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的。当一个人有某种需要时,才能对相关事物引起注意,并产生兴趣。因此心理学理论认为: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本文将从明确学习目的、改进教学方法,变换教学手段,培养师生情感等方面来论述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 数学;兴趣;培养;激发;方法
兴趣是指一个人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人对他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使他不知不觉地心向神往,表现出注意的倾向,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兴趣是事业成功的前导,也是培养学生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当我们仔细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时,不难发现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凡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科,往往也是他们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科。这是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它促进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导致学习成功的重要原因。正可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乐之者”是学习中的最佳境界,只要学生达到了乐学的境界,就能以学为乐,勤奋好学,苦中求乐。而假如没有学习兴趣的支持,学生的学习活动就会显得枯燥无味,也就不可能长久的持续下去。数学在许多人心目中,往往是一个枯燥乏味,充满着各种怪异符号的学科,加之数学学科抽象性高,连贯性强,使得许多学生学而生畏,畏而生厌,从而导致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动力,造成学生学习数学成绩的下滑。因此可以说:学生对数学学科兴趣的强弱决定了学生数学质量的高低。兴趣对传授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增效减负,学习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吗?
一、明确学习数学目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心理学研究表明,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应该使学生了解所学学科的实用价值,各种知识技能对他们有什么直接或间接的用途。当学生能够意识到学习是他们达到某种重要的目的手段时,他们就会产生求知欲和认识的兴趣。事实证明,在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有效办法。
1、在数学教学中,向学生介绍数学在科学、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实例,通过这些事例使学生领悟到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迷、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使学生明确数学在社会和现代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样可以克服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数学仅仅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需要的片面认识,加深了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性的理解,从而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还应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学习数学对于提高思维素质,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和想象力都具有重要作用。这是因为理解数学概念,进行推理论证,解答应用问题,都要广泛应用逻辑的统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的理由律等基本规律,并利用分析、综合、演绎、归纳、类比等重要思维方法,它能养成人们从事确定的、不矛盾的、有序的、有依据的思维习惯。所以说“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使人变聪明的特效药”。从而给学生树立“学数学能使人更聪明”的观念,以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首先的教学之法,关键的开巧之术,在于教师“寓教于乐”,根据学生特点和容易乐于接受这一要求,使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处理,并运用生动形象,具体鲜明,妙趣横生的语言表达出来,才能使学生在领会知识的同时,把学生学习数学的艺术美、科学美的感受得到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关键和重要手段。
1、史料法
数学史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摇篮,它孕育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了这两者我们的课堂就不再会枯燥乏味了,通过平时教学和与学生的交谈中,我们发现现在的中学生仍有喜欢听故事的习惯,尤其是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讲一些与当天学习数学有关的数学趣事,可以让学生对所学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会让学生产生学习这些榜样的动力,古今中外的数学家故事以及数学趣闻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应结合教材,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恰当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史,从古埃及的土地丈量到几何学的形成;从勾股定理到《九章算术》,从终生勤奋好学的欧拉到才华横溢的高斯;从黄金分割到优先法的应用,一个个历史境头会让学生深深沉浸在古人奋斗的情景中,它必激励学生追求真理、努力上进,同时,学生也会从数学家的成功与失败中得到不少启迪,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极大热情。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多读点数学史。
2、故事法
美国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曾说过:“为了使学生富有成效,学生应该对所学知识倍感兴趣,并在学习中寻求欢乐”。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不能照本宣科,对学生灌输数学知识,而应积极创设数学情景,启迪学生数学思维。学生都喜爱听故事、猜谜语、作遐想。教师应适时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以引起学生心理矛盾冲突。使他们意识到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解决这些矛盾的冲突,从而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动机,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于数学知识点多,与一些知识相关的故事也不少,尤其是一些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如:讲无理数时引用帕斯金因发现无理数而被扔进大海的故事,讲授“反证法”时引用“道旁李苦”的推理故事,讲授对数应用时引用印度赏给国际象棋发明家锡塔麦粒的故事,充分利用故事具有非凡的吸引力来增强课堂情趣,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一大法宝。当然如果没有现成的故事可引,教师如能恰当编一个故事出来,会使教师受欢迎度提升不少。
3、创设问题情景法
创设问题情景是指在新奇未知事物刺激下,学生认知中突然提出问题或接受教师提问并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作为自己学习活动目的的一种情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等人的研究表明:当感性输入的信息与人现有认知结构之间具有中等程度的不符合时,人的兴趣最大,因此,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能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创设一种紧张,活跃和谐生动,张驰有效的理念气氛。
创设问题情景是一种心理机制,它对大脑皮层具有很强烈的持续的刺激作用,使人一时猜不透,想不通,又丢不开,放不下,尤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记忆力加深。例如:讲授“直角三角形”这一章知识时,教师提出如下问题:你能否不过河就测出河宽?不上山测出山高?不接近敌人阵地而测出敌我之间的距离?从而让学生产生悬念,急于要了解问题的结果。使学生一开始就对新问题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因而尽管这节课在后面的内容都是一些繁杂的运算,但学生在学习中热情高涨,兴趣盎然,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4、教具法
恰当运用教具,除了能向学生直观形象地传授知识外,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着奇妙的效果,如有一个严冬的早晨,某老师摇着一把纸扇走进教室,同学们不解地望着他,当大家明白老师这节课要讲扇形的有关计算时,都露出了欣喜的微笑。又如某老师提一副麻将牌到教室,同学们猜想,老师不会是在教我们玩麻将吧!那又干什么呢?只见老师把牌一块块地等距地摆在课堂上,后来才知道老师正在用多米诺骨牌原理讲数学归纳法。
5、惊异欣喜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认知矛盾是动机的根源”,课堂上教师创设认知不协调的情景,以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动机,通过探索消除剧烈矛盾,获得积极的心理满足,这样兴趣的创设,我们称为惊异欣喜法。如在讲“分类讨论”的必要性时,可举例:一个正方体去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很多学生毫不犹豫地回答:“三个”,也有的同学想了想回答“五个”,也有的同学回答“四个”。然后教师否定每一个同学的答案,同学们都感到惊讶。通过教具分析发现,每个同学都只答对了三分之一,于是由惊讶转为惊喜,理解了分类讨论的必要性。再如讲到为什么要用逻辑推理时,教师先在黑板上画互相垂直的符号“┻”的两条等长线段,让学生观察判断哪条线段长,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竖着的那条较长”。我用尺子一量发现一样长,同学们感到奇怪,但不得不承认这是事实。通过此例使学生明确数学问题光凭眼看是靠不住的,它需要严密的推理论证,这样的数学课趣味浓、余味长,能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6、竞争法
实践表明,大多数人在竞争氛围下的积极参与性远远高出平时,因而利用学生好动、好胜的心理特征,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一题多变”的设计问题比赛,“一题多解”的解答问题的比赛。读背法则,定义的接力比赛,默写公式比赛等等比赛方式,会使本来枯燥单调的数学内容在学生间相互竞争所产生的热烈,高昂的情绪氛围中得到落实,这种方法对激励学生成绩中等以上的同学尤其有效,因为它使学习活动更富有刺激性、挑战性和参与性,从而引发竞争意识,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7、体验成功法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使青少年好好学的欲望,缺少这种力量,教学上任何巧妙的情绪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情感教学心理研究表明,学习成功是导致学习兴趣的重要原因,而且事实上,往往是学习的某些成功或某次成功导致学生最初的学习兴趣的萌发,并在兴趣的推动下,取得更进一步的学习成功,从而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形成了“成功——兴趣——更大的成功——更浓的兴趣”的良性循环。反之学习上的不断失败,会抑制学生最初的兴趣,并进一步影响学习成功,导致学习兴趣的更缺乏,从而形成“失败——缺乏兴趣——更大失败——更缺乏兴趣”的恶性循环。在教学实践中应贯彻“因人而异,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上,不应以完美无缺的解答作为评价学习成功的唯一的标准,而应采取对学生思路解答中的某一步乃至某一个数据、一个符号的正确性都加以肯定的分析评价法。
【关键词】 数学;兴趣;培养;激发;方法
兴趣是指一个人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人对他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使他不知不觉地心向神往,表现出注意的倾向,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兴趣是事业成功的前导,也是培养学生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当我们仔细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时,不难发现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凡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科,往往也是他们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科。这是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它促进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导致学习成功的重要原因。正可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乐之者”是学习中的最佳境界,只要学生达到了乐学的境界,就能以学为乐,勤奋好学,苦中求乐。而假如没有学习兴趣的支持,学生的学习活动就会显得枯燥无味,也就不可能长久的持续下去。数学在许多人心目中,往往是一个枯燥乏味,充满着各种怪异符号的学科,加之数学学科抽象性高,连贯性强,使得许多学生学而生畏,畏而生厌,从而导致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动力,造成学生学习数学成绩的下滑。因此可以说:学生对数学学科兴趣的强弱决定了学生数学质量的高低。兴趣对传授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增效减负,学习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吗?
一、明确学习数学目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心理学研究表明,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应该使学生了解所学学科的实用价值,各种知识技能对他们有什么直接或间接的用途。当学生能够意识到学习是他们达到某种重要的目的手段时,他们就会产生求知欲和认识的兴趣。事实证明,在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有效办法。
1、在数学教学中,向学生介绍数学在科学、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实例,通过这些事例使学生领悟到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迷、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使学生明确数学在社会和现代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样可以克服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数学仅仅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需要的片面认识,加深了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性的理解,从而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还应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学习数学对于提高思维素质,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和想象力都具有重要作用。这是因为理解数学概念,进行推理论证,解答应用问题,都要广泛应用逻辑的统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的理由律等基本规律,并利用分析、综合、演绎、归纳、类比等重要思维方法,它能养成人们从事确定的、不矛盾的、有序的、有依据的思维习惯。所以说“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使人变聪明的特效药”。从而给学生树立“学数学能使人更聪明”的观念,以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首先的教学之法,关键的开巧之术,在于教师“寓教于乐”,根据学生特点和容易乐于接受这一要求,使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处理,并运用生动形象,具体鲜明,妙趣横生的语言表达出来,才能使学生在领会知识的同时,把学生学习数学的艺术美、科学美的感受得到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关键和重要手段。
1、史料法
数学史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摇篮,它孕育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了这两者我们的课堂就不再会枯燥乏味了,通过平时教学和与学生的交谈中,我们发现现在的中学生仍有喜欢听故事的习惯,尤其是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讲一些与当天学习数学有关的数学趣事,可以让学生对所学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会让学生产生学习这些榜样的动力,古今中外的数学家故事以及数学趣闻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应结合教材,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恰当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史,从古埃及的土地丈量到几何学的形成;从勾股定理到《九章算术》,从终生勤奋好学的欧拉到才华横溢的高斯;从黄金分割到优先法的应用,一个个历史境头会让学生深深沉浸在古人奋斗的情景中,它必激励学生追求真理、努力上进,同时,学生也会从数学家的成功与失败中得到不少启迪,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极大热情。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多读点数学史。
2、故事法
美国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曾说过:“为了使学生富有成效,学生应该对所学知识倍感兴趣,并在学习中寻求欢乐”。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不能照本宣科,对学生灌输数学知识,而应积极创设数学情景,启迪学生数学思维。学生都喜爱听故事、猜谜语、作遐想。教师应适时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以引起学生心理矛盾冲突。使他们意识到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解决这些矛盾的冲突,从而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动机,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于数学知识点多,与一些知识相关的故事也不少,尤其是一些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如:讲无理数时引用帕斯金因发现无理数而被扔进大海的故事,讲授“反证法”时引用“道旁李苦”的推理故事,讲授对数应用时引用印度赏给国际象棋发明家锡塔麦粒的故事,充分利用故事具有非凡的吸引力来增强课堂情趣,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一大法宝。当然如果没有现成的故事可引,教师如能恰当编一个故事出来,会使教师受欢迎度提升不少。
3、创设问题情景法
创设问题情景是指在新奇未知事物刺激下,学生认知中突然提出问题或接受教师提问并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作为自己学习活动目的的一种情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等人的研究表明:当感性输入的信息与人现有认知结构之间具有中等程度的不符合时,人的兴趣最大,因此,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能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创设一种紧张,活跃和谐生动,张驰有效的理念气氛。
创设问题情景是一种心理机制,它对大脑皮层具有很强烈的持续的刺激作用,使人一时猜不透,想不通,又丢不开,放不下,尤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记忆力加深。例如:讲授“直角三角形”这一章知识时,教师提出如下问题:你能否不过河就测出河宽?不上山测出山高?不接近敌人阵地而测出敌我之间的距离?从而让学生产生悬念,急于要了解问题的结果。使学生一开始就对新问题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因而尽管这节课在后面的内容都是一些繁杂的运算,但学生在学习中热情高涨,兴趣盎然,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4、教具法
恰当运用教具,除了能向学生直观形象地传授知识外,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着奇妙的效果,如有一个严冬的早晨,某老师摇着一把纸扇走进教室,同学们不解地望着他,当大家明白老师这节课要讲扇形的有关计算时,都露出了欣喜的微笑。又如某老师提一副麻将牌到教室,同学们猜想,老师不会是在教我们玩麻将吧!那又干什么呢?只见老师把牌一块块地等距地摆在课堂上,后来才知道老师正在用多米诺骨牌原理讲数学归纳法。
5、惊异欣喜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认知矛盾是动机的根源”,课堂上教师创设认知不协调的情景,以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动机,通过探索消除剧烈矛盾,获得积极的心理满足,这样兴趣的创设,我们称为惊异欣喜法。如在讲“分类讨论”的必要性时,可举例:一个正方体去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很多学生毫不犹豫地回答:“三个”,也有的同学想了想回答“五个”,也有的同学回答“四个”。然后教师否定每一个同学的答案,同学们都感到惊讶。通过教具分析发现,每个同学都只答对了三分之一,于是由惊讶转为惊喜,理解了分类讨论的必要性。再如讲到为什么要用逻辑推理时,教师先在黑板上画互相垂直的符号“┻”的两条等长线段,让学生观察判断哪条线段长,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竖着的那条较长”。我用尺子一量发现一样长,同学们感到奇怪,但不得不承认这是事实。通过此例使学生明确数学问题光凭眼看是靠不住的,它需要严密的推理论证,这样的数学课趣味浓、余味长,能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6、竞争法
实践表明,大多数人在竞争氛围下的积极参与性远远高出平时,因而利用学生好动、好胜的心理特征,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一题多变”的设计问题比赛,“一题多解”的解答问题的比赛。读背法则,定义的接力比赛,默写公式比赛等等比赛方式,会使本来枯燥单调的数学内容在学生间相互竞争所产生的热烈,高昂的情绪氛围中得到落实,这种方法对激励学生成绩中等以上的同学尤其有效,因为它使学习活动更富有刺激性、挑战性和参与性,从而引发竞争意识,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7、体验成功法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使青少年好好学的欲望,缺少这种力量,教学上任何巧妙的情绪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情感教学心理研究表明,学习成功是导致学习兴趣的重要原因,而且事实上,往往是学习的某些成功或某次成功导致学生最初的学习兴趣的萌发,并在兴趣的推动下,取得更进一步的学习成功,从而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形成了“成功——兴趣——更大的成功——更浓的兴趣”的良性循环。反之学习上的不断失败,会抑制学生最初的兴趣,并进一步影响学习成功,导致学习兴趣的更缺乏,从而形成“失败——缺乏兴趣——更大失败——更缺乏兴趣”的恶性循环。在教学实践中应贯彻“因人而异,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上,不应以完美无缺的解答作为评价学习成功的唯一的标准,而应采取对学生思路解答中的某一步乃至某一个数据、一个符号的正确性都加以肯定的分析评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