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机械基础”是职业教育机械专业基础的核心课程,是一门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的专业基础课程,既是从生产实践中建立起来,又是为生产实践直接服务的一门学科,学生的专业学习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生由理论学习转向工程实践学习的转折点,对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提高学生分析并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都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有效的对职业学校中“机械基础”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关键词】 职业学校;机械基础;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8-00-01
一、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机加工的内容不再是简单的机械车削加工,而是机械、电子多学科融合的一种多元化新技术,像现在的数控车床、数控加工中心CNC等,与电子和计算机方面结合越来越密切,那么为了适应新的加工要求和新的加工方法,加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中机械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现在,职业院校机械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的方面,解决好这些不足,对于提高职业院校机械专业专业科知识水平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教学存在问题
1.教学内容过于庞杂
《机械基础》课程涵盖内容非常广泛,由传统的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理论力学及材料力学等课程合而为一的,其内容不仅涉及面广,而且某些教学内容过于零碎,与其它课程交叉重复较多。如螺纹联接、键联接的教学内容明显不符合少而精的原则,再如减速器的类型、设计参数等要求,与机械制图课程中的减速器设计知识重复率高,这不仅失去了学科特点,也浪费了大量的教学时间。
2.不适应时代发展
当前,绝大多数高职机械基础教材不仅内容庞杂,而且理念陈旧,跟不上迅速发展的科学步伐,广度有余而深度不足,不能完全反映多元的、复杂的、独特的科学体系。现代机械设计不仅具有工程性和技术性,还具有社会性、系统性和经济性,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实生产实际中许多新的设计方法和设计理论正不断涌现,如创新设计、概念设计、系统设计、优化设计等等,教学中往往只注重设备结构、强度、运动学分析等技术内容,而忽略渗入能源、人机关系、美学等社会因素和价值工程、周期费用分析等经济因素,出现了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
3.教学方式不能适应教学需要
传统教学方式习惯于从书本到原理,老师一讲到底,学生死记硬背,基本上是“灌输式”的方式,对现场教学、案例式教学、讨论启发式教学用的很少,没有给学生留出独立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时间,这样既不利于学生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无助于提高3+3中高职衔接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改革建议
1.打破教材章节顺序的局限
减速器项目教学法将整个教学内容划分为四大分项目模块,各分级模块中的同类问题需要集中讲解和探究,而通常的教材并非完全按照这4个模块分章排序,因此,实践中需要打破教材章节顺序的局限,进行跳跃式学习。
2.根据学生实际随时拓展教学内容
探究式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思维的发散性,方法的多样性,即同一问题可能有多种方法解决,因此并非所有方法所涉及的知识点都在课标规定的教学内容之内。当遇到此种情况时,教员可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恰当地引导。即:如果学生能力有富余,可以鼓励其查阅教材以外的资料另辟蹊径探究,不能强求其回归到课标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如果学生能力有限,探究方向过于偏冷,难以达到教学目的,教员应及时引导其回归到正常的教学内容上来,因此管理部门应赋予教员当堂拓展教学内容的权限,不能过于教条地令其执行相关规定。
3.教学场地的选择应有一定的灵活性
项目推进过程中,有可能需要多次增加实践环节(如减速器的反复拆装分析),甚至于现地教学,设备参观等,这些往往要根据学生探究式学习的程度和需要灵活组织,因此教学场地可能不仅仅局限于教室,而应根据学生的实际进展情况和教学任务随机变换教学场地,如去加工企业现场等。
4.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探究式学习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员引导为辅。课堂上教法的选择可以多样,可以采用课堂理论讲解,可以采用实验室设备拆解分析,还可以由学生自主探究、教员辅导等。教学方法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精心组织,有时还可打破常规,当然,这种情况有关部门应给予一定的支持和配合。
5.改进评价手段
传统的评价方法采用的是平时成绩占30%,考试成绩占70%,为了激励和鞭策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式的学习,可调整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的比重。即平时成绩占60%,考试成绩占40%,考试成绩沿用闭卷方式。平时成绩包含作业(20%)、课堂提问(10%)、阶段测验(20%)、出勤率(10%)等内容。
6.精心组织,团队协作
任课教员必须认真备课,考虑到教学过程中的各个教学内容和环节,应及时更新教法,做到游刃有余,否则难以适应学生的主动探究性学习方法。因此,该项教学改革必须群策群力,相互协作,认真筹划,精心组织。
四、结束语
随着机械基础的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的不断充实和完善、网络资源的极大丰富与普及、校际交流的日益频繁等,教學交流的机会大大提高,对师生的教与学都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加上教师和学生不断地反思,相信教学质量也一定会越来越好、越来越优的。
参考文献:
[1]李海霞.现代多媒体条件下的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探析[J].2011(09):69-70.
[2]江涛.机械基础教学方法探讨[J].商品与质量,2015(1):86.
【关键词】 职业学校;机械基础;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8-00-01
一、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机加工的内容不再是简单的机械车削加工,而是机械、电子多学科融合的一种多元化新技术,像现在的数控车床、数控加工中心CNC等,与电子和计算机方面结合越来越密切,那么为了适应新的加工要求和新的加工方法,加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中机械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现在,职业院校机械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的方面,解决好这些不足,对于提高职业院校机械专业专业科知识水平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教学存在问题
1.教学内容过于庞杂
《机械基础》课程涵盖内容非常广泛,由传统的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理论力学及材料力学等课程合而为一的,其内容不仅涉及面广,而且某些教学内容过于零碎,与其它课程交叉重复较多。如螺纹联接、键联接的教学内容明显不符合少而精的原则,再如减速器的类型、设计参数等要求,与机械制图课程中的减速器设计知识重复率高,这不仅失去了学科特点,也浪费了大量的教学时间。
2.不适应时代发展
当前,绝大多数高职机械基础教材不仅内容庞杂,而且理念陈旧,跟不上迅速发展的科学步伐,广度有余而深度不足,不能完全反映多元的、复杂的、独特的科学体系。现代机械设计不仅具有工程性和技术性,还具有社会性、系统性和经济性,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实生产实际中许多新的设计方法和设计理论正不断涌现,如创新设计、概念设计、系统设计、优化设计等等,教学中往往只注重设备结构、强度、运动学分析等技术内容,而忽略渗入能源、人机关系、美学等社会因素和价值工程、周期费用分析等经济因素,出现了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
3.教学方式不能适应教学需要
传统教学方式习惯于从书本到原理,老师一讲到底,学生死记硬背,基本上是“灌输式”的方式,对现场教学、案例式教学、讨论启发式教学用的很少,没有给学生留出独立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时间,这样既不利于学生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无助于提高3+3中高职衔接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改革建议
1.打破教材章节顺序的局限
减速器项目教学法将整个教学内容划分为四大分项目模块,各分级模块中的同类问题需要集中讲解和探究,而通常的教材并非完全按照这4个模块分章排序,因此,实践中需要打破教材章节顺序的局限,进行跳跃式学习。
2.根据学生实际随时拓展教学内容
探究式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思维的发散性,方法的多样性,即同一问题可能有多种方法解决,因此并非所有方法所涉及的知识点都在课标规定的教学内容之内。当遇到此种情况时,教员可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恰当地引导。即:如果学生能力有富余,可以鼓励其查阅教材以外的资料另辟蹊径探究,不能强求其回归到课标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如果学生能力有限,探究方向过于偏冷,难以达到教学目的,教员应及时引导其回归到正常的教学内容上来,因此管理部门应赋予教员当堂拓展教学内容的权限,不能过于教条地令其执行相关规定。
3.教学场地的选择应有一定的灵活性
项目推进过程中,有可能需要多次增加实践环节(如减速器的反复拆装分析),甚至于现地教学,设备参观等,这些往往要根据学生探究式学习的程度和需要灵活组织,因此教学场地可能不仅仅局限于教室,而应根据学生的实际进展情况和教学任务随机变换教学场地,如去加工企业现场等。
4.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探究式学习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员引导为辅。课堂上教法的选择可以多样,可以采用课堂理论讲解,可以采用实验室设备拆解分析,还可以由学生自主探究、教员辅导等。教学方法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精心组织,有时还可打破常规,当然,这种情况有关部门应给予一定的支持和配合。
5.改进评价手段
传统的评价方法采用的是平时成绩占30%,考试成绩占70%,为了激励和鞭策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式的学习,可调整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的比重。即平时成绩占60%,考试成绩占40%,考试成绩沿用闭卷方式。平时成绩包含作业(20%)、课堂提问(10%)、阶段测验(20%)、出勤率(10%)等内容。
6.精心组织,团队协作
任课教员必须认真备课,考虑到教学过程中的各个教学内容和环节,应及时更新教法,做到游刃有余,否则难以适应学生的主动探究性学习方法。因此,该项教学改革必须群策群力,相互协作,认真筹划,精心组织。
四、结束语
随着机械基础的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的不断充实和完善、网络资源的极大丰富与普及、校际交流的日益频繁等,教學交流的机会大大提高,对师生的教与学都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加上教师和学生不断地反思,相信教学质量也一定会越来越好、越来越优的。
参考文献:
[1]李海霞.现代多媒体条件下的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探析[J].2011(09):69-70.
[2]江涛.机械基础教学方法探讨[J].商品与质量,201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