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世界"进行"历史"化理解的三重前提——论历史唯物主义新世界观的形成基础

来源 :理论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真正意义上的哲学革命,它在唯物主义的演进中实现了从直观唯物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的革命,从旧唯物主义世界观到历史唯物主义新世界观的革命.我们主张把这一世界观革命的实质概括为"对世界进行历史化理解",它具有复杂而深刻的形成基础--历史的前提、思想的前提和阶级的前提.
其他文献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一手稿中,马克思首先根据一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理论和观点,从批判国民经济的前提出发,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并对异化劳动问题做出了全面的研究
需求层次理论、群体理论、制度理论和传播要素理论等不同学科理论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均有相应的契合点,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提供了必要的学理支撑,
什么是社会主义?这是中国社会主义道路上一直无法避免的一个问题,搞清这个问题,对于新中国的发展壮大有着重大的作用和意义.毛泽东、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两位重要领
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是曲折的,下面我将详细叙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想到现实、从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从一国模式到多国模式的复杂演变历程,旨在向大家呈现一幅社
人类一直在悄悄进化现代人类的历史大约有20万年,而在最近这一万年内,随着文明的进步,人类的生活方式和以前的十几万年相比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生活方式的变化,也带动了人
●两位教师同上五年级的“认识分数”这节课,在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时,学生出现了分歧。A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两个正方形合起来与分开的区别,结果多数学生还是没有弄清楚。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二十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的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实践,从而解
实现社会公平一直都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愿望,同样早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未来的理想社会进行设想时,他们就力图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社会公平观是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
人间最美四月天。春末夏初,万物都紧紧抓住这一黄金时光生长。被称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也应抓住时机,狠狠给自己的健康充电,以备有更充沛的电力和续航能力。
创新是科技馆进步的灵魂,是科技馆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科技馆行业永葆生机的源泉.知识经济时代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知识将成为发展经济的资本,在生产要素中居于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