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是我国投资、证券市场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本文从保护投资者利益出发,对企业的利润操纵问题从成因、手段及识别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剖析,并结合我国的资本市场现状提出了针对性的防范建议。
[ 关键词]利润操纵 识别方法 有效监管和防范
一、企业利润操纵的成因
利润操纵属于会计造假的较高层次 ,是企业为了得到主观期望的会计利润,通过滥用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对披露的利润信息进行有目的的加工、处理的一种违法现象。究其原因,既有源于企业内部的动机问题,也不乏外部因素的影响。
1.满足公司上市的需要。在我国,上市指标一直是一种稀缺资源,而公司上市需要满足盈利能力、营运能力、资产规模和股利支付能力等诸多要求,受利益驱动,便产生了利润操纵现象。
2.出于对融资的需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若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资金始终都是至关重要的条件。而无论是股权融资还是债权融资,投资者出于规避风险的需要,对企业的盈利和信用状况都有较高要求,为了获得投资者的青睐和维护其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信用,一些企业便存在着虚增利润、粉饰财务报告的现象。
3.出于逃避繳纳企业所得税的动机。企业所得税以应纳税所得额为核心计算要素,应纳税所得额是以会计利润为起点,通过纳税调整计算而得,为规避纳税,甚至是为了偷税、漏税,不少企业会产生隐瞒利润的冲动。
4.出于满足经理人业绩考核的需要。现代公司大多实行的是委托代理制度,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而所有者对经营业绩的考核一般采用销售利润率、投资回报率、利息保障倍数、销售增长率等财务利润指标进行,因此为了业绩,出于对经理人的利益考量,企业难免要对利润进行操纵。
此外,新股发行时,为提高发行价格,存在人为调高利润的问题;上市公司为获得配股资格而操纵利润;为避免股票被摘牌而进行利润操纵。
二、企业利润操纵手段的会计分析
1.企业操纵利润的主要方式。(1)通过虚构或不按期确认收入方式进行会计利润操纵。滥用职业判断空间进行收入操纵较为普遍。销售收入的确认是企业获得经营成果的前提,为调节利润,企业在确认销售收入时,不仅存在提前确认的问题,诸如在未满足所有收入确认条件时就提前确认收入、不当运用完工百分比法、在销售交易未完成的情况下提前开具销售发票;同时也存在递延确认的问题,如当本期的盈余较为充裕而预计未来收益可能会减少时,管理者可能出于个人薪酬方面的考虑而延后确认收入;利用关联方交易虚构收入是现代集团化企业的惯用伎俩。为规避在合并财务报表时内部交易必须抵消的限制条件,集团内成员企业常常通过利用第三方进行交易,从而确保了合并报表中的收入和利润,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通过调节非经常性收入和其他应付款进行利润操纵。对非经常性收入调节主要涉及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由非日常活动引起的营业外收入进行利润操纵。
(2)通过调整费用方式进行会计利润操纵。通过调整费用方式进行的会计利润操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推迟确认本期费用,诸如故意推迟销售费用的列支时间、通过增大广告收入摊销期限减少当期支出、为减少折旧费用或财务费用虽已安装交付使用但对在建工程迟迟不予结转固定资产、将不应作为待摊费用处理的装修费用或设备维修误记入该科目从而减少当期的费用等等;二是该计提的损失准备不予计提,该摊费用的不进行摊销处理。这里所涉及的主要是应正常摊销的无形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企业为了自身某些特殊目的少摊或者不摊;三是对本应该在当期处理待处理财产损益故意拖延处理时间,该确认坏账损失的的应收账款不确认而长期挂账,使当期费用减少,从而达到虚增利润的效果。
(3)通过其他方式进行利润操纵。一是通过利用关联方转让定价来操纵利润。当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不能融资能力等方面的需要时,就会采取关联交易从关联公司转移利润的办法,使上市公司的利润虚增,人为地提高该企业的信用评级和获利水平;二是通过利用资产重组进行利润操纵。譬如,某些净资产收益率很低的公司或亏损公司,纷纷选择进行资产重组,把非上市公司的利润设法转移到上市公司;三是有悖于会计准则要求通过随意变更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及年限、存货计价等会计处理和会计核算方法进行利润操纵。
2.对企业利润操纵手段的基本判别方法。对企业利润操纵的基本识别方法是通过财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进行技术判断。一方面多步式的利润表本身有助于我们通过运用会计基本等式对报表中的各项目进行检验,从而对利润的真实性做出判断;另一方面,利润表中的净利润、利润分配表中的未分配利润、资产负债表中的留存收益及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中的净利润之间内在的勾稽关系为真实利润的技术检验提供了逻辑操作平台。具体而言,首先应认真阅读企业的财务报告,扩大财务报表观察的范围和时间,对大额、变动异常的项目进行重点关注,并结合财务比率进行仔细的比对分析;其次鉴于会计报表中所能够反映财务信息的有限性,应结合会计报表附注进行分析。一些无法直接用金额在财务报表中反映的信息,如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或有事项、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及其变更的说明、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等有助于对虚假利润的识别。
三、防范利润操纵的对策建议
1.不断完善会计准则,加大对利润操纵的处罚力度。日渐与国际趋同的会计准则侧重于原则导向,由此也为财务会计人员提供太多的判断及选择余地,从而增加企业利润操纵的空间。有鉴于此,一方面应加大对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使利润操纵行为可控;同时应不断完善有关准则和制度,加大对企业钻空子的惩罚成本。在进行利润操纵时,利润操纵者必定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以获得预期收益为主要目的。某些企业之所以肆意地进行利润操纵,是因为利润操纵的预期收益远远大于其预期成本。因此,要有效遏制利润操纵,必须增加操纵成本,严加处罚,使因利润操纵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其可能的收益。从而达到抑制或消除利润操纵的目的。
2.改进业绩评价方法,消除利润操纵的内在动机。针对大多企业对经理人员业绩评价依然是以财务指标为评价标准的现状,建议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借鉴美国经验,按领导能力、战略规划、经营业绩、继任规划、人力资源管理、与股东和所有当事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外部的关系、与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关系等八个非财务指标结合财务指标的设计,建立对经理人员的考核机制,从内在机制上消除和防范经理人员操纵利润的道德风险问题。
3.加强会计监管的针对性,提高监管效率。我国的会计监管既存在监管不足的问题,譬如,因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而导致损失,投资者却无法得到相应的民事赔偿。同时,也存在过度监管的问题,比较典型的是对上市公司的检查缺乏针对性,运动式检查和重复性检查时有发生,这两方面均不利于对企业及其利润操纵问题的有效监管。建议政府从治理观念入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监管不足和监管过度的领域,分别采取不同措施辩证对待,建立适度监管的长效机制。
4.加强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确保社会审计的独立性。实施社会审计是制约企业利润操纵的重要途径。但是,在现代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可能因包括审计人员职业操守在内的各种各样的原因,而丧失审计过程中的独立性。因此,必须加强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对帮助企业进行利润粉饰的会计师事务所及其相关责任人员,应严惩不贷,保持社会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同时注册会计师应针对层出不穷的新的利润操纵点及其操作手法进行深入研究,切实提高防范和检查能力,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防范审计风险,从而保证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转。
[ 关键词]利润操纵 识别方法 有效监管和防范
一、企业利润操纵的成因
利润操纵属于会计造假的较高层次 ,是企业为了得到主观期望的会计利润,通过滥用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对披露的利润信息进行有目的的加工、处理的一种违法现象。究其原因,既有源于企业内部的动机问题,也不乏外部因素的影响。
1.满足公司上市的需要。在我国,上市指标一直是一种稀缺资源,而公司上市需要满足盈利能力、营运能力、资产规模和股利支付能力等诸多要求,受利益驱动,便产生了利润操纵现象。
2.出于对融资的需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若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资金始终都是至关重要的条件。而无论是股权融资还是债权融资,投资者出于规避风险的需要,对企业的盈利和信用状况都有较高要求,为了获得投资者的青睐和维护其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信用,一些企业便存在着虚增利润、粉饰财务报告的现象。
3.出于逃避繳纳企业所得税的动机。企业所得税以应纳税所得额为核心计算要素,应纳税所得额是以会计利润为起点,通过纳税调整计算而得,为规避纳税,甚至是为了偷税、漏税,不少企业会产生隐瞒利润的冲动。
4.出于满足经理人业绩考核的需要。现代公司大多实行的是委托代理制度,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而所有者对经营业绩的考核一般采用销售利润率、投资回报率、利息保障倍数、销售增长率等财务利润指标进行,因此为了业绩,出于对经理人的利益考量,企业难免要对利润进行操纵。
此外,新股发行时,为提高发行价格,存在人为调高利润的问题;上市公司为获得配股资格而操纵利润;为避免股票被摘牌而进行利润操纵。
二、企业利润操纵手段的会计分析
1.企业操纵利润的主要方式。(1)通过虚构或不按期确认收入方式进行会计利润操纵。滥用职业判断空间进行收入操纵较为普遍。销售收入的确认是企业获得经营成果的前提,为调节利润,企业在确认销售收入时,不仅存在提前确认的问题,诸如在未满足所有收入确认条件时就提前确认收入、不当运用完工百分比法、在销售交易未完成的情况下提前开具销售发票;同时也存在递延确认的问题,如当本期的盈余较为充裕而预计未来收益可能会减少时,管理者可能出于个人薪酬方面的考虑而延后确认收入;利用关联方交易虚构收入是现代集团化企业的惯用伎俩。为规避在合并财务报表时内部交易必须抵消的限制条件,集团内成员企业常常通过利用第三方进行交易,从而确保了合并报表中的收入和利润,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通过调节非经常性收入和其他应付款进行利润操纵。对非经常性收入调节主要涉及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由非日常活动引起的营业外收入进行利润操纵。
(2)通过调整费用方式进行会计利润操纵。通过调整费用方式进行的会计利润操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推迟确认本期费用,诸如故意推迟销售费用的列支时间、通过增大广告收入摊销期限减少当期支出、为减少折旧费用或财务费用虽已安装交付使用但对在建工程迟迟不予结转固定资产、将不应作为待摊费用处理的装修费用或设备维修误记入该科目从而减少当期的费用等等;二是该计提的损失准备不予计提,该摊费用的不进行摊销处理。这里所涉及的主要是应正常摊销的无形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企业为了自身某些特殊目的少摊或者不摊;三是对本应该在当期处理待处理财产损益故意拖延处理时间,该确认坏账损失的的应收账款不确认而长期挂账,使当期费用减少,从而达到虚增利润的效果。
(3)通过其他方式进行利润操纵。一是通过利用关联方转让定价来操纵利润。当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不能融资能力等方面的需要时,就会采取关联交易从关联公司转移利润的办法,使上市公司的利润虚增,人为地提高该企业的信用评级和获利水平;二是通过利用资产重组进行利润操纵。譬如,某些净资产收益率很低的公司或亏损公司,纷纷选择进行资产重组,把非上市公司的利润设法转移到上市公司;三是有悖于会计准则要求通过随意变更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及年限、存货计价等会计处理和会计核算方法进行利润操纵。
2.对企业利润操纵手段的基本判别方法。对企业利润操纵的基本识别方法是通过财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进行技术判断。一方面多步式的利润表本身有助于我们通过运用会计基本等式对报表中的各项目进行检验,从而对利润的真实性做出判断;另一方面,利润表中的净利润、利润分配表中的未分配利润、资产负债表中的留存收益及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中的净利润之间内在的勾稽关系为真实利润的技术检验提供了逻辑操作平台。具体而言,首先应认真阅读企业的财务报告,扩大财务报表观察的范围和时间,对大额、变动异常的项目进行重点关注,并结合财务比率进行仔细的比对分析;其次鉴于会计报表中所能够反映财务信息的有限性,应结合会计报表附注进行分析。一些无法直接用金额在财务报表中反映的信息,如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或有事项、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及其变更的说明、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等有助于对虚假利润的识别。
三、防范利润操纵的对策建议
1.不断完善会计准则,加大对利润操纵的处罚力度。日渐与国际趋同的会计准则侧重于原则导向,由此也为财务会计人员提供太多的判断及选择余地,从而增加企业利润操纵的空间。有鉴于此,一方面应加大对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使利润操纵行为可控;同时应不断完善有关准则和制度,加大对企业钻空子的惩罚成本。在进行利润操纵时,利润操纵者必定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以获得预期收益为主要目的。某些企业之所以肆意地进行利润操纵,是因为利润操纵的预期收益远远大于其预期成本。因此,要有效遏制利润操纵,必须增加操纵成本,严加处罚,使因利润操纵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其可能的收益。从而达到抑制或消除利润操纵的目的。
2.改进业绩评价方法,消除利润操纵的内在动机。针对大多企业对经理人员业绩评价依然是以财务指标为评价标准的现状,建议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借鉴美国经验,按领导能力、战略规划、经营业绩、继任规划、人力资源管理、与股东和所有当事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外部的关系、与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关系等八个非财务指标结合财务指标的设计,建立对经理人员的考核机制,从内在机制上消除和防范经理人员操纵利润的道德风险问题。
3.加强会计监管的针对性,提高监管效率。我国的会计监管既存在监管不足的问题,譬如,因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而导致损失,投资者却无法得到相应的民事赔偿。同时,也存在过度监管的问题,比较典型的是对上市公司的检查缺乏针对性,运动式检查和重复性检查时有发生,这两方面均不利于对企业及其利润操纵问题的有效监管。建议政府从治理观念入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监管不足和监管过度的领域,分别采取不同措施辩证对待,建立适度监管的长效机制。
4.加强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确保社会审计的独立性。实施社会审计是制约企业利润操纵的重要途径。但是,在现代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可能因包括审计人员职业操守在内的各种各样的原因,而丧失审计过程中的独立性。因此,必须加强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对帮助企业进行利润粉饰的会计师事务所及其相关责任人员,应严惩不贷,保持社会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同时注册会计师应针对层出不穷的新的利润操纵点及其操作手法进行深入研究,切实提高防范和检查能力,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防范审计风险,从而保证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