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程改革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指出其内涵及实施的方法,该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维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断发挥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实施素质教育,贯彻《语文课程标准》,关注学生“全人”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语文现代性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模式的提出
(一)社会发展的需要
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已见端倪,人类将进入一个学习化的社会和终身教育的时代。学会学习,学会合作是每一个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这种素质,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高科技知识信息时代环境,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影响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自主、合作、探究这种学习方式已成为社会发展迫切需要。
(二)新课程的呼唤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为条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策略,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为保障。通过识字写字、阅读、写话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让学生“知”“能”并举,具有美好之情愫、良好之习惯,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激发想象、开发创造潜能,发展个性。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时代的必然,新课程的呼唤。
(三)小学语文教学的渴求
当前,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一味追求分数。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大多采取灌输式、题海战术式的教学方法。许多教师考虑的是怎样教,却没有考虑到学生怎样学。分析课文千篇一律,使得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课堂之中教师只是授课者,学生只是一个听众的角色,完全丧失了主体地位,这种教学方法抑制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导致他们产生了厌学的情绪。故此,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费时费力收效微的现象。要想打破这种局面,教师必须要摒弃为考而教的观念,高扬主体精神,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达到爱学、学会、会学的境界。
二、模式的实施
(一)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支配自己权力的意识、能力,集中表现为自尊、自立、自强等自我意识以及自我激励、自我调控、自我评价的能力等。它充分体现了个性化学习。语文学科是有代表性的人文学科,更应该充分发挥学生自身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数事例证明,有个性的人,才有思想,才有奇才,才能创造。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实施学生的自主学习呢?
1.正确对待预习
古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任何工作,事先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学习当然也不例外。预习,就是听课前的准备,是学习过程的第一个基本环节。因此,上课前,学生必须预习功课。
2.把握好课堂学习
(1)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自由、宽松、安全的气氛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摒弃师道尊严的思想,还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把学生看成是共同学习、共同探讨问题的朋友,从而形成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作为一种动机成分对自主学习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学习兴趣越浓厚,其学习的主动性、自动性就越强。
(3)提高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提高提问的水平,这也是实施“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提出问题后,阅读课文。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每组推选代表在班上汇报、交流,教师给予指导。
3.做好课后复习
复习是学习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小学生更应该做好课后复习。复习时要注意几点:
(1)理清基本内容
特别是一些基本的概念、原理、定理,不放过其中的难点、疑点。
(2)进行梳理
把所学内容条理化,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特别是单元复习和总复习更应该如此。乌申斯基说:“智慧不是别的,而是一种组织起来的知识体系。”把知识“串”起来的最好办法是做复习笔记。
(3)注意复习的及时性和反复性
课后复习、单元复习、总复习,都应该及时并注意适当的反复。会学习的同学不是最后算总账,临阵磨枪,而是课课清、节节清、章章清。根据心理学理论,及时复习并适当反复,省时省力,学习效果好,不易遗忘。
(二)合作学习
合作學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完成了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学习。其特点是互动性和交往性。其优点明显:有利于倾听各种意见,不断完善己有的文化,激发出自己的最高水平。还能增进同学间的感情交流,改进人际关系。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
1.明确任务
开展合作学习的任务选择非常重要。必须选择那些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才能开展合作学习。
2.有序进行
在刚开始实施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组织同学一起学习,使学生养成习惯。其次是采取异质分组的原则,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并采用学习组长轮流当的办法,使每一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真正使自主与合作互相促进。再次是在学习问题简单时学会谦让,不要抢着参与;问题有难度时会自告奋勇,积极回答。
3.分享成果
合作学习最终要让各学习小组进行全班交流,分享成果。交流的内容包括认知与技能方面的;过程与方法方面的;情感与价值观方面的。在交流过程中同学之间团结协助,大家共同分享交流成果。 (三)探究学习
所谓探究学习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整、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它着眼于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自主学习落到实处,为学生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在課堂教学中实施探究学习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有探究的欲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激发学生求知欲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提出独到的见解、设想与独特的做法,完成富有个人特色的创新性作业,并注重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不仅扩充个人的知识视野,而且形成探究的兴趣、创新性思考和学习的能力以及人格习惯。
探究起源于问题。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设计的问题一定要具有新颖性、多面性,能激活学生思维,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不必强求标准答案,要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提问题,课堂一定要设计提问的环境,让学生想问、敢问、善问。
2.要有探究的时空
探究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决定了探究学习必须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和具有一定的合作空间。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探究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而目前的课堂教学普遍存在教师“一言堂”“满堂灌”“满堂问”的现象,这种课堂表面看来热闹非凡,但实际上绝大多数学生没有机会参与教学,只是少数学生能够呼应教师的教学。必须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的课堂教学现状,最大限度地把时间与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主动探究、独立学习中逐渐地形成创新能力。
3.要有批判的精神
批判精神是指对事物作出独立的判断、评价。同时敢于逾越常规,对事情的结果和结论做大胆猜测。学生不盲从,不唯书,不唯师,只唯实,敢于对教材说“不”,敢于对教师说“不”,是批判精神的具体表现。
总而言之,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自主,以合作为主要方式,通过探究来实现语文学习,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一味地把自主、合作、探究分成几个孤立的板块,它们是相互相承的,自主应贯穿整个课堂,合作之中有探究,探究之中有合作,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茁壮成长。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实施素质教育,贯彻《语文课程标准》,关注学生“全人”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语文现代性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模式的提出
(一)社会发展的需要
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已见端倪,人类将进入一个学习化的社会和终身教育的时代。学会学习,学会合作是每一个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这种素质,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高科技知识信息时代环境,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影响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自主、合作、探究这种学习方式已成为社会发展迫切需要。
(二)新课程的呼唤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为条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策略,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为保障。通过识字写字、阅读、写话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让学生“知”“能”并举,具有美好之情愫、良好之习惯,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激发想象、开发创造潜能,发展个性。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时代的必然,新课程的呼唤。
(三)小学语文教学的渴求
当前,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一味追求分数。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大多采取灌输式、题海战术式的教学方法。许多教师考虑的是怎样教,却没有考虑到学生怎样学。分析课文千篇一律,使得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课堂之中教师只是授课者,学生只是一个听众的角色,完全丧失了主体地位,这种教学方法抑制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导致他们产生了厌学的情绪。故此,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费时费力收效微的现象。要想打破这种局面,教师必须要摒弃为考而教的观念,高扬主体精神,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达到爱学、学会、会学的境界。
二、模式的实施
(一)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支配自己权力的意识、能力,集中表现为自尊、自立、自强等自我意识以及自我激励、自我调控、自我评价的能力等。它充分体现了个性化学习。语文学科是有代表性的人文学科,更应该充分发挥学生自身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数事例证明,有个性的人,才有思想,才有奇才,才能创造。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实施学生的自主学习呢?
1.正确对待预习
古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任何工作,事先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学习当然也不例外。预习,就是听课前的准备,是学习过程的第一个基本环节。因此,上课前,学生必须预习功课。
2.把握好课堂学习
(1)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自由、宽松、安全的气氛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摒弃师道尊严的思想,还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把学生看成是共同学习、共同探讨问题的朋友,从而形成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作为一种动机成分对自主学习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学习兴趣越浓厚,其学习的主动性、自动性就越强。
(3)提高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提高提问的水平,这也是实施“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提出问题后,阅读课文。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每组推选代表在班上汇报、交流,教师给予指导。
3.做好课后复习
复习是学习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小学生更应该做好课后复习。复习时要注意几点:
(1)理清基本内容
特别是一些基本的概念、原理、定理,不放过其中的难点、疑点。
(2)进行梳理
把所学内容条理化,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特别是单元复习和总复习更应该如此。乌申斯基说:“智慧不是别的,而是一种组织起来的知识体系。”把知识“串”起来的最好办法是做复习笔记。
(3)注意复习的及时性和反复性
课后复习、单元复习、总复习,都应该及时并注意适当的反复。会学习的同学不是最后算总账,临阵磨枪,而是课课清、节节清、章章清。根据心理学理论,及时复习并适当反复,省时省力,学习效果好,不易遗忘。
(二)合作学习
合作學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完成了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学习。其特点是互动性和交往性。其优点明显:有利于倾听各种意见,不断完善己有的文化,激发出自己的最高水平。还能增进同学间的感情交流,改进人际关系。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
1.明确任务
开展合作学习的任务选择非常重要。必须选择那些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才能开展合作学习。
2.有序进行
在刚开始实施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组织同学一起学习,使学生养成习惯。其次是采取异质分组的原则,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并采用学习组长轮流当的办法,使每一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真正使自主与合作互相促进。再次是在学习问题简单时学会谦让,不要抢着参与;问题有难度时会自告奋勇,积极回答。
3.分享成果
合作学习最终要让各学习小组进行全班交流,分享成果。交流的内容包括认知与技能方面的;过程与方法方面的;情感与价值观方面的。在交流过程中同学之间团结协助,大家共同分享交流成果。 (三)探究学习
所谓探究学习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整、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它着眼于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自主学习落到实处,为学生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在課堂教学中实施探究学习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有探究的欲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激发学生求知欲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提出独到的见解、设想与独特的做法,完成富有个人特色的创新性作业,并注重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不仅扩充个人的知识视野,而且形成探究的兴趣、创新性思考和学习的能力以及人格习惯。
探究起源于问题。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设计的问题一定要具有新颖性、多面性,能激活学生思维,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不必强求标准答案,要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提问题,课堂一定要设计提问的环境,让学生想问、敢问、善问。
2.要有探究的时空
探究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决定了探究学习必须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和具有一定的合作空间。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探究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而目前的课堂教学普遍存在教师“一言堂”“满堂灌”“满堂问”的现象,这种课堂表面看来热闹非凡,但实际上绝大多数学生没有机会参与教学,只是少数学生能够呼应教师的教学。必须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的课堂教学现状,最大限度地把时间与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主动探究、独立学习中逐渐地形成创新能力。
3.要有批判的精神
批判精神是指对事物作出独立的判断、评价。同时敢于逾越常规,对事情的结果和结论做大胆猜测。学生不盲从,不唯书,不唯师,只唯实,敢于对教材说“不”,敢于对教师说“不”,是批判精神的具体表现。
总而言之,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自主,以合作为主要方式,通过探究来实现语文学习,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一味地把自主、合作、探究分成几个孤立的板块,它们是相互相承的,自主应贯穿整个课堂,合作之中有探究,探究之中有合作,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