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视野下考试观的变化

来源 :中国学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lamiya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实施的核心目标是致力于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本文将系统的比较分析传统考试与新课程视野下考试的不同
  关键词:新课程视野;考试观;变化。
  
  新课程改革已实施多年,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学校、教师对新课程下的考试还是以原有的眼光去看待,结果导致了新课程改革中新瓶装旧酒的现象,所以笔者感觉很有必要在中学教师中大力进行新课程视野下的考试观的教育,而要想确立起与我国新世纪课程改革理念相一致的考试理念和考试方式,我们就必须首先清醒地把握传统考试的特点。
  
  一、传统考试的主要特点
  
  (一)过分关注学习结果而忽视学习过程
  传统考试强调以预期目标为中心去评价学生学习结果的达标程度,因而它是一种过分关注结果的评价。结果评价主要是考查学生在某一时间内所取提的成就或表面,它只关心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了解学生会什么和不会什么,而对不同学生个体如何取得现有学习结果以及在学习历程中存在什么问题则关心不够。因此,它注重考试的鉴别功能而不注重考试对教学实践的改进功能,注重学生群体的共性而不关注学生的个体独特性。在考试的形式上,它通常采用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之类的客观性测验题目。这种评价工具由于缺少对思维过程的评价,往往会导致学生过分关注问题结论而忽视思维过程的倾向。这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而且会限制学生对思维过程的体验,抑制学生解决问题的创造性和灵活性。另外,为了达到甄别的目的,往往把学生置于严格的个人环境中,让学生面对试题孤军奋战,而不允许学生之间的交流的探讨,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技能,不符合当代社会生活和时代精神对未来公民的要求。
  (二)孤立地考查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脱离日常生活实际
  传统考试往往联立地考查学科知识技能,而脱离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经验和火热的社会实践。考试题目或问题情景设计旨在营造问题的技巧或速度,而缺乏综合应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这样的考试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以及高层次认知能力的考查,不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素质的全面提升。而且,传统考试中那些孤立的知识性问题或测验项目(test items),由于缺乏与真实生活中的表现很少有预见价值。例如,学生在数学测验中也许知道如何解决方程式,却不知道如何处理非代数情景中的等量关系问题。教育的真正价值不仅在于培养学生在学校情景中的卓越表现,更在于培养非学校情景中的卓越表现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真实问题的能力。因此,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考试内容应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过分依赖纸笔测验形式和量化评价方式
  传统考试在形式上主要采用纸笔测验。它主要是通过考查学生对认知任务的书面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认知能力,因此它主要用以评价学生的认知结果。它遵循的是量化评价理念。所谓量化评价,就是力图把复杂的教育现象、课程现象简化为数据,根据量化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推断某一评价对象的成效,它泛指具有标准化、客观化、求效率、计较成本效益以及可用计算器计分等特点的定量化研究。我们看到,对科学的顶礼膜拜,使人们盲目地认为量化就是客观、科学、严谨的代名词,所以多年业量化评价模式一直占主流地位。但是,以量化的方式描述、评定一个人的发展状况表现出僵化、简单化和表面化的特点,学生发展的生动活泼及丰富的个性特点,学生成长历程中的努力和进步都被泯灭在一组组抽象的数据中。同时,它忽视了复杂的教育现象中的不可测量的部分,单凭一张书面考试卷能够全面而真实地反映学生实践能力的高低吗?显然,实践能力必须在应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才能较好地体现。
  通过以上的考察,我们认识到,传统考试不仅孤立地考查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而脱离日常生活实际,而且过分关注学习结果而忽视学习过程,过分依赖纸笔测验形式和量化评价方式而忽视其他考试形式和平友好质性评价方式,其最终目的是满足甄别和选拔的需要。这种传统考试观的最大消极影响是导致了一种可怕的考试文化:教师为和学生一同沦为考试的奴隶,学生的个性发展被异化为考试分数,严重阻碍了我国素质教育的实施进程。因此,欲使我国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成功,就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传统考试评价的弊端,彻底转变传统考试理念和考试方法,确立起我国新世纪课程改革理念相一致的考试理念和考试方式。
  
  二、新课程视野下的考试特点分析
  
  注重和强化考试的诊断、激励、教育和发展功能,通过考试改进教学实践,关注学生成长与进步的状况,并通过分析指导提出改进计划来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我国新课程考试观的核心理念。它与传统考试观有着根本的区别,呈现出一系列不同于传统考试的新特征。
  (一)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来临,单纯掌握学科知识技能已远无不能适应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做人成灰支撑现代基础教育的四大支柱。人们在关注学业成就评价的同时,开始强调综合考查和全面评价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那种强调"知识机械记忆+题海战术"的传统教学方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新课程视野下的考试观强调,考试内容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查,而不是重点考查记忆性的内容。下面这个题目就体现出新课程考试的这一突出特点。
  (二)倡导整合应用多种方法,打破唯纸笔测验的传统做法
  多元智力理念拓展了传统的"智力观",它使们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和评价方式应当尊重个体智能发展的差导师性和独特性,超截止传统考试评价标准的划一性和考试方式的单一性,考试评价标准和考试方式都要实现多样化,考评题目也应具有开放性和真实情景性,允许学生依照自己的智能特点而作出不同的解答。在这种视野下,新的考试观强调,评价学生的个性发展不仅包括"知识与技能"维度,还包括"过程与方法"维度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如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科学探究能力以及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等;评价目标不令要有学科学习目标,还要有一般性发展目标。评价目标和评价内容的多元性必然要求评价方式方法的多样化,因而新课程考试观特别倡导考试应打破唯纸笔测验的传统做法,要整合运用多种考试方法,特别是质性评价方法,如辩论、课题研究、论文撰写、作品制作、成果展示等多种考试评价方式。质性评价方法通常详细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行为表现与活动成果,而不仅仅是一个分数,它全面描述学生发展的过程与状况以及发展的独特性和差异性。
  而且,同一门课程的考试也可以采取分类、分项的方式进行,以便为学生提供充分的选择权利和全面展现学习成果的机会,实现考试的全面性与综合性,如英语课程的考试可分别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进行,化学课程的考试可分别从知识理解与运用、实验设计与操作、科学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进行。因此,应当根据考试的目的谋标不同的考试方式方法的整合,如考试与考查相结合、闭卷与开卷相结合、独立完成与分组完成相结合、考场内完成与考场外完成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等。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倡导在非升学考试和毕业考试中采用开卷考试的方式,在综合应用中考查学生的发展状况,而且考试命题依据课程标准,杜绝设计偏题、怪题的现象。
  (三)考试结果的处理应对学生的学习作出具体的分析指导,而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成绩排名
  传统考试方式实质上以单一的学科知识技能标准和控制性、区分性、客观性去满足考试竞争需要的,它在追求评价的标准化、客观化的同时,往往把赋予分数和排列等第混同于对学业成就的评价,而忽视或排斥了真正的价值判断,消解了考试评价对改进教学实践和促进学生发展的本质功能。根据发展性教育评价的基本理念,考试和其他评价方法一样,是为了给学生的学习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是给学生加压的手段。所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老师应对每位学生的考试情况作出具体的分析指导,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列名次。同时,新课程考试观倡导报告学生考试结果宜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如把"等级制"和"百分制"结合起来,这样即能从量上具体说明学生的学习结果,又能从质的角度判断学习的过程与状况,充分发挥考试的诊断与激励学生发展的功能,有利于考试评价走出"分数至上"的怪圈。
  因此,对于考试结果的处理,学校和老师应尊重学生决定如何公布成绩的权利,关注学生的处境和发展中的需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考试结果(下转第128页)(上接第125页)的反馈要以激励为主,鼓励学生以个人的发展为参照,关注自己的努力和进步情况,以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进一步发展。可以根据考试目的选择采取灵活处理的方式,如公平反馈还是匿名反馈,群体参照反馈还是个体参照反馈,等等。
  另外,关于升学考试制度,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作出了明确规定:在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实行小学毕业生免试就近升学的办法。鼓励各地中小学自行组织毕业考试。完善初中升高中的考试管理制度,考试内容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学科可实行开卷考试。高中毕业会考改革方案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 ,继续实行会考的地方应突出水平考试的性质,减轻学生考试的负担。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改革,应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衔接,要按照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原则,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改革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内容,探索提供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综合评价的考试、选拔方式。同时,新课程强调要改变将考试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录取标准的做法,录取学生除了考虑考试成绩之外,还应参照真实反映学生发展历程与状况的其他评价结果,如学校推荐性评语、个性特长与成长记录材料等,将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考试结合起来。
  总之,新课程视野下的考试观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发展性课程评价理念,强调考试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倡导考试方式方法的多样化,加强考试结果的分析指导,淡化考试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充分发挥考试对教与学实践的激励与促进功能,大大地超越了传统视野下的狭隘的考试评价观。
  
  参考文献:
  [1]朱朝漾:化学"主体性"教学模式的探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6)。
  [2]袁小春:略谈化学学科中的主体性教学[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4)。
  [3]刘克文:元认知理论与化学教学[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0,(11)。
  [4]林焕章:教学方法与技巧[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96.·128·第4期2005年4月。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外先进的检测机构必将大量进入国内,对于长期处于保护状态的国内检测单位带来的是前所未有的冲击。因此,本文通过分析该行业的现状,找出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挑战,并对行业发展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检测;行业;现状;对策。    1、前言  建筑业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支柱性基础产业。特别作为我国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全国上下都加大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加上建筑
期刊
摘要:地籍图的内容主要由地籍要素和必要的地形要素组成。地籍要素主要包括各级行政境界、土地权属界线、界址点及编号、土地利用类别、土地面积等。必要的地形要素是指与地籍有关的一些地形要素,如房屋、道路、水系、垣栅及地籍有关的地物、地理名称等。我们对测区的地籍地形要素等情况进行了实地勘察,大体分为两类地区,一类是建筑物比较规整, 如工厂、机关、商店、学校等单位用地和改造后的住宅区;另一类则是困难地区,多是
期刊
摘要: 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形式,班主任应抓住入学教育、班规建设、活动组织、心理教育、就业指导、网络教育等时机和过程,采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深入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技能培养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关键词: 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过程管理。    高职院校的班主任工作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一项重要途径,在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落实学校育人目标,保障教育教学秩
期刊
摘要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技术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如何开展网络环境下的古籍工作已成为图书馆界探讨的一个重要论题。本文针对当前怎样搞好古籍工作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网络环境; 古籍复制保存; 古籍数字化; 古籍利用。    古籍具有珍贵的文物价值和史料价值,古籍工作作为图书馆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当跟上图书馆事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互联
期刊
我公司110Kv变电站有两台容量为31.5MVA的变压器,其中一台变压器是三卷,一台式两卷变压器,其主要技术数据如下:    1号主变技术数据:    2号主变技术数据:    由于2号主变是九十年代初安装使用的,其与6Kv母线之间安装电抗器并通过电抗器分段;1号主变是近期改造增装的,由于6Kv侧主开关为3000A,开关开断容量31.5KA,所以1号主变6Kv母线之间未安装电抗器,其6Kv侧为单母
期刊
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是在人类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是实践经验的总结。  艺术是通过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艺术形象地反映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  科学与艺术同时作为人类精神层次的最高产物,各自服务于人类,人们普遍认为,科学与艺术是平行的关系,没有交点。其实不然,科学和艺术皆源于实践,随着它们的成熟发展,它们必然会出现一些交集
期刊
摘 要:目前对于语篇连贯的理论研究达到了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各个流派的语言学家从各自的理论角度出发对连贯作出了不同解释。而实践中,不少英语专业学生的连贯意识仍然比较薄弱。本文从句法、语义、语体和语用四个方面全面探讨连贯的概念,并尝试将连贯的概念引入英语精读课课堂,培养学生的连贯意识。  关键词:英语;精读;连贯。    1、引言    英语国家人士所写的英语文章往往给人的感觉是内容上下贯通,句句首尾
期刊
摘要:东南沿海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也是反台独军事斗争准备的前沿阵地。本文通过分析区域经济和国防经济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索两者协调发展的途径以及东南沿海地区可选择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区域经济; 国防经济; 协调发展。    实现区域经济与国防经济协调发展,是落实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提出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而东部沿海地带,横跨五省一市,由于经济文化发达,人口密度高,
期刊
摘 要: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起源于印度,主要流行在亚洲地区。在佛教艺术产生之始,它的各种造型就伴随着强烈的装饰意味和画面布局中的纹饰式样创作。这些纹样有的是与佛教教义密切联系的;有的则只是为纯粹的装饰目的而运用的。这些纹样既丰富了传统装饰纹样的内容,也为装饰艺术及现代设计留下了无限的发展和设计空间。本文就佛教装饰纹样中的几类基本纹样的内涵特征及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浅析,希望对运用佛教
期刊
摘要:本文对投掷运动员力量训练的可控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力量素质是投掷运动员训练的重点,力量训练的效果直接决定着运动成绩的增长。在力量训练过程中,制定合理的力量训练计划、严格每次力量练习的要求、严密设计力量练习的步骤,这样才能达到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  关键词:投掷运动员;力量训练;可控因素。    前言  在田径运动项目中,力量素质是运动员的资本,特别是投掷运动员,它是水平和能力的一个标志,是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