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时代,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健康体格的关键。传统的体育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都存在较大的局限,体育课该怎么创新,是我们每个体育老师所要思考的,只要我们多尝试、多实践、多用心,敢于突破常规,从学生、教材、组织、老师自身等方面来考虑,来探究,崭新的体育课就在你的面前。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当前教育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因此,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形式,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思维方式,挖掘教学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智力、技能和技术的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目前小学体育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为适应新时期体育教学的发展要求,在教学中,我积极探索和实践课堂创新教学,感觉学生不论在学习兴趣上还是思维的开发上都有明显的提高。
1 创设新颖的教学情景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他们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在教学中应遵循儿童认知和情感变化的规律,进行生动活泼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以迎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的需要。因此,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如在游戏练习中,将“障碍接力”改变为“小八路送情报”这一情景游戏,将游戏内容故事化。将游戏过程的各个障碍改为为绕过“敌人的哨岗”、跳过“小河”、爬过“山坡”、最后奔跑到“目的地”等,使学生在练习中置身于故事情景之中,身临其境的练习使他们兴致高涨,乐趣无穷,既学会了动作,又培养了克服困难的精神。又如在进行投掷垒球、实心球时,可与抗洪抢险相结合,这样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2 变换集合队形,激发兴趣
小学生都比较好奇,我们应保护好这种好奇心,这是创新人才的基础。所以可以从简单的、平淡的集合队形入手,用不断变换队形的方法,来满足学生好新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培养创新意识。体育课集合队形一般常规采用4列横队,时间一长,学生觉得单调。为此引导学生去想一想,在集合队形上能否变化一下,于是,同学们很高兴,个个想办法、出主意,每次课后根据学生提出确定下次课的队形,这样,每节课都有新的花样,而且这样一来,学生兴致高、集合快、精神面貌大大好转,学生们早早的排好队在等待老师的到来。由于自己创新的意见得到老师、同学的赞扬,创新欲望更强,对创新也充满了信心,对体育课的关注大大提高。
3 改变教学分组,因材施教
小学生好奇心强,所以,在教学中可以从改变教学的分组形式入手,通过学习小组形式的重新组合,来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需求和学习的实际需要,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兴趣,具体的方法有:
3.1 自由组合的分组。在教学中,改变过去一般按男女学生高矮的分四组的形式,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八个小组。目的是让兴趣一致、关系良好的学生结合在一起,营造一种愉快、和谐、团结互助的课堂气氛,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和奋斗目标,有利于学习和体育竞赛的顺利进行。
3.2 互帮互学的分组。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身体素质优劣情况和对体育动作、技能掌握的程度,调节各小组人员的组合,使各小组都适当安排一部分好的学生和稍差的学生。在学习中通过组员问的互帮互学来提高学习质量,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如在跳绳的练习中,组员之间互相帮助,好的学生在技术上对差的学生进行指导,充当小老师,让差的学生学有榜样、学有目标,提高他们的体育成绩。
3.3 分层次教学的分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的男女八个小组。结合因材施教和从实际出发的教学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的学习目标,实行因材施教。这样,有利于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好的学生能得到足够的训练,差的学生得到相应的提高,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在各自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4 分析教材内涵,创新内容
在体育课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最有效途径是在练习中教师放手让学生尝试自编操和游戏的内容。有了创新意识、创新氛围,我们应让学生在实践中用创新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创新的实践能力。结合体育课的特点,可把准备部分的徒手操让学生自编自练,并要求编的操最好不要雷同,为了使每个学生都有尝试的机会,每一节请一个同学来带操。又如在游戏中,给每一小组一个小胶球,画出一定的活动范围,要求每组的学生以小胶球为中心,创编或组编出大家喜欢的体育游戏。游戏前,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创新,不要照搬已学过的游戏,组与组之间最好不要雷同,想方设法创编出具有新意、有利于锻炼身体、能够培养体育兴趣、具有开拓精神等的游戏活动,要求只有一个你认为开心就行。在上述活动中,教师发挥“导演”的角色,充分让学生自行活动,这样自编操和游戏的过程中,创新能力得到提高,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学生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得到期提高。
体育教材中的一些技术动作是人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总结出来的,有一定的科学性、实用性、广泛性,但不是唯一的、绝对的。因为根据大纲的要求,体育课首先是学生身体的活动,再是技术的掌握,我们大可不必局限于技术的掌握中,可在平时教学中引导学生求变“创造”出新的技术。如“分腿腾越山羊”,我采用目标教学法——看谁能用自己想好的方法越过前面那只山羊,有的双手支撑分腿腾越山羊,有的单手支撑分腿腾越山羊……这样技术动作就不是唯一的,但目的是一样,最后可统一练一练教材上规定的动作,这样学生兴趣浓,充分享受了求变创新带来的乐趣了。
5 实施分层教学,兼顾个体
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因为身体素质的不同一节课中有的吃不饱、有的吃不了,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我在教学中,结合分层次分组,尝试了分层次教学的实践。目的就是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实践中,我先按学生水平的差异分好层次,再因人而异地制定学习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各自不同的要求和教学方法,有效地解决课堂上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优的发展,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效果。
如在“跨越式跳高”的教学中,将学生按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高低分为男女各四个小组,各分为A组(素质好)、B组(素质中上)、C组(素质中)、D组(素质差)。练习中,“横杆”的高度根据各小组学生层次的不同而调节。这样,使到各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各自的要求,获得成功的喜悦,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另外,在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鼓励积极,表扬先进。对弹跳能力和动作技术有提高的学生,一定时间内适当调整层次,做到能者上,差者下。激励学生你追我赶、不甘落后、力争上游等的体育精神面貌,有效地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思想品质的提高。
6 创新评价方式方法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改革教学评价是目前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体育课也不在例外,在教学中实行等级制评价,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分数的精确度变得模糊,淡化分数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消除分数对学生带来的学习压力,进而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我在开学初对学生进行评定,每个学生设定一个基数,在期末考核中,根据期初的基数来评定成绩,这样一来,学生的个体化身体差异减小了,只要你在本学期有进步了那你就能取得好成绩。这样考核,学生的积极性有很大的提高。
在教学设计时,我们围绕了体育的各种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等,细化了评价项目,确定了的体育常识、运动素质、技能技巧、出勤表现、身体素质等项目对学生进行评价。将百分制改用A(优秀90-100分)、B(良好75-89分)、c(中等60-74分)和D(尚需努力60分以下)四个档次。实践中,各项目的评价只对学生公布等级的档次,而不直接公布具体分数。这样,减少分数的负面影响,同时,由于差异的减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心和自尊心,达到全面、中肯地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在不断的探索和尝试中,要上好有创新意义的课,教师必须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上大胆改革,敢于尝度,敢于摆脱原有的模式,还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广阔的思维空间,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状态,具有不断创造的欲望,不断活动的欲望。
参考文献
1 吴凌云,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体育教学的实践,2008(7)
2 刘敬群,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体育教学,2009(33)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当前教育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因此,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形式,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思维方式,挖掘教学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智力、技能和技术的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目前小学体育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为适应新时期体育教学的发展要求,在教学中,我积极探索和实践课堂创新教学,感觉学生不论在学习兴趣上还是思维的开发上都有明显的提高。
1 创设新颖的教学情景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他们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在教学中应遵循儿童认知和情感变化的规律,进行生动活泼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以迎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的需要。因此,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如在游戏练习中,将“障碍接力”改变为“小八路送情报”这一情景游戏,将游戏内容故事化。将游戏过程的各个障碍改为为绕过“敌人的哨岗”、跳过“小河”、爬过“山坡”、最后奔跑到“目的地”等,使学生在练习中置身于故事情景之中,身临其境的练习使他们兴致高涨,乐趣无穷,既学会了动作,又培养了克服困难的精神。又如在进行投掷垒球、实心球时,可与抗洪抢险相结合,这样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2 变换集合队形,激发兴趣
小学生都比较好奇,我们应保护好这种好奇心,这是创新人才的基础。所以可以从简单的、平淡的集合队形入手,用不断变换队形的方法,来满足学生好新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培养创新意识。体育课集合队形一般常规采用4列横队,时间一长,学生觉得单调。为此引导学生去想一想,在集合队形上能否变化一下,于是,同学们很高兴,个个想办法、出主意,每次课后根据学生提出确定下次课的队形,这样,每节课都有新的花样,而且这样一来,学生兴致高、集合快、精神面貌大大好转,学生们早早的排好队在等待老师的到来。由于自己创新的意见得到老师、同学的赞扬,创新欲望更强,对创新也充满了信心,对体育课的关注大大提高。
3 改变教学分组,因材施教
小学生好奇心强,所以,在教学中可以从改变教学的分组形式入手,通过学习小组形式的重新组合,来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需求和学习的实际需要,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兴趣,具体的方法有:
3.1 自由组合的分组。在教学中,改变过去一般按男女学生高矮的分四组的形式,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八个小组。目的是让兴趣一致、关系良好的学生结合在一起,营造一种愉快、和谐、团结互助的课堂气氛,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和奋斗目标,有利于学习和体育竞赛的顺利进行。
3.2 互帮互学的分组。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身体素质优劣情况和对体育动作、技能掌握的程度,调节各小组人员的组合,使各小组都适当安排一部分好的学生和稍差的学生。在学习中通过组员问的互帮互学来提高学习质量,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如在跳绳的练习中,组员之间互相帮助,好的学生在技术上对差的学生进行指导,充当小老师,让差的学生学有榜样、学有目标,提高他们的体育成绩。
3.3 分层次教学的分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的男女八个小组。结合因材施教和从实际出发的教学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的学习目标,实行因材施教。这样,有利于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好的学生能得到足够的训练,差的学生得到相应的提高,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在各自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4 分析教材内涵,创新内容
在体育课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最有效途径是在练习中教师放手让学生尝试自编操和游戏的内容。有了创新意识、创新氛围,我们应让学生在实践中用创新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创新的实践能力。结合体育课的特点,可把准备部分的徒手操让学生自编自练,并要求编的操最好不要雷同,为了使每个学生都有尝试的机会,每一节请一个同学来带操。又如在游戏中,给每一小组一个小胶球,画出一定的活动范围,要求每组的学生以小胶球为中心,创编或组编出大家喜欢的体育游戏。游戏前,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创新,不要照搬已学过的游戏,组与组之间最好不要雷同,想方设法创编出具有新意、有利于锻炼身体、能够培养体育兴趣、具有开拓精神等的游戏活动,要求只有一个你认为开心就行。在上述活动中,教师发挥“导演”的角色,充分让学生自行活动,这样自编操和游戏的过程中,创新能力得到提高,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学生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得到期提高。
体育教材中的一些技术动作是人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总结出来的,有一定的科学性、实用性、广泛性,但不是唯一的、绝对的。因为根据大纲的要求,体育课首先是学生身体的活动,再是技术的掌握,我们大可不必局限于技术的掌握中,可在平时教学中引导学生求变“创造”出新的技术。如“分腿腾越山羊”,我采用目标教学法——看谁能用自己想好的方法越过前面那只山羊,有的双手支撑分腿腾越山羊,有的单手支撑分腿腾越山羊……这样技术动作就不是唯一的,但目的是一样,最后可统一练一练教材上规定的动作,这样学生兴趣浓,充分享受了求变创新带来的乐趣了。
5 实施分层教学,兼顾个体
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因为身体素质的不同一节课中有的吃不饱、有的吃不了,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我在教学中,结合分层次分组,尝试了分层次教学的实践。目的就是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实践中,我先按学生水平的差异分好层次,再因人而异地制定学习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各自不同的要求和教学方法,有效地解决课堂上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优的发展,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效果。
如在“跨越式跳高”的教学中,将学生按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高低分为男女各四个小组,各分为A组(素质好)、B组(素质中上)、C组(素质中)、D组(素质差)。练习中,“横杆”的高度根据各小组学生层次的不同而调节。这样,使到各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各自的要求,获得成功的喜悦,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另外,在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鼓励积极,表扬先进。对弹跳能力和动作技术有提高的学生,一定时间内适当调整层次,做到能者上,差者下。激励学生你追我赶、不甘落后、力争上游等的体育精神面貌,有效地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思想品质的提高。
6 创新评价方式方法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改革教学评价是目前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体育课也不在例外,在教学中实行等级制评价,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分数的精确度变得模糊,淡化分数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消除分数对学生带来的学习压力,进而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我在开学初对学生进行评定,每个学生设定一个基数,在期末考核中,根据期初的基数来评定成绩,这样一来,学生的个体化身体差异减小了,只要你在本学期有进步了那你就能取得好成绩。这样考核,学生的积极性有很大的提高。
在教学设计时,我们围绕了体育的各种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等,细化了评价项目,确定了的体育常识、运动素质、技能技巧、出勤表现、身体素质等项目对学生进行评价。将百分制改用A(优秀90-100分)、B(良好75-89分)、c(中等60-74分)和D(尚需努力60分以下)四个档次。实践中,各项目的评价只对学生公布等级的档次,而不直接公布具体分数。这样,减少分数的负面影响,同时,由于差异的减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心和自尊心,达到全面、中肯地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在不断的探索和尝试中,要上好有创新意义的课,教师必须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上大胆改革,敢于尝度,敢于摆脱原有的模式,还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广阔的思维空间,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状态,具有不断创造的欲望,不断活动的欲望。
参考文献
1 吴凌云,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体育教学的实践,2008(7)
2 刘敬群,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体育教学,200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