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静脉内溶栓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改善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根据静脉内溶栓时机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收住病房后行静脉内溶栓治疗,研究组于急诊科行急诊静脉内溶栓治疗,观察两组肢体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溶栓24 h后,两组Fugl-Meyer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随访6个月,研究组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急诊静脉内溶栓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肢体功能。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静脉内溶栓;急诊;肢体功能
脑卒中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指脑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发生急性缺氧、缺血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具有起病急骤、病情进展快、变化迅速、预后不良等特点,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对其采取早期积极的治疗十分重要[1]。静脉内溶栓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脑卒中的常用手段,可有效疏通闭塞的脑血管,降低最终梗死面积,但溶栓时机不同,患者预后也不同。本研究探讨急诊静脉内溶栓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改善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20年1月接受的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根据静脉内溶栓时机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59.68±8.47)岁。研究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39~78岁,平均年龄(59.12±8.1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注射用阿替普酶(注册证号S20110052)静脉内溶栓治疗,剂量标准为0.9 mg/(kg·d),根据患者体质量计算,将10%的剂量于1~2 min内静脉推注,剩余90%的剂量在1 h内静脉滴注完毕。对照组收住病房后行静脉内溶栓治疗,研究组于急诊科行急诊静脉内溶栓治疗。溶栓24 h内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溶栓24 h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等治疗。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肢体功能改善情况。采用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FMA)评定量表评价肢体功能,总分100分,得分越高代表肢体功能恢复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以(±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Fugl-Meyer评分对比
溶栓24 h后,两组Fugl-Meyer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随访6个月,研究组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是导致我国中老年人群残疾和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2]。多数脑卒中患者即使得到及时救治得以幸存,也会遗留不同程度的言语、意识、吞咽和运动等功能障碍,其中运动障碍性偏瘫极为常见。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低下,对患者日常生活与活动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因此,采取早期积极治疗十分重要。
静脉内溶栓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急性脑卒中的常见方法。静脉内溶栓可有效恢复患者脑血流灌注量,减轻脑组织缺血坏死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虽具有显著效果,但其预后与溶栓时机密切相关。急诊静脉内溶栓治疗是指患者到达急诊室时即开始溶栓治疗,可尽早改善血液循环,于静脉溶栓时间窗内早期行溶栓治疗,缩短急性脑卒中患者救治时间,降低缺氧对脑组织的损害,进而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改善预后[3]。
本研究结果显示,溶栓24 h后两组Fugl-Meyer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随诊6个月研究组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早期行静脉内溶栓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更为有效。
综上所述,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急诊静脉内溶栓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肢体功能,临床使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詹桦,谭慧敏.急诊创新绿色通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的应用效果[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0,26(15):2281-2284.
[2]何乾,张银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33):138-139.
[3]刘惠娇,李骄星,苏家豪,等.单中心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静脉溶栓治疗神经功能预后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急诊杂志,2018,19(2):73-79.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静脉内溶栓;急诊;肢体功能
脑卒中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指脑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发生急性缺氧、缺血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具有起病急骤、病情进展快、变化迅速、预后不良等特点,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对其采取早期积极的治疗十分重要[1]。静脉内溶栓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脑卒中的常用手段,可有效疏通闭塞的脑血管,降低最终梗死面积,但溶栓时机不同,患者预后也不同。本研究探讨急诊静脉内溶栓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改善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20年1月接受的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根据静脉内溶栓时机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59.68±8.47)岁。研究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39~78岁,平均年龄(59.12±8.1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注射用阿替普酶(注册证号S20110052)静脉内溶栓治疗,剂量标准为0.9 mg/(kg·d),根据患者体质量计算,将10%的剂量于1~2 min内静脉推注,剩余90%的剂量在1 h内静脉滴注完毕。对照组收住病房后行静脉内溶栓治疗,研究组于急诊科行急诊静脉内溶栓治疗。溶栓24 h内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溶栓24 h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等治疗。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肢体功能改善情况。采用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FMA)评定量表评价肢体功能,总分100分,得分越高代表肢体功能恢复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以(±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Fugl-Meyer评分对比
溶栓24 h后,两组Fugl-Meyer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随访6个月,研究组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是导致我国中老年人群残疾和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2]。多数脑卒中患者即使得到及时救治得以幸存,也会遗留不同程度的言语、意识、吞咽和运动等功能障碍,其中运动障碍性偏瘫极为常见。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低下,对患者日常生活与活动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因此,采取早期积极治疗十分重要。
静脉内溶栓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急性脑卒中的常见方法。静脉内溶栓可有效恢复患者脑血流灌注量,减轻脑组织缺血坏死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虽具有显著效果,但其预后与溶栓时机密切相关。急诊静脉内溶栓治疗是指患者到达急诊室时即开始溶栓治疗,可尽早改善血液循环,于静脉溶栓时间窗内早期行溶栓治疗,缩短急性脑卒中患者救治时间,降低缺氧对脑组织的损害,进而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改善预后[3]。
本研究结果显示,溶栓24 h后两组Fugl-Meyer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随诊6个月研究组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早期行静脉内溶栓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更为有效。
综上所述,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急诊静脉内溶栓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肢体功能,临床使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詹桦,谭慧敏.急诊创新绿色通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的应用效果[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0,26(15):2281-2284.
[2]何乾,张银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33):138-139.
[3]刘惠娇,李骄星,苏家豪,等.单中心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静脉溶栓治疗神经功能预后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急诊杂志,2018,19(2):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