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等方面的融合,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的“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课程与教学是实现人的“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那么,素养统领下小学科学“物质世界”教学,如何达到最优化呢?本文提出了以下策略。
一、培养问题意识,优化教学效果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所谓科学性问题,是针对客观世界中的物体、生物体和事件提出的,问题要与学生必学的科学概念相联系,并且能够引发他们进行实验研究,引导收集数据和利用数据对科学现象做出解释的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聚焦科学性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把学生领进“最近发展区”。有效的科学教学从问题开始,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让学生敢于提问题、勇于提问题和善于提问题。
(一)设置悬念,“诱”发问题意识
在执教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时间的测量”单元“摆的研究”一课,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对记录的数字进行整理分析后,排除了摆锤重量、摆幅大小对摆的快慢的影响,确认影响摆速的是摆绳的长短。这时,教师出示两个摆(摆线长短一样,摆锤长短不一),请学生作出判断:“在其他条件保持相同的情况下,它们摆动快慢一样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回答:“一样。”“真的是这样吗?”新的分组实验开始了,孩子们经历了方案制定-分组实验-记录-数据分析,结果让孩子们大跌眼镜:两个摆的快慢竟然不一样!至此,摆的快慢和摆锤的长短有关的结论深入“生”心。
(二)适时评价,激励问题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地运用激励法,支持学生的求新求异、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敢问、会问、好问。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循序渐进”地根据学生的特点精心安排,从情境设置、设疑诱导、激励肯定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学生自主提出问题为主导,加强师生互动,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意识,学生在积极发言的过程,思维得以拓展。
二、组织交流研讨,优化教学效果
科学课堂教学需要有效的交流研讨。真正互动交流的课堂,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是开放的,它能成为教师展示教育机智,引领学生自主探索真知的地方,教师精心设计交流研討,组织好探究后的互动交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整合探究活动,给予充分的研讨时间
西方学者鲍尔说:“时间是教育王国的金钱,教育需要时间……”。这段话十分形象地说明了时间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要提高学生探究后研讨环节的活动效率,首先要给学生充分的研讨空间,保证学生完整地表达与交流。全国著名教师张鼎儿老师提倡课堂中少一些只有二三分钟的小活动,尽可能抓住教学重点,设计整合为20分钟左右的大活动,这样有利于学习主体的参与和发展,有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想法。例如在执教“用水测量时间”一课时,教材的安排是“300毫升水滴出100毫升需要多少时间、滴出10和50毫升需要多少时间、300毫升水全部滴完需要多少时间”四个活动,活动较多易使教学超时,且学生交流不充分。我教学时把活动改为“200毫升水流出第一个10毫升和第二个10毫升各需要多少时间”和“200毫升水流出第一个100毫升和第二个100毫升各需要多少时间”两个活动。有足够的时间探究和交流,学生发现了水位高低影响水流速度的、水流速度不是固定不变的秘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活用教材,有效整合探究活动,给予学生充分的研讨时间,提高教学效果。
(二)因势利导,激发思维层层深入
小学生的思维往往趋于表面,深入思考的主动性不够。心理学表明,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大致处于复合思维和前语言思维的层次上,会出现语言思维障碍,出现交流研讨内容与实际操作迷路的状态。如果教师能把握学生的特点,充分相信孩子的潜能,抓住学生的一个个思维点,创设师生、生生互动的状态,就能使研讨层层深入,从表面深入本质,从具体到抽象。执教“被压缩的空气”一课,学生汇报:手推活塞,活塞被推进去,空气变少了。”教师马上反问:空气变少了,逃到外面了吗?学生马上意识到自己的表达出现问题。教师趁机追问:那空气为什么由40毫升变成10毫升?这现象说明了什么?促使学生的思维向“节骨眼”思考。教师适时的点拨,引起学生间的互动,迸射了思维,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步“引向”正道,学生对压缩空气的理解层层递进,将所观察到的现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有效研讨,实现活动到概念的跨越
有效的科学教学能促进学生概念的发展,而有效研讨,对于概念的发展非常关键。《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这节课中,安排了三个活动,一是感受米饭在口腔里的化学变化,二是观察碘酒滴在米饭上的化学变化,三是检验碘酒在不同食物上的不同变化。学生亲历三个活动研讨后,对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各种化学变化不同之处感受非常深刻。可见,活动引起研讨,研讨产生思维,而思维又需要更新语言,如此往复循环,促进了概念的生成和发展。
总而言之,科学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技能的主渠道;优化课堂教学是每个教师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标。以上的教学策略体现了“以生为本,以教促学”的教学理念,落实“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其有效性在小学科学“物质世界”的教学中日益彰显,学生在开放的教学活动中将不断提高科学素养。
【作者单位: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小学 广东】
一、培养问题意识,优化教学效果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所谓科学性问题,是针对客观世界中的物体、生物体和事件提出的,问题要与学生必学的科学概念相联系,并且能够引发他们进行实验研究,引导收集数据和利用数据对科学现象做出解释的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聚焦科学性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把学生领进“最近发展区”。有效的科学教学从问题开始,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让学生敢于提问题、勇于提问题和善于提问题。
(一)设置悬念,“诱”发问题意识
在执教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时间的测量”单元“摆的研究”一课,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对记录的数字进行整理分析后,排除了摆锤重量、摆幅大小对摆的快慢的影响,确认影响摆速的是摆绳的长短。这时,教师出示两个摆(摆线长短一样,摆锤长短不一),请学生作出判断:“在其他条件保持相同的情况下,它们摆动快慢一样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回答:“一样。”“真的是这样吗?”新的分组实验开始了,孩子们经历了方案制定-分组实验-记录-数据分析,结果让孩子们大跌眼镜:两个摆的快慢竟然不一样!至此,摆的快慢和摆锤的长短有关的结论深入“生”心。
(二)适时评价,激励问题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地运用激励法,支持学生的求新求异、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敢问、会问、好问。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循序渐进”地根据学生的特点精心安排,从情境设置、设疑诱导、激励肯定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学生自主提出问题为主导,加强师生互动,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意识,学生在积极发言的过程,思维得以拓展。
二、组织交流研讨,优化教学效果
科学课堂教学需要有效的交流研讨。真正互动交流的课堂,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是开放的,它能成为教师展示教育机智,引领学生自主探索真知的地方,教师精心设计交流研討,组织好探究后的互动交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整合探究活动,给予充分的研讨时间
西方学者鲍尔说:“时间是教育王国的金钱,教育需要时间……”。这段话十分形象地说明了时间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要提高学生探究后研讨环节的活动效率,首先要给学生充分的研讨空间,保证学生完整地表达与交流。全国著名教师张鼎儿老师提倡课堂中少一些只有二三分钟的小活动,尽可能抓住教学重点,设计整合为20分钟左右的大活动,这样有利于学习主体的参与和发展,有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想法。例如在执教“用水测量时间”一课时,教材的安排是“300毫升水滴出100毫升需要多少时间、滴出10和50毫升需要多少时间、300毫升水全部滴完需要多少时间”四个活动,活动较多易使教学超时,且学生交流不充分。我教学时把活动改为“200毫升水流出第一个10毫升和第二个10毫升各需要多少时间”和“200毫升水流出第一个100毫升和第二个100毫升各需要多少时间”两个活动。有足够的时间探究和交流,学生发现了水位高低影响水流速度的、水流速度不是固定不变的秘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活用教材,有效整合探究活动,给予学生充分的研讨时间,提高教学效果。
(二)因势利导,激发思维层层深入
小学生的思维往往趋于表面,深入思考的主动性不够。心理学表明,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大致处于复合思维和前语言思维的层次上,会出现语言思维障碍,出现交流研讨内容与实际操作迷路的状态。如果教师能把握学生的特点,充分相信孩子的潜能,抓住学生的一个个思维点,创设师生、生生互动的状态,就能使研讨层层深入,从表面深入本质,从具体到抽象。执教“被压缩的空气”一课,学生汇报:手推活塞,活塞被推进去,空气变少了。”教师马上反问:空气变少了,逃到外面了吗?学生马上意识到自己的表达出现问题。教师趁机追问:那空气为什么由40毫升变成10毫升?这现象说明了什么?促使学生的思维向“节骨眼”思考。教师适时的点拨,引起学生间的互动,迸射了思维,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步“引向”正道,学生对压缩空气的理解层层递进,将所观察到的现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有效研讨,实现活动到概念的跨越
有效的科学教学能促进学生概念的发展,而有效研讨,对于概念的发展非常关键。《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这节课中,安排了三个活动,一是感受米饭在口腔里的化学变化,二是观察碘酒滴在米饭上的化学变化,三是检验碘酒在不同食物上的不同变化。学生亲历三个活动研讨后,对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各种化学变化不同之处感受非常深刻。可见,活动引起研讨,研讨产生思维,而思维又需要更新语言,如此往复循环,促进了概念的生成和发展。
总而言之,科学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技能的主渠道;优化课堂教学是每个教师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标。以上的教学策略体现了“以生为本,以教促学”的教学理念,落实“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其有效性在小学科学“物质世界”的教学中日益彰显,学生在开放的教学活动中将不断提高科学素养。
【作者单位: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小学 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