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现代教育对有效教学的认识是在教育活动中影响孩子认知的、情感表现的师生互动模式。在有效教学中,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过程及确保学生成功率至关重要。作者结合实际教学总结经验,提出几点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提问策略。
关键词: 幼儿园教育 提问策略 有效教学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有效的、高质量的教学活动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提问作为教师、幼儿、活动内容三者间互动的工具,是师幼间交流的主要方式,所以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提问处于中心地位。
一
在实际教学中,提问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问题范围狭窄,缺乏目的性,局限于某个方面或活动内容本身。例如在文学欣赏活动中,很多老师一上课就直接进入主题,围绕“这是什么地方?可能发生什么事?”等问题开展教学活动,很少从故事名称、内容情节是否可以拓展等角度入手丰富幼儿生活经验。
2.在一些老师的心目中,提问的主要依据是与活动目标相关,与幼儿的知识经验相关,对其他目的缺乏了解。
3.顺序条理不清,主要体现在一个问题本身和多个问题的连接上。比如,一个问题的内容表述不当、语音语调分辨不出、听不清重点词等,给幼儿的回答带来一定障碍。
4.给孩子思考的时间过少,急于追求正确答案。在设计问题的同时,我们往往就有了自认为满意的答案,因此在活动中总期望问出问题后立刻有孩子能够一下命中。
5.对问题可能出现的答案预想不全面,缺乏应对。一方面是教师没有养成多方位思考的习惯,认为孩子定会按照自己想好的思路进行活动。另一方面是教师对孩子基本经验、现有水平和可能出现的情况了解不足,因此一旦孩子的回答出乎意料,就不知如何应对。
二
那么,一个有效的、优质的集体教学活动怎样设置提问、适度合理回应呢?
1.问题从哪里来
问题是在教学内容和幼儿对内容的理解之间架设的桥梁,是用来激励幼儿进行思考及根据提供的材料采取行动的工具。一般来说,问题是在幼儿生活经验和活动范围中产生的。例如幼儿当前学习的主题,可以引发很多相关问题。有时,幼儿间的争执或错误也会形成一些有趣而有价值的问题。最贴近孩子的人或事物及他们的变化、社会热点等都是问题形成的发源地。美国的鲍里奇博士曾在他的《有效教学方法》一书中提道:有效的问题是那些学生能够组织回答并因此而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问题。
孩子在活动前,可以了解自己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要注意的是:问题,应针对大多数孩子有所认识,但认识并不完善之处。把一些问题尽可能还原为幼儿生活,与孩子生活经验建立联系,并让他们觉得有足够的新鲜感。
因此,教师脑中要有大课程意识和儿童发展意识,随时关注、接纳幼儿的问题,判断其价值,给予有效支持。
2.提问的顺序和安排
提问的一般顺序包括:组织、激发、反应等。美国一些研究者发现:提问的顺序往往由开放性问题导向封闭性问题进行。而这个方式并非单一的,在活动过程中会反复出现多个回合。例如,和孩子讨论中草药的时候,有一个环节是关于中医看病的。当时的问题是:她可能生了什么病?感冒会有什么症状?你感冒的时候医生配什么药给你?中医医生会给她哪些药呢?认识这些药吗,它们什么样?这个过程就是从开放性逐渐导向封闭性。
为了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提问目的应不同。一般,教学目标中都隐含活动中要解决的问题、情绪情感、借助活动想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等。所有这些都借助活动过程和提问策略反映出来。为达到这些目标,内容就成为一种手段,它包括过程问题和内容问题。
3.提问过程中的策略
提问后给予孩子适当的思考时间。一般来说,简单的问题只要2~3秒的思考时间,孩子就可以回答了。如果我们提出的问题是调整性的,或者可能有争议,需要孩子仔细想一想,等待的时间就要稍微长一些。
4.对孩子的回答给予适度的回应
第一,让孩子参与信息和答案的收集。利用幼儿的思想和力量进行经验的交流和互补。研究表明:使用幼儿的想法,可以提高他们对活动的投入程度。
在活动中给孩子一点时间,让他们就观察或体验到的而又不明确、不理解的内容进行提问。而有一些孩子知道问题的答案,这是孩子们自己发现的结果,他们把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带回家询问,在活动时拿出来交流,既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语言倾听和表达能力,又促进孩子的责任意识和任务意识,锻炼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幼儿间的互动,让他们感受到同伴互补的力量。因此,回应孩子问题的对象不仅可以是老师,还可以是同伴。
第二,善于接纳孩子的各种答案,甚至是错误的答案。自主性学习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功能性错误,即幼儿在回答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无论这些错误是意想不到的还是由老师制造的,都不要把它想成不好的事故。我们要做的应该是:支持孩子的想法,善于接纳孩子的错误答案,在正确经验的基础上提升、转化。
第三,以探询方式进行追问,借助追问梳理、提升。
探询是指教师用来鼓励学生详细阐述自己或别人答案的陈述,是有效教学的一种辅助行为。它能尽可能地调动幼儿的经验,是一个动态的师幼共同学习、共同建构的过程。在一个活动中,如果诱导、探询、调整循环进行,幼儿就能获得更多信息,获得最大进步。
5.借助问题进行自然转换
提问除了可以激发幼儿兴趣、进行认知建构外,还可以进行环节的转换和课堂管理。我们有时可以用问题传递信息,提醒他们注意即将发生的变化。有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短语加以强调。
参考文献:
[1][美]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美]芭芭拉.鲍曼.渴望学习[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上海市教委研究室.走近新教材[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关键词: 幼儿园教育 提问策略 有效教学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有效的、高质量的教学活动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提问作为教师、幼儿、活动内容三者间互动的工具,是师幼间交流的主要方式,所以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提问处于中心地位。
一
在实际教学中,提问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问题范围狭窄,缺乏目的性,局限于某个方面或活动内容本身。例如在文学欣赏活动中,很多老师一上课就直接进入主题,围绕“这是什么地方?可能发生什么事?”等问题开展教学活动,很少从故事名称、内容情节是否可以拓展等角度入手丰富幼儿生活经验。
2.在一些老师的心目中,提问的主要依据是与活动目标相关,与幼儿的知识经验相关,对其他目的缺乏了解。
3.顺序条理不清,主要体现在一个问题本身和多个问题的连接上。比如,一个问题的内容表述不当、语音语调分辨不出、听不清重点词等,给幼儿的回答带来一定障碍。
4.给孩子思考的时间过少,急于追求正确答案。在设计问题的同时,我们往往就有了自认为满意的答案,因此在活动中总期望问出问题后立刻有孩子能够一下命中。
5.对问题可能出现的答案预想不全面,缺乏应对。一方面是教师没有养成多方位思考的习惯,认为孩子定会按照自己想好的思路进行活动。另一方面是教师对孩子基本经验、现有水平和可能出现的情况了解不足,因此一旦孩子的回答出乎意料,就不知如何应对。
二
那么,一个有效的、优质的集体教学活动怎样设置提问、适度合理回应呢?
1.问题从哪里来
问题是在教学内容和幼儿对内容的理解之间架设的桥梁,是用来激励幼儿进行思考及根据提供的材料采取行动的工具。一般来说,问题是在幼儿生活经验和活动范围中产生的。例如幼儿当前学习的主题,可以引发很多相关问题。有时,幼儿间的争执或错误也会形成一些有趣而有价值的问题。最贴近孩子的人或事物及他们的变化、社会热点等都是问题形成的发源地。美国的鲍里奇博士曾在他的《有效教学方法》一书中提道:有效的问题是那些学生能够组织回答并因此而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问题。
孩子在活动前,可以了解自己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要注意的是:问题,应针对大多数孩子有所认识,但认识并不完善之处。把一些问题尽可能还原为幼儿生活,与孩子生活经验建立联系,并让他们觉得有足够的新鲜感。
因此,教师脑中要有大课程意识和儿童发展意识,随时关注、接纳幼儿的问题,判断其价值,给予有效支持。
2.提问的顺序和安排
提问的一般顺序包括:组织、激发、反应等。美国一些研究者发现:提问的顺序往往由开放性问题导向封闭性问题进行。而这个方式并非单一的,在活动过程中会反复出现多个回合。例如,和孩子讨论中草药的时候,有一个环节是关于中医看病的。当时的问题是:她可能生了什么病?感冒会有什么症状?你感冒的时候医生配什么药给你?中医医生会给她哪些药呢?认识这些药吗,它们什么样?这个过程就是从开放性逐渐导向封闭性。
为了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提问目的应不同。一般,教学目标中都隐含活动中要解决的问题、情绪情感、借助活动想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等。所有这些都借助活动过程和提问策略反映出来。为达到这些目标,内容就成为一种手段,它包括过程问题和内容问题。
3.提问过程中的策略
提问后给予孩子适当的思考时间。一般来说,简单的问题只要2~3秒的思考时间,孩子就可以回答了。如果我们提出的问题是调整性的,或者可能有争议,需要孩子仔细想一想,等待的时间就要稍微长一些。
4.对孩子的回答给予适度的回应
第一,让孩子参与信息和答案的收集。利用幼儿的思想和力量进行经验的交流和互补。研究表明:使用幼儿的想法,可以提高他们对活动的投入程度。
在活动中给孩子一点时间,让他们就观察或体验到的而又不明确、不理解的内容进行提问。而有一些孩子知道问题的答案,这是孩子们自己发现的结果,他们把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带回家询问,在活动时拿出来交流,既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语言倾听和表达能力,又促进孩子的责任意识和任务意识,锻炼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幼儿间的互动,让他们感受到同伴互补的力量。因此,回应孩子问题的对象不仅可以是老师,还可以是同伴。
第二,善于接纳孩子的各种答案,甚至是错误的答案。自主性学习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功能性错误,即幼儿在回答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无论这些错误是意想不到的还是由老师制造的,都不要把它想成不好的事故。我们要做的应该是:支持孩子的想法,善于接纳孩子的错误答案,在正确经验的基础上提升、转化。
第三,以探询方式进行追问,借助追问梳理、提升。
探询是指教师用来鼓励学生详细阐述自己或别人答案的陈述,是有效教学的一种辅助行为。它能尽可能地调动幼儿的经验,是一个动态的师幼共同学习、共同建构的过程。在一个活动中,如果诱导、探询、调整循环进行,幼儿就能获得更多信息,获得最大进步。
5.借助问题进行自然转换
提问除了可以激发幼儿兴趣、进行认知建构外,还可以进行环节的转换和课堂管理。我们有时可以用问题传递信息,提醒他们注意即将发生的变化。有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短语加以强调。
参考文献:
[1][美]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美]芭芭拉.鲍曼.渴望学习[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上海市教委研究室.走近新教材[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