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顺应需求——针对性
针对性是指作业设计应从学生实际和认知需要两方面出发,根据教材内容的要求以及学生的需求,使其有针对性。提升作业设计的针对性要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水平,及思维特征,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知识,这类习题可以是基本题或分散难点的单一题。
教学四年级下册的《乘法分配律》后,笔者设计了这样一组基本题:
①(32+25)×4= ×4+ ×4;
②102×58-2×58=( - )×58;
③76×68+ ×32=( ○ )○ ?摇?摇;
④a×85+a×15= ○( ○ )。
我发现:
(a+b)×c=□×□+□×□或a×c+b×c=(□+□)×□
“乘法分配律”是四年级的教学内容,对他们来说,这一内容并不陌生。第一单元的四则运算,学生已从含有括号的计算过程中,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在三年级“长方形的周长”学习中,周长的多种计算方法中也有所渗透,只是教师还没有明显揭示这个规律。立足以上学情分析,笔者把本课主要教学目标定为: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并能用字母表示,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在上几节课,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已经初步具备探索和发现运算律并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经验。所以,我根据“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这一教学重点和学生“较难理解与叙述乘法分配律”的认知需求,针对乘法分配律的数学本质,设计本组填空题,从填数字到填字母这一提升过程,让学生在不断地体验、感悟中理解乘法分配律,感受乘法分配律这一数学模型的转化提炼、抽象概括的过程,提升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
二、尊重个性——层次性
每个学生都是灵动的,有自主思维的个体。为了让学生能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作业设计中,教师要树立“只有差异,没有差生”的观念,设计多梯级多层次的作业,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让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能体验到成功。因此,教师应善于增加作业的选择性、层次感,把作业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
例如,在教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后,笔者精心设计以下一组星级作业:
用同分母分数加减的法则正确进行计算,此知识点对学生来说,难度并不大,但若仅让学生的认知停留在这一层次上,就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认知需求及个性。为此,笔者把作业设计分为三个层次。第一题是让学生立足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用同分母分数的计算法则来解决问题,为一星基础训练题,适合一般学生完成。第二题是把计算法则抽象成字母,并在字母和数字的表示过程中,让学生感悟出分子和分母之间的整数关系,此题为二星综合题,能提升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促进学生积极思维,适合中上程度的学生完成。第三题看似简单,却能考查学生的推理、应用能力,难度较大,适合思维敏捷的尖子生完成。对于这种可选性作业,不同水平的学生往往不会只满足于一星题或二星题上,他们希望自己也能做别人会做的题目,渴望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学生们不断向三星冲刺的同时,正是他们发挥更高潜能,迎接更大成功的过程。作业有了层次,知识有了坡度,练习有了针对性,因材施教也就可以落到实处。同时,学生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力,有了无形的竞争,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也就随之增强了。
三、关注心理——趣味性
设计作业时,教师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数学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作业的乐趣,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提高了学习能力。
例如,教学四年级下册的《乘法分配律》,笔者设计了一道习题:四年级25名同学参加厦门国际马拉松啦啦操表演,学校要为同学们购买一条裤子和一件上衣作为演出服。请帮学校搭配两套你喜欢的演出服,并算一算学校共需付多少元?
小精灵提示:比一比,想一想,你觉得怎样计算更简便?
四年级学生思维正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事物容易感知,特别容易关注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物,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他们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积极性也就越强。因此,笔者以近段学生熟悉的厦门国际马拉松赛这一生活背景为例,创设了选购表演服和计算钱数,改变原来计算枯燥乏味的现象,把简算融入生活情境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题目中“25”这个特殊的数可以灵活地用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计算,从而在计算中提升对各种运算定律的应用。这样富于现实意义的数学问题引出的练习,使学生感到熟悉、亲切,激发学习兴趣,也使学生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巧妙地渗透“数学源于生活”的思想。
四、凸显思维——开放性
常见的作业基本上都是条件完备、结论确定的封闭性问题,其解题方法和过程都比较单一。而开放性作业一般没有现成的算法与确定的答案,要求学生通过假设、猜想、验证等方法去解决问题。教师在作业设计上要凸显开放性,培养学生善于联想、敢于创新、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思维辐射到与问题相关的一些知识点上。从而开拓学生的创造力,激活学生的思维,提升所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例如,教学《真分数与假分数》后,许多教师会根据“理解真分数与假分数的意义和特征,能正确判断真分数和假分数”这一教学目标,设计如下作业,“下面各数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第①题和第②题虽然都是检查学生对真假分数概念的掌握情况,但是答案却不是唯一的,学生必须根据真假分数的特征,把握两个分数之间分子与分母的关系,筛选符合条件的答案。第③题是一个假分数的抽象过程,学生必须关注到分子比分母多3,从而根据假分数的性质来确定这个分数,这道题包含了函数的变化思想,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思维上的挑战。应该说这个练习在进行真分数、假分数特征的应用时,改变了单一呈现真假分数判断,让学生在抽象的符号中解决问题。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仅从知识上关注到真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而且促进学生思维不断提升,做到了知识的掌握与思维的提高并进。
好的作业设计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数学教师不应满足于教学现状,应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视作业设计为再创性工作,设置符合学生心智的生本化作业,让数学作业真正成为学生增长知识,展现个人天赋,丰富生活的向导,让教师设计的“作业”成为“生本”之花绽放的舞台。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新江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王彬)
针对性是指作业设计应从学生实际和认知需要两方面出发,根据教材内容的要求以及学生的需求,使其有针对性。提升作业设计的针对性要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水平,及思维特征,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知识,这类习题可以是基本题或分散难点的单一题。
教学四年级下册的《乘法分配律》后,笔者设计了这样一组基本题:
①(32+25)×4= ×4+ ×4;
②102×58-2×58=( - )×58;
③76×68+ ×32=( ○ )○ ?摇?摇;
④a×85+a×15= ○( ○ )。
我发现:
(a+b)×c=□×□+□×□或a×c+b×c=(□+□)×□
“乘法分配律”是四年级的教学内容,对他们来说,这一内容并不陌生。第一单元的四则运算,学生已从含有括号的计算过程中,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在三年级“长方形的周长”学习中,周长的多种计算方法中也有所渗透,只是教师还没有明显揭示这个规律。立足以上学情分析,笔者把本课主要教学目标定为: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并能用字母表示,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在上几节课,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已经初步具备探索和发现运算律并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经验。所以,我根据“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这一教学重点和学生“较难理解与叙述乘法分配律”的认知需求,针对乘法分配律的数学本质,设计本组填空题,从填数字到填字母这一提升过程,让学生在不断地体验、感悟中理解乘法分配律,感受乘法分配律这一数学模型的转化提炼、抽象概括的过程,提升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
二、尊重个性——层次性
每个学生都是灵动的,有自主思维的个体。为了让学生能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作业设计中,教师要树立“只有差异,没有差生”的观念,设计多梯级多层次的作业,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让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能体验到成功。因此,教师应善于增加作业的选择性、层次感,把作业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
例如,在教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后,笔者精心设计以下一组星级作业:
用同分母分数加减的法则正确进行计算,此知识点对学生来说,难度并不大,但若仅让学生的认知停留在这一层次上,就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认知需求及个性。为此,笔者把作业设计分为三个层次。第一题是让学生立足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用同分母分数的计算法则来解决问题,为一星基础训练题,适合一般学生完成。第二题是把计算法则抽象成字母,并在字母和数字的表示过程中,让学生感悟出分子和分母之间的整数关系,此题为二星综合题,能提升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促进学生积极思维,适合中上程度的学生完成。第三题看似简单,却能考查学生的推理、应用能力,难度较大,适合思维敏捷的尖子生完成。对于这种可选性作业,不同水平的学生往往不会只满足于一星题或二星题上,他们希望自己也能做别人会做的题目,渴望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学生们不断向三星冲刺的同时,正是他们发挥更高潜能,迎接更大成功的过程。作业有了层次,知识有了坡度,练习有了针对性,因材施教也就可以落到实处。同时,学生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力,有了无形的竞争,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也就随之增强了。
三、关注心理——趣味性
设计作业时,教师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数学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作业的乐趣,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提高了学习能力。
例如,教学四年级下册的《乘法分配律》,笔者设计了一道习题:四年级25名同学参加厦门国际马拉松啦啦操表演,学校要为同学们购买一条裤子和一件上衣作为演出服。请帮学校搭配两套你喜欢的演出服,并算一算学校共需付多少元?
小精灵提示:比一比,想一想,你觉得怎样计算更简便?
四年级学生思维正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事物容易感知,特别容易关注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物,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他们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积极性也就越强。因此,笔者以近段学生熟悉的厦门国际马拉松赛这一生活背景为例,创设了选购表演服和计算钱数,改变原来计算枯燥乏味的现象,把简算融入生活情境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题目中“25”这个特殊的数可以灵活地用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计算,从而在计算中提升对各种运算定律的应用。这样富于现实意义的数学问题引出的练习,使学生感到熟悉、亲切,激发学习兴趣,也使学生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巧妙地渗透“数学源于生活”的思想。
四、凸显思维——开放性
常见的作业基本上都是条件完备、结论确定的封闭性问题,其解题方法和过程都比较单一。而开放性作业一般没有现成的算法与确定的答案,要求学生通过假设、猜想、验证等方法去解决问题。教师在作业设计上要凸显开放性,培养学生善于联想、敢于创新、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思维辐射到与问题相关的一些知识点上。从而开拓学生的创造力,激活学生的思维,提升所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例如,教学《真分数与假分数》后,许多教师会根据“理解真分数与假分数的意义和特征,能正确判断真分数和假分数”这一教学目标,设计如下作业,“下面各数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第①题和第②题虽然都是检查学生对真假分数概念的掌握情况,但是答案却不是唯一的,学生必须根据真假分数的特征,把握两个分数之间分子与分母的关系,筛选符合条件的答案。第③题是一个假分数的抽象过程,学生必须关注到分子比分母多3,从而根据假分数的性质来确定这个分数,这道题包含了函数的变化思想,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思维上的挑战。应该说这个练习在进行真分数、假分数特征的应用时,改变了单一呈现真假分数判断,让学生在抽象的符号中解决问题。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仅从知识上关注到真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而且促进学生思维不断提升,做到了知识的掌握与思维的提高并进。
好的作业设计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数学教师不应满足于教学现状,应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视作业设计为再创性工作,设置符合学生心智的生本化作业,让数学作业真正成为学生增长知识,展现个人天赋,丰富生活的向导,让教师设计的“作业”成为“生本”之花绽放的舞台。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新江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