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新课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大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素养。道德与法治是小学阶段一门培养学生品质、提升学生素养的学科,对于价值观以及世界观正在形成的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培养。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是经过长期的教育教学以及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的发展确定的,主要内容包括文化基础、思维发展、自主发展以及社会参与。当今时代,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学生从网络上获取的信息参差不齐,这对于年级较小的学生来说,他们没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很容易就会被一些不好的习惯影响。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对学生正确思想的培养,借助道德与法治学科,创新教学方式,进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一、提高教师素养,正确把握教学目标
课程发生变化,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挑战,对教师而言更是一种挑战。教师应该把教学思维由原先的思想品德課的模式中走出来,建立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观念。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随着教材的专业性增强,教师的专业素养也应该有相对应的提高。良好的教学专业素养能够使教师对教材进行正确把握与解读,对教学中要达到的目标也更加明确,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小学一年级学生刚刚完成学前教育到义务教育的转变,不太适应知识学习突然增加的学习方式,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又比之前品德与生活更加细化,要求更加具体。教材适应了这一特点,风格明显。这就要求教师需要同时增强儿童心理学以及课本教学的相关专业知识,促进自身教学专业性的长足进步。在教学中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方法对课堂教学进行灵活把握,深入研究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指导,根据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以学生当前阶段学习接纳能力为主要考虑,在此基础上进行提高教学。
例如,教师应该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进行认真学习吸收,研究其中关于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的要求,保证课堂教学大方向的正确性。日常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课堂反应,找到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与值得肯定的地方,课下注意进行反思总结,使教学科学性得到保证。在教学之余,订阅道德与法治教学相关的专业期刊,学习先进教学经验。对其中适合本班教学的内容加以吸收改进,应用到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学习其他学校或者教师的先进经验,改进自己对教学目标理解不够充分的地方。通过多种方式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专业素质,达到预定教学目标,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
二、挖掘生活素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十分紧密的课程,教材内容来源于真实生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不能仅仅满足于教材提供的生活例子,也要对生活素材进行挖掘。生活素材表现出更多地社会性与现实性,也更加鲜活。社会高速发展,教材的更新不能实现同步更新,因此,在教学中对新出现的有关于教材教学内容的生活素材加以利用,辅助课本教学。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真实生活中的事例给学生分辨优劣价值观的机会,争取为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奠定基础。
例如,教师可以把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有关道德与规则的事件当作教学案例,提炼事件核心,向学生进行简单阐述。在课堂上让学生展开讨论,观察学生的讨论思路,引导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对事件形成正确观点。在这个过程中不追求每个学生具有相同的观点,要求同存异,形成个性化的观点。只要学生对事件的基本判断是正确的,就有了良好的规则意识、法治意识,能够为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奠定良好基础。
三、组织探究教学,增强学生爱国体验
探究行动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因此,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的探究活动是十分必要的一个手段。当学生置身与真实的情境当中时,爱国情感方面的感受就会变得更加深刻,相关的体会也会随之而得到进一步的增强,从而为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奠定良好的前提。
例如,在教学《我们爱和平》内容时,笔者便专门利用ppt带领学生进行了“红色革命博物馆参观”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笔者通过视频、音频、图片等形式,对博物馆内的一系列红色革命纪念品,如红军破旧的衣服、老式的步枪、残损的军用水壶、草鞋等等带领学生进行了观看,并给学生做了讲解,让使学生体验和感受到当今国家和平、繁荣生活的来之不易,激发学生潜藏在内心的爱国精神,从而极大地促进了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总之,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思想教育课,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完全不亚于语文、数学等基础性科目给学生的发展带来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加强对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视,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情境,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与探究,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社会。
参考文献
[1] 黄雅芳.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索[J].华夏教师,2019(30):55.
[2] 蔡秀蓉.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教学[J].华夏教师,2019(27):22.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是经过长期的教育教学以及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的发展确定的,主要内容包括文化基础、思维发展、自主发展以及社会参与。当今时代,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学生从网络上获取的信息参差不齐,这对于年级较小的学生来说,他们没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很容易就会被一些不好的习惯影响。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对学生正确思想的培养,借助道德与法治学科,创新教学方式,进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一、提高教师素养,正确把握教学目标
课程发生变化,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挑战,对教师而言更是一种挑战。教师应该把教学思维由原先的思想品德課的模式中走出来,建立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观念。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随着教材的专业性增强,教师的专业素养也应该有相对应的提高。良好的教学专业素养能够使教师对教材进行正确把握与解读,对教学中要达到的目标也更加明确,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小学一年级学生刚刚完成学前教育到义务教育的转变,不太适应知识学习突然增加的学习方式,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又比之前品德与生活更加细化,要求更加具体。教材适应了这一特点,风格明显。这就要求教师需要同时增强儿童心理学以及课本教学的相关专业知识,促进自身教学专业性的长足进步。在教学中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方法对课堂教学进行灵活把握,深入研究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指导,根据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以学生当前阶段学习接纳能力为主要考虑,在此基础上进行提高教学。
例如,教师应该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进行认真学习吸收,研究其中关于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的要求,保证课堂教学大方向的正确性。日常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课堂反应,找到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与值得肯定的地方,课下注意进行反思总结,使教学科学性得到保证。在教学之余,订阅道德与法治教学相关的专业期刊,学习先进教学经验。对其中适合本班教学的内容加以吸收改进,应用到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学习其他学校或者教师的先进经验,改进自己对教学目标理解不够充分的地方。通过多种方式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专业素质,达到预定教学目标,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
二、挖掘生活素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十分紧密的课程,教材内容来源于真实生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不能仅仅满足于教材提供的生活例子,也要对生活素材进行挖掘。生活素材表现出更多地社会性与现实性,也更加鲜活。社会高速发展,教材的更新不能实现同步更新,因此,在教学中对新出现的有关于教材教学内容的生活素材加以利用,辅助课本教学。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真实生活中的事例给学生分辨优劣价值观的机会,争取为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奠定基础。
例如,教师可以把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有关道德与规则的事件当作教学案例,提炼事件核心,向学生进行简单阐述。在课堂上让学生展开讨论,观察学生的讨论思路,引导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对事件形成正确观点。在这个过程中不追求每个学生具有相同的观点,要求同存异,形成个性化的观点。只要学生对事件的基本判断是正确的,就有了良好的规则意识、法治意识,能够为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奠定良好基础。
三、组织探究教学,增强学生爱国体验
探究行动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因此,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的探究活动是十分必要的一个手段。当学生置身与真实的情境当中时,爱国情感方面的感受就会变得更加深刻,相关的体会也会随之而得到进一步的增强,从而为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奠定良好的前提。
例如,在教学《我们爱和平》内容时,笔者便专门利用ppt带领学生进行了“红色革命博物馆参观”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笔者通过视频、音频、图片等形式,对博物馆内的一系列红色革命纪念品,如红军破旧的衣服、老式的步枪、残损的军用水壶、草鞋等等带领学生进行了观看,并给学生做了讲解,让使学生体验和感受到当今国家和平、繁荣生活的来之不易,激发学生潜藏在内心的爱国精神,从而极大地促进了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总之,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思想教育课,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完全不亚于语文、数学等基础性科目给学生的发展带来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加强对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视,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情境,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与探究,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社会。
参考文献
[1] 黄雅芳.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索[J].华夏教师,2019(30):55.
[2] 蔡秀蓉.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教学[J].华夏教师,2019(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