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摄影的艺术是通过许多实践后才能够体验到其内在的深层含义。主要在于通过兴趣培养进行有目的传播,这种深厚的感触是作为一名摄影工作者在不断地追求人生更加深邃的艺术过程中不断总结出来的经验。本文主要论述文化馆摄影干部通过培训办展览等活动的开展、讲解等宣传,从而让普通群众从看照片到欣赏美到拿起相机拍摄身边的美景美图,然后再到懂得运用光影了解构图等方面的知识,到达比较专业的摄影境界,这些都包含着一种深厚的群文摄影力量。
关键词:兴趣;群文摄影;力量;分析
摄影艺术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中有很多东西都是值得我们进行精心观赏和深入思考的,为了增进对摄影艺术的理解,我们通常情况下,主要运用一些具体的摄影展览活动和摄影辅导培训活动来感染群众。使得许多群众开始喜欢热爱摄影艺术,并成为一个摄影爱好者。
一、兴趣的培养是走向专业化的基础
文化馆中的摄影干部可以通过培训、辅导、展览、宣讲等活动,从培养兴趣出发进而让群众对摄影兴趣走向专业化。很多时候,在没有技术支撑下而形成的一种盲目摄影行为是错误的,我们要突破技术的难关,让群众了解光影、了解构图,争取更多的群众参与到摄影艺术活动中来,从而集聚群众摄影的力量。
二、要从摄影学习创作中汲取力量
往往有很多人认为普通群众的摄影素养和文化层次不高,不能够理解到摄影的深层次涵义,从而会影响到摄影艺术的发展,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群众也有感悟生活的权利,他们在不断地进行观赏过程中,会认识到摄影的艺术魅力在哪里,这些小小的一点触发都将是对生活乐趣的认识,所以我们的摄影发展也需要群文来支撑,具体的就是从群文中来到群文中去,这样才能够实现从群文摄影中汲取力量的目标。
三、摄影是不可缺少的艺术形式
(一)群众摄影力量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我国不少风景名胜如果缺少摄影力量的发现和宣传,其魅力就会大打折扣。这就是有的风景名胜很受大众的欢迎,而有的风景名胜却不受人们的喜爱,研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没有结合摄影发展的需要,而是一味的靠文字宣传,这是不符合现实发展需要的。我们在欣赏一处自然景观的摄影作品的时候,作品显得是摇曳多姿,不单单是欣赏到了自然美景,同时还会领略到不同的人文景观。影像可以带动地方旅游经济,有些地方可以说几百年都不为人们所知,但通过摄影者的发现、创作和宣传,使这些地方逐步成为旅游热点,给当地的旅游带来可观的效益,比方说:云南云阳古梯田,江西婺源石城,安徽歙县石潭等等。
(二)摄影增进了具有实感的想象
艺术作品首先是某种物质结构——声音、体积、颜色、词汇、动作的组合,也就是说,是作为具有空间特征、时间特征、时间—空间特征的对象被创作出来,存在并出现在知觉面前。艺术作品作为精神形式蕴涵在这种结构中,只有通过它才被感知。近几年来,不少文学经典图书配上了插图。摄影作品和小说情节发展互相映照,使“图”和“文”均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这本书中,“图”不再成为可有可无的装饰,而是共同完成着一种“力量旨向”的传播,同样给人以丰富多彩的直观感觉。这种插图的确有助于人们身临其境。否则,文学描绘如何出神入化,也难以达到这种奇妙的效果。
(三)群文摄影是业余走向专业的主要途径。
群文摄影队伍通过辅导培训和创作,从业余走向专业。傅拥军,原来是浙江龙游的一位业余摄影爱好者,通过群文摄影的力量,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新聞纪实专业委员,52届56届荷赛获奖,2007年获中国金像奖。解海龙在1992年前是北京市崇文区文化馆摄影干部,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和提升,使其成为中国摄影界的领军人物,用他的话说:“对于摄影艺术而言,真诚的态度尤为重要。”
四、摄影是人类艺术发展的必然产物
有学者说:“成东方先生所讲的‘审美复合’,是一个深刻的理论范畴。在这里,既讲了摄影所内含的各种美学、艺术因素相互间的关系,也讲了摄影与其他各种艺术门类、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又讲了摄影与历史时代、社会生活的关系,因此也可以说是一种审美关系复合论。在‘审美复合论’的整体结构中,其基础的层面是审美主客体关系的层面。”“在‘审美复合论’的审美主客体关系层面上,与美的复合结构相对应的是一个多种审美类型和审美心理形式相融合的审美意识复合结构,这是对摄影审美认识与审美价值相统一的本质特性的具体规定。这个结构包括自然美的审美、科学美的审美和自然美与科学美复合的文学艺术的审美。”摄影艺术和文学相互结合的缘由揭示群众摄影的特征。分析了群众摄影的各种构成成分,认为:“摄影艺术和文学各有其得失。摄影艺术长于提供逼真而直接的视觉性,但在深入思维领域时却是间接的.而文学善于造成具体而生动的思维性,却在还原视觉效果上失于间接性。”
五、结束语
从兴趣到专业化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然而对于摄影来讲,我们更应该注重培养群众摄影。这篇文章主要研究分析群众文化馆的摄影干部通过培训辅导办展览等活动的开展,从而让普通群众从看照片到拿起相机拍摄身边的美景美图,然后再到懂得运用光影了解构图等方面的知识,从而走向专业,这些都将包含着一种深厚的群文摄影力量。笔者希望能够给予读者一些借鉴。
参考文献:
[1]杨发维.开启快门前的思索——新闻摄影的瞬间思维初探[A].过程论与新闻摄影——1988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1988.
[2]梁广辉.论新闻摄影中人的情感[A].两翼齐飞昂首新世纪——第五届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文集[C].2001.
[3]陈毓中.简论取景——兼谈摄影造型的非构图性[A].过程论与新闻摄影——1988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1988.
[4]唐东平.积极的心态与潜藏的力量——从华亭大PK中透析王文澜与贺延光的摄影创作思维[J].中国摄影家.2011(07).
关键词:兴趣;群文摄影;力量;分析
摄影艺术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中有很多东西都是值得我们进行精心观赏和深入思考的,为了增进对摄影艺术的理解,我们通常情况下,主要运用一些具体的摄影展览活动和摄影辅导培训活动来感染群众。使得许多群众开始喜欢热爱摄影艺术,并成为一个摄影爱好者。
一、兴趣的培养是走向专业化的基础
文化馆中的摄影干部可以通过培训、辅导、展览、宣讲等活动,从培养兴趣出发进而让群众对摄影兴趣走向专业化。很多时候,在没有技术支撑下而形成的一种盲目摄影行为是错误的,我们要突破技术的难关,让群众了解光影、了解构图,争取更多的群众参与到摄影艺术活动中来,从而集聚群众摄影的力量。
二、要从摄影学习创作中汲取力量
往往有很多人认为普通群众的摄影素养和文化层次不高,不能够理解到摄影的深层次涵义,从而会影响到摄影艺术的发展,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群众也有感悟生活的权利,他们在不断地进行观赏过程中,会认识到摄影的艺术魅力在哪里,这些小小的一点触发都将是对生活乐趣的认识,所以我们的摄影发展也需要群文来支撑,具体的就是从群文中来到群文中去,这样才能够实现从群文摄影中汲取力量的目标。
三、摄影是不可缺少的艺术形式
(一)群众摄影力量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我国不少风景名胜如果缺少摄影力量的发现和宣传,其魅力就会大打折扣。这就是有的风景名胜很受大众的欢迎,而有的风景名胜却不受人们的喜爱,研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没有结合摄影发展的需要,而是一味的靠文字宣传,这是不符合现实发展需要的。我们在欣赏一处自然景观的摄影作品的时候,作品显得是摇曳多姿,不单单是欣赏到了自然美景,同时还会领略到不同的人文景观。影像可以带动地方旅游经济,有些地方可以说几百年都不为人们所知,但通过摄影者的发现、创作和宣传,使这些地方逐步成为旅游热点,给当地的旅游带来可观的效益,比方说:云南云阳古梯田,江西婺源石城,安徽歙县石潭等等。
(二)摄影增进了具有实感的想象
艺术作品首先是某种物质结构——声音、体积、颜色、词汇、动作的组合,也就是说,是作为具有空间特征、时间特征、时间—空间特征的对象被创作出来,存在并出现在知觉面前。艺术作品作为精神形式蕴涵在这种结构中,只有通过它才被感知。近几年来,不少文学经典图书配上了插图。摄影作品和小说情节发展互相映照,使“图”和“文”均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这本书中,“图”不再成为可有可无的装饰,而是共同完成着一种“力量旨向”的传播,同样给人以丰富多彩的直观感觉。这种插图的确有助于人们身临其境。否则,文学描绘如何出神入化,也难以达到这种奇妙的效果。
(三)群文摄影是业余走向专业的主要途径。
群文摄影队伍通过辅导培训和创作,从业余走向专业。傅拥军,原来是浙江龙游的一位业余摄影爱好者,通过群文摄影的力量,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新聞纪实专业委员,52届56届荷赛获奖,2007年获中国金像奖。解海龙在1992年前是北京市崇文区文化馆摄影干部,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和提升,使其成为中国摄影界的领军人物,用他的话说:“对于摄影艺术而言,真诚的态度尤为重要。”
四、摄影是人类艺术发展的必然产物
有学者说:“成东方先生所讲的‘审美复合’,是一个深刻的理论范畴。在这里,既讲了摄影所内含的各种美学、艺术因素相互间的关系,也讲了摄影与其他各种艺术门类、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又讲了摄影与历史时代、社会生活的关系,因此也可以说是一种审美关系复合论。在‘审美复合论’的整体结构中,其基础的层面是审美主客体关系的层面。”“在‘审美复合论’的审美主客体关系层面上,与美的复合结构相对应的是一个多种审美类型和审美心理形式相融合的审美意识复合结构,这是对摄影审美认识与审美价值相统一的本质特性的具体规定。这个结构包括自然美的审美、科学美的审美和自然美与科学美复合的文学艺术的审美。”摄影艺术和文学相互结合的缘由揭示群众摄影的特征。分析了群众摄影的各种构成成分,认为:“摄影艺术和文学各有其得失。摄影艺术长于提供逼真而直接的视觉性,但在深入思维领域时却是间接的.而文学善于造成具体而生动的思维性,却在还原视觉效果上失于间接性。”
五、结束语
从兴趣到专业化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然而对于摄影来讲,我们更应该注重培养群众摄影。这篇文章主要研究分析群众文化馆的摄影干部通过培训辅导办展览等活动的开展,从而让普通群众从看照片到拿起相机拍摄身边的美景美图,然后再到懂得运用光影了解构图等方面的知识,从而走向专业,这些都将包含着一种深厚的群文摄影力量。笔者希望能够给予读者一些借鉴。
参考文献:
[1]杨发维.开启快门前的思索——新闻摄影的瞬间思维初探[A].过程论与新闻摄影——1988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1988.
[2]梁广辉.论新闻摄影中人的情感[A].两翼齐飞昂首新世纪——第五届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文集[C].2001.
[3]陈毓中.简论取景——兼谈摄影造型的非构图性[A].过程论与新闻摄影——1988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1988.
[4]唐东平.积极的心态与潜藏的力量——从华亭大PK中透析王文澜与贺延光的摄影创作思维[J].中国摄影家.2011(07).