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品德与生活》的课程主旨是要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参与身边的活动,在活动中学习有关《品德与生活》的知识,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学会正确待人处事方法,正确认识到自身在社会中价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在《品德与生活》的课堂学习中,一些教师过于重视形式,设计许多教学活动,这样反而会影响教学的效果。一些教师在课堂中一味讲解课本知识,不关心学生是否理解吸收了这些知识,这样的教学也是没有意义的。本文认为,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必须要把握教学的一个“度”,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 教学活动 适度 价值观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都在积极探索《品德与生活》这节课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究竟什么样的《品德与生活》课程形式才能更加有利于学生学习呢?笔者认为,教师在教授课程的过程中,不应该只关心自己讲得如何,教学任务是否完成,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接受程度,以及学生是否在这节课掌握了该掌握的知识。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学习活动创造各种各样的教学环境,在活动中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并且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适度原则,不能因为过多开展活动而忽视了学习的真正目的。
一、教师必须要在课前精心准备教学计划
(一)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方式
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认清自身的教学目标,选用适当的教学方式,达到教学计划的目标。现阶段,《品德与生活》课程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游戏法、讨论法、讲故事等等多种学习方法。有些课程中,教师还必须要在课前对学生布置一些预习任务。比如在上《父亲节礼物》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在课前可以布置学生在进行这项活动前进行一些小调查。例如,第一,“爸爸喜欢的礼物是什么?”让学生知道父亲的切实需要。第二,“我准备买什么?”这一项是为了使孩子在为父亲买礼物的时候,能够有计划地进行购买,了解自己的购物能力跟实际的需求状况。这样让学生充分参与调查的活动,有了一定的准备,教师在上课时候就会觉得非常轻松,课程内容的完成也会非常充实。学生与教师默契配合,丰富教学,使教学活动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在适度的原则下完美地进行。
(二)教师应该准备适应课堂使用的教学道具
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活动能够充实、高效地进展下去。现阶段,多媒体教学手段已经渐渐被教师与学生所接受,成为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教师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有效地丰富课堂,制作生动形象的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便他们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二、合理设计教学,把握适度原则
学龄段低的学生,课堂的集中注意力会比较差,想要使学生能够在《品德与生活》课堂中认真听讲,教师就一定要时刻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必须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学习兴趣等,设计各种各样有利于教学的活动。教师应该注意活动的形式,不应该过于花哨,还应该要把握适度的原则,在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有效地完成教学计划。
(一)讨论的学习方法
现阶段,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有合作学习精神。讨论学习的方法是合作学习中最常见的一种学习方法。讨论学习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也可以在班级中进行讨论学习。讨论学习的办法使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展示自身学习的成果,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但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提醒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表达注重适度原则,不能使学生胡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讨论与课堂无关的事情。这时候教师一定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
(二)玩游戏的学习方法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教育对象是学龄段低的学生。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爱玩。教师可以针对这一情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玩”的方式进行教学,将教学内容融入游戏中去,寓教于乐。这种教学方法在课堂中一般都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如《父亲节礼物》教学活动中,教师让学生去为父亲买礼物,学生会先想好要买的礼物,然后再看自己身上有多少钱,进行权衡之后,再进行购买。这时候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角色安排,让学生扮演收银人员、顾客、推销人员等等,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就能够充分意识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组成。教师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计划。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适度的原则,积极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不能使学生在玩游戏过程中忘记了教学的目的,偏离原定的教学计划。
(三)讲故事的学习办法
学龄段低的学生一般都喜欢听故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与一些哲理故事相结合,去感染、教育学生,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学习。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举办一些类似“我会讲故事”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掌握知识、领会道理。但是在活动的进行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演讲与课堂有关的内容,把握讲故事活动的适度原则。只有把握好教学活动开展的适度原则,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公益教学活动,比如在植树节这一天,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植树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带上自己的工具一起去美化校园环境。学生在进行植树活动的过程中,会体味到劳动的快乐,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为绿化做出自己的贡献,会使他们感到快乐满足。教师在开展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的时候,事前一定要对活动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开展的活动必须要符合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要强调适度原则,不能偏离教学的方向,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学习。
三、教学完成后适度延伸,促进家长与学校有效互动
(一)家长应该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
孩子接受的第一任教育是来自家庭的。好的家庭教育能够很好地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家庭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应该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现阶段,独生子女现象比较普遍,家长普遍对待孩子比较溺爱,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并不注重培养孩子别的方面的能力。《品德与生活》的教学要求孩子必须要学会一定的家务处理能力,学会基本的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孩子良好品格的养成。这时候学校就必须要与家长进行及时的交流沟通,共同为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做出努力。教师积极地把握《品德与生活》教学过程中适度的原则,掌握好各方面的分寸,就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二)评价体系
教师适当建立一些评价体系,对于学生的发展起着非常好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在班级范围内,开展类似“品德小星星”的活动,评价学生日常的表现,一月进行一次总评,教师选出最优秀和进步最大的学生,然后进行一些奖励,这样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发展。
四、结束语
在《品德与生活》课堂中适当开展一些教学活动,对于学生的课程学习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应该努力设计一些有利于课堂学习的活动,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这样的课堂环境必定是有活力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一定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奕.发挥“点”的效应,绽放精彩课堂——例谈品德与生活教学有效活动的设计[J].新课程:小学(中旬),2011(12):171-172.
[2]潘东芳.有效的设计,精彩的课堂--例谈品德课教学活动的设计[J].基础教育论坛:综合版,2014(6):37-38.
[3]徐勇.追寻有效的品德教学活动[J].小学教学研究:教学版,2013(9):60-61.
(责编 张亚欣)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 教学活动 适度 价值观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都在积极探索《品德与生活》这节课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究竟什么样的《品德与生活》课程形式才能更加有利于学生学习呢?笔者认为,教师在教授课程的过程中,不应该只关心自己讲得如何,教学任务是否完成,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接受程度,以及学生是否在这节课掌握了该掌握的知识。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学习活动创造各种各样的教学环境,在活动中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并且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适度原则,不能因为过多开展活动而忽视了学习的真正目的。
一、教师必须要在课前精心准备教学计划
(一)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方式
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认清自身的教学目标,选用适当的教学方式,达到教学计划的目标。现阶段,《品德与生活》课程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游戏法、讨论法、讲故事等等多种学习方法。有些课程中,教师还必须要在课前对学生布置一些预习任务。比如在上《父亲节礼物》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在课前可以布置学生在进行这项活动前进行一些小调查。例如,第一,“爸爸喜欢的礼物是什么?”让学生知道父亲的切实需要。第二,“我准备买什么?”这一项是为了使孩子在为父亲买礼物的时候,能够有计划地进行购买,了解自己的购物能力跟实际的需求状况。这样让学生充分参与调查的活动,有了一定的准备,教师在上课时候就会觉得非常轻松,课程内容的完成也会非常充实。学生与教师默契配合,丰富教学,使教学活动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在适度的原则下完美地进行。
(二)教师应该准备适应课堂使用的教学道具
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活动能够充实、高效地进展下去。现阶段,多媒体教学手段已经渐渐被教师与学生所接受,成为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教师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有效地丰富课堂,制作生动形象的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便他们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二、合理设计教学,把握适度原则
学龄段低的学生,课堂的集中注意力会比较差,想要使学生能够在《品德与生活》课堂中认真听讲,教师就一定要时刻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必须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学习兴趣等,设计各种各样有利于教学的活动。教师应该注意活动的形式,不应该过于花哨,还应该要把握适度的原则,在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有效地完成教学计划。
(一)讨论的学习方法
现阶段,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有合作学习精神。讨论学习的方法是合作学习中最常见的一种学习方法。讨论学习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也可以在班级中进行讨论学习。讨论学习的办法使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展示自身学习的成果,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但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提醒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表达注重适度原则,不能使学生胡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讨论与课堂无关的事情。这时候教师一定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
(二)玩游戏的学习方法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教育对象是学龄段低的学生。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爱玩。教师可以针对这一情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玩”的方式进行教学,将教学内容融入游戏中去,寓教于乐。这种教学方法在课堂中一般都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如《父亲节礼物》教学活动中,教师让学生去为父亲买礼物,学生会先想好要买的礼物,然后再看自己身上有多少钱,进行权衡之后,再进行购买。这时候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角色安排,让学生扮演收银人员、顾客、推销人员等等,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就能够充分意识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组成。教师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计划。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适度的原则,积极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不能使学生在玩游戏过程中忘记了教学的目的,偏离原定的教学计划。
(三)讲故事的学习办法
学龄段低的学生一般都喜欢听故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与一些哲理故事相结合,去感染、教育学生,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学习。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举办一些类似“我会讲故事”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掌握知识、领会道理。但是在活动的进行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演讲与课堂有关的内容,把握讲故事活动的适度原则。只有把握好教学活动开展的适度原则,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公益教学活动,比如在植树节这一天,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植树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带上自己的工具一起去美化校园环境。学生在进行植树活动的过程中,会体味到劳动的快乐,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为绿化做出自己的贡献,会使他们感到快乐满足。教师在开展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的时候,事前一定要对活动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开展的活动必须要符合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要强调适度原则,不能偏离教学的方向,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学习。
三、教学完成后适度延伸,促进家长与学校有效互动
(一)家长应该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
孩子接受的第一任教育是来自家庭的。好的家庭教育能够很好地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家庭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应该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现阶段,独生子女现象比较普遍,家长普遍对待孩子比较溺爱,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并不注重培养孩子别的方面的能力。《品德与生活》的教学要求孩子必须要学会一定的家务处理能力,学会基本的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孩子良好品格的养成。这时候学校就必须要与家长进行及时的交流沟通,共同为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做出努力。教师积极地把握《品德与生活》教学过程中适度的原则,掌握好各方面的分寸,就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二)评价体系
教师适当建立一些评价体系,对于学生的发展起着非常好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在班级范围内,开展类似“品德小星星”的活动,评价学生日常的表现,一月进行一次总评,教师选出最优秀和进步最大的学生,然后进行一些奖励,这样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发展。
四、结束语
在《品德与生活》课堂中适当开展一些教学活动,对于学生的课程学习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应该努力设计一些有利于课堂学习的活动,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这样的课堂环境必定是有活力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一定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奕.发挥“点”的效应,绽放精彩课堂——例谈品德与生活教学有效活动的设计[J].新课程:小学(中旬),2011(12):171-172.
[2]潘东芳.有效的设计,精彩的课堂--例谈品德课教学活动的设计[J].基础教育论坛:综合版,2014(6):37-38.
[3]徐勇.追寻有效的品德教学活动[J].小学教学研究:教学版,2013(9):60-61.
(责编 张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