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技校《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教学要想取得成效应注意认真上好第一堂课;课堂教学要直观形象;授课语言应力求准确规范;须重视教师主导,积极评价,促进师生互动;还要注重相关知识的补充说明;并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适当安排现场教学。
关键词:技校;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探讨;现场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0)11-0138-02
随着现阶段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技工教育越来越显示出重要性。我校机械类专业的《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是一门专业基础课,讲述传统机械制造工艺的基础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机械制造的常用工艺方法和零件加工工艺过程及装配的基础知识,对机械制造工艺过程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从而增強工作的适应性,在一专的基础上发展多能。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要上好这门课,在教学中有以下几点值得探讨。
认真上好第一堂课上第一节课时,应该先让学生对本课程有大致的了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我从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史讲起,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不断涌现,机械制造工艺正向着高质量、高生产率和低成本的方向发展,如各种少切削、无切削工艺的问世,已使愈来愈多的零件改变了传统的制造工艺,从而节省了大量金属,并大幅提高了生产率。再如,高硬度刀具材料的出现,实现了对工件淬硬表面的切削,加工精度和加工表面可与磨削相比。采用硬滚工艺加工的硬齿面齿轮,使用寿命显著提高,特别是计算机、数控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工艺过程的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而工艺过程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需要大量的相关技术人才,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教师要使学生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从社会需要、个人需要入手,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第一堂课应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尽快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因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课堂教学要直观形象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基础水平,我将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具、挂图、实物进行直观性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对学生认识问题和接受知识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例如,在讲到普通外圆车刀的5个独立的基本角度和刀具静止参考系时,5个主要基础坐标平面根本不存在,是假想的。为了便于观察和讲解,一开始我采用挂图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几个假想平面的关系,接下来根据几个面的关系要求制作了模型,再拿上一把普通外圆车刀,放置在做好的模型中,刀具的五个独立的基本角度就十分明显了,并且要求每位学生画一幅刀具切削部分的主要角度图。这样讲起课来得心应手,学生学起来也容易领会,挂图、教具和实物的利用,可便于教师对问题的分析,较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授课语言力求准确规范教师授课必须先吃透教材,记准规定,授课语言应准确无误、通俗易懂、逻辑严谨、层次分明。例如,在车削外圆时,切削过程中产生的切削热大部分由切屑带走,传入刀具的切削热只占很小的一部分,传入工件的切削热,会导致工件受热膨胀和伸长,从而影响加工精度。学生会问到底各占多大比例,此处必须说明,分别是:切屑70%~80%,刀具15%~20%,工件5%~10%,这样,通过具体数据说明,学生就会明白,虽然传入刀具的切削热只占很小一部分,但由于刀具切削部分体积很小,温度容易升高,在高速切削时仍可达1000℃以上,致使刀具材料软化,切削性能降低,磨损加快,进而影响加工质量,缩短刀具寿命。
重视教师主导,积极评价,促进师生互动教学过程总离不开师生间的问与答。对每一名学生而言,他们内心都渴望受到重视,渴望得到成功。有时候学生会产生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此时教师如给以严厉批评、训斥、指责,将会压抑学生的思想,从而阻止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多问,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即使说错了,也应肯定点滴可取的见解,要客观、公正,更要热情诚恳,尊重学生,宽容地对待学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例如,在讲拉削时,我以挂图的形式展示了卧式拉床的示意图,由于拉削时拉力较大,所以拉床一般采用液压传动,并对拉孔时所用的拉刀结构重点讲解。拉刀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刀具,它有校准部起校正和修光作用,可以提高加工精度和减小表面粗糙度值。突然有位学生提问:“老师,拉刀那么长,怎么拉孔?”我表扬了他,告诉学生拉孔前必须有预制孔,由于孔达不到规定的要求,才采用拉孔,而拉刀沿轴线的直线移动是主运动,于是,学生豁然开朗,课堂气氛特别活跃。这样一问一答,促进了师生间的互动,激发了学生的上进心,学生都想提问题,从而形成了良好的竞争氛围。
相关知识的补充说明《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知识面广、概念性强,有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机械制图、机械制造等方面的知识,如书中图形涉及材料的牌号及热处理方法、相关尺寸标注、形位公差标注及表面粗糙度的含义等。为使教学顺利进行,使学生较快掌握知识,在典型零件的加工一章中,要求教师对所涉及知识进行及时补充说明。所以,一开始我就耐心地引导学生看图、识图,对图中的符号逐一讲解,并贯穿机械加工的工艺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大多数学生已能利用图形解决问题,并且初步掌握了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若一带而过,必然使学生含糊不清,对教学产生不利影响。
理论联系实际,适当安排现场教学《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的理论性较强,与实践结合紧密。对于重点知识教师要讲清、讲细,要求学生真正掌握,能够用于实践。对于难点知识,学生不易理解和接受,要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思考、分析,并与生活实例结合。例如,在讲到影响总切削抗力的因素时,对工件材料、切削用量、切削液的影响学生都非常好理解,而刀具角度影响则不太好理解。前角增大,能使被切层材料受挤压变形和摩擦减小,排屑顺畅,总切削抗力减小;后角增大,刀具后面与工件过渡表面和已加工表面的挤压变形和摩擦减小,总切削抗力减小,而学生对角度的认识不够深入,认为会磨即可。于是,我在课中列举日常生活中的菜刀和斧子来类比,楔角越小越锋利、越省力,但易崩刀,强度差。在教学中还应适当安排现场教学。现场教学不同于课堂教学,有其特有的要求和特点,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进行现场教学。现场教学以实物为主,强调直观性,以达到应知应会的目的。现场教学要求学生能将书中理论知识与实物对照。在现场教学时我选定的内容是“CA6140卧式车床简介”。我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分析课题内容和教学方法,查阅相关的图纸资料,确定了教学重点,经过精心的准备,在实习车间与实习教师一起讨论,现场教学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对车床主要部件功用及其传动路线有了深刻的理解,学习兴趣大增,反映特别好。
总之,技校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吸收新的教学理念,不断进取,不断总结,紧密联系实际。应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方式,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他们会学习、会探索、会创新,从而培养出优秀的技能人才,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志聪.工艺课的教学体会点滴[J].职业教育研究,2006,(6).
[2]王向阳.《机械加工技术》实习中学生心理特征的分析与引导[J].职业教育研究,2006,(6):148.
[3]陈海魁.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第5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112.
作者简介:
薛凤燕(1973—),女,山西大同人,大同市第一技工学校讲师,主要从事机械专业课程教学。
关键词:技校;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探讨;现场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0)11-0138-02
随着现阶段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技工教育越来越显示出重要性。我校机械类专业的《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是一门专业基础课,讲述传统机械制造工艺的基础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机械制造的常用工艺方法和零件加工工艺过程及装配的基础知识,对机械制造工艺过程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从而增強工作的适应性,在一专的基础上发展多能。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要上好这门课,在教学中有以下几点值得探讨。
认真上好第一堂课上第一节课时,应该先让学生对本课程有大致的了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我从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史讲起,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不断涌现,机械制造工艺正向着高质量、高生产率和低成本的方向发展,如各种少切削、无切削工艺的问世,已使愈来愈多的零件改变了传统的制造工艺,从而节省了大量金属,并大幅提高了生产率。再如,高硬度刀具材料的出现,实现了对工件淬硬表面的切削,加工精度和加工表面可与磨削相比。采用硬滚工艺加工的硬齿面齿轮,使用寿命显著提高,特别是计算机、数控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工艺过程的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而工艺过程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需要大量的相关技术人才,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教师要使学生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从社会需要、个人需要入手,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第一堂课应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尽快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因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课堂教学要直观形象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基础水平,我将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具、挂图、实物进行直观性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对学生认识问题和接受知识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例如,在讲到普通外圆车刀的5个独立的基本角度和刀具静止参考系时,5个主要基础坐标平面根本不存在,是假想的。为了便于观察和讲解,一开始我采用挂图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几个假想平面的关系,接下来根据几个面的关系要求制作了模型,再拿上一把普通外圆车刀,放置在做好的模型中,刀具的五个独立的基本角度就十分明显了,并且要求每位学生画一幅刀具切削部分的主要角度图。这样讲起课来得心应手,学生学起来也容易领会,挂图、教具和实物的利用,可便于教师对问题的分析,较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授课语言力求准确规范教师授课必须先吃透教材,记准规定,授课语言应准确无误、通俗易懂、逻辑严谨、层次分明。例如,在车削外圆时,切削过程中产生的切削热大部分由切屑带走,传入刀具的切削热只占很小的一部分,传入工件的切削热,会导致工件受热膨胀和伸长,从而影响加工精度。学生会问到底各占多大比例,此处必须说明,分别是:切屑70%~80%,刀具15%~20%,工件5%~10%,这样,通过具体数据说明,学生就会明白,虽然传入刀具的切削热只占很小一部分,但由于刀具切削部分体积很小,温度容易升高,在高速切削时仍可达1000℃以上,致使刀具材料软化,切削性能降低,磨损加快,进而影响加工质量,缩短刀具寿命。
重视教师主导,积极评价,促进师生互动教学过程总离不开师生间的问与答。对每一名学生而言,他们内心都渴望受到重视,渴望得到成功。有时候学生会产生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此时教师如给以严厉批评、训斥、指责,将会压抑学生的思想,从而阻止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多问,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即使说错了,也应肯定点滴可取的见解,要客观、公正,更要热情诚恳,尊重学生,宽容地对待学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例如,在讲拉削时,我以挂图的形式展示了卧式拉床的示意图,由于拉削时拉力较大,所以拉床一般采用液压传动,并对拉孔时所用的拉刀结构重点讲解。拉刀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刀具,它有校准部起校正和修光作用,可以提高加工精度和减小表面粗糙度值。突然有位学生提问:“老师,拉刀那么长,怎么拉孔?”我表扬了他,告诉学生拉孔前必须有预制孔,由于孔达不到规定的要求,才采用拉孔,而拉刀沿轴线的直线移动是主运动,于是,学生豁然开朗,课堂气氛特别活跃。这样一问一答,促进了师生间的互动,激发了学生的上进心,学生都想提问题,从而形成了良好的竞争氛围。
相关知识的补充说明《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知识面广、概念性强,有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机械制图、机械制造等方面的知识,如书中图形涉及材料的牌号及热处理方法、相关尺寸标注、形位公差标注及表面粗糙度的含义等。为使教学顺利进行,使学生较快掌握知识,在典型零件的加工一章中,要求教师对所涉及知识进行及时补充说明。所以,一开始我就耐心地引导学生看图、识图,对图中的符号逐一讲解,并贯穿机械加工的工艺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大多数学生已能利用图形解决问题,并且初步掌握了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若一带而过,必然使学生含糊不清,对教学产生不利影响。
理论联系实际,适当安排现场教学《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的理论性较强,与实践结合紧密。对于重点知识教师要讲清、讲细,要求学生真正掌握,能够用于实践。对于难点知识,学生不易理解和接受,要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思考、分析,并与生活实例结合。例如,在讲到影响总切削抗力的因素时,对工件材料、切削用量、切削液的影响学生都非常好理解,而刀具角度影响则不太好理解。前角增大,能使被切层材料受挤压变形和摩擦减小,排屑顺畅,总切削抗力减小;后角增大,刀具后面与工件过渡表面和已加工表面的挤压变形和摩擦减小,总切削抗力减小,而学生对角度的认识不够深入,认为会磨即可。于是,我在课中列举日常生活中的菜刀和斧子来类比,楔角越小越锋利、越省力,但易崩刀,强度差。在教学中还应适当安排现场教学。现场教学不同于课堂教学,有其特有的要求和特点,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进行现场教学。现场教学以实物为主,强调直观性,以达到应知应会的目的。现场教学要求学生能将书中理论知识与实物对照。在现场教学时我选定的内容是“CA6140卧式车床简介”。我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分析课题内容和教学方法,查阅相关的图纸资料,确定了教学重点,经过精心的准备,在实习车间与实习教师一起讨论,现场教学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对车床主要部件功用及其传动路线有了深刻的理解,学习兴趣大增,反映特别好。
总之,技校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吸收新的教学理念,不断进取,不断总结,紧密联系实际。应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方式,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他们会学习、会探索、会创新,从而培养出优秀的技能人才,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志聪.工艺课的教学体会点滴[J].职业教育研究,2006,(6).
[2]王向阳.《机械加工技术》实习中学生心理特征的分析与引导[J].职业教育研究,2006,(6):148.
[3]陈海魁.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第5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112.
作者简介:
薛凤燕(1973—),女,山西大同人,大同市第一技工学校讲师,主要从事机械专业课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