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愈发求“新”的理念指导下,初中教育的发展方向逐渐表现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多方面追求,强调对传统牵引式课堂的突破和改造。地理在初中课程体系中有着非常鲜明的特点,它的知识容量较大、考察角度较广、实践素养要求较高,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很大的效果性和需求性。基于上述几点认识,笔者将从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题着手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希望能夠对各位的教学优化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地理;创新能力;培养
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高峰期——青春期,智力思维每一天都在被快速开发,这使得他们常常具备非常丰富的想象力和充满奇思妙想的探究诉求。很多初中地理教师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这些条件对于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意义,仍旧沿用着传统的“灌输”教学法,结果不仅造成了学生软性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还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更对教学优化的进程带来了很大阻碍。为彻底扭转这一不利局面,初中地理教师要真正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以求目标的早日达成。
一、在教学中优化对学生知识框架的梳理
创新的前提是要做到对既有学习成果的充分吸收和自如运用,这也是创新教学的前端基础条件。基于这一基本认识,初中地理教师在进行创新强化教学前,应当首先带领学生对前端学习内容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将各个知识点通过一定的次序和关联串联成一个有机的网络,使学生能够从宏观层面对以往的学习内容形成更清晰的认知和更灵活的运用能力,为后续教学的开展打好前站。
例如在完成“洋流”这一板块的教学后,教师可以在黑板上或者利用多媒体设备,带领学生一边回顾所学过的内容一边构建思维导图,按照“概念”、“成因”、“寒流和暖流”、“影响”和“主要洋流”这五大模块实现对知识点的分门归类,而后在各个模块之间添加一些经典的例题,从而构成一张清晰、实用的知识网络。
二、在教学中积极设计发散性应用问题
在具备了扎实的知识和技能功底后,初中地理教师就要着手培养学生对这些资源的活性运用思维和能力。在开展这一阶段的工作时,初中地理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不具有固定答案的发散性应用问题,只提出一个具体的总目标,发动学生利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去自由选择方法、开辟道路并最终达成问题的总目标,从而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大的解题自主权和学习成果运用热情。
比如在进行完关于《聚落的发展变化》这一课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出示给学生一块虚拟地区的自然影像,反映出这个地区的地形、水资源分布、植被和气候等方面的条件,而后发动学生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在这个地方建立起一座城市并设计出具体的建设、发展规划,并让学生们分别介绍自己的规划和构思原因,看一看谁的设计最为科学、合理。
三、在教学中组织实践性学习活动
无论对于哪一门学问,实践都永远是培养创新素养的最好途径,因为它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知识运用流程,并不断向学生提供多种需要考虑的现实元素。所以,初中地理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多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契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兴趣、能力的实践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利用所学知识、技能去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使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出更多的灵感和潜能,并获得更加良好的知识运用体验。
例如对于《等高线与地形图》这一课的课后活动教学,教师可以在完成对课内知识的基本串讲后布置给学生一项实践任务:通过网上数据搜集和实地测量等手段,收集当地一些自然景点的海拔信息和地形数据,并根据这些内容和所学知识、技能绘制出一幅简易的地形图同时在图上标出相应的等高线,最后将成品连同调查报告和活动心得一起作为作业上交。
除了以上几点内容外,初中地理教师还要注意对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应用,让学生们以结组的形式共同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一来方便学生们互相交流学习经验和方法,以做到集思广益、互通有无;二来也可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好胜心和表现欲,让他们在团队中更有概率取得突破性的合作成果。这一工作策略还可以和前文中所提到的实践教学相结合,以起到更具复合效果性的创新教育引导成果。
结束语:
地理是反映大千世界的窗口,也是可供学生们放飞想象、展现智慧的一片天地,它的教学应当充满自由和创新的气息。初中地理教师要真正认识到这一点,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活动,通过优化知识框架梳理、设计发散性应用问题、组织实践性学习活动以及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等方法,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性学习意识的萌发与强化,让学生真正从更多的角度和维度去看待、吸收、应用地理知识和技能,从而为他们今后更高阶段的地理学习和地理综合素养成长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岩晓龙,徐冒泓.创新课堂建设与运用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意义和具体策略 [J].中国教育与教学,2010(05).
[2]艾柯尔·古丽介乃提,王传兵.多元教育视域下试论初中地理教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有效策略 [J].中国中小学教育,2014(04).
【关键词】初中地理;创新能力;培养
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高峰期——青春期,智力思维每一天都在被快速开发,这使得他们常常具备非常丰富的想象力和充满奇思妙想的探究诉求。很多初中地理教师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这些条件对于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意义,仍旧沿用着传统的“灌输”教学法,结果不仅造成了学生软性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还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更对教学优化的进程带来了很大阻碍。为彻底扭转这一不利局面,初中地理教师要真正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以求目标的早日达成。
一、在教学中优化对学生知识框架的梳理
创新的前提是要做到对既有学习成果的充分吸收和自如运用,这也是创新教学的前端基础条件。基于这一基本认识,初中地理教师在进行创新强化教学前,应当首先带领学生对前端学习内容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将各个知识点通过一定的次序和关联串联成一个有机的网络,使学生能够从宏观层面对以往的学习内容形成更清晰的认知和更灵活的运用能力,为后续教学的开展打好前站。
例如在完成“洋流”这一板块的教学后,教师可以在黑板上或者利用多媒体设备,带领学生一边回顾所学过的内容一边构建思维导图,按照“概念”、“成因”、“寒流和暖流”、“影响”和“主要洋流”这五大模块实现对知识点的分门归类,而后在各个模块之间添加一些经典的例题,从而构成一张清晰、实用的知识网络。
二、在教学中积极设计发散性应用问题
在具备了扎实的知识和技能功底后,初中地理教师就要着手培养学生对这些资源的活性运用思维和能力。在开展这一阶段的工作时,初中地理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不具有固定答案的发散性应用问题,只提出一个具体的总目标,发动学生利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去自由选择方法、开辟道路并最终达成问题的总目标,从而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大的解题自主权和学习成果运用热情。
比如在进行完关于《聚落的发展变化》这一课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出示给学生一块虚拟地区的自然影像,反映出这个地区的地形、水资源分布、植被和气候等方面的条件,而后发动学生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在这个地方建立起一座城市并设计出具体的建设、发展规划,并让学生们分别介绍自己的规划和构思原因,看一看谁的设计最为科学、合理。
三、在教学中组织实践性学习活动
无论对于哪一门学问,实践都永远是培养创新素养的最好途径,因为它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知识运用流程,并不断向学生提供多种需要考虑的现实元素。所以,初中地理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多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契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兴趣、能力的实践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利用所学知识、技能去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使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出更多的灵感和潜能,并获得更加良好的知识运用体验。
例如对于《等高线与地形图》这一课的课后活动教学,教师可以在完成对课内知识的基本串讲后布置给学生一项实践任务:通过网上数据搜集和实地测量等手段,收集当地一些自然景点的海拔信息和地形数据,并根据这些内容和所学知识、技能绘制出一幅简易的地形图同时在图上标出相应的等高线,最后将成品连同调查报告和活动心得一起作为作业上交。
除了以上几点内容外,初中地理教师还要注意对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应用,让学生们以结组的形式共同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一来方便学生们互相交流学习经验和方法,以做到集思广益、互通有无;二来也可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好胜心和表现欲,让他们在团队中更有概率取得突破性的合作成果。这一工作策略还可以和前文中所提到的实践教学相结合,以起到更具复合效果性的创新教育引导成果。
结束语:
地理是反映大千世界的窗口,也是可供学生们放飞想象、展现智慧的一片天地,它的教学应当充满自由和创新的气息。初中地理教师要真正认识到这一点,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活动,通过优化知识框架梳理、设计发散性应用问题、组织实践性学习活动以及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等方法,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性学习意识的萌发与强化,让学生真正从更多的角度和维度去看待、吸收、应用地理知识和技能,从而为他们今后更高阶段的地理学习和地理综合素养成长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岩晓龙,徐冒泓.创新课堂建设与运用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意义和具体策略 [J].中国教育与教学,2010(05).
[2]艾柯尔·古丽介乃提,王传兵.多元教育视域下试论初中地理教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有效策略 [J].中国中小学教育,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