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日本茶道中的侘寂美学在茶空间设计中的探索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deyangl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日本茶道源于中国,在日本逐渐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风格,其中日本茶道中的侘寂美学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本文就日本茶道中的侘寂美学理论是如何在茶空间中体现的做了一系列的探索,并且对一些作品做了深入的解读,希望对茶空间设计感兴趣的设计师和希望了解侘寂美学理论的人群有所帮助。
  关键词:日本茶道;侘寂美学;茶空间;质朴;自然
  一、什么是日本茶道中的侘寂美学
  日本茶道一直以来都追求“茶禅一味”的思想,在日本茶道的发展过程中,茶圣千利休将“侘寂”的思想引入茶道,“侘”追求的是一种不要装饰、放弃精致、远离奢华的精神追求,“寂”的本意是:旧的、寂静的、自然的,将两者含义结合起来,侘寂描绘的是一种残缺之美,残缺包括不完善的、不圆满的、不恒久的,现今一般也指朴素、寂静、谦逊、自然等。
  侘寂来源于中国的禅宗思想,但是禅宗流传到日本后就与中国的禅宗大相径庭了,禅宗在中国是向上的,小众的,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在日本却是向下的,从无视阶级开始渗透到平民阶级中。在电影《寻访千利休》中,有一个片段是千利休去拜访他的老师武野绍鸥,他的老师总觉得佛龛下面摆的花瓶总是欠缺点什么,千利休听到后就拿石头敲掉了花瓶的一个耳朵,就形成了一种残缺美,这个片段很形象的表现了侘寂美学。
  二、日本侘寂美学对茶空间的设计的影响
  说到日本侘寂美学对茶空间设计的影响,不得不再提到一个重要的人物就是千利休。当时,千利休在为战国三杰之一的丰臣秀吉奉茶,丰臣秀吉提倡奢华的审美风格,用黄金打造茶室,千利休却选择了与此完全相反的一种风格,他致力于简化泡茶的方式,使用朴素的茶具,建造简陋的茶室。在《寻访千利休》的电影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茶室是在海边的一个残破的草屋,这个草屋的面积不大,大概只有四五平左右,入口只有一米左右的高度,人只能弯腰爬进去,四周墙壁破损不堪,就是这样一个残破的草屋,却能让人想到生命最初的起点,让人感到宁静祥和,这也正是茶带给我们很重要的财富,也是侘寂美学带给茶空间的一次飞跃,受这个草屋影响和对侘寂美学的追寻,千利休建立了一个很著名的茶室,叫做待庵茶室,待庵,也称妙喜庵,是千利休留存于世的唯一一件茶室作品,这个茶室可谓是掀起日本建筑革命的空间,对以后的茶空间设计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待庵建于1582年,是为丰臣秀吉修建的茶室,后移建到了京都府大山崎的妙喜庵中,是日本三大国宝级茶室之一。这个茶室的入口也是只有一米左右的门洞,不管是皇亲国戚还是寻常百姓都可必须屈膝卑躬、地下头才能进入,这个设计也有隐喻众生平等的意思。茶室内的墙壁都被涂成了混有茅草的土墙,上面斑驳的痕迹,好像时光在诉说着光阴的故事。茶室内的陈设不多,连柱子都被消隐掉了,创造出“无一物”的意境。茶室一入口就能看到佛龛的中间用一个竹片做的挂瓶,里面只插一朵花,这个形制也贴切的反应出了侘寂美学。另外千利休认为,室内的明暗程度跟茶室氛围有着很直接的关系,掌握好茶室的明暗度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待庵只有三扇窗户,客人入口上方有一扇“连子窗”,东面(客人就坐的背后)有两扇“地下窗”,在室内营造出较为昏暗的微妙的明暗感觉。
  待庵四面墙壁的构成,无论那一面的比例都堪称完美,墙上的细长竹柱、竹筐等,不论是装饰感还是比例美感,在这个空间中都显得恰到好处。千利休作为日本茶道的集大成着,对日本茶道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待庵茶室的建立,堪称后世茶室建立的典范。
  三、用日本侘寂美学理论设计的茶空间作品
  对于茶空间,很多地方都有不同的叫法,比如在唐代时候已经有“茶坊”、“茶肆”,宋代有“茶楼”,元代有“茶房”“茶铺”,明代有“茶社”“茶馆 ”,清代有“茶寮”,民国以后多称为茶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茶空间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在日本茶空间多称茶室,受侘寂文化的影响,茶空间的形式也多趋向小面积的、原始的、粗糙的形式,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日本著名建筑史学家、建筑师藤森照信。
  藤森照信是工学院大学教授,东京大学、艺术东北大学客座教授,专门从事天然建筑设计,他致力于在古代文化中寻找来源,寻找依据,他的设计有三大原则:1.不使用任何曾经出现过的外型样式;2.在可见的外型上,只使用最原始的材料;3.在一切看不见的地方,则尽量的使用最新的技术、最高的科技。藤森照信的设计原则乍一看跟侘寂理论相去甚远,但是实质上设计出的作品跟侘寂理论不谋而合,他的作品强调运用自然素材,重视连接社区与人的关系,触动着现代人对简单生活的渴望。他认为工厂的加工会去掉自然材料的个性、偶然性和缺点,所以在设计中多用原始的材料来制作。
  高过庵是藤森照信所建造的茶空间的代表作,它是在两棵高高的栗树上面伫立着,是藤森照信为自己建造的茶室。高过庵茶室的外墙是用原始的泥巴涂抹而成的,屋顶是用铜皮完成的,不过藤森照信将屋顶修饰的十分古拙,建筑外观看上去古朴、笨拙,充满自然感,像一个巨大的有屋顶的鸟兽巢穴。这个茶室的入口在建筑底部,人要是想进入建筑内部需要通过梯子达到一个小平台,在那里脱掉鞋子,继续向上爬一段梯子,才能达到茶室入口,入口是个四方的小洞,人需从洞里钻上来,才能到达茶室里面,茶室的室内是用白色乳胶漆涂抹而成的,地板是很亲近自然的原木色,空间四周没有多余的装饰,这很符合侘寂美学的审美取向。传统的日本茶室一般不會有很大的窗户,是为了要把注意力集中到茶本身上面,但是高过庵却在一面墙上开了一个大窗户,从那里可以俯瞰整个小镇,这个窗户替代了传统的挂轴字画,展示出季节流转的变化,是整个设计的一大亮点,也反映出侘寂美学中的朴素、自然之感。
  茶室砌是藤森照信茶室系列的又一个代表作,这个建筑是用一根树干支撑着的,这个树干从茶室地板一直贯穿到铜皮屋顶上方,茶室的外观与高过庵十分相似,也是采用小体量的建筑单元。藤森照信的这些茶室,让人们对最小的建筑产生了一种敬意和思考,在设计的每个细节上,都尽量尊重自然,强调与环境的和谐,体现出建筑与环境和谐共生的质朴之感。
  忘茶舟是藤森照信在台湾设计的一个作品,他将茶室的作品与船的概念相结合,设计出了可移动的茶室,此次作品源自禅宗追求茶道的极致,最后把茶忘了的最高境界,这与侘寂美学理论中的朴素安静,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高度统一。
  在藤森照信的这些作品中,茶室的入口都很低矮,就像千利休待庵茶室中不足一米的矮门洞一般,仿佛是想将人身上的名利权势都褪去,只留一个本真的本我存在,这也是侘寂美学带给人们最简单、朴实的存在。
  四、总结
  在信息日益泛滥的当下,现在的年轻人不免有些功利心重、浮躁,保持本心,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是我们这代年轻人应该追寻的,而日本茶道中的侘寂美学正好适应当下年轻人应该有的品质,借助茶空间这个安静不造作的载体,将原本质朴的本质展现在人们面前是此次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笔者希望通过本篇文章,让人们对日本茶道中的侘寂美学多了解一些,对于设计师而言,希望在茶空间的设计中可以多多利用侘寂美学,将侘寂美学作为指导自己设计茶空间的指导思想,让人们尽可能的拜托物质的牵绊,体验侘寂美学带给人们的宁静、简朴、自然、质朴之感。
  参考文献
  [1]  古田织部茶道与千利休茶道的比较-以茶室和茶碗为例 胡备、李晓亭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  茶之书 冈仓天心 四川文艺出版社
  [3]  人类与建筑的历史 藤森照信 中信书店出版社
  [4]  阴翳礼赞 谷崎润一郎 九州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 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新课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大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素养。道德与法治是小学阶段一门培养学生品质、提升学生素养的学科,对于价值观以及世界观正在形成的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培养。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道德与法治学科的
期刊
摘 要:生活是体验的过程,艺术是经过洗礼后生活的片段。既然说艺术是经过洗礼后生活的片段,那艺术来源于生活,但艺术更偏向于内心的体验,就是所谓的的“精神食粮”。艺术中到处都体现着生活、体现着自然。艺术来源生活,生活来源自然。生活是千姿百态的,自然是变化无穷的。因此,艺术是丰富多彩的。  关键词:美术;生活;艺术  就如雨果所说“没有艺术,人类生活便会黯然失色。”早期的艺术是自发产生的,其双重目的是人
期刊
摘 要:探究小学生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的培养策略已经成为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的研究课题。纵观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情况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必须要建立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上,而基于对大部分教师的教学研究成果的分析,如何在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从而展现多样化、趣味性的课堂教学新面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实现学生创新意识形成,已经成为新时代教育的整体趋向
期刊
关键词:一年级;师资配备;教学理念;习惯养成;家校配合  基础教育很重要,基础中的基础更重要。一年级教育是启蒙教育,这是黄金阶段。这个阶段从师资配备到学生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到家校配合程度等各个环节都是基础教育中的重中之重。  一、学校教务处对一年级教师的师资配备尤其重要。  在这里有一个定论:凡是认为一年级好教的,多是不去用心投入去做的。如果学校安排有这样想法的教师去教授一年级,那么安排哪
期刊
摘 要:素质教育现今尤为重要,德育教育在其中更是关键的内容。尤其在小学,德育管理是完善学校的教育结构的重要所在,优化好管理工作,能够使得小学校内外教育工作更好的开展。无论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还是培养思想文化道德优秀人才,对未来社会建设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进行深入、全面的探索。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德育教育;全面探索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概念下,各个小学也开始大力提倡道德
期刊
摘 要:早在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时,马头琴的前身胡尔(一种胡琴)就已在蒙古民族中广为流传了。清乾隆年间,在其基础上,出现了长琴杆、倒梯形琴箱、双面蒙皮、马尾弦和马尾弓的蒙古族拉弦乐器朝尔。又经过100多年的流传,到20世纪初,朝尔的头饰由龙头改为马头,琴箱变为正梯形,才真正开始了马头琴的历史。  关键词:浅谈;马头琴;认识;思考  马头琴是蒙古族最喜爱的传统乐器之一,因琴颈上端雕饰有马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的发展应当是全面的、综合性的,因此越来越多的高校都开始重视推进体育教学工作,在帮助学生掌握足够专业知识的同时,也鼓励学生能够重视体能训练,保障自身的身心健康。但仅仅依靠教师的引导来强化体育教学水平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生通过运用自主学习能力做到自我的强化。本文就对于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简要的探讨分析,寻求相应的培养途径,希望能够为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发
期刊
摘 要:语文是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学科,想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要从小学开始抓起。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的质量高低非常重要,教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无法采用正确的方式和方法,将会影响学生在之后阶段的学习。阅读在语文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随着学生年级的不断增长,他们的阅读量也在不断地增加,学生在阅读中要学会读写结合,才能够有效地他们提高阅读能力,满足小学高年级阅读要求。笔者将在本篇文章中,对于如何在小学
期刊
摘 要:传统文化是国家的根,国家的基,国家的宝藏。经过几千年慢慢传承下来,需要一代一代人意识形态的沉淀。传统文化包含很多内容,富含京剧、服饰、家具、风俗习惯、书法等形式。中华文化包罗万象,不仅影响着亚洲各国,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这种抽象艺术的美感,赋予这些文字符号丰富的表现形式。  在全球背景下,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特别重要,许多有传统文化的当代艺术都获得社会上的认可,抓住了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深思
期刊
摘 要:孩子在幼儿园期间接受教育的最常见形式就是科学性的游戏,这些游戏能够帮助孩子认识事物,学习知识,丰富人生。所以,它们应该在幼儿园中被老师们正确引领学习。本文立足于科学游戏在幼儿学前教育中的有效应用话题,主要从科学游戏作为授课方式的一种,它被广泛应用的原因,采用后的有效性,以及改进方向的谈论出发,重点讲述科学游戏能够培养幼儿对事物的直观认识,普及幼儿基础性知识,提升幼儿情感表达三方面的有效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