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电企业因其本身的资源与技术密集性和电力产品的特殊性,而使企业文化建设呈现出行业的独特性,它是发电企业在电力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文化观念、文化形式和行为模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和一系列制度,体现了发电企业及其成员的价值准则、经营哲学、精神道德、行为规范、共同信念及凝聚力。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和深入,发电企业面临巨大战略环境的挑战,对发电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状及误区
我国发电企业情况千差万别,伴随着企业的诞生、成长和壮大,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沉淀,各自形成了一套富有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但由于长期受传统的计划经济的束缚,和垄断经营的影响,管理体制高度集中,使发电企业长期扮演“生产车间”的角色。这种体制性障碍使发电企业文化比较普遍地存在依赖性和寄生性,很难适应现代企业管理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和步伐。从总体上看,发电企业文化暴露出的一些弊端不容忽视。
一些领导往往注重外在形象,使得发电企业对有形文化建设投入较大。特别是一些老电厂,厂址一般选在远离城市的郊县或偏远山区,一个电厂几乎就是一个小社会。因此,这些电厂的生产生活基地建设往往都显得设施齐全,功能完备。各类文化体育艺术活动场所应有尽有,企业文化载体也四处可见。但企业缺乏具有整合力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对发电企业的使命和责任还没有作出有价值的前瞻性分析。现实工作中,一些发电企业将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割裂开来,没有深入地领会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甚至孤立地看待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管理过程,使二者从形式到内容都完全分割。认为企业文化是虚的、软的,而企业管理是实的、硬的,很难做到虚实结合,无法兼顾软硬并举,进而在行动上避虚就实,舍软取硬。
发电企业特别是老厂的企业文化体系中存在大量的陈旧观念,“不患贫,只患不均”与现代企业的员工激励文化格格不入,政治思想式的企业文化观点根深蒂固。在政企分开的形势下,国有发电企业中,企业文化一般仍由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部门负责,这表明了企业管理者对企业文化工作建设的思路,也是企业文化务虚的直接原因。这种企业文化在本质上不符合企业发展的规律,它不可能成为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也不可能成为指导企业行为方式的精神准则。
新时期任务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 电力企业逐步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和竞争对手,外部政策环境及市场环境的变化对发电企业的经营管理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迫切要求发电企业创新企业文化。
突出市场主体观念我国电力市场在发电环节上早已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不同投资主体的发电企业站在相同的起跑线上,在平等的条件下展开角逐。这促使发电企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厂网分开后,发电企业的生存环境将发生质的演变,它在电力市场上的主体地位决定着其行为文化的主动性和认知文化的主导性。随着发电企业主体意识的觉醒,其企业文化的个性特色将越来越鲜明地体现出来。市场经济切断了电力企业与政府部门的“脐带”联系,使其变成自身命运的主宰者,其企业文化必须具备与市场主体相适应的一系列观念和共性特征;我国加入WTO后带来了不同文化的相互碰撞和交流,它倡导的开放意识、诚信意识、公平意识、规则意识、效率意识等一系列崭新观念,必将渗透到我国发电企业文化的体系之中。
建立体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管理文化向世界一流发电公司看齐,虚心学习借鉴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以前瞻性的思维来考虑本企业的战略走向,以广阔的视角去审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挑战和机遇。把企业与同业竞争者及潜在进入者,进行客观和超前的对比和分析,挖掘自身的核心竞争要素,对企业的财务、人事、生产等进行再造,并在此基础上塑造出具有竞争性的个性文化。在铸造企业精神文化的同时,把企业管理目标和员工的个人价值融为一体,形成管理和文化相互交融的企业价值观。
实现管理与文化交融的精神文化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社会的来临,企业管理正在由纵向层级化向横向扁平化方向演变,权力制约正在向文化渗透演变。这就要求企业要更加注重文化的管理功能和管理的文化影响。发电企业在铸造精神文化这个核心时,必须把企业的管理目标和员工的奋斗价值融为一体,形成管理和文化相互交融的企业价值观。
原则和思路
以人为本 企业文化是由企业成员集体创造、享用、认同、继承和更新的,这决定了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中心,在管理中建立起激励机制,为人才的发现、培训、锻炼直至使用提供“绿色通道”。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发电企业重要的战略目标之一,发电企业的发展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高水平的专业技术梯队和高技能的工人技师队伍,作为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石和坚强后盾。
继承中创新一直以来发电企业坚持人民电力为人民的宗旨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和文化氛围,这些优良的传统应加以继承和发扬。继承的目的在于创新,发电企业文化必须学会因势而动,在变化中求发展,在创新中出活力,让每位员工深刻理解企业竞争中必须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的理念和遵循“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游戏规则。从制订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市场定位、年度营销计划、人力资源规划到具体实施的每一环节中都要有创新意识,制订和选择多套应变方案,根据客户和市场需求在产品、技术和服务上不断创新。发电企业在塑造新型企业文化的过程中,既要重视外显形象的物质文化,也要注意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制度文化,更要提炼以企业核心价值观为主体的精神文化。
形式结合内容要重视优化以外显形象为基础的物质文化,也要注意建立以企业标准为主体的制度文化,更要提炼以企业核心价值观为主体的精神文化,在此基础上塑造具有企业独特优势的个性文化。避免形式主义,让企业文化建设真正融入并有效促进发电企业的各项工作;同时,注重在宣传导向、环境建设、典型塑造、领导表率及文体活动等方面精心设计、相互衔接,全方位营建企业文化传播网络。
几个转变①生产型企业文化向经营型企业文化转变。长期以来,发电企业的中心是安全生产,行业垄断造成企业员工普遍缺乏成本意识、竞争意识、经营意识。面对新的形势,发电企业必须在抓好安全生产的基础上,树立以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理念。②防御型被动文化向开拓进取型文化转变。过去,发电企业比较普遍存在安于现状、运营靠国家计划、发展依赖国家政策扶持的意识,这种观念已不符合环境发展的要求,必须积极进取、降低成本、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扩大规模抢占市场,制定并有效落实企业发展战略。③短期政绩型文化向长期效益型文化转变。过去行政命令式管理手段偏重于短期效果,导致各级发电企业经营管理者更注重企业短期效益和经营者任期内的功绩,而对企业未来发展战略缺乏深入考虑。只有树立科学合理的长远发展观,注重企业、个人以及环境的协调发展,才能在竞争中获得优势。
发电企业建设新的企业文化可以遵循以下思路:在各个层面征求员工意见,取得对原有文化糟粕和优势的认知,保留原有企业文化的精华,并提炼核心理念;围绕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进行拓展放大,形成企业各个层面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使企业文化形成体系;建立体现企业文化理念的规章制度,让大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企业文化落实到企业的日常管理中;企业管理者特别是高级管理人员,从自己的工作出发,改变观念和作风,把自己塑造为企业文化的典范,这是决定企业文化成败的关键。
现状及误区
我国发电企业情况千差万别,伴随着企业的诞生、成长和壮大,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沉淀,各自形成了一套富有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但由于长期受传统的计划经济的束缚,和垄断经营的影响,管理体制高度集中,使发电企业长期扮演“生产车间”的角色。这种体制性障碍使发电企业文化比较普遍地存在依赖性和寄生性,很难适应现代企业管理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和步伐。从总体上看,发电企业文化暴露出的一些弊端不容忽视。
一些领导往往注重外在形象,使得发电企业对有形文化建设投入较大。特别是一些老电厂,厂址一般选在远离城市的郊县或偏远山区,一个电厂几乎就是一个小社会。因此,这些电厂的生产生活基地建设往往都显得设施齐全,功能完备。各类文化体育艺术活动场所应有尽有,企业文化载体也四处可见。但企业缺乏具有整合力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对发电企业的使命和责任还没有作出有价值的前瞻性分析。现实工作中,一些发电企业将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割裂开来,没有深入地领会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甚至孤立地看待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管理过程,使二者从形式到内容都完全分割。认为企业文化是虚的、软的,而企业管理是实的、硬的,很难做到虚实结合,无法兼顾软硬并举,进而在行动上避虚就实,舍软取硬。
发电企业特别是老厂的企业文化体系中存在大量的陈旧观念,“不患贫,只患不均”与现代企业的员工激励文化格格不入,政治思想式的企业文化观点根深蒂固。在政企分开的形势下,国有发电企业中,企业文化一般仍由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部门负责,这表明了企业管理者对企业文化工作建设的思路,也是企业文化务虚的直接原因。这种企业文化在本质上不符合企业发展的规律,它不可能成为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也不可能成为指导企业行为方式的精神准则。
新时期任务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 电力企业逐步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和竞争对手,外部政策环境及市场环境的变化对发电企业的经营管理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迫切要求发电企业创新企业文化。
突出市场主体观念我国电力市场在发电环节上早已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不同投资主体的发电企业站在相同的起跑线上,在平等的条件下展开角逐。这促使发电企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厂网分开后,发电企业的生存环境将发生质的演变,它在电力市场上的主体地位决定着其行为文化的主动性和认知文化的主导性。随着发电企业主体意识的觉醒,其企业文化的个性特色将越来越鲜明地体现出来。市场经济切断了电力企业与政府部门的“脐带”联系,使其变成自身命运的主宰者,其企业文化必须具备与市场主体相适应的一系列观念和共性特征;我国加入WTO后带来了不同文化的相互碰撞和交流,它倡导的开放意识、诚信意识、公平意识、规则意识、效率意识等一系列崭新观念,必将渗透到我国发电企业文化的体系之中。
建立体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管理文化向世界一流发电公司看齐,虚心学习借鉴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以前瞻性的思维来考虑本企业的战略走向,以广阔的视角去审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挑战和机遇。把企业与同业竞争者及潜在进入者,进行客观和超前的对比和分析,挖掘自身的核心竞争要素,对企业的财务、人事、生产等进行再造,并在此基础上塑造出具有竞争性的个性文化。在铸造企业精神文化的同时,把企业管理目标和员工的个人价值融为一体,形成管理和文化相互交融的企业价值观。
实现管理与文化交融的精神文化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社会的来临,企业管理正在由纵向层级化向横向扁平化方向演变,权力制约正在向文化渗透演变。这就要求企业要更加注重文化的管理功能和管理的文化影响。发电企业在铸造精神文化这个核心时,必须把企业的管理目标和员工的奋斗价值融为一体,形成管理和文化相互交融的企业价值观。
原则和思路
以人为本 企业文化是由企业成员集体创造、享用、认同、继承和更新的,这决定了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中心,在管理中建立起激励机制,为人才的发现、培训、锻炼直至使用提供“绿色通道”。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发电企业重要的战略目标之一,发电企业的发展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高水平的专业技术梯队和高技能的工人技师队伍,作为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石和坚强后盾。
继承中创新一直以来发电企业坚持人民电力为人民的宗旨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和文化氛围,这些优良的传统应加以继承和发扬。继承的目的在于创新,发电企业文化必须学会因势而动,在变化中求发展,在创新中出活力,让每位员工深刻理解企业竞争中必须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的理念和遵循“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游戏规则。从制订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市场定位、年度营销计划、人力资源规划到具体实施的每一环节中都要有创新意识,制订和选择多套应变方案,根据客户和市场需求在产品、技术和服务上不断创新。发电企业在塑造新型企业文化的过程中,既要重视外显形象的物质文化,也要注意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制度文化,更要提炼以企业核心价值观为主体的精神文化。
形式结合内容要重视优化以外显形象为基础的物质文化,也要注意建立以企业标准为主体的制度文化,更要提炼以企业核心价值观为主体的精神文化,在此基础上塑造具有企业独特优势的个性文化。避免形式主义,让企业文化建设真正融入并有效促进发电企业的各项工作;同时,注重在宣传导向、环境建设、典型塑造、领导表率及文体活动等方面精心设计、相互衔接,全方位营建企业文化传播网络。
几个转变①生产型企业文化向经营型企业文化转变。长期以来,发电企业的中心是安全生产,行业垄断造成企业员工普遍缺乏成本意识、竞争意识、经营意识。面对新的形势,发电企业必须在抓好安全生产的基础上,树立以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理念。②防御型被动文化向开拓进取型文化转变。过去,发电企业比较普遍存在安于现状、运营靠国家计划、发展依赖国家政策扶持的意识,这种观念已不符合环境发展的要求,必须积极进取、降低成本、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扩大规模抢占市场,制定并有效落实企业发展战略。③短期政绩型文化向长期效益型文化转变。过去行政命令式管理手段偏重于短期效果,导致各级发电企业经营管理者更注重企业短期效益和经营者任期内的功绩,而对企业未来发展战略缺乏深入考虑。只有树立科学合理的长远发展观,注重企业、个人以及环境的协调发展,才能在竞争中获得优势。
发电企业建设新的企业文化可以遵循以下思路:在各个层面征求员工意见,取得对原有文化糟粕和优势的认知,保留原有企业文化的精华,并提炼核心理念;围绕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进行拓展放大,形成企业各个层面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使企业文化形成体系;建立体现企业文化理念的规章制度,让大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企业文化落实到企业的日常管理中;企业管理者特别是高级管理人员,从自己的工作出发,改变观念和作风,把自己塑造为企业文化的典范,这是决定企业文化成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