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脑梗死伴高血脂的疗效。 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5月收治的脑梗死伴高血脂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口服瑞舒伐他汀,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血脂、血糖、肝功能及脑出血事件的复发情况。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血脂、血糖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肝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脑出血事件的复发率仅14.89%,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使用瑞舒伐他汀能有效地降低脑梗死伴高血脂患者的血脂水平,减少脑出血事件的复发率,较采用辛伐他汀治疗效果更显著。
[关键词] 脑梗死;高血脂;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
[中图分类号] R45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32-0041-02
近年来,老年人口(60岁和65岁以上)超过总人口比例的10%和7%,我国社会发展逐渐走向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而脑梗死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升高。且脑梗死的致死率高、致残率高,给患者及家属带来沉重负担,高血脂则是威胁脑梗死患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已广泛引起人们的重视[1]。本文通过对本院2014年10月~2016年5月收治的脑梗死伴高血脂患者94例,分别进行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本院在2014年10月~2016年5月接受治疗的脑梗死伴高血脂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脑梗死与高血脂的临床诊断标准,排除恶性肿瘤、免疫系统疾病、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及正在服用降脂药物的患者。观察组:男23例,女24例,年龄55~67岁(58.47±3.62)岁,发病时间(41.26±8.49)h。对照组脑梗死伴高血脂患者中男26例,女21例,年龄56~70岁(59.64±3.48)岁,发病时间(42.21±6.58)h。两组脑梗死伴高血脂患者的发病时间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包括改善微血管循环、保护脑细胞,营养神经、使用抗血小板凝聚药等,口服辛伐他汀(国药准字号H20083839,10 mg×12片/盒,山东鲁抗医药集团赛特有限责任公司)20 mg,每晚1次/2片。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下口服瑞舒伐他汀(国药准字为H20080242,10 mg×7 s,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10 mg,每晚1次。两组均治疗3个月,治疗期间未服用其他抗血脂药物。
1.3 观察指标
两组脑梗死伴高血脂患者用药2周后,分别空腹取静脉血,检测患者的血脂(TC、TG、LDL-C、HDL-C)、血糖及肝功能(ALT、AST),并记录两组患者用药后脑出血事件(脑梗死复发、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脑梗死伴高血脂患者血脂及空腹血糖情况比较
观察组脑梗死伴高血脂患者血脂和空腹血糖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如表1所示。
2.2 两组脑梗死伴高血脂患者肝功能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肝功能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如表2所示。
2.3 复发情况
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脑梗死复发3例,脑出血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例,脑出血事件总复发7例(14.89%)。对照组出现脑梗死7例,脑出血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5例,总复发16例(34.04%)。观察组脑梗死伴高血脂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66,P=0.03)。
3 讨论
缺血性卒中疾病的总称是脑梗死,诱发脑梗死的高危因素有动脉粥样硬化与血脂异常。50~60岁患病的人群较多,多伴有糖尿病、风湿性心脑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及动脉粥样硬化,吸烟酗酒者的患病率也较高[2-5]。据许多临床研究发现,TG(三酰甘油)水平异常、TC(总胆固醇)、LDL(低密度脂蛋白)升高、HDL(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均与脑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6-7]。
血脂异常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部分患者可能需要终身服物。他汀类药物是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A还原酶抑制剂(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还原酶与限速酶,增加肝LDL细胞表面受体数目,对细胞内羟甲戊酸的代谢有阻断作用,从而对LDL的代谢、分解与吸收起到促进作用[8-11]。目前常见的他汀类药物有瑞舒伐他汀、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
辛伐他汀能抑制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是一种血脂调节剂。有文献表明,辛伐他汀能有降低高脂血症患者血清、主动脉、肝脏中TC(总胆固醇)含量的效果及降低V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作用[11-13]。辛伐他汀一般耐受性较好,其轻微的不良反应为一时性,便秘、腹痛、胃肠胀气为常见不良反应;头痛、疲乏、无力等较少发生,但多数患者存在过敏反应,如风湿性多发性肌痛、脉管炎、血管神经性水肿、血小板减少、发烧、呼吸困难等,停药后,上述不良反应均可消失[14]。
其中,瑞舒伐他汀是HMG-CoA還原酶抑制剂之一,是临床上应用较多的一种新型他汀类药物,能对体内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起到抑制作用,降低胆固醇含量,且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较少,对降低血脂具有显著效果。另外,瑞舒伐他汀还具有抑制血管内皮炎症反应,抗氧化、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对改善内皮功能具有良好效果[15]。且瑞舒伐他汀为单一对映体,存在形式为活性羟酸钙盐,比其他他汀类药物具有更强的亲水性(普伐他汀除外)。 观察组脑梗死伴高血脂患者的TG(1.53±0.64)mmol/L、TC(4.68±1.43)mmol/L、LDL-C(2.47±0.19)mmol/L、HDL-C(1.64±0.57)mmol/L及空腹血糖(5.17±1.06)mmol/L,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肝功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脑出血事件的复发率为14.89%,明显低于对照组34.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吉凤学者等的研究结果证实了上述观点,其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脑梗死伴高血脂患者的空腹血糖为(5.55±1.88)mmol/L,TG为(1.51±0.55)mmol/L,TC为(4.86±1.27)mmol/L,LDL-C为(2.41±0.86)mmol/L,HDL-C为(1.62±0.51)mmol/L,各项指标均优于应用辛伐他汀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瑞舒伐他汀对降低脑梗死伴高血脂患者的血脂水平具有明显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及肝功能,降低患者脑出血事件的复发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吴璐. 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脂的临床疗效对比[J].海峡药学,2016,28(2):162-163.
[2] 杨喜惠. 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高龄患者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比较[J]. 中国临床研究,2013,26(9):913-914.
[3] 彭丽静,马在臣,梁克山. 瑞舒伐他汀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24):3437-3438.
[4] 张云书. 三种降脂药物对老年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脂患者治疗效果及血脂水平的影响分析[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8(2):213-216.
[5] 康凌. 他汀类药物对脑梗死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脂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 13(18):2127-2128.
[6] 龙秀英,宋春江,曾尚霞. 复发性脑梗死患者他汀类药物用药依从性情况调查[J]. 中国药业,2014,23(23):67-68.
[7] 戴毅,吴玉泉,胡金华. 瑞舒伐他汀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 中华全科医学,2015,13(6):924-925.
[8] 臧广霞. 64例脑梗死患者早期他汀类药物疗效观察[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4,26(6):675-676.
[9] 于爽. 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动脉斑块的影响[J]. 中國继续医学教育,2016,8(15):145-146.
[10] 郑志平,王双艳,王敏健. 他汀类药物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疗效探讨[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1):18-19.
[11] 王安惠. 他汀类药物治疗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5,3(15):87-88.
[12] 董春华. 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应用他汀类药物的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1):148.
[13] 塞麦提. 他汀类药物早期应用于脑梗死治疗122例临床效果分析[J]. 中外医疗,2014,33(21):106-107.
[14] 张伟. 他汀类药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53-54.
[15] 牛犇. 他汀类药与抗血小板药物联用对急性脑梗死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9):128-129.
(收稿日期:2016-09-05)
[关键词] 脑梗死;高血脂;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
[中图分类号] R45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32-0041-02
近年来,老年人口(60岁和65岁以上)超过总人口比例的10%和7%,我国社会发展逐渐走向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而脑梗死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升高。且脑梗死的致死率高、致残率高,给患者及家属带来沉重负担,高血脂则是威胁脑梗死患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已广泛引起人们的重视[1]。本文通过对本院2014年10月~2016年5月收治的脑梗死伴高血脂患者94例,分别进行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本院在2014年10月~2016年5月接受治疗的脑梗死伴高血脂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脑梗死与高血脂的临床诊断标准,排除恶性肿瘤、免疫系统疾病、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及正在服用降脂药物的患者。观察组:男23例,女24例,年龄55~67岁(58.47±3.62)岁,发病时间(41.26±8.49)h。对照组脑梗死伴高血脂患者中男26例,女21例,年龄56~70岁(59.64±3.48)岁,发病时间(42.21±6.58)h。两组脑梗死伴高血脂患者的发病时间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包括改善微血管循环、保护脑细胞,营养神经、使用抗血小板凝聚药等,口服辛伐他汀(国药准字号H20083839,10 mg×12片/盒,山东鲁抗医药集团赛特有限责任公司)20 mg,每晚1次/2片。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下口服瑞舒伐他汀(国药准字为H20080242,10 mg×7 s,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10 mg,每晚1次。两组均治疗3个月,治疗期间未服用其他抗血脂药物。
1.3 观察指标
两组脑梗死伴高血脂患者用药2周后,分别空腹取静脉血,检测患者的血脂(TC、TG、LDL-C、HDL-C)、血糖及肝功能(ALT、AST),并记录两组患者用药后脑出血事件(脑梗死复发、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脑梗死伴高血脂患者血脂及空腹血糖情况比较
观察组脑梗死伴高血脂患者血脂和空腹血糖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如表1所示。
2.2 两组脑梗死伴高血脂患者肝功能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肝功能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如表2所示。
2.3 复发情况
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脑梗死复发3例,脑出血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例,脑出血事件总复发7例(14.89%)。对照组出现脑梗死7例,脑出血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5例,总复发16例(34.04%)。观察组脑梗死伴高血脂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66,P=0.03)。
3 讨论
缺血性卒中疾病的总称是脑梗死,诱发脑梗死的高危因素有动脉粥样硬化与血脂异常。50~60岁患病的人群较多,多伴有糖尿病、风湿性心脑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及动脉粥样硬化,吸烟酗酒者的患病率也较高[2-5]。据许多临床研究发现,TG(三酰甘油)水平异常、TC(总胆固醇)、LDL(低密度脂蛋白)升高、HDL(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均与脑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6-7]。
血脂异常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部分患者可能需要终身服物。他汀类药物是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A还原酶抑制剂(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还原酶与限速酶,增加肝LDL细胞表面受体数目,对细胞内羟甲戊酸的代谢有阻断作用,从而对LDL的代谢、分解与吸收起到促进作用[8-11]。目前常见的他汀类药物有瑞舒伐他汀、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
辛伐他汀能抑制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是一种血脂调节剂。有文献表明,辛伐他汀能有降低高脂血症患者血清、主动脉、肝脏中TC(总胆固醇)含量的效果及降低V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作用[11-13]。辛伐他汀一般耐受性较好,其轻微的不良反应为一时性,便秘、腹痛、胃肠胀气为常见不良反应;头痛、疲乏、无力等较少发生,但多数患者存在过敏反应,如风湿性多发性肌痛、脉管炎、血管神经性水肿、血小板减少、发烧、呼吸困难等,停药后,上述不良反应均可消失[14]。
其中,瑞舒伐他汀是HMG-CoA還原酶抑制剂之一,是临床上应用较多的一种新型他汀类药物,能对体内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起到抑制作用,降低胆固醇含量,且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较少,对降低血脂具有显著效果。另外,瑞舒伐他汀还具有抑制血管内皮炎症反应,抗氧化、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对改善内皮功能具有良好效果[15]。且瑞舒伐他汀为单一对映体,存在形式为活性羟酸钙盐,比其他他汀类药物具有更强的亲水性(普伐他汀除外)。 观察组脑梗死伴高血脂患者的TG(1.53±0.64)mmol/L、TC(4.68±1.43)mmol/L、LDL-C(2.47±0.19)mmol/L、HDL-C(1.64±0.57)mmol/L及空腹血糖(5.17±1.06)mmol/L,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肝功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脑出血事件的复发率为14.89%,明显低于对照组34.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吉凤学者等的研究结果证实了上述观点,其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脑梗死伴高血脂患者的空腹血糖为(5.55±1.88)mmol/L,TG为(1.51±0.55)mmol/L,TC为(4.86±1.27)mmol/L,LDL-C为(2.41±0.86)mmol/L,HDL-C为(1.62±0.51)mmol/L,各项指标均优于应用辛伐他汀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瑞舒伐他汀对降低脑梗死伴高血脂患者的血脂水平具有明显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及肝功能,降低患者脑出血事件的复发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吴璐. 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脂的临床疗效对比[J].海峡药学,2016,28(2):162-163.
[2] 杨喜惠. 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高龄患者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比较[J]. 中国临床研究,2013,26(9):913-914.
[3] 彭丽静,马在臣,梁克山. 瑞舒伐他汀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24):3437-3438.
[4] 张云书. 三种降脂药物对老年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脂患者治疗效果及血脂水平的影响分析[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8(2):213-216.
[5] 康凌. 他汀类药物对脑梗死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脂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 13(18):2127-2128.
[6] 龙秀英,宋春江,曾尚霞. 复发性脑梗死患者他汀类药物用药依从性情况调查[J]. 中国药业,2014,23(23):67-68.
[7] 戴毅,吴玉泉,胡金华. 瑞舒伐他汀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 中华全科医学,2015,13(6):924-925.
[8] 臧广霞. 64例脑梗死患者早期他汀类药物疗效观察[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4,26(6):675-676.
[9] 于爽. 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动脉斑块的影响[J]. 中國继续医学教育,2016,8(15):145-146.
[10] 郑志平,王双艳,王敏健. 他汀类药物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疗效探讨[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1):18-19.
[11] 王安惠. 他汀类药物治疗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5,3(15):87-88.
[12] 董春华. 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应用他汀类药物的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1):148.
[13] 塞麦提. 他汀类药物早期应用于脑梗死治疗122例临床效果分析[J]. 中外医疗,2014,33(21):106-107.
[14] 张伟. 他汀类药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53-54.
[15] 牛犇. 他汀类药与抗血小板药物联用对急性脑梗死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9):128-129.
(收稿日期:2016-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