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介绍园林专业《植物造景设计》课程的苏、杭、沪教学实习现状,分别从“教”与“学”两方面剖析课程教学中的“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模式固定化”、“学生准备工作不充分”、“过程考核机制缺乏”等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动员研究生参与教学”、“教学内容与模式创新”、“丰富教学方法”、“考核多样化”等改革思路与解决措施,旨在探索快速提升学生综合设计与自主性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植物造景;课程改革;实践教学;园林;实习
中图分类号:H191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7.01.026
Abstract: Took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e thesis gave a detailed succinct account of the present teaching practice situations in Suzhou, Hangzhou and Shanghai based on the course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pecialty, Planting Design. Through teaching and learning respectively, it concluded some issues worthy of notes, including the shortage of teachers, the immobilized teaching modes, inadequate preparation of students, lack of the evaluation process. Otherwise, to against those problems, reform ideas and some methods were put forward, consisting of encouraging postgraduat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teaching activities, contents reform and model innovation, enriching the teaching methods, advocating diverse inspection and so on, which aims at exploring new ways to improve the integrated design ability of students and the teaching modes based on autonomous learning.
Key words: planting design; curriculum reform; practice teachi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ternship
《植物造景設计》教学实习是园林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是继《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园林艺术》、《园林制图》、《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之后,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的一门实践课,是培养综合性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江西农业大学园林专业的《植物造景设计》课程实习是依托园林专业综合教学实习所开展的,是整个专业综合实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拟以该课程的教学实习为例,在重点分析传统实习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革思路与解决措施,以促进优质人才的培养。
1 《植物造景设计》课程简介
植物是园林的核心及其设计的灵魂,《植物造景设计》在于研究观赏植物如何在园林景观中“合理”地应用。《植物造景设计》课程主要是学习“如何依据植物的生态习性与观赏特性,将其与其他造园要素根据一定的设计原则合理搭配,充分发挥植物的姿态、色彩、季相等自然美,创造出供人游玩、观赏、休憩的优美景观[1]。”
虽然江西农业大学是国内较早开设园林专业的高校之一,但《植物造景设计》或《植物配置》课程的开设却相对滞后,至2010级“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修订中,才增设这门专业课(第六学期),而北京林业大学早在2002年便开设相关课程。
本课程的实习教学环节,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利用课堂知识(含其他相关课程,如《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园林艺术等》)搭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细心地观察、体验并理解“真实场景”中各植物与各造景要素间的巧妙组合及不同植物群落景观的营造技术,归纳并总结植物造景设计的基本原则、方法与技巧,同时收集优秀园林植物造景案例资料,夯实今后从事园林工作的基础[2-3]。
2 传统的教学实习现状
江西农业大学的《植物造景设计》课程的实习环节主要依托“园林专业综合教学实习”而开展。即在第六学期安排的“苏—沪—杭”专业综合实习(2周,4学分)期间,以2013级园林专业为例,多采取“老师带领学生参观实习场地,后布置作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参观,并在规定时间完成并集合),然后乘车返航或赶往下一个景点;而学生的实习任务主要有三:(1)重要景点的速写;(2)代表性景点的建筑、道路、景观小品、植物群落的现场测绘;(3)部分景点的设计评析或思考。
3 传统教学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从整体来看,传统的课程实习模式将远离中国古典园林、知识层面浅薄的学生带入现实场地中,使课本的知识“立体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但仍有诸多问题。
3.1 在“教”方面
3.1.1 “满堂灌”式的教学 在《植物造景设计》的实习教学中,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仍占主导地位[4]。即教师主导,却缺少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氛围。教师“独白”式地单向知识传递,使课程的专项实习仅为“教”而教,却难以引起高效的“学”[5]。 3.1.2 实习安排“僵化” 其一,套路式单一教学形式(即教师带队参观—讲解—分组作业)过于固化,没有根据苏、杭、沪三地景观风格与造景特色、园林植物的选择与应用、群落特征、实习条件等的差异,灵活地调整教学方式及其任务安排。一方面,密集的日程安排中容易让学生感到乏味,同时也限制了学生发散性的创新思维;其次,实习地点单一。虽然路线与景点都较经典,但不能很好地反映当前园林行业与产业化发展的先进设计理念与技术成果,不能满足综合性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人才需求[6]。
3.1.3 实习指导教师配备不足 以园林1301班为例,54名学生仅分配2名指导老师(植物造景1名,园林设计或园林工程1名),缺乏专业上全面有效地指导(如植物与景观生态学、建筑学等)。带队老师不仅要负责教学的组织与安排,还要实地讲解,不可能面面俱到。
3.2 在“学”方面
(1)学生的认识不够,部分学生认为“该课程属植物类课,其重要性不如设计类课程”,存在“实习就是参观与旅游,实践仅是理论教学的辅助而已”的认知偏差。
(2)准备与预习工作不到位,學习的预期效果不理想,主要表现在“搜集的资料不完整”“缺乏植物景观分析方法的训练”,对植物造景的认知只停留在单一的、片面的、小范围的景观元素上,而没有达到宏观尺度的“植物规划”层面上[7]。
(3)学习方式不得当,学生无法将知识深刻理解和掌握。在整个实习过程中重“讲解”轻“体验”,重“参观”轻“调研”,重“灌输”轻“内化”。对知识只是简单接收,缺少内化与体验的过程,不能很好地将所学知识归纳到自己构建的知识结构体系中。
(4)缺乏过程考核、成果备档机制,缺少成果交流、共享平台,忽略学生作业对今后教学的借鉴、参考作用[8]。
以上是根据江西农业大学园林专业《植物造景设计》实践教学实习现状分析后总结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这些问题造成了学生对待实习态度不端正、实习效果没有达到目标等严重情况,要及时分析原因,找出适合的解决办法,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4 教学改革思路与方法
4.1 摒弃“教师中心观”思想
将师生传统的“老师主体”教学观念改革转变为“学生主体”。将老师从知识传授的“演员”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导演”,由教学管理的“保姆”转变为平等的“伙伴”,由教学计划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体系的“建构者”,由学生成绩的“裁判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设计者”[9]。
4.2 调整教学内容
删减、替换、更新滞后于社会园林产业发展的实习景点,在景点的选择上与时俱进,以新理念、新科技为原则,增加新建成的一流风景式园林、综合性公园、居住区公园等参观内容。在学习过程上找“共性”突破“个性”[10]。例如在真实场景中掌握三处“植物景观特点”及其设计原则的“共性”,同时分别在“特色植物景观的营造与文化的融合”、“植物与园林其他要素的耦合关系”、“城市绿地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技巧”等重点问题上的“个性”突破。有条理的教学过程能对课程学习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4.3 创新教学模式
《植物造景设计》是一门注重实践与运用的学科,其教学模式需要从人才的培养过程、培养制度等方面综合考虑,推陈创新,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以启发式教学和问题式学习为核心,注重学生内化与体验。因此,有必要引入基于真实项目的体验式教学[11]。体验式教学就是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12],更加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集体参与学习,注重师生的双向交流,将“教—学—会”融为一体,以提高独立思考与交流能力以及善于探索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13]。学生在体验式教学模式通过升华内在体验,把所获得的认知内化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达到集理论、思维、实践等方面的综合培养的目的[14]。
4.4 丰富教学方法
其一,在部分景点可适当采取“学生课堂”的教学方式。即由小组成员充当“教师”角色,负责现场讲解并评析“某一个景点”(含景区概况简介、地域特征、功能分区、植物多样性、造景技巧等),其他学生和老师可随堂提问,最后由带队教师集中点评并总结整个景区的景观设计特点(如景区植物景观的规划思路、典型植被的群落结构设计、特色植物群落景观的营造、植物选择与应用、景观主题与植物文化涵义等)。“学生课堂”不但可以调动学生主动查阅资料、整理归纳新旧知识与方法的积极性,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还可营造自由、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还能在“学生课堂”过程中及时发展“学生的知识缺乏与理解偏差”,为今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调整提供重要信息[15]。适当增加“课堂辩论”的内容与环节,可由老师选择适宜的互动话题。例如从“月到风来亭”与“沧浪亭”的尺度与周边植物景观的耦合是否合理作为话题,让学生分组自由辩论,途中教师要控制好节奏,最后由教师点评辩论观点。自由的辩论和不同观点的交锋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其中的反思和共识还会促进学生新的一次知识生成和建构过程。这种“学习共同体”的形式不仅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还可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互相包容和互相欣赏[16]。
其二,在杭、苏、沪的课程综合实习中,分别依序采取“总—分—总”、“分—总”、“总—分”的组织形式。“总—分—总”方式,即在杭州,因实习场景空间大,先由老师、研究生(辅教)带领学生参观并讲解景点,再让学生分组完成“教学任务”(带着问题自主探寻答案),最后集中总结;在苏州,因实习空间小且人流量大,将“总”的环节调至“观后”;而在上海,考虑到实习场景跨度较大,为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与“体验时间”,沿用“总—分”形式,但要求学生有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总结。组织形式的变化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实践与知识的相互印证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同时苏、杭、沪三处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逐步完善学生自己建立的自主学习机制,达到“授人以渔”目的[17]。 4.5 动员研究生助教参与实习教学
鼓励研究生参与指导植物造景实践性教学实习,可以對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不足产生的压力进行缓解;研究生对助教工作非常积极、负责;锻炼研究生的协调、沟通能力,提高其责任意识,使学生在指导过程中学到新知识和锻炼实际工作能力;研究生与本科生年龄相近,彼此之间的交流更加融洽;将研究生参与本科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实践环节,传承精神,帮扶教育,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18]。
4.6 多样化实习考核,搭建成果交流平台,成立备档机制
成绩考核实行百分制,增加过程考核内容,由传统的仅以实习论文决定成绩的情况转变为以学生实习态度、 在实习中的贡献、 实习内容汇报、实习成果质量与出勤5个方面来确定学生的最终实习成绩。实习成果通过论文(包括数据记录、问题解析、实习心得)、PPT等,并分别以纸质、电子档提交。教师将刻录成光盘的电子资料备档保存,学院根据教学实习为主题开展实习成果展览,挑选优秀作品举办全校性质的“专题成果汇报交流会”,将优秀作品在全校师生面前展示。不仅可以巩固与强化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所学的知识,让学生拥有交流心得的机会,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与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还能为今后的实践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同时学院开展“专题成果汇报交流会”还可提高专业及课程的影响力。
5 结 语
园林植物造景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开发其自主学习、认知、思考、分析与创新的能力。首先,有必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将“老师主体”的教学模式改革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体验与内化过程。其次,课程的教学实习要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不断在教学中发现问题、总结问题、解决问题,推进教学改革。唯有如此,才能优化园林植物造景设计实践性教学实习的学习效果,培养优秀的园林专业综合性高素质科学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2]魏绪英,蔡军火.景观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天津农业科学,2011,17(2):74-78.
[3]刘慧民,彭胜民,刘宇航,等.园林植物造景课综合改革的创新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1(8):56-58, 72.
[4]唐登明.高职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J].中国农业教育,2012(3):81-84.
[5]郭凤志,热合木江·巴拉提.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5(1):69-72.
[6]“农业院校农科人才培养使用状况及农业行业人才需求研究”课题组.我国高等农科人才使用状况调查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2012(3):3-8.
[7]董丽.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相关课程演变及思索[C]//2011年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论文集, 武汉,2011:103-106.
[8]王美仙,董丽,尹豪.“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林业教育,2011,29(2):71-73.
[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18-119.
[10]李在留,郭松,唐世斌,等.园林专业综合实习教学改革探索[J].广东农业科学,2011,38(8):159-160, 182.
[11]魏绪英,徐莉华,蔡军火.基于真实项目体验的《植物造景设计》教学模式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5,21(1):114-117.
[12]谢珊,马强,陈丽冰.“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校就业指导课中的运用[J].高教探索,2007(3):78-80.
[13]张敬.我国林业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业教育,2012(6):18-21.
[14]涂江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在实践”教学模式探析[J].教育评论,2015(3):109-112.
[15]孙宝丽,谢青梅,付晓兰,等.以养牛学为例探索动物科学专业实践类课程教学方式改革[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8):234-235.
[16]胡亚敏.以生为本探索体验式教学的本科人才培养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1(18):38-39.
[17]李春梅.21世纪园林专业面临的新形势与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园林,2001,17(4):13-14.
[18]郑钢,顾翠花,林夏珍,等.关于改进园林植物综合实习教学效果的思考[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2):214-216.
关键词:植物造景;课程改革;实践教学;园林;实习
中图分类号:H191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7.01.026
Abstract: Took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e thesis gave a detailed succinct account of the present teaching practice situations in Suzhou, Hangzhou and Shanghai based on the course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pecialty, Planting Design. Through teaching and learning respectively, it concluded some issues worthy of notes, including the shortage of teachers, the immobilized teaching modes, inadequate preparation of students, lack of the evaluation process. Otherwise, to against those problems, reform ideas and some methods were put forward, consisting of encouraging postgraduat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teaching activities, contents reform and model innovation, enriching the teaching methods, advocating diverse inspection and so on, which aims at exploring new ways to improve the integrated design ability of students and the teaching modes based on autonomous learning.
Key words: planting design; curriculum reform; practice teachi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ternship
《植物造景設计》教学实习是园林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是继《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园林艺术》、《园林制图》、《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之后,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的一门实践课,是培养综合性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江西农业大学园林专业的《植物造景设计》课程实习是依托园林专业综合教学实习所开展的,是整个专业综合实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拟以该课程的教学实习为例,在重点分析传统实习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革思路与解决措施,以促进优质人才的培养。
1 《植物造景设计》课程简介
植物是园林的核心及其设计的灵魂,《植物造景设计》在于研究观赏植物如何在园林景观中“合理”地应用。《植物造景设计》课程主要是学习“如何依据植物的生态习性与观赏特性,将其与其他造园要素根据一定的设计原则合理搭配,充分发挥植物的姿态、色彩、季相等自然美,创造出供人游玩、观赏、休憩的优美景观[1]。”
虽然江西农业大学是国内较早开设园林专业的高校之一,但《植物造景设计》或《植物配置》课程的开设却相对滞后,至2010级“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修订中,才增设这门专业课(第六学期),而北京林业大学早在2002年便开设相关课程。
本课程的实习教学环节,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利用课堂知识(含其他相关课程,如《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园林艺术等》)搭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细心地观察、体验并理解“真实场景”中各植物与各造景要素间的巧妙组合及不同植物群落景观的营造技术,归纳并总结植物造景设计的基本原则、方法与技巧,同时收集优秀园林植物造景案例资料,夯实今后从事园林工作的基础[2-3]。
2 传统的教学实习现状
江西农业大学的《植物造景设计》课程的实习环节主要依托“园林专业综合教学实习”而开展。即在第六学期安排的“苏—沪—杭”专业综合实习(2周,4学分)期间,以2013级园林专业为例,多采取“老师带领学生参观实习场地,后布置作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参观,并在规定时间完成并集合),然后乘车返航或赶往下一个景点;而学生的实习任务主要有三:(1)重要景点的速写;(2)代表性景点的建筑、道路、景观小品、植物群落的现场测绘;(3)部分景点的设计评析或思考。
3 传统教学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从整体来看,传统的课程实习模式将远离中国古典园林、知识层面浅薄的学生带入现实场地中,使课本的知识“立体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但仍有诸多问题。
3.1 在“教”方面
3.1.1 “满堂灌”式的教学 在《植物造景设计》的实习教学中,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仍占主导地位[4]。即教师主导,却缺少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氛围。教师“独白”式地单向知识传递,使课程的专项实习仅为“教”而教,却难以引起高效的“学”[5]。 3.1.2 实习安排“僵化” 其一,套路式单一教学形式(即教师带队参观—讲解—分组作业)过于固化,没有根据苏、杭、沪三地景观风格与造景特色、园林植物的选择与应用、群落特征、实习条件等的差异,灵活地调整教学方式及其任务安排。一方面,密集的日程安排中容易让学生感到乏味,同时也限制了学生发散性的创新思维;其次,实习地点单一。虽然路线与景点都较经典,但不能很好地反映当前园林行业与产业化发展的先进设计理念与技术成果,不能满足综合性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人才需求[6]。
3.1.3 实习指导教师配备不足 以园林1301班为例,54名学生仅分配2名指导老师(植物造景1名,园林设计或园林工程1名),缺乏专业上全面有效地指导(如植物与景观生态学、建筑学等)。带队老师不仅要负责教学的组织与安排,还要实地讲解,不可能面面俱到。
3.2 在“学”方面
(1)学生的认识不够,部分学生认为“该课程属植物类课,其重要性不如设计类课程”,存在“实习就是参观与旅游,实践仅是理论教学的辅助而已”的认知偏差。
(2)准备与预习工作不到位,學习的预期效果不理想,主要表现在“搜集的资料不完整”“缺乏植物景观分析方法的训练”,对植物造景的认知只停留在单一的、片面的、小范围的景观元素上,而没有达到宏观尺度的“植物规划”层面上[7]。
(3)学习方式不得当,学生无法将知识深刻理解和掌握。在整个实习过程中重“讲解”轻“体验”,重“参观”轻“调研”,重“灌输”轻“内化”。对知识只是简单接收,缺少内化与体验的过程,不能很好地将所学知识归纳到自己构建的知识结构体系中。
(4)缺乏过程考核、成果备档机制,缺少成果交流、共享平台,忽略学生作业对今后教学的借鉴、参考作用[8]。
以上是根据江西农业大学园林专业《植物造景设计》实践教学实习现状分析后总结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这些问题造成了学生对待实习态度不端正、实习效果没有达到目标等严重情况,要及时分析原因,找出适合的解决办法,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4 教学改革思路与方法
4.1 摒弃“教师中心观”思想
将师生传统的“老师主体”教学观念改革转变为“学生主体”。将老师从知识传授的“演员”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导演”,由教学管理的“保姆”转变为平等的“伙伴”,由教学计划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体系的“建构者”,由学生成绩的“裁判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设计者”[9]。
4.2 调整教学内容
删减、替换、更新滞后于社会园林产业发展的实习景点,在景点的选择上与时俱进,以新理念、新科技为原则,增加新建成的一流风景式园林、综合性公园、居住区公园等参观内容。在学习过程上找“共性”突破“个性”[10]。例如在真实场景中掌握三处“植物景观特点”及其设计原则的“共性”,同时分别在“特色植物景观的营造与文化的融合”、“植物与园林其他要素的耦合关系”、“城市绿地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技巧”等重点问题上的“个性”突破。有条理的教学过程能对课程学习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4.3 创新教学模式
《植物造景设计》是一门注重实践与运用的学科,其教学模式需要从人才的培养过程、培养制度等方面综合考虑,推陈创新,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以启发式教学和问题式学习为核心,注重学生内化与体验。因此,有必要引入基于真实项目的体验式教学[11]。体验式教学就是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12],更加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集体参与学习,注重师生的双向交流,将“教—学—会”融为一体,以提高独立思考与交流能力以及善于探索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13]。学生在体验式教学模式通过升华内在体验,把所获得的认知内化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达到集理论、思维、实践等方面的综合培养的目的[14]。
4.4 丰富教学方法
其一,在部分景点可适当采取“学生课堂”的教学方式。即由小组成员充当“教师”角色,负责现场讲解并评析“某一个景点”(含景区概况简介、地域特征、功能分区、植物多样性、造景技巧等),其他学生和老师可随堂提问,最后由带队教师集中点评并总结整个景区的景观设计特点(如景区植物景观的规划思路、典型植被的群落结构设计、特色植物群落景观的营造、植物选择与应用、景观主题与植物文化涵义等)。“学生课堂”不但可以调动学生主动查阅资料、整理归纳新旧知识与方法的积极性,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还可营造自由、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还能在“学生课堂”过程中及时发展“学生的知识缺乏与理解偏差”,为今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调整提供重要信息[15]。适当增加“课堂辩论”的内容与环节,可由老师选择适宜的互动话题。例如从“月到风来亭”与“沧浪亭”的尺度与周边植物景观的耦合是否合理作为话题,让学生分组自由辩论,途中教师要控制好节奏,最后由教师点评辩论观点。自由的辩论和不同观点的交锋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其中的反思和共识还会促进学生新的一次知识生成和建构过程。这种“学习共同体”的形式不仅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还可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互相包容和互相欣赏[16]。
其二,在杭、苏、沪的课程综合实习中,分别依序采取“总—分—总”、“分—总”、“总—分”的组织形式。“总—分—总”方式,即在杭州,因实习场景空间大,先由老师、研究生(辅教)带领学生参观并讲解景点,再让学生分组完成“教学任务”(带着问题自主探寻答案),最后集中总结;在苏州,因实习空间小且人流量大,将“总”的环节调至“观后”;而在上海,考虑到实习场景跨度较大,为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与“体验时间”,沿用“总—分”形式,但要求学生有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总结。组织形式的变化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实践与知识的相互印证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同时苏、杭、沪三处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逐步完善学生自己建立的自主学习机制,达到“授人以渔”目的[17]。 4.5 动员研究生助教参与实习教学
鼓励研究生参与指导植物造景实践性教学实习,可以對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不足产生的压力进行缓解;研究生对助教工作非常积极、负责;锻炼研究生的协调、沟通能力,提高其责任意识,使学生在指导过程中学到新知识和锻炼实际工作能力;研究生与本科生年龄相近,彼此之间的交流更加融洽;将研究生参与本科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实践环节,传承精神,帮扶教育,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18]。
4.6 多样化实习考核,搭建成果交流平台,成立备档机制
成绩考核实行百分制,增加过程考核内容,由传统的仅以实习论文决定成绩的情况转变为以学生实习态度、 在实习中的贡献、 实习内容汇报、实习成果质量与出勤5个方面来确定学生的最终实习成绩。实习成果通过论文(包括数据记录、问题解析、实习心得)、PPT等,并分别以纸质、电子档提交。教师将刻录成光盘的电子资料备档保存,学院根据教学实习为主题开展实习成果展览,挑选优秀作品举办全校性质的“专题成果汇报交流会”,将优秀作品在全校师生面前展示。不仅可以巩固与强化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所学的知识,让学生拥有交流心得的机会,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与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还能为今后的实践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同时学院开展“专题成果汇报交流会”还可提高专业及课程的影响力。
5 结 语
园林植物造景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开发其自主学习、认知、思考、分析与创新的能力。首先,有必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将“老师主体”的教学模式改革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体验与内化过程。其次,课程的教学实习要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不断在教学中发现问题、总结问题、解决问题,推进教学改革。唯有如此,才能优化园林植物造景设计实践性教学实习的学习效果,培养优秀的园林专业综合性高素质科学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2]魏绪英,蔡军火.景观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天津农业科学,2011,17(2):74-78.
[3]刘慧民,彭胜民,刘宇航,等.园林植物造景课综合改革的创新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1(8):56-58, 72.
[4]唐登明.高职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J].中国农业教育,2012(3):81-84.
[5]郭凤志,热合木江·巴拉提.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5(1):69-72.
[6]“农业院校农科人才培养使用状况及农业行业人才需求研究”课题组.我国高等农科人才使用状况调查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2012(3):3-8.
[7]董丽.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相关课程演变及思索[C]//2011年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论文集, 武汉,2011:103-106.
[8]王美仙,董丽,尹豪.“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林业教育,2011,29(2):71-73.
[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18-119.
[10]李在留,郭松,唐世斌,等.园林专业综合实习教学改革探索[J].广东农业科学,2011,38(8):159-160, 182.
[11]魏绪英,徐莉华,蔡军火.基于真实项目体验的《植物造景设计》教学模式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5,21(1):114-117.
[12]谢珊,马强,陈丽冰.“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校就业指导课中的运用[J].高教探索,2007(3):78-80.
[13]张敬.我国林业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业教育,2012(6):18-21.
[14]涂江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在实践”教学模式探析[J].教育评论,2015(3):109-112.
[15]孙宝丽,谢青梅,付晓兰,等.以养牛学为例探索动物科学专业实践类课程教学方式改革[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8):234-235.
[16]胡亚敏.以生为本探索体验式教学的本科人才培养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1(18):38-39.
[17]李春梅.21世纪园林专业面临的新形势与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园林,2001,17(4):13-14.
[18]郑钢,顾翠花,林夏珍,等.关于改进园林植物综合实习教学效果的思考[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2):214-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