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介绍:
田艺苗,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青年作曲家、学者、作家,自称“纯靠谱文艺女青年”。爱旅行,尤爱去东西文化交融处;爱收集,尤其富有特色的笔记本和民间乐器。
收集的不是物,是记忆和个性
田艺苗不是疯狂的发烧友,若被兴趣牵着鼻子走,大呼小叫头脑发热,那真正是丢脸又掉价。文艺女青年得保持一种从容不迫的优雅范儿,“你得会拿捏,否则就不是给生活锦上添花,是搞破坏了。”她一本正经点拨人。
收集的东西其实挺普通。一样是笔记本,因田艺苗爱写日记,从小女生时代写到大女生之年。女生心底的小秘密比彩虹绚烂,比陶瓷脆弱,得用最精美的本本妥善收藏。当秘密塞满一个本子,那是怎样一种成就感?“就跟完成了一本著作时的心情一样。”一本本日记累积下来,却有了买椟还珠的倒置:秘密一旦变成字迹,就不如精致的笔记本更吸引人。
家里那排整墙的书柜外层,是她这些年的“战绩”——按照颜色归类的、整齐堆放的笔记本,中式、日式和欧式,大航海时代、18世纪英国风和现代卡通派……不过是个载体,因为文化、地域、时代的不同以及设计者的各自偏好,每个本子都有自己的个性。许多纯手工的本子,即便出自同一人之手,也因纸质、颜色、装饰物的细微差别而独一无二。寻找不同、挖掘小本本的内蕴,是一个聪慧女人在生活中的小发现、小乐趣。
田艺苗收集的另一件东西则与职业有关。“我是写曲子的嘛,各色民间乐器是我最大的灵感。所以收集了很多,摆起来也蛮好看的。” 吉他、葫芦丝、排箫、埙……有的小巧,有的庞大,有的笨拙,有的别致,还有的很实用。大大小小横七竖八巧妙摆放在家中,除了视觉享受,还能
发觉乐器的更多功能。“我书房里的茶几是一面战鼓。当时买不到合适的茶几,看到那面战鼓就灵机一动……”懂得从生活点滴中发掘情趣,这样的女人又是可爱的。
田艺苗向客人介绍自己的收集品时,总会强调发生在每件器物上的故事。“每种民间乐器都是带有记忆的。”越南独弦琴是她去越南采风旅游时发现的,随她回到中国时也把参加越南民间音乐会时的感动打包带回;寺庙大钟,会令她遥想灵隐寺山林里回荡的暮鼓晨钟,钟声涤荡心灵。
生活的美好都储存在细节,永恒在记忆里。
写配得起收集品的文字和音符
上海的生活节奏是急速快板。田艺苗因了这份收集的爱好,让生活从容地慢下一拍。再把收集的“战利品”与工作融合起来,就能调剂出智慧的轻松生活。
能弹琴的手也能写一手漂亮的文字。田艺苗在几家媒体上开设了自己的专栏,和文字打交道,在家靠电脑,在外则靠笔记本记录灵感。
和文艺范儿十足的笔记本搭调的场所,是安静典雅的咖啡馆。“坐在靠窗的位置,路人是你眼中的风景,你却装饰了窗棂。”与敲打键盘相比,田艺苗更热爱手写的沙沙声,前者充满工业时代的僵硬感,后者却让你涌出配得上漂亮收集品的泉思。
至于乐器,那是作曲家的缪斯。她会试着将不同的乐器放到音乐里,寻找新鲜的演奏效果。田艺苗最喜欢箫一类的管乐器,还特意拜师学会了演奏洞箫。
她相信每一把民间乐器都有无法被取代的灵魂。曾经偶然听到一个曲子,音色非常奇特。翻开它的乐谱,田艺苗发现上面竟有专门使用的乐器标注。而那段旋律是演奏者用从西藏带回的祈祷石敲击而生。
“那块石头附有宗教的感情,有‘悟’的感情,有神秘的意味。”这正是田艺苗想要的音乐——完美的旋律,应当配得起它的演奏乐器。
两个人的快乐叫幸福
一个人的收集不算大快乐。田艺苗希望把这份快乐带给家人和朋友,却屡屡发生小冲突。
收集得多了,笔记本和民间乐器就成了家里的“霸主”。屋子的每个角落都堆着她的宝贝笔记本和乐器,那些身形庞大的乐器尤为显眼,“空间活生生就变小了。”
每个主妇都希望看到整洁有序的家,在辛勤收拾的成果无数次被女儿破坏后,田妈妈忍无可忍:“你看你收集的塔不拉鼓,像垃圾一样,那么难看,还占空间。”田艺苗立刻就想跳起来为宝贝辩白:那可是我大老远从印度弄回来的宝贝,历史和文化在它身上留下那么美的痕迹,你怎么就觉着它丑呢?但她只在心里牢骚,不敢和唱了一辈子越剧的妈妈争执。
忍让却“助长”了主妇大人的气焰。趁着女儿不在家,田妈妈雷厉风行把两个塔不拉鼓请出家门。追悔莫及的田艺苗那一刻却异常淡定,妈妈的快乐和塔不拉鼓相比,当然前者更重要。
有人反对就有人支持。当亲情直接对田艺苗的爱好说“不”时,爱情却在她身后委婉地表示支持。每次旅行时,理科出身的男友都会自告奋勇充当免费搬运工,甚至在她犹豫不决时为她做决定:真的喜欢就买下再说!次数一多,她心里难免就有点小愧疚,“好像很多乐器都是他帮我背回来的。”
自由是最美好的梦
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被主流的价值观所左右,是田艺苗一直追寻的自由状态。
“生活得有一个好的心态。大家都觉得没有得到的东西是最好的,我觉得不能这么想。”理想与现实总是有出入,就像她也许穷尽一生都无法带回所有喜爱的乐器和笔记本一样,无法实现理想的失落感也显得没那么重要。
田艺苗梦想成为出色的作曲家,能让全世界都听到自己的作品,但现实是她必须靠演讲谋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她创立了“穿T恤听古典音乐”系列讲座活动,致力于古典音乐的大众普及与推广,“如果能在现实里加入一点理想化的东西并实施了,也是成功。”
讲座的反响非常好,“我觉得没有什么比传播美、传播音乐更有意义的事情,它可以给更多的人带去美好。”她觉得找到了适合自己做的事情。
对一个与音乐和文字打交道的人来说,自由和梦想当然比现实利益重要。曾有一条路摆在她面前,那条路是那么稳固——毕业留校,然后做小领导,一步步循着官途走下去,可那不是田艺苗式的未来。
“我知道这世上没有绝对的自由,但我能坚持朝着自由的方向去,自由地聆听音乐,自由地撰写文字,自由地收集我热爱的所有美好的东西。”
田艺苗,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青年作曲家、学者、作家,自称“纯靠谱文艺女青年”。爱旅行,尤爱去东西文化交融处;爱收集,尤其富有特色的笔记本和民间乐器。
收集的不是物,是记忆和个性
田艺苗不是疯狂的发烧友,若被兴趣牵着鼻子走,大呼小叫头脑发热,那真正是丢脸又掉价。文艺女青年得保持一种从容不迫的优雅范儿,“你得会拿捏,否则就不是给生活锦上添花,是搞破坏了。”她一本正经点拨人。
收集的东西其实挺普通。一样是笔记本,因田艺苗爱写日记,从小女生时代写到大女生之年。女生心底的小秘密比彩虹绚烂,比陶瓷脆弱,得用最精美的本本妥善收藏。当秘密塞满一个本子,那是怎样一种成就感?“就跟完成了一本著作时的心情一样。”一本本日记累积下来,却有了买椟还珠的倒置:秘密一旦变成字迹,就不如精致的笔记本更吸引人。
家里那排整墙的书柜外层,是她这些年的“战绩”——按照颜色归类的、整齐堆放的笔记本,中式、日式和欧式,大航海时代、18世纪英国风和现代卡通派……不过是个载体,因为文化、地域、时代的不同以及设计者的各自偏好,每个本子都有自己的个性。许多纯手工的本子,即便出自同一人之手,也因纸质、颜色、装饰物的细微差别而独一无二。寻找不同、挖掘小本本的内蕴,是一个聪慧女人在生活中的小发现、小乐趣。
田艺苗收集的另一件东西则与职业有关。“我是写曲子的嘛,各色民间乐器是我最大的灵感。所以收集了很多,摆起来也蛮好看的。” 吉他、葫芦丝、排箫、埙……有的小巧,有的庞大,有的笨拙,有的别致,还有的很实用。大大小小横七竖八巧妙摆放在家中,除了视觉享受,还能
发觉乐器的更多功能。“我书房里的茶几是一面战鼓。当时买不到合适的茶几,看到那面战鼓就灵机一动……”懂得从生活点滴中发掘情趣,这样的女人又是可爱的。
田艺苗向客人介绍自己的收集品时,总会强调发生在每件器物上的故事。“每种民间乐器都是带有记忆的。”越南独弦琴是她去越南采风旅游时发现的,随她回到中国时也把参加越南民间音乐会时的感动打包带回;寺庙大钟,会令她遥想灵隐寺山林里回荡的暮鼓晨钟,钟声涤荡心灵。
生活的美好都储存在细节,永恒在记忆里。
写配得起收集品的文字和音符
上海的生活节奏是急速快板。田艺苗因了这份收集的爱好,让生活从容地慢下一拍。再把收集的“战利品”与工作融合起来,就能调剂出智慧的轻松生活。
能弹琴的手也能写一手漂亮的文字。田艺苗在几家媒体上开设了自己的专栏,和文字打交道,在家靠电脑,在外则靠笔记本记录灵感。
和文艺范儿十足的笔记本搭调的场所,是安静典雅的咖啡馆。“坐在靠窗的位置,路人是你眼中的风景,你却装饰了窗棂。”与敲打键盘相比,田艺苗更热爱手写的沙沙声,前者充满工业时代的僵硬感,后者却让你涌出配得上漂亮收集品的泉思。
至于乐器,那是作曲家的缪斯。她会试着将不同的乐器放到音乐里,寻找新鲜的演奏效果。田艺苗最喜欢箫一类的管乐器,还特意拜师学会了演奏洞箫。
她相信每一把民间乐器都有无法被取代的灵魂。曾经偶然听到一个曲子,音色非常奇特。翻开它的乐谱,田艺苗发现上面竟有专门使用的乐器标注。而那段旋律是演奏者用从西藏带回的祈祷石敲击而生。
“那块石头附有宗教的感情,有‘悟’的感情,有神秘的意味。”这正是田艺苗想要的音乐——完美的旋律,应当配得起它的演奏乐器。
两个人的快乐叫幸福
一个人的收集不算大快乐。田艺苗希望把这份快乐带给家人和朋友,却屡屡发生小冲突。
收集得多了,笔记本和民间乐器就成了家里的“霸主”。屋子的每个角落都堆着她的宝贝笔记本和乐器,那些身形庞大的乐器尤为显眼,“空间活生生就变小了。”
每个主妇都希望看到整洁有序的家,在辛勤收拾的成果无数次被女儿破坏后,田妈妈忍无可忍:“你看你收集的塔不拉鼓,像垃圾一样,那么难看,还占空间。”田艺苗立刻就想跳起来为宝贝辩白:那可是我大老远从印度弄回来的宝贝,历史和文化在它身上留下那么美的痕迹,你怎么就觉着它丑呢?但她只在心里牢骚,不敢和唱了一辈子越剧的妈妈争执。
忍让却“助长”了主妇大人的气焰。趁着女儿不在家,田妈妈雷厉风行把两个塔不拉鼓请出家门。追悔莫及的田艺苗那一刻却异常淡定,妈妈的快乐和塔不拉鼓相比,当然前者更重要。
有人反对就有人支持。当亲情直接对田艺苗的爱好说“不”时,爱情却在她身后委婉地表示支持。每次旅行时,理科出身的男友都会自告奋勇充当免费搬运工,甚至在她犹豫不决时为她做决定:真的喜欢就买下再说!次数一多,她心里难免就有点小愧疚,“好像很多乐器都是他帮我背回来的。”
自由是最美好的梦
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被主流的价值观所左右,是田艺苗一直追寻的自由状态。
“生活得有一个好的心态。大家都觉得没有得到的东西是最好的,我觉得不能这么想。”理想与现实总是有出入,就像她也许穷尽一生都无法带回所有喜爱的乐器和笔记本一样,无法实现理想的失落感也显得没那么重要。
田艺苗梦想成为出色的作曲家,能让全世界都听到自己的作品,但现实是她必须靠演讲谋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她创立了“穿T恤听古典音乐”系列讲座活动,致力于古典音乐的大众普及与推广,“如果能在现实里加入一点理想化的东西并实施了,也是成功。”
讲座的反响非常好,“我觉得没有什么比传播美、传播音乐更有意义的事情,它可以给更多的人带去美好。”她觉得找到了适合自己做的事情。
对一个与音乐和文字打交道的人来说,自由和梦想当然比现实利益重要。曾有一条路摆在她面前,那条路是那么稳固——毕业留校,然后做小领导,一步步循着官途走下去,可那不是田艺苗式的未来。
“我知道这世上没有绝对的自由,但我能坚持朝着自由的方向去,自由地聆听音乐,自由地撰写文字,自由地收集我热爱的所有美好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