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浅析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可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认知任务之中,激发他们的认知内驱力,从而引发其解决问题的行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以提高阅读教学效果。那么如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去创设问题情境呢?
  一、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有针对性
  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基于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中蕴涵着的能力价值和情感价值,利用这些知识作为情境素材创设问题情境,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只有问题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相匹配,才能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才能达到目的。在设置问题情境时,应考虑内容、方式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让学生通过积极思索和探究,解决问题或得出正确结论,从而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提高学习的兴趣。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问题探究情境
  在创设问题探究情境时,教师应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应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使学生对教师的发问乐于思考,并能够各抒己见,在积极的思维中进行知识的习得、能力的提高。这样的教学活动大大增加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改变过去的单向度交往方式为多向度交往方式,师生关系更加亲密,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三、通过学生生活体验创设问题情境
  认知心理学中的建构主义学说认为,学习者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经验构成了一种认知的预结构,教师应该把学习者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在课堂导入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与课文内容进行比较沟通,可以水到渠成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路引入课文中,激发他们探究未知领域的兴趣。比如在教学《我有一个梦想》一文时,教师充满感情地和同学们讨论交流以下问题:请大家谈谈你的梦想是什么?学生各抒己见、各抒己梦,课堂气氛变得热烈起来。这样的设疑导入,既创设了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问题的指向性非常明确,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利用学生的典型错误创设问题情境
  在学生的作业、试卷和课堂回答、讨论中,经常有一些错误的观点,以这些观点创设问题情境,具有针对性强、易引起学生高度重视的作用。问题情境创设后提出问题,再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或教师点评等方法,引导学生分析理解问题,其教学效果较好。有时为了教学需要,甚至教师可故意设计一些错误观点供大家评述。在这个不断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五、通过课外资源创设问题情境
  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特色。语文作为母语教育课程,更是具有其他课程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如在教授鲁迅的《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时,向学生提供以下两则材料:美国学者采访过许多奥斯维辛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三分之一的人都表示“我想把这一切都忘掉”;巴金虽然多次建议建造“文革”博物馆,但是他也多次表示不愿意回忆“文革”经历。正是对于这些人的回忆和人类对于牺牲者长期所怀的负罪感,使一种无压抑的文明的前景暗淡下来了。然而鲁迅为什么要忍受两次悲愤,经受了一次又再来一次?学生通过对这两则与课文相类似的学习材料的解读,获得了关于制造屠杀者的残忍与承受迫害者的悲惨等多重情感体验,实现了课文内容的创造性构建。诸如:“回忆是为了忘掉痛苦,燃起生的希望”,“重述一次是为了记住历史,引以为戒,防止历史的重演”,“以文章自责,解剖自己,让自己轻松一下”……
  六、于无疑处创设问题情境
  任何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具有它的多义性。每一个人对一部作品的解读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有自己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不仅表现在对作品意义的认识、对人物的评价上,还表现在对语言材料所构建的意象、意境的感悟上。所以教师不能过早地抛出所谓的“标准答案”,而应该及时地设疑质疑,于无疑处生疑,使学生在不拘泥于那些权威答案的基础上能再推开一扇窗子,让学生看到更美的风景。例如,在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师生先共同对“柳树”这个传统意象进行了分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柳谐音是“留”,是中国文化中传统的别离意象,古人早就有了折柳送别以表依恋与牵挂的习俗。接下来进一步提出能诱发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这里的“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这样一个生动的比喻还有没有其它的意蕴?学生在充分诵读和讨论的基础上,做出了个性化的理解,有的认为:那在风中舒展的纤细的枝条,让他回想起那些偎依在她的身边、宛若红袖添香伴读书的往昔。长长的柳枝所牵动的,不只是一种心绪,还是一串故事。
  七、利用学生提出的疑问创设问题情境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当学生提出疑问时,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创设问题情境。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求知欲,使課堂探究气氛浓厚,又让学生学到了教师尊重知识、严谨治学的态度。
  总之,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使教学内容产生巨大的诱惑力,使学生的思维不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体育教学过程是由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组成的,由于四部分教学内容和学生情绪各不相同。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地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忌出现先紧后松、龙头蛇尾的不良现象。那么,如何在体育教学实践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自觉地参与学习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活动所具有的爱好和追求的心理倾向,它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
期刊
数学学习活动是构建数学课程的重要成分,是教学内容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学习训练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活动,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发挥数学学習训练的积极作用。  一、数学学习训练活动的组织实施  1.训练活动的内容  (1)训练活动要重视基础性和选择性。在新课程的数学学习活动中,训练的内容和训练的方式要有与课程改革和课程目标相适应的改进。为此,我们必须重视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期刊
摘 要: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要前沿阵地,学生的兴趣是学习英语的主要动力。新课程的学习,不但是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更是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感受英语的魅力,让学生情不自禁爱上英语。  关键词:新课程 小学英语 乐趣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英语课程的学习,不但是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更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
期刊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应渗透哪些数学思想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初中阶段要求学生“了解”的数学思想有转化思想、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类比思想等。  1.分类讨论思想。 分类讨论是根据教学对象的本质属性将其划分为不同种类,即根据教学对象的共同性与差异性,把具有相同属性的归入一类,把具有不同属性的归入另一类。分类是数学发现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如果对学过的知识恰当地进行分类,就可以使大量
期刊
中国古代史在历史中考中所占比例较大,是历史知识体系中比较重要的方面。古代史的复习必须防止历史知识简单地重复,把主要精力放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死记硬背上;而是要集中精力准确理解重要的历史现象,理清历史发展线索,明确历史发展阶段特征,把握各个单元的基本知识结构。同时还要进行重要的专题复习,查漏补缺,运用科学方法从各个方面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复习效率。下面就中国古代史的复习方法浅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期刊
作文是学生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是语文课的重中之重。课改几年的实践,我们悟出:说话练习是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水平的巧方法。  农村小学作文课课时有限,学生眼见局限,而教学时段语文课本作文练习篇目又不少,作文题材也受到限制,所以出现了学生为作文而作文的现象,导致学生作文兴趣不高,影响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其次,农村小学教师底子薄,课程设
期刊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物理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 但“物理难学”也是学生学习物理学时常反映的一个问题。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对终身学习物理具有特别的意义。本文介绍了几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做法和体会。  关键词:物理教学 激发 学习兴趣  “难”,被认为是物理学的一个特点,其原因有物理学本身的艰难和抽象,也有物理教学过程的枯燥乏味。如果一开始不注意培养学生学习
期刊
摘 要:提问作为组织课堂的重要手段,是老师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高效课堂正是在单位时间内要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在教学时间、内容和效果兼顾的要求下,只有规范提问,提高提问的有效性,高效课堂的意义才会不断呈现。  关键词:课堂提问 高效课堂 有效性  在新课改推进的步伐中,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再被强调。为了确保学生有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有些教学模式嚴格限制教师的发言时间,
期刊
课程改革提出了许多新的教育思想和目标,传统的经验型“教书匠”将逐步退出教学舞台,具有科研素质的学者型教师将占領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这就需要教师对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展开研究,重新思考和定位。趣解下列五个不等式,有利于教师认识自己的教学行为,转变教育理念,创新课堂教学,迅速适应当今课程改革。  一、1=30  有的教师教了30年书,只相当于教了一年书,因为他们只教了一年书,而重复了30遍,这
期刊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找到独立思考的可能。”然而,在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手段等方面虽然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改革,但就如何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等方面的认识还不足。相当一部分教师(特别是农村学校的教师)还存在或者包办、代替本该让学生经历的过程,或者是简单概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