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做到中考说明与“大纲”
中考说明规定的只是考点,教学大纲不仅规定了知识的内容,而且规定了对教材知识的评价要求,因此必须分清哪些属于识记,哪些属于理解,哪些属于运用,要在复习中找准知识的定位。通过对以上情况的分析,在复习时,中考说明中未涉及的知识大胆舍弃。增加部分要及时的补上,这样复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立足教材,善于总结,理清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实现对基础知识的活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共分3个部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教师要纵观整个教材内容,体现综合性和地域性。地理环境及各个地区的地理特征都是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和密切联系的综合表现,都具有1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特别要注意地理环境中的位置、自然、人文等要素的综合。突出地域特征,比较地区差异,分析产生特征和差异的原因,明确区域发展的方向。例如,印度和我国有什么相似之处,印度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我国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既分析特征,又要综合考虑。只有在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去联系实际。在“博”的基础上要求“活”。基础知识要求记住重要的地理事物及空间分布状况。1些重要的地名、数据应当牢固记忆,并能落实到图上,例如东西半球的界线,经度等。理解地理概念、原理;地理事物的物质特点、成因,分布和变化规律为重点和难点。运用所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科学观点来说明、描述、识别地理事物,尤其在基本技能方面,应教会学生注重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获取地理知识,分析解决1定地理问题的能力。
3.紧扣中考说明,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复习,复习要注意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给学生印发中考说明,依照中考说明进行1轮地毯式复习讲解,目的是让学生对考点内容和要求有全面、大致的了解,同时查漏补缺,把学生在初1、初2未掌握好的知识盲点消灭。老师要把各个考点的要求、掌握尺度向学生交代清楚,使学生在复习时做到心中有数。中考说明内容覆盖了初中地理4本书,知识点多而杂,记忆性内容所占比例大,而且这几年的中考命题大多考那些最基本、最基础的知识,怪题、偏题较少。因此,不必要也不应该让学生面面俱到、不分轻重地去复习每1个考点。1定要有详有略,有主有次,重点内容要多留意,次要内容简单看看,大体了解即可。
4.规范练习,多角度思考,举1反3,做到“讲——练——考”相结合,实现知识的消化和巩固
复习时,除了要讲解考纲外,还要选择1些合适的、编写水平较高的课辅资料供学生自学和练习,同时,由老师定期出题进行阶段性考查。通过大量练习和考试检查,可以让学生加深对考点知识的印象和理解,可以发现自己还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使知识得以消化和巩固。
必要的练习可以促进知识形成和转换。训练时必须有的放矢。要选择内容新颖、覆盖面广、设问巧、质量高、具有典型性的试题进行必要的训练。要提高学生解题的速度和准确度,培养思维的敏捷性。锻炼学生的心理品质,反对题海战术,忌重复相似题型,要善于对1个材料、同1个知识点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思考全面把握。特别值得1提的是:“练后评析”是非常重要的,可提高学生的“纠错”能力,教师要教给学生答题技巧和方法。要仔细研究不同类型的解题方法。特别是主观性试题,要研究不同题型的特点是什么。要知道怎样把观点与材料有机的结合起来,找准答题角度,要研究怎样运用学科术语恰当组织答案。
5.关注事实热点,与时俱进
热点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多通过教材体现出来。往往是在新的指导思想下及时组织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引导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鼓励学生多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和“人与自然”等栏目;多读报,了解如台湾问题、巴以问题、印巴冲突、美伊冲突、黎以冲突等问题,并加强政治、历史等知识的融合;特别应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资源、环境、人口、发展等重大事件,这样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也适应了中考文科综合科目的需要。
6.提高学生的地理中考应试能力,做好学生的动员工作
6.1教会学生做题技巧;选择题具有答案简明,覆盖面广,知识跨度大,具有很大的迷惑性。解答这类试题时,最好用排除法。解答非选择题时,要考虑到此类题具有内容完整、直观性突出、运用地图能力要求高、综合性强等特点。复习时1定要注意训练,解答时要对问题进行归纳、对比、推理分析、抓住问题要点,尤其是开放性试题,要注意把握答题的要点。
6.2认真审题,读懂题意;审题,实际上是审视题意,分析解题条件的思维活动过程,考生应具备从文字和图表、数据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能够找出关键词、把握试题中心含义、以及试题做题要求。要求在审题中做到以下加工、处理和运用,解决试题中提出的问题。
6.3仔细读图,看清图示;学生应该对各类地理图像、图表的特点和作用认真掌握。在答题时认真看清图像。图表中所表现的内容,认真分析图中的组成要素,图中的有用条件和迷惑条件,特别是图中有无指向标、图例和注记等容易忽略的内容,做到准确、全面而有效地从图示材料中提取显性的和隐性的信息,并要注意将图像、图表资料与文字资料有机的结合起来。
6.4注意答题技巧,提高语言表述准确性;指导学生将试卷分成两次完成。首先做容易的、有把握的题。这样可以避开绊脚石——难题,越答越顺手,增强信心,同时把该拿的分都拿到了;然后再做难题。培养学生答题时要注意对答案进行构思,并能用准确的地理语言将答案表述清楚,特别是关键词1定要准确,这也是考试中的重要环节。
6.5认真检查,查缺补漏;由于学生对地理科不够重视,初1、2没打好扎实的基础,等到了中考时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投入复习。因此,老师要给学生讲明利害关系,认识到地理学科同样对升学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鼓励学生争取把地理学科变成自己的优势学科,为考取理想的高中学校创造有利条件。
收稿日期:2010-11-20
中考说明规定的只是考点,教学大纲不仅规定了知识的内容,而且规定了对教材知识的评价要求,因此必须分清哪些属于识记,哪些属于理解,哪些属于运用,要在复习中找准知识的定位。通过对以上情况的分析,在复习时,中考说明中未涉及的知识大胆舍弃。增加部分要及时的补上,这样复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立足教材,善于总结,理清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实现对基础知识的活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共分3个部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教师要纵观整个教材内容,体现综合性和地域性。地理环境及各个地区的地理特征都是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和密切联系的综合表现,都具有1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特别要注意地理环境中的位置、自然、人文等要素的综合。突出地域特征,比较地区差异,分析产生特征和差异的原因,明确区域发展的方向。例如,印度和我国有什么相似之处,印度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我国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既分析特征,又要综合考虑。只有在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去联系实际。在“博”的基础上要求“活”。基础知识要求记住重要的地理事物及空间分布状况。1些重要的地名、数据应当牢固记忆,并能落实到图上,例如东西半球的界线,经度等。理解地理概念、原理;地理事物的物质特点、成因,分布和变化规律为重点和难点。运用所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科学观点来说明、描述、识别地理事物,尤其在基本技能方面,应教会学生注重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获取地理知识,分析解决1定地理问题的能力。
3.紧扣中考说明,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复习,复习要注意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给学生印发中考说明,依照中考说明进行1轮地毯式复习讲解,目的是让学生对考点内容和要求有全面、大致的了解,同时查漏补缺,把学生在初1、初2未掌握好的知识盲点消灭。老师要把各个考点的要求、掌握尺度向学生交代清楚,使学生在复习时做到心中有数。中考说明内容覆盖了初中地理4本书,知识点多而杂,记忆性内容所占比例大,而且这几年的中考命题大多考那些最基本、最基础的知识,怪题、偏题较少。因此,不必要也不应该让学生面面俱到、不分轻重地去复习每1个考点。1定要有详有略,有主有次,重点内容要多留意,次要内容简单看看,大体了解即可。
4.规范练习,多角度思考,举1反3,做到“讲——练——考”相结合,实现知识的消化和巩固
复习时,除了要讲解考纲外,还要选择1些合适的、编写水平较高的课辅资料供学生自学和练习,同时,由老师定期出题进行阶段性考查。通过大量练习和考试检查,可以让学生加深对考点知识的印象和理解,可以发现自己还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使知识得以消化和巩固。
必要的练习可以促进知识形成和转换。训练时必须有的放矢。要选择内容新颖、覆盖面广、设问巧、质量高、具有典型性的试题进行必要的训练。要提高学生解题的速度和准确度,培养思维的敏捷性。锻炼学生的心理品质,反对题海战术,忌重复相似题型,要善于对1个材料、同1个知识点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思考全面把握。特别值得1提的是:“练后评析”是非常重要的,可提高学生的“纠错”能力,教师要教给学生答题技巧和方法。要仔细研究不同类型的解题方法。特别是主观性试题,要研究不同题型的特点是什么。要知道怎样把观点与材料有机的结合起来,找准答题角度,要研究怎样运用学科术语恰当组织答案。
5.关注事实热点,与时俱进
热点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多通过教材体现出来。往往是在新的指导思想下及时组织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引导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鼓励学生多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和“人与自然”等栏目;多读报,了解如台湾问题、巴以问题、印巴冲突、美伊冲突、黎以冲突等问题,并加强政治、历史等知识的融合;特别应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资源、环境、人口、发展等重大事件,这样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也适应了中考文科综合科目的需要。
6.提高学生的地理中考应试能力,做好学生的动员工作
6.1教会学生做题技巧;选择题具有答案简明,覆盖面广,知识跨度大,具有很大的迷惑性。解答这类试题时,最好用排除法。解答非选择题时,要考虑到此类题具有内容完整、直观性突出、运用地图能力要求高、综合性强等特点。复习时1定要注意训练,解答时要对问题进行归纳、对比、推理分析、抓住问题要点,尤其是开放性试题,要注意把握答题的要点。
6.2认真审题,读懂题意;审题,实际上是审视题意,分析解题条件的思维活动过程,考生应具备从文字和图表、数据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能够找出关键词、把握试题中心含义、以及试题做题要求。要求在审题中做到以下加工、处理和运用,解决试题中提出的问题。
6.3仔细读图,看清图示;学生应该对各类地理图像、图表的特点和作用认真掌握。在答题时认真看清图像。图表中所表现的内容,认真分析图中的组成要素,图中的有用条件和迷惑条件,特别是图中有无指向标、图例和注记等容易忽略的内容,做到准确、全面而有效地从图示材料中提取显性的和隐性的信息,并要注意将图像、图表资料与文字资料有机的结合起来。
6.4注意答题技巧,提高语言表述准确性;指导学生将试卷分成两次完成。首先做容易的、有把握的题。这样可以避开绊脚石——难题,越答越顺手,增强信心,同时把该拿的分都拿到了;然后再做难题。培养学生答题时要注意对答案进行构思,并能用准确的地理语言将答案表述清楚,特别是关键词1定要准确,这也是考试中的重要环节。
6.5认真检查,查缺补漏;由于学生对地理科不够重视,初1、2没打好扎实的基础,等到了中考时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投入复习。因此,老师要给学生讲明利害关系,认识到地理学科同样对升学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鼓励学生争取把地理学科变成自己的优势学科,为考取理想的高中学校创造有利条件。
收稿日期:201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