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阶段职业意向培育简说

来源 :职业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code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避免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缺乏理性、盲目择业,有必要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对学生进行职业意向培育。文章对职业意向培育做了理论上的分析,从专业错位、学生素质、职业价值观以及个人与社会条件对职业选择的影响等方面,对基础教育阶段职业意向培育的作用作了探讨。
  关键词:基础教育;职业意向培育;职业选择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共中央先后颁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逐步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制度进行了改革,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就业体制,取代了传统“统包统分”的就业制度。新就业体制建立后的短短十几年间,为提高就业率,各高校与职业院校纷纷设置就业指导课程。少数高校甚至建构了比较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体系,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市场,顺利就业。但这种“临阵磨枪”的举措能充分解决学生一生中最重要的职业选择问题吗?对北京市大学生职业意向和职业训练状况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被调查大学生中有49.84%的人对自己所选的职业缺乏了解,有超过60%的学生的择业意识是从大学三年级以后才开始形成的。张京华、房瑾的调查表明:在行业选择上,大学生主要选择房地产业、金融业、教育、政府部门、电力燃气等热门行业。选择这些行业的原因有收入高、工作稳定、福利待遇好等。从这个结果看,目前学生对就业形势缺乏客观的认识,多从主观角度来考虑问题。这引起了笔者的深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开始对学生进行职业意向培育,让学生在升学时有的放矢
  地选择大学专业,那么以上的问题是不是能得到更好的解决呢?
  
  职业意向培育的理论分析
  
  行为科学认为,行为的实现缘于需要的存在。主客观条件激发出动机,动机进一步发展为行为。在这个过程中,由不断地反馈来调整行为,影响行为的最终结果。从人们的求职过程来看,在就业行为最终实现之前,各种择业要求都是由各种不同的需要与就业动机的不断激发、不断强化而产生的(其中也存在着不断转化,甚至消退)。根据彼德罗夫斯基的动机系统理论,动机的激发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过程,其低级阶段就是意向。意向是一种没有完全明确意识到的需要,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当人具有某种意向时,对吸引和鼓舞自己的因素并没有完全搞清楚。意向还具有不稳定性,或者逐步消退,或者逐步强化为高级的“意图”。意向在青年人中是极为普遍的,它们预示着人未来的意图。因此,影响个人职业选择问题的初始环节——职业意向,在理论上是一种动机系统。
  大学生对自己所选择的专业不满意,本质上是对这个专业所对应的职业不满意,也就是说他们想要的职业与在大学所学的专业不对口。出现这样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因为他们在升入大学前没有受到职业意向的培育。他们根本不了解自己的特长,不知道自己以后想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不清楚高考志愿的填报对他们而言意味着什么。有些学生根据高考成绩填报志愿,更有甚者,高考志愿的填报是由家长和教师代填的。这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才逐渐明白自己的性格或者特长不适合从事专业对口的职业,并且也不喜欢那样的职业。由此可见,职业意向作为就业动机系统的基础环节,它应在什么阶段产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笔者认为,职业意向的培育应从基础教育阶段抓起。因为职业的选择不单纯是就业前求职简历的投递和就业行为的发生,它是一种动机系统,它始于职业意向产生的阶段。如果在基础教育阶段加强学生对自身特点、大学专业设置以及社会行业结构的了解,那么学生就能避免在专业选择上的偶然性和盲目性,从而减少错位教育,减少对国家教育资源的浪费。所以职业意向的产生不能在为时过晚的大学时期和职业技术培训过程中,只能在基础教育阶段。
  实际上,理想的职业选择应该是职业意向发展的产物。职业意向是源头,职业选择是其结果,职业意向为职业选择服务并影响着职业选择。学生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职业意向,有的放矢地选择自己的学习专业,才能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热爱的学业和未来职业中。
  那么什么是职业意向培育呢?职业意向培育就是教师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指导下,在科学分析国内外政治经济情况的前提下,运用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特长、性格特征、气质类型以及与之匹配的职业,了解经济发展动态、行业发展状况、人才需求态势,形成职业价值观的雏形,为学生将来职业取向做充分准备的一种教育活动。职业意向培育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知己知彼,了解自己,了解市场,在大学专业的选择上避免盲目。
  
  基础教育阶段职业意向培育的作用分析
  
  让学生明确奋斗目标,避免专业错位大学生学非所长、学非所爱致使其在所学专业上并不专业;而跨专业就业又会使就业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在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职业意向培育,能使他们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理性地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专业错位问题就能得到解决,这在很大程度上能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当然,这里所说的明确奋斗目标,不是指泛泛而谈的“我长大了以后要当一个科学家!”应该是指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学生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后,制定的比较实际的奋斗目标,可以具体到某个领域:喜欢做教师的,选择师范专业;喜欢搞软件开发的,选择信息技术专业等等。
  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素质 到目前为止,就专业选择而言,已接受素质教育的学生仍出现不同程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他们盲目地认为毕业后就能找到工作,缺乏竞争意识和紧迫感。很明显,这不是素质教育想要的结果。不能让学生在将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教育,就不是成功的素质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的职业意向培育,包括让学生了解市场,了解时政,了解经济发展动态、组织运行策略、人力需求态势、行业发展状态以及个人晋级机会,从而增强竞争意识和紧迫感,让学生找到学习和发展的动力,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有针对性地、有计划地向着自己的目标奋进,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
  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价值观学生的职业取向易受社会评价的影响。当前,评价职业优劣多是以工资多少、工作舒适度大小为指标的。在这种利己主义和实用主义的价值标准影响下,一些热门行业出现了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现象,而较冷的行业却是门可罗雀。在向热门行业进军的人群中,相当一部分人的性格特征、特长和所学专业根本不适合该行业,他们盲目地追求所谓的热门行业,一味地追求工资高、福利好的工作,忽略了个人价值实现和社会价值实现的关系,根本原因是没有树立良好的职业价值观。在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职业意向培育,还包括开展正面的社会舆论宣传。社会舆论对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的作用是广泛而深刻的,具有较强的导向性和感染性。就当前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而言,主要是积极创建正面社会舆论环境,旗帜鲜明地倡导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大力支持符合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价值观的思想和行为。此外,还应积极宣传“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思想,正确看待职业差别,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价值观。
  使学生端正心态,客观了解自己和社会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职业意向培育,最核心的内容是让学生“知己知彼”。教师应该运用心理学等的相关量表,测评出学生的气质类型、人格特征、兴趣爱好以及智能的高低,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长处、短处;同时运用管理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当今的政策法规、经济发展动态、行业发展状况、人力需要态势,为将来学生在社会竞争中正确处理好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做好准备。知己知彼,方能摆正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避免出现眼高手低和胆小自卑等问题,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
  总之,在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大学生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我们不能再把择业看成是一种一次性行为,而要视其为一种长期的系统行为。这就要求我们要有相应的教育措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避免“错位教育”,减少国家资源的浪费,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职业意向培育势在必行。
  思考与建议
  市场经济的发展改变着社会资源的分配格局,人力资源在产业间、行业间、职业领域间的配置状况随之变化。作为未来职业人的中学生必须对此有所认识、有所准备,要着眼于市场对劳动力的要求,充分认识自身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目前,我国不少高校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就业指导和大学生职业规划体系,但我国的基础教育对此尚未重视起来。在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制定相关政策,引起社会的重视,确保基础教育阶段职业意向培育的有效实施。(2)投入相应的人力、财力,加强对基础教育阶段职业意向培育的理论研究,探索出一套可行性高的、有价值的理论体系,给基础教育阶段职业意向培育指明方向。(3)组建一支专业的职业意向培育教师队伍。在基础教育阶段职业意向培育实施过程中,教师是关键,特别是信息比较落后的农村地区,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和信息的提供,学生很难正确认识自己的特长,很难了解到经济发展动态、行业发展状况、人才需要态势,从而无法形成正确的职业观。所以学校应组建一支专业的职业意向培育教师队伍。这些教师除了精通学科知识外,还要掌握一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心理学、经济学等知识,他们的主要任务不只是某一门学科知识的传授,还有对学生的职业意向的培育和引导。条件好的学校还可以配备专门的职业意向培育教师。
  
  参考文献:
  [1]董碧水.大学生求职难在就业能力差[N].中国青年报,2007-04-30.
  [2]张京华、房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向调查分析与指导[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3).
  [3]时蓉华.社会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4]彼得罗夫斯基.普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作者简介:
  欧阳逸(1981—),男,四川安岳人,西华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
  阳德华(1965—),女,四川南充人,西华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和教育心理学研究。
其他文献
根据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交际是一个涉及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的明示-推理过程。新词语的理解被视为一种涉及推导的心理学问题,受制于关联原则,以最少的努力获得最佳的
本文叙述了汽车驾驶员身体状况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介绍了短距离设备欧洲标准ETSI EN 302 537-1 V1.1.2的测试条件、电源要求和环境要求,分析了辐射测试场地和测试布置。最后,详尽解读了401~402 MHz与405~406 MHz频段超低功耗医
摘要:现代汉语是大学文科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长期以来教学效率低下,必须进行改革。文章探讨了高职高专现代汉语教学内容改革,深入分析了改革必须考虑的问题,提出把现代汉语分化整合为“普通话”、“现代汉字词汇”、“语法修辞”、“言语交际”四门课程的新构想,以期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有所促进。  关键词:现代汉语;教学内容;改革    现代汉语是大学文科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语言素养,提高学生语言
职业培训与职业教育的区别是:其一,从实施机构性质看,职业培训的实施者更多的是社会机构,职业教育的实施者更多的是教育机构。其二,从实施目标指向看,职业培训更多的是即时适
1CISPR11中有关APD的相关内容和背景介绍关于CISPR11中6.3.2.4、7.6.5和13的补充说明,对于工作频率高于400MHz的2组B类工科医设备的APD(幅度概率分布)测量法和相关限值背景内容。
本文基于公路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提出强化公路应急能力建设,分析进一步提高应急处置水平的途径。
目的:探讨睾丸微石症合并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诊治方法,提高患者的睾丸储备功能。方法:回顾性报告并分析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36例睾丸微石症合并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的病历资
对短距离设备(SRD)欧洲标准ETSI EN300 440-1 V1.6.1进行解读,介绍了测试模型的选取、测试环境条件,同时较详尽地分析了发射机和接收机的参数要求,其中发射机参数主要包括有效
摘要: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商务英语听说能力测评的现状和问题,应以语言交际理论为依据,参照语言测试学的信度与效度这两个重要标准,尝试构建高职商务英语听说能力测评体系,以此指导高职商务英语听说能力测评,促进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商务交际能力。   关键词:高职;商务英语;测评;信度;效度     研究背景    高职商务英语听说能力测评的现状和问题现代英语教学越来越多地强调语言的功能和运用,重视培养学生的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