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高职学生就业价值观的现状和高职院校对高职学生就业价值观引导存在的问题,提出从专业价值观角度引导学生就业观和择业观、从专业价值的角度进行早期的宣讲、从教学过程培育学生对专业的热爱、从专业改造的角度提升专业的核心价值、从提高专业实践的角度引导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职业观、从社会对专业需求的角度引导学生服务社会等措施,从而加强专业教师对高职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引导。
【关键词】专业教师 高职学生 就业价值观 引导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1C-0171-02
就业价值观是就业者对就业的一种态度和观念。我国的高职学生就业率总体良好,但高职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引导研究滞后。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在指导高职学生在就业中的指导作用,对学生就业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成为当前高职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根据数据统计,目前高职学生的就业总体良好,就业率在不断提高。2016年,全国的高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仅低于“985”高校,但是高于其他普通本科院校,2016年全国普通本科平均就业率中,工科96.8%、文科96.4%、理科96.3%,但高职整体97.5%左右。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水电站动力设备与管理专业为例,尽管就业主要面向基层,但近三年来,该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6.1%。在时代的变化中,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也随之发生变化。高职学生就业取向比较看重以下几个因素:能发挥特长、收入比较高、工作环境比较舒适、发展机会均等公平、福利较好,以及比较符合个人的兴趣。可见,学生更加强调个人感受。
但是,高职学生对专业和就业目标认识模糊、对职业定位不明确;就业价值观与高职培养目标不一致,对自己能力认识不够深刻,不愿意面向基层;职业能力滞后于时代发展需要等,导致高职学生就业价值观不太乐观:一方面,较多的高职院学生对自身认识不足、对社会就业现实认识不深刻,对职业的认知程度不高,就业期望过高,使他们不可避免地遭遇挫折和感到压力。另一方面,高职学生择业中过度注重实现自我价值、过度强调自我满足,功利性较强,主要以经济利益和符合自身特长为职业取向,对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认识存在问题,较多高职学生的职业理想与社会需求存在比较显著的矛盾。
(一)高職院校对高职学生就业价值观引导存在的问题。目前,高职院校为了帮助学生科学合理地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实现顺利就业,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价值观,提升学校的就业率,做了大量工作,但仍存在不少的问题。高职院校对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引导重视不够,较多学校简单地把就业指导理解为帮学生找工作,忽视了就业指导的专业引导功能;对学生初次就业指导没有依据就业发展需要,成为简单化的“就业安置”模式。有些甚至把对高职学生就业价值观引导简单等同于就业指导或就业服务,这就导致学生对就业价值观的真正内涵缺乏认识。
目前,我国高职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引导和教育尚处于探索阶段,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对其的要求,也滞后于学生价值观的发展变化,导致不能有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同时,诸多高职学校为学生提供的职业发展指导太少,就业指导参照普通高校的模式,其师资力量偏向于理论,实践不足,对整个社会和就业市场的缺乏深入的客观的了解,尤其在专业方面缺乏宏观的把握和指导,这导致对高职学生的指导无法做到有的放矢。
(二)专业教师对高职学生就业价值观的作用。专业教师对高职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引导,有其天然的基础和优势。专业教师能够以其自身的职业行为和职业思想对高职学生就业产生直接影响,从而能够更加深入地引导高职学生就业价值观。
一般来说,专业教师都具有相对良好的专业背景,比较了解国家和社会对本专业的人才需求。多年专业教学和研究经历,对专业目前和未来的人才需求一般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对本专业行业的发展有相对全面的把握,从而对高职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引导更加具体、更加客观、更加可行,也更加能够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梳理正确的就业价值观,顺利实现就业。同时,专业教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多年的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经历,其在专业领域中具有或多或少的社会关系,能够为高职毕业生提供一定的实习甚至是较好的就业岗位。教育教学年限较长的专业教师,在学术造诣上相对更为深厚,社会地位和影响力相对较高,人脉关系相对广阔,更能够为高职毕业生提供更好的实习机会和就业岗位。
(一)从专业价值观角度引导学生就业观和择业观。水电站动力设备与管理专业,其对口单位大多属于偏僻山区的小型水电站,目前的学生都是“90后”,相对缺乏艰苦体验,许多毕业生一味追求工作单位在大城市、名气大,工作轻松、收入高,同时在就业和择业上缺乏客观的认识。这导致一方面学生就业选择时,放弃原来的专业技能,选择专业不对口的工作岗位,浪费专业教育,同时在之后的就业中学生短期内立即重新择业的比例非常大,造成一方面企业迫切需要人才,另一方面人才得不到应用,造成就业和择业矛盾非常明显。因此,水电站动力设备专业的老师应通过日常的专业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自己对专业的理解,将专业价值观与专业理论和职业技能的教学相融合,将专业价值通过专业理论和技能教学慢慢渗透到学生的就业观念中去,让学生能主动参与。
(二)从专业价值的角度进行早期的宣讲。在专业教学的过程中以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目标,改进和加强实验教学。尽量减少单纯枯燥理论知识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实训课程,尽量开展贴近实际工作岗位的实践课程,以提高高职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加强对本专业的了解,培养学生对水电站专业的热爱,并提前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在学生进校初期让专业任课老师进行专业的宣讲,让学生一入校就了解该专业工作岗位的特色,对自己将来要从事的工作地方有充分的了解。水电站一般都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自然条件相对比较艰苦等,应引导学生对自己将来要从事的工作地点和工作环境有正确积极的认识,以免在就业时才发现就业地点和自己的理想有较大的偏差,影响就业。 从学生的专业价值观形成来看,课程是载体,专业教师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引导学生的就业价值观:一方面,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增加专业价值观引导方面的课程,比如学术伦理和参与社会服务、公益组织等专业实践活动,强调奉献精神和公民意识。另一方面,在课程教学设计中强调专业价值观的实现,制定学习目标时把专业价值观教育作为重要目标。总之,应注重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
(三)从专业改造的角度提升专业的核心价值。针对目前水电站电力设备运行与管理专业学生就业不稳定、离岗率较高的现象,专业教师应根据本专业“核心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一体化”“核心技术专业课程教学环境一体化”“学生职业资格一体化”等专业建设模式,实现理论学习、技能培养和素质养成相互融合,“教、学、做”与职业资格要求相互融合,技能学习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通过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通过诸如实习等实践课程来提高专业技术能力,通过考取“水轮机值班运行员”“中级电工维修”等职业资格证书满足行业需求,成为专业技术人才。让学生看到发展空间,安心服务于电站工作。
(四)从提高专业实践的角度引导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职业观。专业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专业实践其实质是学生在学完理论的基础上去进行社会实践,并通过这种实践把自己所学的理论更好地运用到实践中,进而加深印象,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在专业教学过程中,专任教师应在专业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将专业知识和专业的工作岗位相结合,有计划地渗透职业指导,树立良好职业精神和操守,引导学生把理想和职业发展目标结合起来、把个人发展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结合起来、把职业观和从业意识结合起来、把择业的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结合起来。
(五)从社会对专业需求的角度引导学生服务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性能源危机的加剧,社会对水电站动力设备与管理专业的需求也必将越来越迫切。因此,在专业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可以通过专业课程的教学结合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实际,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重分析水电站工作环境好、工作稳定的优点,引导水电站电力设备高职学生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到西部去,告诉高职毕业生其专业和发展的优势在基层、在西部、在农村,那些地方可以让自己的专业能够得到很好发挥和价值能够得到很好的体现。
[1]李迎春.以就业为导向的水电站动力设备与管理专业改造探索——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新西部,2011(8)
[2]黃希庭.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陈甡.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调查分析[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22)
[4]余祖光.学会做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4)
[5]何钧,等专业教师全程参与学生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基金项目】2014年度广西教育厅高校科研项目“水泵节能技术在供水工程中的应用研究”(YB2014548)
【作者简介】李迎春(1976一),女,湖南邵东人,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动力工程系教师,工程师,研究方向:动力工程、工程经济。
(责编 黎原)
【关键词】专业教师 高职学生 就业价值观 引导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1C-0171-02
就业价值观是就业者对就业的一种态度和观念。我国的高职学生就业率总体良好,但高职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引导研究滞后。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在指导高职学生在就业中的指导作用,对学生就业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成为当前高职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高职学生就业价值观现状
根据数据统计,目前高职学生的就业总体良好,就业率在不断提高。2016年,全国的高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仅低于“985”高校,但是高于其他普通本科院校,2016年全国普通本科平均就业率中,工科96.8%、文科96.4%、理科96.3%,但高职整体97.5%左右。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水电站动力设备与管理专业为例,尽管就业主要面向基层,但近三年来,该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6.1%。在时代的变化中,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也随之发生变化。高职学生就业取向比较看重以下几个因素:能发挥特长、收入比较高、工作环境比较舒适、发展机会均等公平、福利较好,以及比较符合个人的兴趣。可见,学生更加强调个人感受。
但是,高职学生对专业和就业目标认识模糊、对职业定位不明确;就业价值观与高职培养目标不一致,对自己能力认识不够深刻,不愿意面向基层;职业能力滞后于时代发展需要等,导致高职学生就业价值观不太乐观:一方面,较多的高职院学生对自身认识不足、对社会就业现实认识不深刻,对职业的认知程度不高,就业期望过高,使他们不可避免地遭遇挫折和感到压力。另一方面,高职学生择业中过度注重实现自我价值、过度强调自我满足,功利性较强,主要以经济利益和符合自身特长为职业取向,对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认识存在问题,较多高职学生的职业理想与社会需求存在比较显著的矛盾。
二、专业教师对高职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影响分析
(一)高職院校对高职学生就业价值观引导存在的问题。目前,高职院校为了帮助学生科学合理地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实现顺利就业,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价值观,提升学校的就业率,做了大量工作,但仍存在不少的问题。高职院校对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引导重视不够,较多学校简单地把就业指导理解为帮学生找工作,忽视了就业指导的专业引导功能;对学生初次就业指导没有依据就业发展需要,成为简单化的“就业安置”模式。有些甚至把对高职学生就业价值观引导简单等同于就业指导或就业服务,这就导致学生对就业价值观的真正内涵缺乏认识。
目前,我国高职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引导和教育尚处于探索阶段,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对其的要求,也滞后于学生价值观的发展变化,导致不能有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同时,诸多高职学校为学生提供的职业发展指导太少,就业指导参照普通高校的模式,其师资力量偏向于理论,实践不足,对整个社会和就业市场的缺乏深入的客观的了解,尤其在专业方面缺乏宏观的把握和指导,这导致对高职学生的指导无法做到有的放矢。
(二)专业教师对高职学生就业价值观的作用。专业教师对高职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引导,有其天然的基础和优势。专业教师能够以其自身的职业行为和职业思想对高职学生就业产生直接影响,从而能够更加深入地引导高职学生就业价值观。
一般来说,专业教师都具有相对良好的专业背景,比较了解国家和社会对本专业的人才需求。多年专业教学和研究经历,对专业目前和未来的人才需求一般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对本专业行业的发展有相对全面的把握,从而对高职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引导更加具体、更加客观、更加可行,也更加能够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梳理正确的就业价值观,顺利实现就业。同时,专业教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多年的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经历,其在专业领域中具有或多或少的社会关系,能够为高职毕业生提供一定的实习甚至是较好的就业岗位。教育教学年限较长的专业教师,在学术造诣上相对更为深厚,社会地位和影响力相对较高,人脉关系相对广阔,更能够为高职毕业生提供更好的实习机会和就业岗位。
三、从专业角度加强对高职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引导
(一)从专业价值观角度引导学生就业观和择业观。水电站动力设备与管理专业,其对口单位大多属于偏僻山区的小型水电站,目前的学生都是“90后”,相对缺乏艰苦体验,许多毕业生一味追求工作单位在大城市、名气大,工作轻松、收入高,同时在就业和择业上缺乏客观的认识。这导致一方面学生就业选择时,放弃原来的专业技能,选择专业不对口的工作岗位,浪费专业教育,同时在之后的就业中学生短期内立即重新择业的比例非常大,造成一方面企业迫切需要人才,另一方面人才得不到应用,造成就业和择业矛盾非常明显。因此,水电站动力设备专业的老师应通过日常的专业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自己对专业的理解,将专业价值观与专业理论和职业技能的教学相融合,将专业价值通过专业理论和技能教学慢慢渗透到学生的就业观念中去,让学生能主动参与。
(二)从专业价值的角度进行早期的宣讲。在专业教学的过程中以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目标,改进和加强实验教学。尽量减少单纯枯燥理论知识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实训课程,尽量开展贴近实际工作岗位的实践课程,以提高高职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加强对本专业的了解,培养学生对水电站专业的热爱,并提前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在学生进校初期让专业任课老师进行专业的宣讲,让学生一入校就了解该专业工作岗位的特色,对自己将来要从事的工作地方有充分的了解。水电站一般都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自然条件相对比较艰苦等,应引导学生对自己将来要从事的工作地点和工作环境有正确积极的认识,以免在就业时才发现就业地点和自己的理想有较大的偏差,影响就业。 从学生的专业价值观形成来看,课程是载体,专业教师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引导学生的就业价值观:一方面,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增加专业价值观引导方面的课程,比如学术伦理和参与社会服务、公益组织等专业实践活动,强调奉献精神和公民意识。另一方面,在课程教学设计中强调专业价值观的实现,制定学习目标时把专业价值观教育作为重要目标。总之,应注重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
(三)从专业改造的角度提升专业的核心价值。针对目前水电站电力设备运行与管理专业学生就业不稳定、离岗率较高的现象,专业教师应根据本专业“核心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一体化”“核心技术专业课程教学环境一体化”“学生职业资格一体化”等专业建设模式,实现理论学习、技能培养和素质养成相互融合,“教、学、做”与职业资格要求相互融合,技能学习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通过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通过诸如实习等实践课程来提高专业技术能力,通过考取“水轮机值班运行员”“中级电工维修”等职业资格证书满足行业需求,成为专业技术人才。让学生看到发展空间,安心服务于电站工作。
(四)从提高专业实践的角度引导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职业观。专业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专业实践其实质是学生在学完理论的基础上去进行社会实践,并通过这种实践把自己所学的理论更好地运用到实践中,进而加深印象,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在专业教学过程中,专任教师应在专业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将专业知识和专业的工作岗位相结合,有计划地渗透职业指导,树立良好职业精神和操守,引导学生把理想和职业发展目标结合起来、把个人发展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结合起来、把职业观和从业意识结合起来、把择业的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结合起来。
(五)从社会对专业需求的角度引导学生服务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性能源危机的加剧,社会对水电站动力设备与管理专业的需求也必将越来越迫切。因此,在专业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可以通过专业课程的教学结合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实际,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重分析水电站工作环境好、工作稳定的优点,引导水电站电力设备高职学生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到西部去,告诉高职毕业生其专业和发展的优势在基层、在西部、在农村,那些地方可以让自己的专业能够得到很好发挥和价值能够得到很好的体现。
【参考文献】
[1]李迎春.以就业为导向的水电站动力设备与管理专业改造探索——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新西部,2011(8)
[2]黃希庭.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陈甡.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调查分析[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22)
[4]余祖光.学会做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4)
[5]何钧,等专业教师全程参与学生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基金项目】2014年度广西教育厅高校科研项目“水泵节能技术在供水工程中的应用研究”(YB2014548)
【作者简介】李迎春(1976一),女,湖南邵东人,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动力工程系教师,工程师,研究方向:动力工程、工程经济。
(责编 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