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哪有那么多的“不应该”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C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活跃在视频中的“美食博主”李子柒有了新身份,她在广西柳州建螺蛳粉工厂当老板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知道,建了螺螄粉厂,就意味着她要跳出在镜头前展示手艺活的舒适圈,亲力亲为,投身到产品研发、品质把控等实体事务运营中去。
  事实上,根据相关数据,李子柒已经年收入过亿元。按一般逻辑,她已经完成了财富积累,可以享受生活了。所以,很多人认为她不应该给自己找麻烦,不应该野心太大。不只李子柒,几乎每个人都听到过这样以“好言相劝”的口吻说出的话语:“做人要见好就收”“老人家应该在家带带孙辈,不要瞎折腾”“女人应该找份稳定的工作,早点结婚生孩子”……
  太多的“不应该”和“应该”划定了条条框框,简单粗暴地给我们的人生下了定义,试图把每个人的轨迹都刻画成“理应如此”的模样。
  但是,人生哪有那么多的“不应该”?
  微博上曾经有一个热议话题:不喜欢但稳定的工作到底该不该放弃?回答“不应该”的,占了大多数。那么,如果换一种问法——喜欢的工作该不该去尝试,结果又会怎样?我相信很多人都会回答:应该。
  不同的切入角度,相同的问题旨归,相反的指引方向。真的存在“不应该”这件事吗?现实已经给出了答案。
  由此,再打量李子柒当老板这件事,很显然,她要的不是一般的逻辑,而是更好的未来。所以,她没有把自己局限在一种身份标签里,而是往更宽广的领域角逐。
  路有千万条,风景不止一处。人生最可贵的地方,就在于有无限的可能。“自定义”的人,从来不会因为世俗的认知给自己建造一座心墙。他们去掉束缚的枷锁,向内而活,拼出了更多的可能性。
  裹着头巾、戴着珍珠耳环的女子欲言又止,如水的目光越过她的肩膀,流淌向画框外的世界。画面的主角并非荷兰画家约翰内斯维米尔名画原著中的女子,而是一位73岁的老人,脸上的皱纹就坦坦荡荡地呈现在观看者眼前。
  这一诙谐幽默的COSPLAY,来自于上海杨浦区社会福利院发布的“老人版名画COS”短视频。《加歇医生像》《吃苹果的玛格丽特》等世界名画在老人们的演绎下,生动且自信。
  因为不接受被定义的人生,她们坚定地捍卫自己的梦想,不为外界的眼光而活。这样的人还有很多。
  怎样活着才对?永远没有标准答案。但不定义他人、不违背自己,总应是前行的方向。因为,生活是自己的,要自己掌握;未来是自己的,要自己创造。
  (本文原载2020年10月11日《经济日报》,本刊有删改)
  ■观点运用:“不应该”和“应该”;局限与无限;往更宽广领域角逐,让人生有更多可能性;不被他人定义,人生才更有活力……
  编辑/华放
其他文献
2019年10月16日,号称“1-5分钟看完10万字”的“量子波动速读法”在网上引发热议。按照其介绍:这是一种革命性的阅读方式。波动速读法的英文是Ouantum SpeedReadinq,简称QSR,并非普通的速读法,在波动速读过程中读者只需以高速翻动书本(类似于洗扑克牌的速度)甚至不需翻开书本阅读就能理解书中内容。它以迅速激活右脑为目的,通过想象训练、视觉训练、高速度视读训练等,全面提升信息转换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哲人说过:“构成民族界限的不是河流,也不是山脉,而是跨越河流与山脉的传统文化。”比如,中国的传统节日,无论是清明、端午,还是中秋、春节,无不充满着浓厚的文化内涵与动人的民族情结;还有古文、古诗、乐曲、赋、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无不如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它们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血脉,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情感。  中华文
将文物跟“潮玩”概念结合,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拿起“考古神器”洛阳铲,层层挖土,再细细地扫去浮尘,神秘的“宝贝”慢慢呈现全貌,欢乐也能因此双倍叠加……最近,这款由河南博物院推出的文創产品“考古盲盒”火了。  这款考古盲盒有个特别的名字:“失传的宝物”。乍一看,它就像个不起眼的“土疙瘩”,其实是设计者们提取了河南各个历史文化名城的土质,把“宝物”包了起来。这些土壤和外面的石膏截然不同,购买者甚至可
书信,作为一种古老的交流方式,具有较为稳定的格式,在表情达意方面表现出独特艺术魅力。这一形式,在当前的高考考场中也占有很重要的作用,成为很多考生借以展示自己个性才情的一种有效途径。  1.书信体作文的格式  几经变化后,书信写作格式已經固定下来,按照目前通行的习惯,书信格式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  称呼要在信纸第一行顶格写起,后加冒号,冒号后不再写字。  正文的主体部分,
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1973年,中国农业大学留学归来的“洋博士”辛德惠与石元春等人来到河北省曲周县,开始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旱涝盐碱地综合治理”的研究。他曾说:“谁来养活中国人?只有靠我们自己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四十几年来,中国农业大学师生来到曲周、留在曲周、奉献曲周,一代接着一代。如今,曲周从“盐碱地”到“米粮川”,成为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基地。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看到这则材料
世界上没有心安的人。  我想,不光中国人心不安,全世界的人都是心不安的。发达国家的人民很富裕,但他们也有烦恼,也会感到焦躁。大家只不过烦恼和焦躁的内容不一样。  人的欲望不断膨胀,不断变化。有了欲望,人就难得心安。欲望小,人的心里可能会更踏实一点;欲望太大,内心就要焦躁得多。有人发出“中国人心安何处”的疑问,那是因为,今天的国人,内心深处的欲望确实是空前膨胀的,每一个人都在欲望中生活。想要心安,唯
青年、国家、时代,是形影相随的铁三角、彼此助推的浪涛。或许你会说,历史都是过去,遍地黄金的日子过去了,低垂的果子已经没了,“风口”都是父辈们的。不可否认,高强度竞争、快节奏生活、攀升的房价,是面透镜,會放大焦虑,会矮化梦想。但反过来看,祖辈父辈的逐梦路上,饭盒里何来“超级稻”,绿皮车哪能开到“350”,日记本里何曾有过“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更别说人人都有“麦克风”。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上一辈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当前世界充满了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通常情况下,确定性作为一种稳定状态,能够给人们带来走向远方的希望、自信、力量和坚毅。当然,也会带来惰性、安逸、不思进取、抱残守缺。  不确定性作为一种多变状态,带来的是无处不在的风险、危机,以及无所适从的不安甚至畏惧。当然,也有稍纵即逝的机遇和柳暗花明的惊喜。  如何在充满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世界中茁壮成长呢?  请综合以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融”既有融化、消溶的意思,也有融合、融通的意思,还有和乐的意思……当今是多元发展的时代,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合并为文化和旅游部,手机公司已不只是手机公司,新闻传播提出实现资源、技术、人才、生产等各个方面融合共生的融媒体,还有融创、融心、融梦以及融梗这些鲜活的词语……融,无所不在。  写作指导  材料围绕着“融”这个关键词,“融”有动词和形容词
曾瞥见床脚有一块亮亮的光斑,在黑暗中无声地引诱。我这种懒人是不轻易下床的,但居然在辗转多时后仍无法入眠:是不是我之前丢失的项链?一遍遍描摹光斑的形状,竟愈发觉得相似,最终还是打开床头灯下床去——到底只是一块硬币而已。  人在黑暗中对光有病态的执念和渴望,这或许是生理趋向。但我们往往在执念中注入主观的期待,使其成为偏执。而我们是否又对这种偏执无条件地接受,甚至认为是理所应当呢?  我们在平凡甚至枯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