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小学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已成为了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了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让小学生更好的融入到语文阅读的情景之中,增添课堂的乐趣,使小学语文阅读水平进一步提高,本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进行浅谈。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兴趣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目标,又是全面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它既是一种学习语言的基本方法。也是一种语言的能力,学会阅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能直接关系到掌握知识的多少。《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教学过程,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为此,我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对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了以下尝试:
一、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阅读课成功的基础。在小学高年级阅读课上,教师为了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应该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并通过语言或图片等方式将学生引入自己所创设的情境中去。如人教版语文课本上有《桂林山水》这一篇课文。教师在讲这篇课文之前,会让学生进行阅读,此时就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最佳时机。但是,学生对于桂林山水是比较陌生的,因此,教师可以先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比如说可以使用多媒体放一些关于桂林山水的美丽的图片或者放映一些小影片,让学生对桂林山水的奇、秀、美有所了解,然后让学生带着对桂林山水的初步了解进行课文的阅读。学生对桂林山水已经有了初步了解,所以会激发他们对文章阅读的兴趣。
二、正确的阅读技巧指引
兴趣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固然重要,然而一个好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轻松阅读,开心学习。首先,阅读一篇文章首先要让学生进行粗读,抓住文章的题目,题目往往是文章的核心,读懂文章大概讲什么内容;其次是对文章进行细读,这个时候要比前一次粗读细心,结合自己实际生活融入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景中,概括每一段的内容,把每一段串接起来就是整篇文章的内容;最后带着对文章内容略懂的基础,带着感情再进行细读,认真抓住文章思路,体会作者的思想,思考这篇课文用了什么手法,在笔者的笔下这些句子怎么这么优美,掌握课文的重点。老师可以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概括,标出自己觉得写的好的句子,进行仿句造句,既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又可以开发想象力。
三、读与写同步训练,提高阅读能力
识字是阅读的前提条件,对于小学中年级的学生来说所认识的汉字是有限的,要提高阅读能力学生不仅要读,而且要经常动手写,在动手中提高阅读能力,读与写的同步就是学生一边理解文章一边写写自己的感受。把写得好的句子摘抄下来,可以用在以后的写作里。要是能够读出来效果就更好了,既加深了理解又提高了阅读能力。在阅读中老师要提供学生多的练笔机会,很多根据文章特点制定的课后小练笔是非常好的锻炼机会,让学生多写写读后感,然后把自己的读后感分享给其他同学,长期以来,学生通过这样读与写的训练学会了分享学会自主阅读。文章内容就在学生朗读交流、展示中理解、感悟了,而老师只要参与其中起到引导的作用。
四、丰富知识,加强课外阅读
教材中的文章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有限的,仅靠老师教的远远不够,学生要加强课外课本的阅读,读的书多了理解能力自然就提高了,在阅读中积累知识丰富想象力,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阅读的魅力,阅读给自身带来的乐趣。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找出阅读水平相近的书提供学生阅读,可以在班级建立一个“小图书馆”,提供学生课后阅读,图书馆涉及的内容要广泛,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开阔了眼界,像是与世界对话。并鼓励学生摘抄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每天课堂抽出时间让学生们朗读分享,每星期抽出时间让学生推荐喜欢的文章或课外书籍,选取一部分共同欣赏,欣赏好的词句,欣赏妙的写作手法,达到阅读与写作的目的。总之,语文教学只有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想结合,课内得法,课外得益,课内外相得益彰,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收获阅读的成功。
五、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和老师在相处过程中民主、和谐、平等、互谅、宽容、尊重、保持积极的合作关系。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误,面对错误,教师不应该责怪学生,而是应该用另一种方式和态度来告诉小学生,让他们发现自己错在哪里,以后应注意什么。这样不仅使小学生没有感到不满,而是会和教师交流,以后自己会怎么做,同时教师驾驭了小学生,教师和小学生不是管制与被管制的制约关系,教师是指导者,而不是领导者,不仅是年龄上的长者,更是心灵上的朋友。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产生自己的阅读感受,这就使得学生希望能有人和他一起讨论这件事,就像讲故事一样,诉说给别人,来分享他们的感受。为了这样的阅读效果,教师就应该给学生自由,让他们自己选择交流的对象,进行沟通,不受任何约束,而且带有他们自己的真实感情。
总之,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小学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上述所说的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通过实践运用,培养学生的语感;合理使用网络,正确使用多媒体教学等。
参考文献:
[1]杨泞妃.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对策[J].亚太教育,2015(5)
[2]黄进.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J].课外语文, 2014(18)
[3]静秀娟.对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浅显看法[J].考试周刊,2015(29)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兴趣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目标,又是全面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它既是一种学习语言的基本方法。也是一种语言的能力,学会阅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能直接关系到掌握知识的多少。《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教学过程,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为此,我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对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了以下尝试:
一、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阅读课成功的基础。在小学高年级阅读课上,教师为了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应该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并通过语言或图片等方式将学生引入自己所创设的情境中去。如人教版语文课本上有《桂林山水》这一篇课文。教师在讲这篇课文之前,会让学生进行阅读,此时就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最佳时机。但是,学生对于桂林山水是比较陌生的,因此,教师可以先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比如说可以使用多媒体放一些关于桂林山水的美丽的图片或者放映一些小影片,让学生对桂林山水的奇、秀、美有所了解,然后让学生带着对桂林山水的初步了解进行课文的阅读。学生对桂林山水已经有了初步了解,所以会激发他们对文章阅读的兴趣。
二、正确的阅读技巧指引
兴趣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固然重要,然而一个好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轻松阅读,开心学习。首先,阅读一篇文章首先要让学生进行粗读,抓住文章的题目,题目往往是文章的核心,读懂文章大概讲什么内容;其次是对文章进行细读,这个时候要比前一次粗读细心,结合自己实际生活融入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景中,概括每一段的内容,把每一段串接起来就是整篇文章的内容;最后带着对文章内容略懂的基础,带着感情再进行细读,认真抓住文章思路,体会作者的思想,思考这篇课文用了什么手法,在笔者的笔下这些句子怎么这么优美,掌握课文的重点。老师可以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概括,标出自己觉得写的好的句子,进行仿句造句,既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又可以开发想象力。
三、读与写同步训练,提高阅读能力
识字是阅读的前提条件,对于小学中年级的学生来说所认识的汉字是有限的,要提高阅读能力学生不仅要读,而且要经常动手写,在动手中提高阅读能力,读与写的同步就是学生一边理解文章一边写写自己的感受。把写得好的句子摘抄下来,可以用在以后的写作里。要是能够读出来效果就更好了,既加深了理解又提高了阅读能力。在阅读中老师要提供学生多的练笔机会,很多根据文章特点制定的课后小练笔是非常好的锻炼机会,让学生多写写读后感,然后把自己的读后感分享给其他同学,长期以来,学生通过这样读与写的训练学会了分享学会自主阅读。文章内容就在学生朗读交流、展示中理解、感悟了,而老师只要参与其中起到引导的作用。
四、丰富知识,加强课外阅读
教材中的文章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有限的,仅靠老师教的远远不够,学生要加强课外课本的阅读,读的书多了理解能力自然就提高了,在阅读中积累知识丰富想象力,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阅读的魅力,阅读给自身带来的乐趣。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找出阅读水平相近的书提供学生阅读,可以在班级建立一个“小图书馆”,提供学生课后阅读,图书馆涉及的内容要广泛,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开阔了眼界,像是与世界对话。并鼓励学生摘抄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每天课堂抽出时间让学生们朗读分享,每星期抽出时间让学生推荐喜欢的文章或课外书籍,选取一部分共同欣赏,欣赏好的词句,欣赏妙的写作手法,达到阅读与写作的目的。总之,语文教学只有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想结合,课内得法,课外得益,课内外相得益彰,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收获阅读的成功。
五、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和老师在相处过程中民主、和谐、平等、互谅、宽容、尊重、保持积极的合作关系。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误,面对错误,教师不应该责怪学生,而是应该用另一种方式和态度来告诉小学生,让他们发现自己错在哪里,以后应注意什么。这样不仅使小学生没有感到不满,而是会和教师交流,以后自己会怎么做,同时教师驾驭了小学生,教师和小学生不是管制与被管制的制约关系,教师是指导者,而不是领导者,不仅是年龄上的长者,更是心灵上的朋友。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产生自己的阅读感受,这就使得学生希望能有人和他一起讨论这件事,就像讲故事一样,诉说给别人,来分享他们的感受。为了这样的阅读效果,教师就应该给学生自由,让他们自己选择交流的对象,进行沟通,不受任何约束,而且带有他们自己的真实感情。
总之,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小学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上述所说的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通过实践运用,培养学生的语感;合理使用网络,正确使用多媒体教学等。
参考文献:
[1]杨泞妃.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对策[J].亚太教育,2015(5)
[2]黄进.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J].课外语文, 2014(18)
[3]静秀娟.对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浅显看法[J].考试周刊,20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