型农机具进行精耕细作,抗旱保墒,提高自身的蓄水保墒能力 目前广泛采用的小四轮拖拉机,整地深度20cm左右,久而久之形成较厚的犁底层,犁底层的产生影响了土壤的透水透气性能,不利于作物的保墒、抗旱,而大型机械在土地耕作质量方面要远远优于小型农机具,能够打破犁底层,翻地质量较高。在今后的农业生产耕、翻中,应注重深翻、深松,要建立合理轮作制,春、秋大型机械整地力争以深松为基础,使土壤耕层逐步加深到25cm。
3、秸秆还田技术 秸秆还田技术可增加土壤新鲜有机质 , 提高土壤肥力。通过秸秆粉碎机械将秸秆在作物采收完之后进行粉碎返还耕地,来补充一部分作物生育期所消耗的营养成分,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达到改良土壤的目的。
作物秸秆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一定数量的木质素、蛋白质和糖。这些物质经过发酵、腐解、分解转化为土壤重要组成成分——有机质。有机质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因为土壤有机质不仅是植物主要和次要营养元素的来源,还决定着土壤结构性、土壤耕性、土壤代换性和土壤缓冲性,以及在防治土壤侵蚀、增加透水性和提高水分利用率等方面皆具有重要的作用。
4、实行农牧结合 通过种植青贮来发展牧业,养牛、养羊,将牛羊圈养,靠秸秆养畜,过腹还田。粪便集中发酵回施耕地,提高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厩肥发酵回施农田,将农村牲畜、家禽及人的粪便及城市公厕内粪池的粪便集中起来进行发酵回施耕地。
农肥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补充来源,其数量和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为此一定要在抓好农家肥的积造工作、发展畜牧业的同时,大力积造农家肥,提高农肥质量,保持土壤有机质在稳定的同时有所增长。
5、调整种植业结构 调整种植业结构,增加经济作物面积和种类,扩大生产规模,选用优良品种,实行立体栽培,改革耕作方法。
把提高农民素质作为开发中低产田的一项内容。农民是利用土地的直接受益者和使用者,提高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增加商品市场意识,开发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是实现效益型农业的重要举措。
(作者单位:151700黑龙江省明水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一、明水县土壤养分现状
明水县耕地土壤以黑土和黑钙土为主,约占总耕地面积的90%,根据2007-2009年对全县99个村屯的2843个耕地地力调查样和10000个农化土样分析看出: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差异较大,速效磷平均含量持平,速效钾平均含量急剧下降,由1982年的303.79mg/kg下降到2009年的211.08mg/kg;有机质含量下降,平均含量由1982年的43.73g/kg下降到2009年的35.51g/kg;耕层明显减少、犁底层普遍上移,使得抗旱、保水、防涝能力下降,丰产性能降低,逐步向低产田方向恶化。
明水县大部分中低产田开发比较早,黑土多分布在本县东部乡镇,处于丘陵漫岗地带,地势起伏不平。全县坡耕地已有18768公顷,变成薄层黑土,黑土层厚度平均23cm,更严重的有328公顷,已成为破皮黄黑土。随着水肥的流失,土壤有机质含量不断降低。全县石灰性土壤分布广,面积大,中部到西部各乡镇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对不耐盐碱的小苗,造成严重的威胁,常因干旱枯萎而死苗。这种碱除了直接危害作物外,还恶化土壤性质。所以,凡是含有碱的土壤,结构不好,土壤粘朽,干时硬,湿性泞,冷浆,即怕旱又怕涝。养分含量虽然不算太低,但是释放不出来,磷易被固定,锌的有效性差。作物产量低于东部和中部黑土地区。
二、肥料施用建议
从全县整体施肥上看,向土壤中投入远远低于索取水平,而且比例极不合理,造成土壤养分含量降低,所以在施肥对策上要根据作物需肥规律,依据当地土壤、气候、栽培水平等条件做到科学施肥、合理施肥,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总的施肥原则应该是稳氮、稳磷、补钾、补微。
1、氮肥稳施、勤施 目前明水县所应用的氮肥,在土壤中的水溶性、活动性和被农作物的利用性极高,所以施用氮肥一定要做到稳施、勤施,具体说:根据某一作物所需的氮肥总量,用其三分之一做种肥、其余做二次或三次追肥以提高氮素的利用率,减少浪费,保障农作物全生育期对氮素的需求。
2、稳定磷肥数量 虽然明水县土壤磷素含量有所增加,但有效含量依然不足,所以不管何种作物都保证磷肥的施入量,其施用方法以基肥、种肥为主。
3、增加钾肥施用量 钾肥在最近两年才有少量投入,增产效果十分明显,所以在今后的施用对策上应逐步提高钾肥的投入。除此以外还要依据测土结果根据各作物各生育期的需肥规律配比使用。
4、化肥深施、提高利用效果 目前明水县化肥施用普遍存在施肥部位浅的实际问题,使作物表现前期生长发育好、中后期出现脱肥现象,究期原因,一方面是投入量不足,另一方面是施肥部位浅,造成中后期作物根系在肥层以下,遇到降雨或灌水肥料溶解、淋溶后才能被作物充分吸收,作物表现健壮,一旦干旱,根系难以吸收肥料而表现脱肥,所以在化肥施用方面,一定注意基肥深施,最好在18-20cm为宜。
三、耕地保养技术措施
1、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作为一种科学的施肥方法,是根据农作物各个生育期的需肥规律和土壤的养分含量,研究得出最佳配方并合理地使用肥料,测土配方施肥为农产品的生长(不同种类和各个生长时期)提供科学的施肥配方,可以降低土壤残留量,避免盲目施肥。为了提高耕地质量,三年来明水县累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180万亩,使作物增产幅度达到8.02-10.7%左右,亩节省化肥(纯量)1.22公斤。推广该项技术起到了节本增效,降低土壤环境污染,同时使土壤耕层养分均衡,肥料投入基本趋于合理。
2、采用大型农机具进行精耕细作,抗旱保墒,提高自身的蓄水保墒能力 目前广泛采用的小四轮拖拉机,整地深度20cm左右,久而久之形成较厚的犁底层,犁底层的产生影响了土壤的透水透气性能,不利于作物的保墒、抗旱,而大型机械在土地耕作质量方面要远远优于小型农机具,能够打破犁底层,翻地质量较高。在今后的农业生产耕、翻中,应注重深翻、深松,要建立合理轮作制,春、秋大型机械整地力争以深松为基础,使土壤耕层逐步加深到25cm。
3、秸秆还田技术 秸秆还田技术可增加土壤新鲜有机质 , 提高土壤肥力。通过秸秆粉碎机械将秸秆在作物采收完之后进行粉碎返还耕地,来补充一部分作物生育期所消耗的营养成分,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达到改良土壤的目的。
作物秸秆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一定数量的木质素、蛋白质和糖。这些物质经过发酵、腐解、分解转化为土壤重要组成成分——有机质。有机质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因为土壤有机质不仅是植物主要和次要营养元素的来源,还决定着土壤结构性、土壤耕性、土壤代换性和土壤缓冲性,以及在防治土壤侵蚀、增加透水性和提高水分利用率等方面皆具有重要的作用。
4、实行农牧结合 通过种植青贮来发展牧业,养牛、养羊,将牛羊圈养,靠秸秆养畜,过腹还田。粪便集中发酵回施耕地,提高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厩肥发酵回施农田,将农村牲畜、家禽及人的粪便及城市公厕内粪池的粪便集中起来进行发酵回施耕地。
农肥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补充来源,其数量和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为此一定要在抓好农家肥的积造工作、发展畜牧业的同时,大力积造农家肥,提高农肥质量,保持土壤有机质在稳定的同时有所增长。
5、调整种植业结构 调整种植业结构,增加经济作物面积和种类,扩大生产规模,选用优良品种,实行立体栽培,改革耕作方法。
把提高农民素质作为开发中低产田的一项内容。农民是利用土地的直接受益者和使用者,提高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增加商品市场意识,开发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是实现效益型农业的重要举措。
(作者单位:151700黑龙江省明水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