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由心造情由心生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参加“名师下县”讲学活动,我选择执教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送元二使安西》这首古诗,开始了痛并快乐着的磨课历程。
  一、照猫画虎 有梅无雪不精神
  选定了教学内容,我开始认真研读文本、教学参考书、《唐诗鉴赏辞典》中关于这首诗的赏析。反复斟酌之后,依照教参提示的古诗教学“五步法” 确定教学方案。教学步骤为“知诗人——读诗文——解诗意——入诗境——悟诗情”。我在本班进行了第一次试教。备课组教师听课后,提出几点看法:1. 课堂成舞台。老师表演,学生观看。2. 朗读无味。指导学生用“平长仄短、依字行腔”的规则朗读诗文耗时12分钟,朗读方法过于单一致使学生越读越疲沓。3. 情浮表面。“悟诗情”这一教学环节,模拟诗人间的碰杯饮酒,反复读三、四句诗,惹得学生阵阵哄笑,真情在嬉笑中滑过。4. 教学总评。课堂表面书声琅琅、热热闹闹,实则是学生既读不懂诗意,更无法想象诗境。朋友间的真挚情感在嬉笑、伪诵读中如雨点般飘过。
  为什么上课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呢?认真反思教学行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 自恃自己有较强的朗读能力,过多展示自我。2. 模仿戴建荣老师的朗读,起了东施效颦的作用。3. 没有真正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以致出现了情浮在表面的现象。
  二、反复试教山重水复疑无路
  “让学生成为教师的配角”这是公开教学很容易犯的错误。展示教师个人才识固然重要,但课堂真正的主人是学生!这是我首先要改变的教学行为。针对首次试教出现的问题。我重新设计教学方法:解诗题——读诗文——想诗境——品真情。设定好方案换班再次试教。教师们听后认为文本的解读相对比第一次教学设计更有厚度,但是在“想诗境”环节中我把 “看注释,理解诗意,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这个问题抛出后,大多数学生们低头看着书本,以沉默的方式拒绝回答。偶有回答的同学不是哼哼哈哈,就是照读从课外书上得来的答案。 “临别时的满杯真情”,学生更多的是单一地理解为 “依依不舍的悲壮之情” 。问题出在哪儿?我把目光投向孩子们,俯下身寻找答案。“注释太少,很难理解诗句的意思。”孩子们一语道破。根据老师和同学们的反馈,我第三次修订教学方案。这次的教学宗旨是:改变前两次定教为学的思想,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孩子质疑、探究、合作学习读懂诗文。再次换班试教。因为是借班上课,师生之间很是陌生,学生几乎不提问题,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我只好一个问题又一个问题地启发学生。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晕。接二连三的失败,我的教学进入“死胡同”。失败的原因何在?在不断地反思中我明白了:我仅仅是从复制“教参建议的教学思路”到“拓展教参建议的教学思路” 。我的教学设计不过是制作了一个个装饰美丽的箩筐,然后创设情境诱导学生往筐里跳。
  三、专家引导 柳暗花明又一村
  讲学活动的日子一天天逼近,教研室教师来听试教。听完后,他们提出了四点改进意见。1. 诵读感知诗文。一分钟读准诗文,一分钟读好节奏,一分钟背诵古诗,将耗时较多的“平长仄短”的指导朗读改为老师示范吟诵。2. 朗读与理解交错并行,读中悟、悟中思、思中写。3. 美景、美酒、美情放入时代大背景中方能“知人论世”。4. 渗透表达方法。专家们的一席话,我如醍醐灌顶。“境由心造,情由心生。”我终于在表达方法上找到教学的突破口。重新修正教学思路:审题入文——诵读感知——赏景品柳——饮酒别离——拓展延伸。
  【审题入文】
  1. 引导学生理解“使”的注释、了解课题中的人物、地名,进而领悟课题意思。
  2. 圈一圈古诗中表示地点的词语。
  3. 课件演示《唐朝疆域图》,理解“长安、渭城、客舍、阳关、安西”地理上的位置关系。
  【诵读感知】
  1. 一分钟时间读准古诗,比谁读得最多遍。
  2. 学习 “舍”。
  3. 一分钟时间诵读古诗,比谁诵读得最有韵味。
  4. 一分钟时间背古诗,比谁背得最快。
  5. 老师配乐范读。
  【看图读柳】
  1. 圈一圈前两句诗描写了哪些景物。
  2. 指导观察由“朝雨 轻尘 客舍 柳色”组成的图画。引导学生联想关于写“柳”的诗句。
  3. 指导朗读。
  4. 品 “柳”。(引用《诗经》“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 唐朝“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等加以品味。)
  【劝酒辞别】
  1. 哪些词表达了王维和元二真挚的感情。
  2. 交流汇报。理解“君、更尽、故人”的含义。
  3. 走进时代背景、王维的人生历程,再现《唐朝疆域图》,深入领悟“酒”中情。
  【情满琼浆】
  1. 写话表达:元二即将扬鞭而去,他们会说什么呢?
  2. 课件出示:阳关城遗址(配乐朗读)。
  3. 揭示写法。“乐景衬哀情”——用美丽的景色反衬欢聚的难舍和分离的悲伤。再读《送元二使安西》,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拓展延伸】
  1. 说一说送别诗中的千古名句。
  2. 出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谈一谈读这两首诗的感受。
  教学设计定稿完成后,我又进行了两次试教。在试教中我注意教学语言的组织,关注课堂的生成,及时调整课堂节奏。“讲学活动”如期举行。上完课,得到与会教师一致好评:课堂大气灵动,充满诗情画意。教学起承转合,朋友间的情谊荡气回肠。
  磨课是一种艰辛,更是一种收获。在不断反思、修改教案、试教的过程中,磨出新的教学理念,磨出学生的主体意识,磨出教材的深度开发,磨出精彩的课堂,磨出教学能力的提高,磨出团队的合作精神。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安市西门小学责任编辑:辛铭)
其他文献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组第19课《生命?摇?摇?摇生命》。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3. 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1.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生命的短暂与宝贵。  2.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感悟作
期刊
一、自由变,酝酿诗意的想象  师:如果有一个魔术,让你们全都能变,你想变成什么?  生:我想变成小鸟。  师:你想飞,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  生:我想变成小鱼。  师:你想在水中嬉戏,自在而快活。  ……  【赏析:借助魔术的方式,让学生想象变成自己最想变的东西。切合儿童心理,极具诗意。老师巧妙的点评渲染,使学生的想象飞得更高,内容更丰,意境更美。】  二、改一字,撩开诗意的帘角  1.出示《阳
期刊
很多教师重视常见数量关系的教学,但在实际教学中,也经常出现一些问题。请看一位教师关于《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中的教材分析。  《路程、时间与速度》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纵观这节课的教材编排,不难发现有以下知识点: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数量关系,速度的含义,速度单位的读写,线段图的出现,函数思想的渗透等。这么多的知识点,不可能在短短40分钟完全解决,因此要有侧重。那
期刊
对于今天的青少年来说,他们“生当逢时”,缺乏的是昔日艰苦的经历,习惯的是舒适生活,许多老师或是家长常感叹:“现在的孩子怎么都这么不会吃苦?”因此,对孩子追“根”溯“源”的教育尤为重要,让他们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的“根”是中国共产党英明领导,“源”自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光荣事迹。要实现对小学阶段的孩子追“根”溯“源”的教育,最佳的途径是实施红色教育,培育红色校园文化,让孩子得到熏陶,从而能继承传统、传
期刊
有幸忝列一区级赛课评委,听了近10节高年级的阅读课。比赛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进行,老师们分别执教了《烟台的海》和《三亚落日》两篇课文。教者的自身素养都很优秀,加之背后团队的精心打磨,课堂呈现很精彩,让我学习到了很多。  老师们共有的一个表现也引发了我的思考,那就是他们都通过板书的形式呈现了文本所谓的表达方式。如《烟台的海》,教者大多呈现的是“人景结合”“比喻生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先景后人〓人
期刊
在语文课教学中如何通过朗读,再现文本中的世界?如何把握朗读的基本方法,真正做到读出感受、读出感情?笔者认为,要注意下面两点:  一、精选练点,优化朗读指导的方法  当前,不少的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格式化”,诸如“请带着愤怒的感情读”“请带着高兴的心情读”等隔靴搔痒的引导,导致朗读不能溶“导”“练”于一炉,不能揉理解、感悟于一体,着实令人担忧。要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精心选择
期刊
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就其表现形式而言,是由思想决定的,就其表现内容而言,是由素质决定的。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教师拥有什么,他才能够给学生什么,教师只拥有知识、技能,他就只能传授学生知识,训练学生技能;教师拥有智力、能力,他才能够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唯有智慧才能启迪智慧。笔者曾据此把教师分为教书匠(知识、技能型的教师)、能师(智能型的教师)、名师(智慧型的教师)。教书匠就知识论知识,就技能论技
期刊
3月20日,福建省福州市鼓山新区小学全体师生迎来了第四期全国优秀小学校长高级研究班的教育专家们。本次活动以当“魅力校长,做幸福教育”为主题,让“践行教育家办学理念与实践活动”走进福州。研究班成员们参观了美丽的校园。草翠花开,小桥流水,浓郁的校园文化,鲜明的德育特色得到大家一致赞许。教师粉笔书写栏及童趣园中正进行的师生书法现场展示令专家们在驻足流连之余赞叹不已。  开幕式上,福州市教育局郑勇局长致欢
期刊
一、“随堂练字”存在的问题简析  1. 随堂练字意识不强,认识有所偏差。许多教师“随堂练字”的意识淡薄,“10分钟随堂练字”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  2. 环节安排单一化。大多数教师习惯于在课堂教学的最后环节预留几分钟集中进行写字教学,有机结合课文的学习进行写字指导并不多见。  3. 指导模式刻板、机械。写字教学指导模式刻板、机械。通常模式是“出示例字——提示要点——教师示范——学生描摹、临写——交
期刊
小学第二学段学生初步涉及习作,常常出现“谈文色变”现象,他们对习作懵懵懂懂、缺乏自信,因而不感兴趣、缺乏激情,分析其原因:他们生活的经验不够丰富,词汇贫乏。习作最大的困难是无内容可写,即使有了内容,也不知如何下手。针对中年级的这种通病,在习作教学中,依照言语生成规律,巧妙运用教材,引导学生大量阅读,不断积累,丰富内化;指导学生学习遣词造句、连句成段的方法,通过句式、段式等写法方面的模仿,从内化—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